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开始进入依照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科学轨道,城市建设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各级加强了对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建成了一大批住宅和城市基础设施骨干工程,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与发展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不相适应。城市建设工作必须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努力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经济改革的进程相适应,保持一个稳定、合理的发展速度。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实践证明,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城市的发展;而把城市建设好,对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又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城市的出现将是必然趋势。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我认为要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的基本原则,对城市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城市发展,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区体系。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规划比较科学,设施比较完善,环境清洁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
我认为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是一个社会综合体,GDP并不是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指标,还应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时尚程度、环境质量等因素。城市建设决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种树,也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修马路,而是通过一定投入来创造城市价值。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通过城市环境的优化引进资金,发展产业;另一方
面,城市建设可以积累城市的文化,留下和创造城市的历史。在经济生活中,所有资源都是流动的,只有城市才是逐渐积累的、固定的、永久的。城市建设是推动对外开放的巨大动力。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要件。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可以说城市建设是一个人心工程,它对动员群众,培养城市精神,增加市民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从发展角度看城市建设永无止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建设不能仅仅与国内城市相比,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建设的优秀经验,努力把我们的城市推荐给世界。
但目前来看,城市建设出现了以下好几个大问题:
一、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三个阶段之间的管理脱节。
二、配套建设跟不上,生态环境差,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建筑形式单一,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没有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出来。
三、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大,欠帐多,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四、近几年来,由于乡镇企业飞速发展,原城市规划严重滞后,同时又没有及时制订出控制性规划,使得乱占乱建的现象比较严重。
城市建设要坚持多出精品,确保工程质量,把质量当作百年大计来抓。每一个项目都要力争建成精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工作中我们要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艰苦奋斗搞建设。城市建设中最大的节约是规划先行,最大的浪费是决策失误,最好的保障是制度规范。要加强宏观,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用制度来规范项目建设。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
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传统、作风和高昂的工作热情,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突破;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精心组织,团结实干,增强实现城建目标的责任感;依法行政,创造城建管理工作的新效益;转变作风,树立城建行业机关作风新形象。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使城市建设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相适应。我认为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
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根本依据,是保障城市功能格局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今后实施过程中,必将切实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一是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保证建设服从规划、建设按规划进行。二是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实行“规划一张图、管理一本法、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实施一道令”,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三是要加强规划体系建设,当前在认真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把规划工作的重点放在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上,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供配套。
二、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全力打造城市建设的精品工程,扎实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五纵五横”建设步伐,加强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公厕等的建设,不断配套完善城市功能。二是要积极推进建筑设计和建筑风格的创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精品工程,突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三是加快推进生态公园建设,要坚持由近到远、由城市到农村、由人口密集区到人口稀疏区开展绿化的原则,优先发展城市绿化,让更多的人分享绿化的成果。
四是要把房地产开发同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升城市建设的档次和形象。
三、全面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城市资产经营的有效途径
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多元化融资的方向,大力推进投融资改革,逐步建立以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城建投融资。一是要加强融资平台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城建融资的有效途径,更大程度地吸引开发性金融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放宽准入,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经营。三是要切实发挥城投公司在融资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投资经营、借款、担保等方式,建立新型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及贷款运作机制,提高的融资能力。四是要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垄断管理,坚持经营性用地的招拍标出让,努力形成土地开发利用保障城市建设的良好格局。
四、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着力构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城市发展“三分建、七分管”。城市越发展,越需要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一是要创新城市管理,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由多口管理向归口管理转变。二是要尽快研究制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的办法,为构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三是要深入推进数字化和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探索高效管理的新途径。四是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市级“文明城区”、“卫生城区”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和交通、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五是要加强市识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合理解决城市道路用地,逐步提高道路面积
率。
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适当提高城市道路的建设标准,完善道路的功能,重点改造低洼易积水的路段,建设排渍工程设施。强化城市道路的路政管理,重点加强停车占道的管理,彻底清除“马路市场”,严格占道审批制度,实现大中城市无非法占道市场。
六、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和深化交通规划体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规则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积极倡导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根据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大城市要建立地面交通网络,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公共汽、电车为骨干,辅以中小型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公交行业改革,研究制定扶持公交发展的技术和财政,充分利用财政资金,为公交发展提供保证。将规划与道路网的新建、改造紧密结合起来,体现路权使用优先的原则,要在城市主要干道上设置公交专用线,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网络。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和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研究,均衡交通流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不能一哄而起,要仔细认真做好客流预测、线网规划等前期工作,轨道交通规模要科学合理。
七、应该在城市多建设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宜人场所,能够使其所在的建筑物增值。屋顶花园能够使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保持与自然的联系,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地带,它能带给市民以星点的乡村野趣。屋顶花园显而易见的有助于美化都市视觉环境。它们能够在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那些高度密集的城市地区,在
保证城市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屋顶花园还有助于调节城市的气候。屋顶花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保水性。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城市建设,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为人民创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要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市政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要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抓紧治理水源污染,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加紧南水北调的前期工作;加强城市道路建设,适当发展大城市轨道交通;要广泛开展城市绿化,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使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注意投资效益,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城市建设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依据党的“十六”的要求,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的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着力改善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正确执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注重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与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在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各个城市要在党的方针、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方向,抓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便民利民项目的建设;加大力度搞绿化,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着力建设森林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有质量的,事关长远的,良性发展的城市建设,做好城市的总体规划,走开放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城市描绘一个面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 翟宁,,王圣学.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方法探讨.城市管理.2007(8).-48-50
4/98
[2]张存,袁庆娟.论城镇规划与工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科技.2007(7).-15-17
[3]李继红.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城镇规划.森林工程.2007,23(3).-9-11
[4]马棉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规划.山西建筑.2007,33(14).-36-37
[5]雷传江,宋月红.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城镇化建设.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52-43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