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全长15.5公里,集休闲、健身、旅游等功能于一体,走完全程约需三小时,现在我们即将要走的是东园段,这一段的精华在于城墙往事,起点是娄门桥,终点是相门桥。苏州古城究竟有几座城门,众说纷纭,2500多年前,吴王阖闾即位,命伍子胥修建阖闾大城,据唐代《吴地记》所载,共有八座水陆城门,城西阊、胥二门,城南盘、蛇二门,城东娄、匠二门,城北齐、平二门。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娄门,娄门本号嵺门,秦有古嵺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门遂改称娄门,清初重建门楼后题以“江海扬华”匾额。1958年,城门被拆,现在我们眼前的娄门是2013年根据老照片和文献记载复原的,为五开间两落翼两层歇山式建筑。 继续往前走,现在位于我们右侧的是东园,它是利用蒋桃园废墟,古城墙遗址和内城河,通过人工改造而成的新型现代园林。园内景色优美,绿树成荫,是城市中的天然氧吧,苏州市民休闲游览
的好去处。
东园南侧是世界文化遗产耦园,耦园占地约12亩,三面临河,一面通街,前后设有河埠。建于清初,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十三年沈秉成购得废园,聘请画家顾沄设计,扩地营构,取名“耦园”。耦通偶,寓意夫妇偕隐,沈秉成夫妇在园内住了8年,伉俪情深,十分恩爱。耦园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这种一宅两园的布局,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相门,相门古称匠门,也是伍子胥所筑阖闾大城的八门之一,因干将在此铸剑,故又称干将门、将门,后音讹为相门。原城墙于1958年拆除,如今我们所见的城墙是2011年新建的,总长650米,南起相门桥堍,北至耦园,仿清代形制,青砖厚墙,敦厚如山。城楼上有“钩邑相徽”四字匾额,钩,指吴钩,是古代最优秀兵器的代表,钩邑相徽指与吴钩相关的历史、人物与苏州城邑相互辉映,更加美好。相门景区内含城墙、城楼、水陆城门、水关桥、遗址城墙及苏州城墙博物馆等。城墙博物馆是遗址类博物馆,展示了苏州城墙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苏州2500年的城墙史。其中,早期城墙的筑城之物——夯土、汉代水城门的水下门基础及水城门大青石门臼都是非常罕见的藏品。 整条步道串联了春秋时期吴国阖闾大城的八座城门和绵延城墙,连结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苏州七个点段,见证了苏州近现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走在上面,望着城墙雄伟壮观的轮廓,大家是否感受到了苏州城的千年风雨和历史记忆?东园段到此为止,接
下来的步道,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大家一探究竟,有空一定要来走一走哦!
黎里的古驳岸、桥埠头和揽船石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美丽的江南古镇黎里。古镇历史悠久,于公元909年成村,旧名“梨花村”,唐朝元和年间,当地人民为纪念村官黎逢吉兴修水利、疏通道路而改名“黎里”。至明朝成弘年间,黎里已发展成为江南大镇,形成了“上岸”、“下岸”、“横街”
的丁字形布局。
黎川河是黎里古镇的母亲河。步入古镇,首先入眼的便是碧水悠悠的黎川河,长约2500米的黎川河是黎里名副其实的中心地带,不仅滋养着镇上人家的日常生活,也曾是小镇与外界通商往来唯一的交通要道。
依河而筑的两侧古驳岸基本保留完整,以一种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古驳岸总长约4000多米,始建于明清时期,是当地人民生活、经商的主要通道。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黎里古镇的石驳岸下方都打了一排排整齐的木桩,这些木桩让石驳岸更加经久耐用。其实,早年的石驳岸下并无这些木桩,堆砌的石块易下沉、滑动,每隔3、5年就要修缮一次。传说宋朝末年两位爱国宰相“陆秀夫”和“文天祥”为国殉难,黎里百姓纷纷祭奠,因此当时一家制作祭祀用品“搨马张”的店铺生意特别兴隆,店老板因此疏忽了自家驳岸的修缮。一天,老板6岁的女儿在驳岸玩耍,却因驳岸突然坍塌而坠入河中,虽然被店铺伙计及时救回性命,却仍被断裂的的石块夺去了一条胳膊。老板十分心痛,决心向造桥工匠学习在水下打桩的技术。后来他在自家的驳岸下打上坚固的木桩,再把条石一块块码上去,这样一来,他家的石驳岸可保用三、五十年,巍然不动。后来,镇上居民纷纷效仿,至元末明初,古镇的石驳岸下全部都打好了木桩。
黎川河岸分布着250多个河埠头,当地人民又称之为“河桥头”。元代的黎里镇作为集市,两岸遍布商铺,往来运送商品货物的船只在商铺门前必须有停靠的地方,因此一座座河埠头就建造起来。到了明朝,由于朱元璋七次从中原移民南方,黎里人口大增,俨然成为吴江大镇。人口多了自然河埠的建造业越发讲究。原先使用青石铺筑,遇水容易打滑,故而改用花岗石、也叫“麻石”铺筑,这种石料表面粗粝,防滑安全。河埠头多种多样:从使用角度来说,有公用、私用和半公用之分;从建筑形态来说,则有“畚箕河桥”之称的淌水式河埠、“木鱼河桥”之称的单落水河埠、“菱角河桥”之称的双落水河埠以及跳板状的悬挑式河埠等。
从河埠头往前看,大家可以望见古镇另一极富特色的文化遗产——揽船石。黎里现存的揽船石有250多颗,可谓江南古镇之最。揽船石可用于固定停靠船只、预报水位,又可表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譬如,揽船石中数量最多的是“如意”造型,另外还有“瓶生三戟”、“瓶生蜂猴”、“如意得鹿”等祈求仕途远大的造型。也有“仙鹤”、“菊花”等寓意隐居退世的图案,甚至还有南社社员顾悼秋出资刻建的“五色旗”揽船石,这是中华民国最早的国旗图案。这些小小的石雕是黎里历史的见证,它们记载着古镇八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仅一条黎川河就有这么多传说和故事,它承载着市井的生活也沉淀着古镇的历史,亲爱的朋友们,下面请您登上小船,近距离得亲身探索一番吧!
各位朋友: 大家好!
那今天我很荣幸能跟大家一起出来走走,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导游员仇爱娜,仇是单人九,爱是可爱的爱,娜是女字旁的娜,很多人都把我的名字读成仇(chou)爱娜,这也让我很犯愁丫,我是一个乐观爱笑的女孩,因为我坚信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差!平时的我喜欢朗诵,喜欢茶道,更爱旅游。我喜欢朗诵,因为它能振奋人心,使人充满昂扬的斗志!它我情感的流露,精神的满足!我喜欢茶道艺术,喜欢它幽雅清高的香气,舞弄茶具的柔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这处处体现了
茶文化真净和宜的自然之美!我更爱旅游,我爱看不同城市鲜花烂漫的春,烟雨蒙蒙的夏,霜叶遍山的秋,银装素裹的冬,有一句话这么说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想去走一走,看一看!这就我,一个海拔不到一米七,爱笑,爱玩,有着好运气的女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