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临床研究2020年03月第28卷第03期

89

3 讨  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目前发病率较高,属于运动系统遗传性疾病,目前我国每年将会出现5万左右CHD患儿,对患儿造成较大的痛苦。至今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常规措施仅在于改善患儿症状,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使得术后并发症较多,需要患儿进行2次手术。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联合治疗在临床中效果较为理想,在清理软组织基础上,为髋关节复位提供环境,并减轻胯关节内压力,恢复头臼正常解剖关系,在正常生物力学刺激下,使得头臼正常发育,改善患儿症状,恢复其功能。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手术前髋臼指数、CE角度、股骨颈前倾角之间无显著差异,术后2周两组患儿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采用髋臼成形式骨盆截骨术的研究组各项手术情况均优于采用闭合复位的对照组,研究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程度高于对照组。髋臼成形式骨盆截骨术的手术原理在于纠正 髋臼方向,并确保髋关节复位,其优势在于保护骨骺,避免骨盆出现畸形,且手术出血量较少,创伤较低;加之幼儿骨质弹性好,可塑性较强,截骨后能够确保髋臼自由向前外侧旋转,使得股骨头收到更多覆盖,并改善患儿髋臼指数[3]。因此研究组患儿术后愈合时间短与对照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 P<0.05。能够说明该手术对脱位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效缓解患儿病情,帮助髋关节复位。

在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基础上,恢复股骨头结

构,使得股骨头达到中心复位,减轻了复位后股骨头的压力,改变了髋关节集中的状态,减少了术后再脱位的情况。手术的原理在于改变髋臼方向,使得整个髋臼以同一单位旋转,更好的覆盖股骨头,不会改变髋臼形态[4]。手术中保护患儿骨骺,能够避免骨盆出现畸形,且无需将骨盆截断,出血量较少,截骨后向前外侧形成的旋转角度不大,因此可改善髋臼指数[5]。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实施髋臼成形式骨盆截骨术,术后患儿髋关节功能明显好转,且手术情况较为良好,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应用。参考文献

[1]赵小东,刘海霞,饶静,等.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3):151-154.

[2]徐宏文,梅海波,郭跃明,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术后残留髋臼发育不良手术指证及时机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6,37(12):883-887.

[3]尹涛.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8,40(2):253-255,269.

[4]刘帅,张敏刚,李天友,等.3DCT辅助Dega截骨术治疗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7,38(7):525-530.

[5]陈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中应用七氟醚与丙泊酚对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6):996-998.

·临床治疗·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

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高世玉

(郑州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郑州人民医院于2015年-摘要:

2019年收治的60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对照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残余尿量(PVR)、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腺体切除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

PVR值低于对照组,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PSA、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

结论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效果乐观。组30.00%,P<0.05。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手术;并发症;尿流动力学

R697+.32 A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6―1278(2020)03―0089―03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前列腺增生

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前列腺增生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病因与体内雌激素、雄激素平衡失调关系密切,前列腺增生后患者临床表现包括排尿次数增加、排尿困难、血尿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临床常用治疗措施包括药物与外科手术,但目前临床尚未对前列腺增生疾病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临床医师针对前列腺增生疾病共同关注点为如何采取治疗措施提高疗效与安全性。文章纳入60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纳入郑州人民医院于2015年-2019年收治的60

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划分为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70~82岁,平均为(76.5±2.1)岁,合并症:糖尿病9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3例、脑梗死恢复期2例、支气管感染1例。对照组年龄71~83岁,平均为(77.1±2.0)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2例、脑梗死恢复期1例、支气管感染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①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等待、排尿困难情况;②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或腹部CT检查时发现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③尿流率检查时发现其最大尿流率值明显降低,提示尿路梗阻。

入组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符合手术适应证,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②研究获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作者简介:高世玉(1987-),男,汉族,河南濮阳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及微创方面。

90Clinical Research, Mar. 2020, Vol. 28, No. 03

排除标准:①合并前列腺恶性肿瘤者;②尿道外口狭窄者;③膀胱结石者;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感染期者。

1.2 方法

观察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术中设备、麻醉方法、膀胱穿刺造瘘与对照组相同;经精阜定位,采用“三叶剜切法”,切开精阜前缘直至剜除间隙,寻找纤维膜,使用镜鞘推开包膜与腺体,将中叶逆向剥离,剜除间隙中血管,将纤维束带与前列腺结节球切断,剜除距离膀胱颈0.5cm处的腺体,收获性切割已经剜除的中叶,将左侧腺体组织剜除至1点处,右侧至11点处,电切残留腺体,术中需保留精阜旁5~7点处、前列腺尖部1、11、12点处的尿道黏膜,常规冲洗后放置导尿管,处理切口,结束手术。

对照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中使用等离子双极电切镜,电切功率180~220W,电凝功率为80~120W,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全麻与联合腰麻,术中持续进行生理盐水低压灌洗,观察前列腺体增大情况,经耻骨上行膀胱穿刺造瘘后放置引流套管,观察前列腺及附件情况,经精阜进行定位,采用“五步电切法”按照膀胱颈部切除前列腺腺体中叶部分与外科包膜,保证3者同一水平位,再使用相同方法切除前列腺左侧叶、右侧叶、顶叶至前列腺外科包膜,术者行切割操作时需要同步止血,修整腺体,退出电切镜,冲洗前列腺组织,置入导尿管,处理切口,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试剂与仪器:TRFIA法仪器:Anytest 2000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Egate全自动洗涤剂、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2510变频震荡器;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PSA测定试剂盒。TEFIA法:取25μl待测样品,加入已经包被抗体的微孔反应板中,再加入200μl实验缓冲液,室温振荡60min,洗板2次,各孔加入200μl铕标记单克隆抗体溶液,室温振荡60min,洗板6次,每孔加入增强液200μl,孵育5分钟,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上测定荧光强度。记录导尿管引流量测定残余尿量(PVR);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继发出血、尿失禁、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评估两组手术指标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腺体切除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情况(N=30,x±s)

组别

手术时腺体切术中出血尿管留置

间/min

除量/g量/mL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90.10±4.3154.12±1.00162.34±5.1240.24±3.605.61±2.01对照组106.76±9.5244.63±1.02190.42±10.4554.82±2.588.52±1.24

t8.73236.38913.21718.0316.749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评价两组PSA及PVR

术后观察组PSA、PVR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观察组术后PSA、PVR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t=29.713、105.481,P<0.05);对照组组术后PSA、

PVR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t=13.058、97.526,

P<0.05)。表2 评价两组PSA及PVR(N=30,x±s)

组别PSA/ng·L-1

PVR/mL

术前术后术前术后观察组10.19±1.024.12±0.46125.32±4.9623.10±1.89对照组

10.25±1.056.76±1.02124.03±5.02

27.68±2.02t0.224

12.9231.0019.068P0.823

0.001

0.321

0.001

2.3 评价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30,n(%)]

组别术后继发出血

尿失禁膀胱刺激征

发生率观察组1012(6.67)对照组3249(30.00)χ

2

---18.175

P-

-

-

0.001

3 讨  论

现阶段常用术式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该术式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对部分高龄高危前列腺患者应用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玩剜切术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应用优势包括微创、手术用时短、患者耐受程度高等[2]。

文章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腺体切除量高

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

PSA、PVR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分析原因

发现,对照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但该术式经过临床长时间使用经验发现该手术本身亦具有较多缺陷,如术中止血难度大,与创面凝固厚度较薄关系密切,术中高温状态会导致创面结痂,导致术野不清晰,可能存在误伤表现;且术中未完整切除病灶,手术用时长,部分高龄患者耐受度较差。而观察组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该术式是由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发展而来,术中利用电切镜鞘剥离前列腺腺体,对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可

做到安全有效的剜除[3]

。分析原因发现,剜切术中利用电切镜鞘游离前列腺内腺后完整显示包膜血管,小心操作可减少出血,加快手术进程,术中创伤相对较小,可促进术后恢复[4]。剜切术具有电切术的优势,但同时可做到完整剥离增生的腺体组织,增加腺体切除量,术中术野清晰,切除增生

腺体组织可有效改善尿道功能,改善尿流动力学[5]

综上所述,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效果乐观,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低、有效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剜除术治疗时注意事项包括规范手术操作、术中操作手法保持轻柔,重视术后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风险。参考文献

[1]黄玉良,江敦勤,陆兆祥等.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5):39-42.

临床研究2020年03月第28卷第03期

[2]程洪林,程宗勇,郭闯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19):3311-3313,3317.

[3]何斌,倪浩东,唐庆生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1):52-55.

[4]牟晓兵,谢鸿,李强等.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

91

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应用价值[J].中国性科学,2019,28(3):18-21.

[5]Thangasamy I A, Chalasani V, Bachmann A. Photoselective Vaporisation of the Prostate Using 80-W and 120-W Laser Versus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from 2002 to 2012[J].European Urology,2012,188(01):229-230.

·临床治疗·

探究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效果

赵飞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观察手术疗法在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

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治疗方案,研究组接受外固定架治疗方案,统计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在内脏再出血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17.50%和25.00%,研究组分别是2.50%和5.00%,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抢救成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是100.00%和82.50%,研究组同对照组相

;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治疗过程中,采取外固定架治疗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内脏再出血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助于抢救成功率提高,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外固定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

关键词: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保守治疗

R684 A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6―1278(2020)03―0091―02

多发性骨关节创伤往往指的是在相同机械因素中机

体产生超过两种脏器功能或者解剖位置严重损伤[1]。因为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病情严重,疾病发展速度快,病情处理难度大,再加之患者往往伴有两处或者超过两处的脱位或者骨折位置[2]。多发性骨关节创伤具有较高的误诊率、休克率及致残率,因此,疾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对策[3]。现阶段,临床上加强了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关注,予以患者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死亡率、致残率降低[4]。本次研究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报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X线、MRI或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者;②由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研究同意书者;③符合手术指征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精神及心理异常者;③存在肝脏、心脏及肾脏器官功能不全者;④存在表达能力障碍、理解能力障碍及语言沟通能力障碍者;⑤神志模糊、认知障碍者;⑥由于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首先,明确骨折位置,均接受X线检查,与此同时,对生命体征指标密切监测,对于出血量较大位置,首先实施加压包扎;如果大血管出血,利用止血带进行止血,避免休克现象加重。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

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80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纳入至本次实验,按照治疗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6~58岁,均龄值数(42.51±8.25)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及暴力打击伤分别有15例、18例和7例;骨折类型:骨盆骨折、上肢骨折及多发性肋骨骨折分别有13例、12例和15例;研究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5~55岁,均龄值数(42.48±8.12)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上及暴力打击伤分别有13例、17例和10例;骨折类型:骨盆骨折、上肢骨折及多发性肋骨骨折分别有11例、13例和16例;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包括骨折类型、性别等,

1.2.1 对照组

内固定治疗:联合患者实际状况对麻醉方式选择,然后实施骨折复位、内固定。内固定手术开展前,根据骨折部位选取相应的内固定方法,制定科学合理方法,明确具体手术方法及步骤,确保手术安全、可靠。骨折断端则需要在牵引复位后实施内固定。

1.2.2 研究组

外固定架治疗方法:术前,实施X线检查,并对骨折具体状况观察。协助患者选取相应体位,骨折前,对骨折断端实施牵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局部麻醉,选取两枚外固定螺钉,分别穿入到骨折近端与远端,使其与骨纵轴垂直,在取得显著复位效果后开展手术。针对骨盆骨折患者,外固定治疗期间,将皮肤切开,并放置

作者简介:赵飞(1988-),男,汉族,河南确山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