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7年第1期总第154期 HUNDRED SCH00LS IN AR I 口 文章编号:1003—9104(2017)01—0187—06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伟大艺术成就的 总体比较和评论 周锡山 , (1.上海戏剧学院,上海200040;2.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200031) 摘要: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体现了文艺创作的共同规律。以中国文艺 理论对文艺作品评判的四个最高要求和一个重大特色,即用中国的理论话语,观照和评论汤 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可总结为笔补造化、艺进乎道、悲天悯人和大器晚成;其共 同的重大艺术特色是喜欢运用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的写作方法,取得动人的艺术 效果。 关键词:戏曲艺术;汤显祖;莎士比亚;中西文化差异;评比;比较;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关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的比较 和评论 ,已有众多成果。笔者近期也有数篇论文探 讨此题⑦。 出作品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特别富 有创新意识。 造化,原指的是自然、自然界。此语还兼指自然 界的创造者。“笔补造化”,原指笔墨可以弥补自然 界、人生(尤指社会人生;按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了人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都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经典文 学艺术大家。由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有普遍适用 的共同性,因此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从 总体上看,颇有共同性。反过来,我们也可从他们的 伟大艺术成就提炼、论证和总结文艺创作的共同规 律。今仅以中国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评判的四个最 高要求和一个重大特色,即用中国的理论话语,尝试 观照和评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伟大艺术成就,总结 创作经验,给当代文学艺术家以重大启发。今从这个 角度略述己见,请学界批评指正。 一类社会)的不足,形容笔墨的作用大,笔力高超。我 认为还应该包括描写对象的奇异心理描写和思维过 程。 优秀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天才的经典作品,能笔 补造化,能够超越自然和社会人生。这也可说是“源 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也即能够写出典型性格 的典型人物、各种不可思议的人物和奇妙心理,生活 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各种闻所未闻的人生场景,等 、笔补造化 等。例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鬼之恋和死后复 活;《南柯梦》和《邯郸记》刻画淳于棼、卢生野心勃 勃,热衷飞黄腾达。汤显祖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够代 笔补造化是中国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要求之一。 此语原出李贺《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强调杰 人立心,“以鬼斧神512般的笔触,为野心人物造像,穷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论文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由中国文化部与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合作的“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英纪念汤 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2016年l2月6日・上海)会议交流论文。 作者简介:周锡山(1944一 ),男,汉,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 学理论,戏剧戏曲学,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 口 周锡山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伟大艺术成就的总体比较和评论 188 HUNDRED SCHO0I5 IN ARTS 其心态,穷其丑态,获得极大的成功”… ∞。 莎士比亚也有“人艺足补天工”,即“笔补造化” 的精切认识。钱钟书说: 莎士比亚尝日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 而不逾矩:师天写实,而犁然有当于心;师心 造境。而秩然勿倍于理。 莎士比亚尝日:“人艺足补天工,然而 人艺即天工也。”(1’his is an art/Which does mend nature。change it rather。but/That art it— self is Nature)。圆通妙澈,圣哉言乎。人出 于天。故人之补天,即天假手自补,天之自 补,则必人巧能泯。造化之秘,与心匠之运, 沆瀣融会,无分彼此。12 J 莎士比亚虚构众多英国国王夺权的种种事迹、罗 马大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的刻骨铭心 的爱情历程、哈姆雷特变幻莫测的复仇心理和行动等 等,都是充分舒展艺术想象力,摄取一切、溶化一切、 重新组合或凭空构思一切,给以细节丰满、结构严谨、 立意高远的精彩描写。 二、艺进乎道 艺进乎道也是文学作品的最高要求之一。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一节首先通过庖丁 之口,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将技艺与道 相联系。中国古代文论据此建立了杰出文艺作品应 该技进乎道、艺进乎道的最高标准。 清代魏源《默觚》进一步阐发:“技可进乎道,艺 可通乎神”,“造化自我立焉”。前两句可以互通,即 技艺可以进乎道,可以通乎神。通神是中国古代灵感 论的探本解释 。 莎士比亚的悲剧被史雷格尔誉为“哲理悲剧”, 别林斯基认为莎士比亚能从个别中看到普遍,从形象 中体现思想,这些都是“艺进乎道”的一种表达。但 西方美学仅止于此,中国美学的“艺进乎道”,不仅指 能表达哲理、哲学的哲理诗或哲理作品,或能概括具 体而表达抽象或思想,而且能探索或表达宇宙、人生 真理与天地规律的优秀文艺作品。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达到艺进乎道的高度, 因而包容了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伦理探索、 心理分析,并进人以下更高的层次。 艺进乎道的伟大作品,都是作者将自己的灵魂灌 人的产物。《牡丹亭》中的杜宝寄托了汤显祖的执政 理想和执政人才的品性高度,而《南柯记》和《邯郸 记》中主人公执迷于名利财色的最终下场和醒悟,浸 透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终极旨归的深刻认识。同样, 科尔律治论莎士比亚撰作时,“无我而综盖之我” (Shakespeare in composing had no I,but the I repre- sentative--Biographaia Literria,ed J.Shawcross.213 note)。[ ] 艺进乎道的杰作,才能参透宇宙人生。而参透宇 宙人生的杰作,才能达到艺进乎道的最高层次。也即 不仅达到典型性的高度,还能够表达、表显抽象的理、 道或宇宙人生的真谛。如复活后的杜丽娘在新婚之 夜就流泪对柳梦梅说:“怕天上人间,心事难谐。”即 使心事得遂,“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也迅即消逝,体 现了“好物不坚牢”的普遍性、规律性的本质现象。 因此,汤显祖通过对爱情的歌颂,对青春美好年华的 珍惜、追求和留恋,真正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莎士比亚如“善良人的生命往往在他们帽上的 花朵还没有枯萎以前就化为朝露”(《麦克白》VI. iii),提炼了社会人生的一个规律。《特洛伊罗斯与克 瑞西达》以美丽妩媚的克瑞西达多情而无挚爱的爱 情态度,反映了爱情容易背叛、出卖的一面;《安东尼 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克莉奥佩特拉爱情的变化、反复 与回归,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不惜牺牲生 命而维护真情的坚贞爱情,组合成爱情的全部, 从爱情角度描绘了人的感情的坚贞与软弱、坚韧与脆 弱的不同品性和表现极致,探索了人的感情、爱情的 真 谛。 三、悲天悯人 此语出处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 “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当今一般的解释为,悲天即哀叹时世;悯人即怜 惜众人;天即时世。此语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 们的痛苦。《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为“对社 会的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实则上,古人将这里 的“天”解释为天命。天命指天道的意志;延伸含义 就是“天道主宰众生命运”,兼含自然的规律、法则。 古代名家的有关名句极多。例如《楚辞・天问》:“天 命反侧,何罚何佑。”《史记・五帝本纪》:“於是帝尧 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陶渊明《归去来 兮辞》:“乐夫天命复奚疑。”韩愈《诤(争)臣论》: “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 而悲人穷也。”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虽曰 天命,岂非人事哉?”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 之生也,贵贱,天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 之天命,不可改也。” 而“悲天悯人”的意思不仅是关注和同情人生的 艰难困苦,而且同情自然规律决定的人生中的生老病 死,还更善于表现、揭露和批评人性的弱点,并给以教 育和挽救;尤其是揭发和批判恶人表现的兽性和罪 恶,同情被虐害的善良人们,鼓舞起他们在逆境、困境 中的生活勇气和奋斗精神。 文学艺术要善于表现人的内心,更要教育和拯救 189 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7年第1期总第154期 人的灵魂。人世间充满了爱与悲、嫉妒与野心、绝望 与生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极富同情心和怜悯心, 他们都以生花妙笔和斐然文采,全方位地探索、展现 人性,以巧妙惊人的众多艺术手法,描写和表达了难 以言说的无比深邃和广阔的心理和情感。他们写出 了人有多伟大高尚,人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也写出了 人有多残酷卑鄙,还有更多的平庸和粗俗。 汤显祖《南柯记》和《邯郸记》描写沉溺于名利的 知识分子,精神猥琐,生活无聊,境界低俗。仙人吕洞 宾和蚁国君王,让他们在美梦中实现自己厚禄、 飞黄腾达的生活理想,让他们尝到美好婚姻的甜蜜, 再以残酷的打击惊醒他们的灵魂,帮助他们看穿红 尘,精神升华。 莎剧描写的众多执着的爱情故事,充溢着真、善、 美的理想。莎士比亚爱情观满怀的乐观性,包含了他 对人的缺点的宽容,他坚信人能够接受正义和道德的 感化。例如善良的苔丝狄蒙娜死于无辜,在临死之前 还坚信杀害她的丈夫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以此设法拯 救其丈夫的灵魂。 《冬天的故事》等多部莎剧表达了希望人物 改悔,通过他们遭受命运打击之后,受害的善良的人 们对他们宽恕和解,帮助其经过道德上的提升或新 生,从而改邪归正。与残酷的现实生活相比,这是一 种精神安慰,是乌托邦式的假想,但反映了生活中的 艰难厄运时时困扰着人类,人们渴望逢凶化吉,转危 为安。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都能公正地对待历史 和生活,既充分描写生活的阴暗面,挖掘人的欲望和 隐私,又对受难者和有希望改正的恶人,表现出理解 中的同情,以宽容和温润的笔调点醒和批判人们的弱 点。在对于不可饶恕的罪恶做彻底揭示和批判的同 时,精心为受害者设计思想的出路,即使在《李尔王》 最后,还表达了受难和忍辱能使人的灵魂升华的理 想。 莎士比亚和不少西方戏剧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 期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与中国戏曲家一样,也喜欢 “悲喜剧中常见的大团圆的结局” ,并多有“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汤、莎士比亚传奇剧中,对 善恶轮回、因果报应的描写,洋溢着浓郁的乐观、浪漫 的气氛,从而对苦难人世中的观众、读者,起了精神安 慰、鼓舞的作用。 四、大器晚成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 期、曲折、艰难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 象无形。” 汤显祖一生勤奋写作,但是直到50岁之后完成 《牡丹亭》之前,他尚未达到中国文化史上一流的艺 HUNDRED SCHO0LS IN ARTS 口 术成就。 汤显祖的《紫箫记》约作于1576至1578年(明 万历五年至七年),此乃未完之作,约于1586年(Zi" 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这是汤显祖青年时期 的作品。他的另三部取得杰出艺术成就,都是他65 年生涯中50岁以后完成的晚年之作。 巧的是,与他同年逝世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 在晚年从事创作,并迅即进入创作高峰,也都是大器 晚成的作家。 莎士比亚(1564—16l6)自1590年开始写戏,到 1612年完成了37部剧作。他一共活了52岁,从26 岁写到48岁,其前期剧作,诚如王佐良和何其莘主编 的名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所批评的,莎士 比亚极负盛名的“历史剧大多是莎士比亚的少作,结 构较为分散,程序化的台词多,白体诗也显得拘 谨”。 指出了多部莎剧(主要为前期著作)的结构 和语言的缺点。并总结说:“他当然不是没有缺点 的。十七世纪的评批家德累斯顿就说过:‘他剧作中 常有平淡乏味之处;他的喜剧的隽语有时退化为对谑 打诨,而严肃的隽语又常臃结而荒诞浮夸。’换言之, 他常词多于意,不免夸张。”[3]2。 自《哈姆莱特》 (1600—1601,第22部剧作)起,其后半期的著作转 向高度成熟,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和《安东尼 与克莉奥佩特拉》皆是此期著作。他在完成全部剧 作4年后去世。 而塞万提斯(1547—1616)也是大器晚成,塞Zi- 提斯于1602年起写《堂吉诃德》,1605年出版第一部 剧作,1615 if-出版第二部,在生命的最后13年写作, 全书出版的第二年即逝世。 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大器晚成”这个天才 和大才的成才的一个规律所决定的。 他们三人全靠长年、艰巨的实践中的勤苦好学, 积累丰富的文化基础。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大器晚 成,才能创作出可与前代高峰相媲美的作品。这启示 当代作家,要刻苦努力,经过长年的学习和写作,经得 起失败和寂寞,争取在人生晚期达到创作的高峰。 五、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 喜欢运用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是笔者提出的新 的理论,以此梳理和评论神秘主义文学艺术流派和创 作方法⑨,并纠正“魔幻现实主义”这个理论概念的错 误 。中国学者据此还指出和纠正了莫言获奖的诺 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的理论错误。 汤莎的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共有四个方面,探索人世的未知秘密。 (一)神秘命运 汤显祖认为人有不可抗拒的命运,他的戏曲中的 口 周锡山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伟大艺术成就的总体比较和评论 190 HUNDRED SCHO0LS IN ARTS 主人公的人生轨迹都受到命运支配。 汤显祖认为人有不可抗拒的命运,他《紫钗记题 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说:“人生荣困生死何 常,为欢苦不足,当奈何。”其友沈际飞为他的文集题 词时,转述他的话说:“自云,名亦命也。韵语行,无 容兼取;不行,则故命也。此又若士极愤懑不平,托之 不知之命以自解”。_4] 又曾说:“无所逃于天地间,命 也。’’[ ] 姗 莎士比亚也相信人有命运,并探索人的命运这个 重大问题。莎剧中的众多人物如《训悍记》凯瑟丽娜 等,都有宿命论,相信命运。首先,人的生命的长度是 由时间衡量的,人的命运与时间有关。因此,钱钟书 指出:“莎士比亚诗言时光(Time)百为,运命轮转也 属所司(And turn the giddy round of fortune’s/ wee])。”) 其次,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的命运的不 确定性,因此西方学术界公认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 现了天意天命的历史观:“莎士比亚和其他历史剧的 作者均把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看成是天意。” ¨ 英 国学者E.M.W.蒂利亚德:“对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了 来说,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有天意、命运和人的性 格。” 】l 英国学者托马斯・纳什:“它们(指莎士比 亚历史剧)着意表现了叛逆者的恶运、暴发户的失 败、篡权者的悲惨下场,以及国内纠纷带来的苦 难。’’[’ 不仅叛逆者有恶运,不少君主都难逃恶运。钱钟 书总结说:“莎士比亚剧中英王坐地上而叹古来君主 鲜善终:或被废篡,或死刀兵,或窃国而故君之鬼索 命,或为后妃所毒,或睡梦中遭刺,莫不横死(For God’s sake let U8 sit upon the ground/And tell sad sto— ties of the death of kings!ere.)。’’ 第三,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描写人的婚姻也有天 命的制约。柳梦梅上京赶考,l临行时他说:“夫荣妻 贵,八字安排。”汤显祖其他三剧的男女主角的婚姻 也都由机缘决定。至于莎士比亚,钱钟书说:“在人 的命运不确定性的命题中,莎士比亚剧中屡道婚姻有 命(Marriage Or wiving comes or goes by destiny)(《威 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第二幕第四场、《终 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第一幕第三 场)。_8]2 莎士比亚多个爱情剧的主角都受命运的拨 弄,形成爱情历程的跌宕起伏。 (二)神秘预知 《牡丹亭》中,杜丽娘以做梦的形式,向梦中的柳 梦梅预告前途。杜丽娘游园后患病,她的塾师陈最良 占卜,预测她在中秋节将有结果。《悼殇》出,杜丽娘 在中秋之夜对春香说:“听的陈替我推命,要过 中秋。”杜丽娘果然在中秋夜死亡。 莎剧描写预知的情节更多。 《理查三世》爱德华国王自知不久人世,召集皇 亲国戚、贵州大臣,欲使之握手言好,亨利六世王后玛 格莱特突然从流放地潜回,幽灵般出现,预言和诅咒 幽灵鬼魂将会出现,后来玛格莱特的诅咒和预言全部 实现。《裘力斯・凯撒》中,预言者即卜者警告凯撒 留心3月l5日,暗示危险的不可避免。3月15日那 天,凯撒去元老院加冕时果然被阴谋杀害。事前,其 妻听到罗马种种不祥之兆的传言,又连作恶梦,卜者 又得凶兆,劝阻他不要出门。凯撒不听劝阻,那天果 然被杀。《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女先知卡珊 德拉预言,只要战争打下去,众英雄和人民都得毁灭。 预言了特洛亚战争的结局。《麦克白》女巫的三个预 言,最后应验,麦克白果然当上了国王。 (三)神秘梦幻 汤显祖最擅长梦幻描写,无戏不梦,故戏曲总称 为“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莎士比亚也喜写 梦,有《仲夏夜之梦》等名著,多种剧作描写梦幻景 象,如上面言及的凯撒连做恶梦等。 (四)神仙鬼魂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重视和喜欢描写巫、鬼魂、 神仙和精灵的作用,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方 面,展开高妙的艺术想象力,运用神秘浪漫主义的手 法作为重要的描写手段。 汤显祖重视神仙的作用。《牡丹亭》游园一出, 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相遇相爱,花神见证和保护他们 的幽会。在杜丽娘的鬼魂在阴司受审时,花神们又出 面作证。《邯郸记》有八仙中的吕洞宾到人间超度卢 生。 莎士比亚也重视神仙的作用,其喜剧和传奇剧, 经常有神仙和他们身边的精灵出没。例如《仲夏夜 之梦》中的第米屈律斯是一个用情不专的负心汉,海 伦娜为了自己的爱情背叛了朋友,剧中的两对情人误 会和矛盾重重,最后在森林仙王的帮助下,才各自重 归于好,终成眷属。和中国一样,英国当时也没有自 由婚姻的社会和时代条件,莎剧中追求自由爱情的故 事,除了依靠王公的决断,大多需要神仙和精灵的帮 助。 他们都喜欢描写鬼魂。 《牡丹亭》描写杜丽娘在阴司受审,判官和小鬼、 受审的其他鬼魂,演出了足足一场好戏。然后杜丽娘 的鬼魂外出魂避,与梦中情人柳梦梅重逢并开展人鬼 之恋,后来又复活还魂。 莎士比亚的多个戏剧出现鬼魂,其悲剧也靠鬼魂 的力量帮助复仇,伸张正义。例如:《理查三世》爱德 华临死前看到被他杀害的1 1个鬼魂前来索命,害怕 之极。《亨利六世》描写贞德依靠鬼兵作战。法军失 败后,她动员鬼魂们作战,遭到鬼魂拒绝,造成战争的 失败。《麦克白》麦克白夫妇庆祝登基的盛宴上看到 鲜血淋漓的班柯鬼魂吓得魂不附体,言语错乱。《哈 姆莱特》描写老国王的鬼魂多次出现,并向哈姆莱特 详细告诉自己遭遇的阴谋和遇害的经过。没有老国 191 J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7年第1期总第154期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口 王鬼魂的揭示,哈姆雷特无法了解父王死-rtr的和 新国王的阴谋,也就根本谈不少心中产生复仇的念 头。 周育德发言“莎翁汤翁作品的民族特色与世界影响”;英方专 家代表格雷汉姆・谢菲尔德发言“莎士比亚与国际文化交 流”;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布拉德雷致辞。副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鬼魂出现的描写,既为剧情的 推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全剧笼罩在一片 阴森恐怖的气氛中,以加强剧情的效果,吸引观众。 他们都写“作法”的场面。 刘延东讲话。嘉宾主旨发言由中英各四位专家发言。中方发 言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生院文学系主任陆建德发言“剧坛并世数汤翁”;上海戏剧学 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长海发言“文人、诗人与戏剧家”。另有 北大、复旦英国文学教授辜正坤和张冲发言。研讨会的中方代 表共有来自上海和全国的专家7人、昆曲艺术家3人(蔡正仁、 《牡丹亭》描写道姑作法、招魂和驱邪,《南柯记》 中契玄禅师广做水路道场,用佛法超度亡灵。《南柯 岳美缇、张洵澎)、汤显祖研究机构负责人2人(江西抚州汤显 祖研究中心主任、浙江遂昌汤显祖纪念馆馆长)、演出汤莎戏剧 记》孝感寺中元盂兰大会,契玄禅师讲经,传播佛法; 后又广做水路道场,超度亡灵。这都是利用佛的法 力。 的院团(上昆、苏昆、上海京剧院)院团长3人、传媒和电影艺术 家3人,共18人发言。七位专家依次发言的主要内容有:上海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国家对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 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陈圣来研究员《莎剧与汤剧国际传播刍 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中篇,护国公葛罗斯特的 夫人艾丽诺召巫师念咒作法。《错误的喜剧》也描写 小安提福勒斯被人说是疯了,于是阿德里安娜找了术 士给他驱邪。 议》,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高校高峰高 原学科建设计划)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锡山《汤显祖与 莎士比亚伟大艺术成就的总体比较和评论》,江西抚州汤显祖 莎士比亚晚年的多部传奇剧如《暴风雨》的精 灵,帮助主人公化险为失,绝境逢生,仙境和险境的设 置,让舞台五彩缤纷,既瑰丽斑斓又神奇变幻。 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厄,人们虽然渴望逢凶化 吉,转危为安,可是自身的能力有限,还有时代和社会 的局限,莎士比亚不仅是传奇剧,而且诸多悲剧也只 能寄托于神仙和精灵的法力、鬼魂的帮助,靠他们的 神奇力量和非凡举动,实现改造和惩罚坏人灵魂的艰 巨任务,维护遇难呈祥的美好境地。 当今描写鬼魂、梦幻等神奇故事的神秘现实主义 和神秘浪漫主义(即西方学界统称之魔幻现实主义) 作品风行不衰,自1993年获诺贝尔奖的美国托妮・ ②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从汤公莎翁异同看其文化价值》,《汤显 祖戏剧全集》英译本副主编、苏州大学苏玲副教授《关于(汤显 祖戏剧全集)的翻译》等。会上发言的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舞 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舞蹈系主任欧建平和上海东方卫视 首席记者骆新等。 笔者已完成和发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新论》《汤显祖与 莎士比亚,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做比较?》《汤显祖的中西比较、 中外普及和研究瞻望三题——答新华社记者袁慧晶问》和《汤 显祖对当代作家的重大启示》(中国作家网头版推荐并全文转 载)等多篇论文,皆收入2016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汤显祖与明代文学研究》(近6o万字,“上海高校高峰高原 学科建设计划”项目)和《牡丹亭注释汇评》(主编兼第一作者, l6开精装3卷160万字,汇集汤显祖戏曲与诗文评论、汤显祖 莫里森《宠儿》至今,1988年获茅盾文学奖的霍达《穆 斯林葬礼》至今,多部获奖作品是此类著作。茅盾奖 获得者继承的是以汤显祖为代表之一的神秘现实主 评论戏曲、小说和诗文的全部资料.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 金资助项目)。 义和神秘浪漫主义的写作传统;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及 其后继者,实际上继承的是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 ③参见拙文《南北宗・神韵说・灵感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 刊))2014年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又收入拙 著《汤显祖与明代文学研究》(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 划项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传统,并有新的发展。当今《哈利波特》之类的魔法 故事经久迷人,其手法实则与汤莎作品一脉相承,魔 法学校是莎剧中神仙主宰的岛屿的发展。可见人们 对奇幻人物和故事抱有千年不变的兴趣,神秘现实主 ④王云关于“艺术正义论”的众多论文和专著,如《试论补偿说》 (《戏剧艺术)2005年第6期)、《论艺术正义——以社会正义、 宗教正义和艺术正义为语境的研究》(《复旦学报)2008年第5 期)、《柏拉图的宗教正义观和艺术正义观》(《文艺理论研究》 2013年第1期)等,对此有详论。 义和神秘浪漫主义应是古今欢迎的创作手法,汤莎的 创作经验值得学习和继承。 ①(责任编辑:陈娟娟) ⑤参见拙著《神秘与浪漫》(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拙文 《神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导论》(中国比较文学第l0届 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对流}2014第9期)和《戏曲中的神 秘现实主义和神秘浪漫主义描写略论——中国戏曲的首创性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由中国文化部与英 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合作的“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英纪念 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O周年研讨会”2016年12月6目在上 海东郊宾馆举办。中国副刘延东,英国文化、传媒 贡献研究之一》(2008・中文大学主办《“重读经典:中国 传统小说与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等多篇论文。笔者认为“神秘主义文学艺术”的基 和体育大臣布拉德利出席开幕式。文化部雒树刚、教育部 陈宝生、副秘书长江小涓、教育部副郝平、文化 部副丁伟、外交部助理刘海星,中英汤显祖、莎士比亚 研究专家、艺术家等参加研讨会。开幕活动由文化部丁伟副部 础是神秘文化,神秘文化主要有宗教、巫术、梦幻、气功和特异 功能等内容,在文学中,主要表现为道术仙术巫术(包括魔法) 和特异功能、梦幻、神鬼,宗教文化中的天堂地狱、三世轮回和 因果报应,以及占 预测等类描写。而这些都极大地开拓了作 长主持会议,中国文化部雒树刚致欢迎辞,中方专家代表、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中国戏曲学会暨汤显祖研究分会负责人 口 周锡山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伟大艺术成就的总体比较和评论 HUNDRED SCH0OLS IN ARTS 192 家的艺术想象力。学术界过去都将其归结到浪漫主义之中,少 数则定名为超现实主义、幻想文学或其它名称,后来则定名为 国传统史书、诗歌、戏曲、小说的全部资料;这些资料都是远早 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属于神秘现实主 义和神秘浪漫主义主义创作方法的作品。 魔幻现实主义。这些都不正确,梳理古今中外的此类文学艺术 作品,应该定名为神秘主义文学艺术,并将其为神秘现实主义 和神秘浪漫主义。前者指作者和部分读者相信卖有其事的神 奇人物和故事,后者指作者和读者都认为不可能实有其事的神 奇人物和故事。 参考文献: [1]夏写时.汤显祖的两难人生[A].叶长海主编.《牡丹亭》: 案头与场上[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2]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M].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⑥参见拙文《莫言获诺贝尔奖授奖词商榷——神秘现实主义和神 秘浪漫主义,还是魔幻现实主义?》,《从泰戈尔到莫言——百 年东方与西方》(同济大学、中国对外友协、上海作家协会等主 办,北京大学等协办“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精神 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诺贝尔文学 奖与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化》,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和四川大 [4]沈际飞.玉茗堂文集题词[A].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 汇编(上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汤显祖.答郭明龙第三信[A].汤显祖集全编(二)[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学文学院主办《中外文化与文论》(国家一级学会会刊)第29 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o15年版。拙文指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 奖的授奖词有3个理论错误:1.错误地以“诞妄现实主义”一词 替代魔幻现实主义,歪曲了莫言小说有关描写的性质。2.魔幻 现实主义是西方学术界强加给拉美作家的判断性名称,拉美作 家拒绝接受,更且这个名称既不符合拉美文学的事实,这个名 称还前后互相否定,根本不能成立。3.莫言小说的神奇故事与 [6]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伊丽莎白时代的世界图像[A].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 艺复兴时期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8]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毫无关系,并找出莫言有关描写所继承的中 A General Comparison and Comment between Tang Xianzu’S and Shakespeare’S Great Achievement ZH0U Xi—shanI’ (1.Shanghai Academy of Theatre,Shanghai 200040;2.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Arts,Shanghai 20003 1) Abstract:Tang Xianzu’S and Shakespeare’S great achievement express a mutual law of literary creation.If we use the four highest demands and one significant feature of literary arts criticism i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that is to say, if we adopt Chinese theoretical discourse to retrospect and appraise their great art achievement.we could conclude it from four aspects:creation completes the nature,art is Tao,humanistic,and great minds mature slowly.And their mutual signiicant artifstic feature is that they were fond of adopting mysterious realistic and mysterious romantic writing means SO as to get an amazing artistic effect. Key Words:Tang Xianzu;Shakespeare;General Achievement;Creation Completes the Nature;Art is Tao;Human— istic;Great Minds Mature Slowly;Mysterious Realism,Mysterious Romanticism (上接第149页) Typ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ter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LI Bei—lei (School ofArts,Southeast Unwemity,Na 几g,Jiangsu 210018) Abstract:Miao Di Gou colored pottery patterns opened up the chapter of Chinese patterns and studies of patterns.In ancient times,patterns on utensils did not designed for satisfying people’S aesthetic needs.A pattern as an aesthetic object is consciousness and concept developing gradually.That is to say,there is a complex course in which pattern e— volves to pattern decoration.And this is a complex evolvement course of pattern categorization.According to objects represen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utensils,some are dificultf to be categorized.However,we could generally divide them into figure pattern,animal pattern,plant pattern,patterns of natural phenomena,and patterns of geometric shapes.The former three are comparatively concrete,and the later two are comparatively abstract.These different types not only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but also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implications and symbolic signiicance.f Key Words:Pattern Type;Pattern Metaphor;Art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