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第3卷第9期 7O1一 表2 B超异常显示与通畅结果对照 项 目 子宫内膜息 双侧通畅部分阻塞 ——双侧单侧阻塞 —— 未明确诊断 双侧单侧 状态。通过4小时后的复查进一步观察输卵管阻塞近 侧端的管腔内未排出的造影剂所形成的无回声区范 围,可间接了解输卵管壁弹性。同时分解后氧微泡对部 分阻塞的输卵管有较好的分离粘连作用 ],可达到一 定的治疗目的。 (3)可以协助诊断子宫、卵巢及输卵管病变,本文 12例子宫肥大造影后9例明确诊断 。 ,15例附件囊 肿造影明确囊肿来源。 肉样病变 子宫腺肌病 子宫肥大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增粗 子宫附件未 显示异常 (4)本方法的局限性在于难以了解输卵管内腔及 上皮的病变,更难以准确区分器质性与机能性损害和 输卵管周围粘连等。如单纯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则应 以声学造影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罗丽兰编著.不孕与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7~739 (1)在B超实时监视下对127例患者进行子宫输 2赵夏夏,莫育中,程瑞平,等.输卵管双氧水造影超声显像观察.中国 超声医学杂志,1989,5(3):182 卵管声学造影检查,替代碘油造影和传统的输卵管通 液检查,避免了医患双方时间较长暴露在X线辐射环 境下的损害,及患者碘过敏之危险和传统通液、通气的 盲目性,而且双氧水造影易于推注,易于吸收不似碘油 推注阻力大、吸收慢、还可引起异物反应甚至可能形成 肉芽肿而引起粘连 J。 3 张爱宏,雷小莹,王桂荣,等.子宫输卵管双氧水声学造影诊断妇科 疾病.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8,4(4):244 4 张山,苏陈艾,马德华,等.三种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对比观察.中国超 声医学杂志,1991,7(2):154 5张青萍.B型超声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2.53~55 6王忠义,孙德伟.子宫息肉的切面超声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0,6(4):267 (2)常规B超检查,无法显示输卵管内部情况,当 注射双氧水时可在B超实时监视下观察造影剂在输 7苏晓文,丁玉连.宫腔双氧水声学造影在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应用.中 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9(3):184 卵管内的显影、分布、排空及走行情况,一方面可以了 解其通畅情况,另一方面可通过观察造影剂流经其全 (2002—04一O2收稿,157天刊出) 过程及向伞端逸出弥散情况,得知输卵管蠕动等功能 胎盘囊肿的超声诊断 刘志娟 黑冬梅牛振英 摘 要 目的:探讨胎盘囊肿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组15例,孕龄28 ̄41周,使 用Apogee—CX型彩超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对胎儿、胎盘及羊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一在胎盘子面均见向外突 出的囊性肿物,单发11例,多发4例。超声诊断均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符。结论:超声诊断胎盘囊肿可为临床诊治及 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胎盘囊肿少见报道,我科自1998年12月~2001 年11月诊断胎盘囊肿15例,经随访均被临床、病理证 实,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例均为在我院分娩者,年龄23~34岁,孕 龄28~41周,1胎9例,2胎5例,3胎1例。使用 Apogee—CX彩超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对胎儿、 作者单位:050800河北省正定县,解放军第467医院特诊科 胎盘及羊水情况进行观察。并监测脐动脉血流参数。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2・・—— 例检查次数最多者4次,最少者2次,平均检查3次。 结 果 超声所见:15例胎儿各项发育指标均正常:羊水 量在正常范围,脐动脉血流参数正常,S/D比值在2.9 ~2.0之间。胎盘位置正常,内部回声与孕龄相符。胎 盘子面可见向外突出的囊性肿物,肿物有包膜,包膜厚 0.1~0.2cm,内部呈均匀的无回声区,透声好。囊壁及 基底部无彩色多普勒信号,最大者1例7.0cm× 6.9cm×6.8cm(图1),14例直径在0.8cm×2.0cm之 间,其中单发ll例,多发4例(图2)。每例随诊2~4 图1胎盘单发囊肿 图2胎盘多发囊肿 次。囊肿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8例直径增加0.1~ 0.3cm,1例最大者自28周检出至40周分娩直径增大 0.5cm,6例大小无明显变化。声像图特征无改变。对娩 出胎盘的大体观察:除1例最大囊肿分娩时破裂,仅见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第3卷第9期 胎盘子面有一袋状薄膜内存有少量羊水外,14例较小 囊肿的包膜为不透明的白色薄膜,囊内为淡黄色液体。 超声诊断胎盘囊肿15例均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符。 讨 论 据文献报道,临床上约有10 ~20 的胎盘有小 囊肿形成,囊肿直径常在0.5~2cm之间,偶尔可大到 8~10cm,非常少见 ]。本组仅遇1例较大者。胎盘囊 肿的病理改变为胎盘隔内或绒毛间的类纤维蛋白烃化 或液化区域,好发于胎盘胎儿面,亦可出现在胎盘深 部,根据起源及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类:(1)羊膜囊肿:多 发于胎盘子面近脐带附着区,常因羊膜皱褶粘连所形 成,多单发,亦可呈多发性;(2)绒毛囊肿:常发生于绒 毛板下和胎盘叶间隔,故称间隔囊肿,囊肿间隔顶部达 绒毛板下,或在绒毛叶间纤维素病灶的变性液化区。囊 肿可能为胎盘叶间隔顶端缺血后液化囊性变形成,某 些原因致局部血循环障碍引起[2]。超声诊断胎盘囊肿 较为准确,但应注意与胎盘静脉血池相鉴别,胎盘静脉 血池是胎盘绒毛叶中心部分无绒毛处,在胎盘实质中 呈现为一较大的近圆形液性暗区,偶而实时超声观察 其中可见致密细小回声突然由侧壁流入暗区,犹如飞 雪状,系血液湍流所致,超声多普勒可发现血流差 频 ;而胎盘囊肿多发生在胎盘的胎儿面,向羊膜腔突 出,亦可发生在胎盘的母面及实质中,有包膜,内呈均 匀无回声区,透声好,无超声多普勒信号。胎盘囊肿对 胎儿及母体无严重危害,因大多胎盘囊肿较小又多突 向羊膜腔,故对胎盘无明显压迫,胎盘功能不受影响; 不需做特殊处理。但应注意若囊肿破裂可引起局部出 血,严重时引起胎盘早剥,危及母婴安全。总之,胎盘囊 肿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超声诊断准确、迅速,随诊观 察方便易行,可为临床诊治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并对临床分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主编.实用妇产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54 2孔秋英,谢红宁主编.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98 3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1998.11 74~11 76 (2002—03—07收稿,183天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