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联 教案

对联 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对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它作为我国独特的语言文学艺术形式和基础教育教学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随着清末学塾教育的消亡,对联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式也消失了。当今的小学生,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化底蕴的薄弱是他们存在的普遍问题。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对联在众多的文学艺术门类中,是最能体现汉字神奇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民俗文化之一。对联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一门艺术。而且,基于这一门艺术本身的特有属性,通过学习,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积累,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的:

1.诵读、品味对联语言的韵味美,感受对联的声韵美。

2.了解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谐”的特点。

3.能区分上下联,进行简单的对联填写。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习对联的兴趣。

1

学习准备:

1.上网学习、收集对联,对对联有初步的感知。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中国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你们贴过春联吗?你有特别喜欢的春联要和大家分享吗? 课前搜集到的春联也可以。找生说,同学们收集到的春联可真不少。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春联,看:出示图片 对联

找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节奏,读这两副春联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读出自己的心情。同学们,其实春联也叫对联,它是对联的一种。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对联

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

名胜古迹有楹联 济南趵突泉二联 空洞洞天 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 故源源来。

2

店铺门头有行业联:熟食店,集天下奇珍药膳,汇乾坤美味熟食,……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二、对联的种类和特点

此外,对联也是十分有趣的,下面看几组对联:出示: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miǎo)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合字联)

找同学来读一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了两遍,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副对联有什么特点。指导,同学看,浊,渔,淼,与他们前面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名说,这叫合字联。看下一副。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拆字联)

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对这叫拆字联。下一副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丰收;

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捷报。(叠字联)

什么特点?因为两个字重叠出现,叫叠字联。再来看:

3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回文倒顺联)

有什么特点?指导,把上联倒着读一遍,再把下联倒着读一遍,发现了什么?正着读和倒着读一样的对联,我们把它成为回文倒顺联。

你们看这些种类的对联多有意思呀!让我们把这几副有趣的对联再来读一读吧。齐读、注意读出节奏。

(知对义)

1.品读对韵歌。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给带大家来到是一首对韵歌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对韵歌。

生(齐读)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二月柳,九秋莲,露草对霜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声音非常响亮,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了,我们拍起手来读,声音就更动听了。

4

生:边拍手边读。

2.说一说,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师:两遍读下来,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字不断重复出现。

生:“对”。

师:仔细看一下,到底是哪些词语相对?

生1: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大漠对长河。

生2: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露草对霜树。

师:是,因为有一个“对”字,所以我们一眼就看出,再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没有“对”字,我们也能找到相对的词语?

生1:二月对九秋。

师:是,都是写时间的。

生2:柳对莲。

生3:大漠对长河,孤烟对落日。

师:是,都是写景物的。

5

生3:直和圆。

师:是,都是写形状的。

师:你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这些词语是怎么相对的,有什么特点?

生:相对的词语都是写同一方面的意思。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直和圆都是写形状的,二月和九秋都是写时间,柳和莲都是植物,孤烟和落日都是写景物……

师:的确如此,这里相“对”的词语都是写同一方面的意思,这叫词性相同。

3.尝试“对一对”。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什么叫做“对”了。我们也来尝试着 “对一对”。(出示材料)

秋月白,晚霞( ),海洋对( ),山欢对( ),翠竹对( )。六月荷,九秋( ),白云对( ),雨中山果( ),花丛蜜蜂( )。

师:秋月的颜色“白”,晚霞的颜色——

生1:晚霞红。

6

生2:晚霞黄。

师:这是颜色对。(齐读)

师:海洋对——

生1:海洋对山川。

生2:海洋对大地。

生3:海洋对天空。

师:这是景象对。继续,稍微增加点难度。

生:山欢对小溪。

师:想想,“山欢”是写“山”怎么样?

生1:山“高兴”。

师:“山”可以对——

生2:“山”可以对“水”。

生3:山欢对水乐。

7

生4:山欢对水笑。

生5:山欢对水悦。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会对了。继续。

生1:翠竹对松树。

师:那“翠”呢。

生2:翠竹对青松。

生3:翠竹对红梅。

生4:翠竹对绿柳。

师:老师这是还有一个绝对,齐读“翠竹对苍松”。继续。

生1:六月荷,九秋菊。

生2:六月荷,九秋莲。

师:可以,植物对植物。继续。

生1:白云对天空。

8

生2:白云对海洋。

师:老师有一个答案和大家分享。齐读“白云对彩虹”。继续。

生1:雨中山果落,花丛蜜蜂飞。

生2:雨中山果舞,花丛蜜蜂歌。

师:一个“舞”,一个“歌”把景物写活了。

生3:雨中山果笑,花丛蜜蜂跳。

师:你们们真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创编了一首对韵歌。来,让美妙的声音再次飘起来。

生:齐读

三、 识对联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对”,现在我们一起来到——

生:“对联大观园”。

师:看看“对联大观园”里有——(出示对联)

迎新春春春,春光明媚

9

辞旧岁岁岁,岁月红火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激扬文字妙笔生花

天泰地泰三阳泰

家和人和万事和

师:一起读读这些对联。(背景音乐)

生:齐读对联。

师:那么请你再好好品一品这些对联,你能发现对联的哪些特点呢?刚才我们已经学过对对子了,如果只发现一个特点,那太一般了;如果发现两个特点,你是一个比较会学习的孩子;如果发现三个特点,你太有才了;如果发现四个特点,那就无以伦比了。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再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思考、交流。

(师:板书一幅对联: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

10

师:思维的网线连到蔡老师这边来,有什么想法我们共同分享。

生1:字数是一样的,上下联都是七个字。

师:字数相等。请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字数相等)

生2:上联下联说的意思有联系。上联说了一件事,下联的内容还是这件事。

师:对的,上下是有联系的,意思是相关的。(请同学板书:意思相关)

生:词语和词语相对。

师:这个我们在学习对韵歌时已经学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都是写同一方面的词语,也请上黑板板书:(板书:词性相同)

师:那么除了这三大特点以外,对联还有一个特点,是老师现在就告诉你还是你们再想一想?

生:再想一想。

师:好,看看上下联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生:上联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是第三声或第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是第一声或第二声。

师:真是慧眼识珠啊!对联分为上下联,上联一般贴在右边,下联一般贴在左边。上

11

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情况是三声或四声,也叫“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情况是第一声或二声,也叫“平”声,这叫平仄相谐。(板书:平仄相谐)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

字数相等)

意思相关

词性相同

平仄相谐 上联 3 4 下联 1 2

读一读下面的对联感受它们的平仄相谐。

多亏工匠巧, 玩具藏智慧

博得小儿欢, 娱乐长精神

传播四海高科技 草店新书词林欣赏

推广九州新知识 兰亭古本学海珍藏

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

四、挑战对联(情景:中国茶都)

12

师:经过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智慧碰撞、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成长,我们知道了对联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挑战对联。

挑战第一关:根据对联平仄相谐的特点区分上下联。(出示材料)

(一)区分上下联。

1.同心同德,共绘四化宏图( )

各行各业,齐跨长征骏马( )

2.虚心竹有低头叶( )

傲骨梅无仰面花( )

3.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

4.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

壶中明月不老仙龄( )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思维的成果吧!

(指名回答,均能正确区分上下联。师适时称赞。)

13

(二)组合上下联

师:稍微增加点难度。根据平仄相谐、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来组合上下联。(出示材料)

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竹篮提笋,母怀儿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稻草扎秧,父抱子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指名回答,均能正确组合上下联。师适时表扬)

(三)把混乱的条幅配成对联

师: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大家。继续提高难度,我们要根据意思相关、词性相同、平仄相谐的特点,把以下8个完全混排的条幅组合成8幅对联。有信心吗?

师:老师提示一下,先根据平仄相谐的特点,把这上下联区分开来,再逐对组合。先完成,然后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交流、讨论。

14

①芳草春来依旧绿 ②鹊送喜报风送爽

③梅花桃李梅占先 ④梅花到时自然红

⑤莺传佳音梅传春 ⑥桃梨杏春风一家

⑦春夏秋冬春为首 ⑧松竹梅岁寒三友

上联:芳草春来依旧绿

下联:梅花到时自然红

鹊送喜报风送爽

莺传佳音梅传春

春夏秋冬春为首

梅花桃李梅占先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梨杏春风一家

师:巡视指导。

15

师:交流答案

(四)填写对联

师:这么难的都没有难倒大家,真佩服你们。关键的,填写对联开始了。(出示材料)

1. 填对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_

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 ______

春风春雨春色; __年 __岁__ 景

心在集体,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班级,何必争 __得 __得

青鱼 __绿水;白鹤__ 碧霄

师:抢答,春蚕到死丝方尽——

生: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处处飞花飞处处,潺潺碧水碧——

生:潺潺。

16

师:刚才我们是大合唱,现在要个性化答案。

生1:春风春雨春色;好年好岁好景。

生2:春风春雨春色;丰年丰岁丰景。

生3:春风春雨春色;欢年欢岁欢景。

生4:春风春雨春色;乐年乐岁乐景。

生5:春风春雨春色;喜年喜岁喜景。

师:多好的一年啊,真是盛世当年。

师:心在集体,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班级,何必争——

生1:何必争多得少得。

师:胸怀多宽广啊。

生2:何必争你得我得。

生3:何必争男得女得。

师:是啊,都是一家人,要有集体观念。下面这一对,请大家动用多种感观来对。

17

生1:青鱼游绿水;白鹤飞碧霄。

生2:青鱼游绿水;白鹤冲碧霄。

师:好一个“冲”,多有气势啊。

生3:青鱼嬉绿水;白鹤闹碧霄。

生4:青鱼嬉绿水;白鹤戏碧霄。

师:想像力很丰富。

生5:青鱼好绿水;白鹤喜碧霄。

生6:青鱼遨游绿水;白鹤展翅碧霄。

师:你们看,只要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很多个性化的答案都会迸发出来。

2.听故事对对联。

师:最难的,听故事对对联开始了。(出示材料)

有一个县令想要在长江游泳,见一个小孩也在长江里游泳,不肯回避,县令想治他的罪,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就想出一招,要小孩和他对联,若不能对出下联,就治他死罪。县官派人把小男孩的衣服挂在江边的枯树上,说出上联:千年枯树作衣架,下联:______________

18

师:多钻残忍的一个县令啊,我们赶紧来帮帮这个小孩,可以先一个词一个词的对。

生1:“千年”对“万岁”。

师:“千”对“万”对出来了。(提示:小孩在长江里游泳。)

生2:万里长江。

师:对得好,“千年枯树”对“万里长江”。(提示:用千年枯树来作衣架,万里长江作——)

生3:万里长江作泳池。

师:非常好,但上联已经有“作”了,我们不重复。

生4:万里长江为泳池。

师:已经非常不错了,很有气魄。但那个小孩更有气魄,他对的是“万里长江当浴盆”。县令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你看,对联多么神奇,它有时候会可以让人转危为安。

当然对联也可以增加节日的喜庆,同学们,我们即将迎来今年的元旦,老师想给我们的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副对联,但只想出了上联,下联还没想到,你们能帮帮老师吗?(所以老师想请同学们给我们的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副对联,载歌载舞辞旧岁,你们来试着对下联,自唱自乐迎新年)载歌载舞辞旧岁,下联

19

四、赠送对联

师: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一朵非常美丽的奇葩,我们可以把对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对联来赠送给我们的朋友和长辈,比如下面的对联可以送给谁呢?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有路志可攀

前景无限风光好 笑迎寿辰

荣华富贵无所求 颐享天年

兢兢业业,作业本上洒心血

勤勤恳恳,心灵深处忙耕耘

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

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

生1:“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有路志可攀”可以送给同学。

师:这是蔡老师送给你们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2:第二幅对联可以送给长辈,表达我们的敬爱之心。

20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都用这副对联提示自己要孝敬长辈。

生3:第三幅对联可以送给老师。

师:好,我们就用最美妙的声音把这幅对联读给听,她一定会觉得非常幸福的。

师:同学们,看最后一副对联适合送给谁?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同学们,对联的内容不同,那么多包涵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下面让我们根据对联内容,带着各自的感情再把这几幅对联读一读。

五、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对联作为一种凝缩的文学艺术形式,反映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这节课,读对联,对对联,你有什么感悟?

欣赏对联,就是欣赏生活;品味对联,就是品味生活。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对联,品味对联。

作业:老师这里有一个上联“走进对联无穷乐”请同学们课后对一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