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要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
材料的第一段,要正确地立意,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概念。倘若对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甚了知,思考中概念含混,声东而击西;表达时转移命题,言此而意彼,如此便偏离了议论文写作的底线。 “面对一项活动”,什么是“活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百度百科的解释: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
活动的内涵:活动总要指向一定的对象。对象有两种:①制约着活动的客观事物;②调节活动的客观事物的心理映象。离开对象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活动总是由需要来推动的,人通过活动改变客体使其满足自身的需要。人对客观现实的积极反映、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都是通过活动而实现的。
从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来看,“活动”不能过度延伸为“事物”,比如,不能幻化为“面对一棵树,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
材料的第二段指出了面对同一活动的四种不同的态度,每一种态度均可立意。 一、从“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出发,可由以下立意:
①从引领的意义(作用)的角度入手(为什么需要引领),一个优秀的,健康的团队,需要一个优秀的具有带头作用的领袖,可以让整个团队更加稳健的发展。
②从引领者具备的素质入手(如何才能成为引领者)。担任引领者需要自身的能力很强(责任、信心、勇气等等),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
③从如何引领的关系入手(怎么做才能有效引领)。一个具有绝对领导能力的领头者,享有“绝对话语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要从团队的整体利益考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