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践名词解释

实践名词解释

来源:好走旅游网
实践名词解释

实践是一个哲学名词,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总而言之实践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①生产实践(为满足人类生产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以调整和改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目的的活动)③科学实践(科学的探索宇宙间普遍规律的有目的的能动性实践活动)在恩格斯的自然哲学中揭示人的思想产生于劳动即人的主观意识产生于人的实践行为,同时人的主观意识反作用于客观存在。在马克思那,其主要强调人的社会实践,强调实践的社会性,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具有的生产力历史性、阶级性,他们都是物质的、辩证的。

人的主观与客观存在都是物质的,主、客观是认识论上的,区别是相对于实践的内外关系的定义。实践论是基于唯物论及辩证法两者总体的认识。毛泽东的《实践论》强调实践的主客观矛盾发展对于认识及再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上升到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当代以来,强调实践的真理标准,其包含真理的发现及检验、实现,见之于客观。

人是人的客观存在,人本身是物质的,也是具有特定意识体存在的客观物质。人的内在矛盾包含物质矛盾:意识本体对于生命本体的物质矛盾,此一矛盾是人类内在的基本矛盾,它是物质的。人的内在矛盾与外在世界构成了人类的发展矛盾;同时,其可分为个人主体的外在社会及自然矛盾与社会主体的人类内在与外在矛盾。这些矛盾总体是人的实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对于社会总体矛盾的解放探索与自然的解放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及社会发展进行新的发现与探索,在以个人为核心的人类内在矛盾实践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汲取资产阶级学者的有益成果,进一步扩大研究范畴,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进行了全面丰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