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度(2009.9-2010.7)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在上级领导和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指导下,我校的《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上一阶段的总结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更加清醒和理性的深刻理解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完善发展教育理论知识,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与实际相结合,实效和发展相结合。在研究构成中使得课题组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生的品德素养用了进一步的提
高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趋信息化,国与国之间的距离逐步在缩短,但以人的全面素质为决定因素的竞争也更加尖锐了,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而在当前社会,一些现象令人担心。精神文明导刊2007年第一期报道:①‘2004年底,南京大学校园内出现了一封署名为“一位辛酸的父亲”的信,信中一位父亲控诉儿子对父亲除了索取还是索取,从不体谅父母不说,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浙江某高校研究生嫌家穷欲解除父子关系,放狂言要踩死老父’;社会缺乏感恩的土壤,一些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遭到严峻的挑战。这些例子说明学校教育不能离开德育教育,和谐学校期待感恩教育。以人为本,完善人性,始终是社会和谐存在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
一、实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对各子课题研究绩效进行评估。
1、举办校内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树立典型班级和文明标兵。
2、研究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为研究积累材料,着重探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实验过程注重观念的转变和操作实践
七年——“自觉”教育;八年——“责任”教育;九年——“理想”教育
阶梯递进,针对落实,
系列活动,以面促面。
七年:“自觉”教育
重点:“学习自觉,劳动自发,生活自理”——自觉性培养活动。首先是家长会、年级大会的广泛动员,明确诸如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为一周至少做一次家务等等要求及目的意义,再组织本年级同学“自觉性主题”大会演讲、高年级同学广播演讲。制作了《告家长书》及自我、家长评价表。组织清晨巡查作业大队,组织“三.八节”“我为妈妈做件事”.学校值周劳动、“温馨标语牌设计活动”(张贴、展示)和自觉绿化活动:班内柜、橱绿化,学校绿化。另有和学校活动结合的自主自觉教育: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我长大了”换巾仪式;新世纪贺卡制作竞赛;“跨世纪”大型班会活动;主题班会等。为了让学生加深体验,还组织学生参观“好八连”教育基地,评选学习的“挑战冠军”,“进步冠军和
总分冠军”,张榜并大会表扬等。
八年:“责任”教育
重点:“责任,我明白,我体验”主题活动。分四大层面:
1.培养对自己的责任心---如:“过好青春第一关”活动, 有“青春期心理辅导讲座”,“悄悄话信箱”;“争当学习冠军活动”,(学习情况评价、反馈,家长会展示,“学习冠军”表彰大会,代表发言,摄影留念)。有“责任心之我见”---自制格言竞赛活动,评选学习,汇编成册,通过展示颁奖加深印象;有“十四岁生日活动”等。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心:如“小鬼当家“活动,平时要求每周至少为家庭做一次家务,假期任选一天,全包各类家务,体验父母甘苦,写作成文《难忘的一天》,进行照片、评价和作文展,。
3.培养同学对班级的责任心。如“我为班级增光彩”活动,即要求同学积极主动地为班级做各类好事,诸如拿牛奶,出黑板报,包括最佳值日班长、卫生员、搬水员等,帮助病同学复习功课、搬水等,期末总结所获奖项,评选出年级“光彩之星”并表彰。开展主题班会,进行正面教育,如“我的“家”,我来当”,“责任---体验着,快乐着”,“学生仅仅是学习的责任吗?”还有系列广播活动---“夸夸我的家”,show出同学、干部、老师的风采。
4.培养同学对学校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如“放飞梦想---十年后的我”漫画大赛展示颁奖。(实际也为初三理想教育作好铺垫)再如迎奥运英语演讲大比拼;值周劳动发扬传统;校首届“科技节”绘画、爬行车比赛,科技节节水活动、师生蓝球比赛一展风采,
体验责任心等
九年:“理想”教育
重点:以“勤奋学习”为核心的“扬起理想的风帆”理想教育活动。如“树理想,战一年,争做优秀毕业生”,全年级学生总动员。“争做优秀毕业生”,国庆计划、实践、评价。“手拉手、不掉队”互助组竞赛活动。“自信、进取、扬起理想的风帆”年级活动,请来上中、南模的上届校友谈自身经历、感想与体会,明确:在初二“责任心”基础上,再树自信心,进取心,勤奋学习。(爱学习、敢学习,会学习)另还有理想与升学指导专题讲座等。
三、本课题初步成果
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与情感素养,更新养成教育方法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端正教育思想,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改革,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构建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和健全多途径、多方位的养成教育和习惯培养教育网络,转化认知型。养成教育观念,使养成教育生活化、具体化、系统化,将养成教育渗透、整合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掘和构建校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体系,积极创建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及保障机制。
四、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1、\"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还须进一步理顺。
2、部分学生的文明自律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
3、德育环境的优化还有待增加完善。
辽宁省海城市牌楼中学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主
2008年3月(执笔:岳志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