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工成本核算

来源:好走旅游网


Document number人工成本核算

【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人工成本核算

【知识要求】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

也称用人费用(人工费用)或人事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包括: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等。

人工成本并不仅仅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用人于人工的部分,还包括企业税后利润中用于员工分配的部分。

(二)人工成本的构成

1、我国工业企业人工成本的构成范围及列支渠道:

(1)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制造费用-直接工资)

(2)产品生产人员福利费 (制造费用—直接工资)

(3)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 (制造费用)

(4)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福利费 (制造费用)

(5)劳动保护费 (制造费用)

(6)工厂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公司经费)

(7)工厂管理人员的福利费 (管理费用—公司经费)

(8)员工教育经费 (管理费用)

(9)劳动保险费 (管理费用)

(10)失业保险费 (管理费用)

(11)工会经费 (管理费用)

(12)销售部门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

(13)销售部门人员的福利费 (销售费用)

(14)子弟学校经费 (销售费用)

(15)技工学校经费 (销售费用)

(16)员工集体福利设施费 (利润分配—公益金)

2、按照我国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人工成本统计口径。人工成本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住房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含不在岗员工生活费),包括:员工工资总额,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劳动报酬,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劳动报酬。

在岗员工工资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从市统计局劳动情况报表中采取。

不在岗员工生活费,即已经离开本企业生产或管理岗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员工生

活费用。可参考市统计局劳动情况报表。

(2)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储蓄养老保险、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养老费用。

社会保险按企业列支数统计。

(3)住房费用,包括: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4)福利费用,包括:冬季采暖补贴费、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丧葬抚恤救济费。

来源:A.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

B.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福利费。

福利费按实际支出数统计。

(5)教育经费

来源:A.财务“其他应付款”科目中的有关支出。

B.营业外支出中的“技工学校经费”。

教育经费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

(6)劳动保护费用,包括:实际享有劳动保险用品、清凉饮料、保健用品。

来源: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科目。

劳动保护费用按照实际支出数统计。

(7)其他人工成本,包括:工会经费、企业因招聘劳动力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

二、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影响因素:(P338-340)

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应考虑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生计费用、工资的市场行情。

(一)企业的支付能力

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实物劳动生产率。 (一般尺度)

2、销货劳动生产率。 (一般尺度)

3、附加价值劳动生产率。 (一般尺度)

4、单位制品费用。 (一般尺度)

5、人工成本比率。 (重要尺度)

6、劳动分配率。 (重要尺度)

7、损益分歧点。

备注:

1、企业的薪酬水平由各种生产率所决定。

2、应当掌握一个原则:生产率的增长先于薪酬的增长。

3、当企业的利润和折旧费增长率快于人工成本增长率时,劳动分配率就会降低。

(二)员工的生计费用

生计费用是随着物价和生活水平两个因素变化而变化的。

用于保障员工某一生活水准的生计费用的工资,是企业“非支付不可的薪酬”。

(三)工资的市场行情

确定合理薪酬还要考虑一般市场行情。这一条也称为同工同酬原则。

【能力要求】

一、人工成本核算程序

人工成本的变化,意味着利润的相应变化,所以人工成本核算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

包括: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作时数、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企业增加值(纯收入)、企业利润总额、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1、

2、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全部销售或产出价值,其中包括转移价值,也包括新创造的价值。

3、企业增加值(纯收入)的核算方法有两种: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4、企业利润总额要逐渐从“税前会计利润”过渡到“税后会计利润”。

5、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住房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

1、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比率。

2、劳动分配率

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二、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P342-345)

确定人工费支出的极限,可采取以下方法:劳动分配率基准法、销售净额基准法、损益分歧点基准法。

(一)劳动分配率基准法

附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扣除法和相加法

1、扣除法:

附加价值=销货(生产)净额-外购部分

=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2、相加法:

附加价值=利润+人工成本+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

=利润+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关于本企业劳动分配率的多少,基期可以从报表的有关数字中求的。本期的可以从借贷平衡表中予以推算,也就是首先计算出附加价值中资本分配额及资本分配率。

步骤如下:

1、用目标人工费用(计划人工费用)、目标净产值率(计划净产值率)和目标劳动分配率(计划劳动分配率)三项指标计算出目标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2、运用劳动分配率求出合理薪资的增长幅度。

例1:假设某公司目标净产值率为40%,目标劳动分配率为45%,目标人工费用为2600万元,按人工费用率基准计算,其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例2:某公司上年度人工成本为2382万元,净产值为8780万元,本年度确定目标净产值为10975万元,目标劳动分配率同上年,该企业本年度人工成本总额为多少人工成本增长率为多少

(二)销售净额基准法

计算公式:

目标人工成本=本年度计划平均人数×上年度平均薪酬×(1+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

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成本/人工费用率

销售人员年度销售目标=销售人员人工费用/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

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销售人员人工费用总额/毛利额

目标销售毛利=某销售人员工资/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

例3:某公司人工费用率为18%,上年度平均薪酬为6600元,本年度计划平均人数为108人,平均薪酬增长25%,本年度销售额应为多少?

目标人工成本=108×6600×(1+25%)=891000元

目标销售额=891000÷18%=495万元

例4:某公司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约为1.24%,月薪平均为720元(含奖金),且年度薪给为13个月,该公司销售人员年度销售目标是多少?

年度销售目标=720×13÷1.24%=75.48万元

例5:某公司毛利金额为3400万元,销售人工成本为600万元,公司中某销售人员月工资为860元,每年薪给为13个月,该公司销售人员年销售毛利是多少月目标销售毛利是多少

销售人员人工费用率=600÷3400=17.65%

销售人员年目标销售毛利=860×13÷17.65%=63343元

月目标销售毛利=63343÷12=5278元

(三)损益分歧点基准法

销售收入=制造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P为单位产品售价,X为产量或销售量,F为固定成本,V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则损益分歧点公示可表示为:PX=F+VX

在损益分歧点所要达到的销售量为X=F/(P-V)。其中,(P-V)为每单位产品边际利益。每单位产品边际利益除以每单位的产品价格,为边际利益率,计算公式为:每单位产品边际利益率=(P-V)/P

损益分歧点基准法可应用于以下三种目的:

1、以损益分歧点为基准,计算一定人工成本总额下的损益分歧点之销售额及薪酬支付的最高限度。

2、以损益分歧点为基准,计算损益分歧点之上危险盈利点所应达到的销售额,进而推算出薪酬支付的可能限度,即可能的人工费用率。

3、以损益分歧点为基准,计算出损益分歧点之上剩余额保留点之销售额,进而推算出人工费用支付的适当限度,即合理的人工费用率(安全人工费用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