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

(完整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填空,推荐文档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其中 X 是 质量数 =

,A 表示

,Z 表示 =

=原子序数

原子:核电荷数=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Am+)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bB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

叫同位素。

(三)、同位素:

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如:氢元素的同位素有 ,碳元素的同位素有 ,

(四)、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 符号 能量大小

距核远近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五)、画出 1-18

ⅠA 周 期 1 2 3 族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请画出以下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Na+ Mg2+ 符号 Al3+ O2-- S2-- F-- Cl--

1

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系数= ;主族系数= 最高正价+|负价|= 周期:

=最高正价(O、F 除外)

族 :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二)、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律是

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三)同周期与同主族的变化规律(稀有气体除外) 同周期(左到右 同主族(上到下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

的规律。

结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金属性: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 ②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 H2 构 电子层数 非金属性: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第三周期: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 > > >

> > > > > >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金属性: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

> > >

非金属性: > > > (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

①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②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③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一.离子键

1.离子键: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 NaCl、Na2O、K2S 等

(2) 强碱:如 NaOH、KOH、Ba(OH)2、Ca(OH)2 等 (3) 大多数盐:如 Na2CO3、BaSO4 (4) 铵盐:如 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一般规律)

二.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键 项 目 形成过程 成键粒子 实质 型 离子键 得失电子 阴、阳离子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共价键 形成共用电子对 原 子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3.分子间作用力:定义 分子间作用力仅存在于由 构成的物质,它的作用力比化学键 (“强”或“弱”),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 和 重要因素之一。

4、氢键: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水的熔沸点升高,体积

增大,密度减小。

能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表示常见微粒或物质 Na Mg Al O S F 元素(原子) 符号 原子电子式 离子符号 Cl 离子电子式 用电子式来表示以离子键结合的物质, NaCl MgCl2 MgO CaCl2 Na2O NaOH K2S NH4Cl

用电子式、结构式来表示以共价键相结合的物质

3

H2 H2O

CO2

N2 NH3

CCl4

HCl CH4

HClO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速率: (1) 概念: (2) 表示方法: (3) 单位:

(4)注意点

a 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b 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c 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 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

,故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 对于

为止。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开始: υ(正)>υ(逆)

反应过程中: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

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

平衡时:

υ(正)=υ(逆);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4

举例: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

5

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旧化学键断裂需要

能量,形成化学键要 能量(化学反应的实质)。

吸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 △H>0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

放热反应 △E 热效应 图示 反应物总能量 △H<0 生成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实例 H2(g) + Cl2(g)==2HCl(g) △H=-184.6kJ·mol-1 ① 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生成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 2HCl(g)===H2(g) + Cl2(g) △H=+184.6kJ·mol-1 ①以 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 2·8H2O+NH4Cl=BaCl2+2NH3↑ +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KClO3、KMnO4、CaCO3 的分解等。

6

三.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一)原电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 转化为 的装置。

+2+

2、 电极反应 总反应:Zn + 2H = Zn + H2↑

负极( 正极( 电子从

): ):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极流向

极;

极(锌)经导线流向 极(铜);电流从

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 极(锌,锌失电子,带正电,吸引阴离子),

阳离子移向 极(铜,电子转移到铜,铜带负电,吸引阳离子)。 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1)具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 。活泼的金属作 (失电子),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做 (电子转移到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或氧化性强的物质得电子)。 (2)具有 溶液。(3)形成 。(4)能发生自发的 。

4、电化学腐蚀:

钢铁在潮湿空气里腐蚀

负极:Fe - 2e- = Fe

正极:2H2O + O2 + 4e- = 4OH-

2+

总反应:2H2O + O2 + Fe = 2 Fe(OH)2

进一步发生反应:2H2O + O2 +4Fe(OH)2= 4Fe(OH)3 (二)电解池:

1、定义: 转化为 的装置。

电解2、电极反应:电解CuCl2溶液:总反应:CuCl2 Cu + Cl2↑

(氧化反(还原反

阳极:与电源 应) 阴极:与电源 应)

3、电解池的形成条件:

7

极相连 极相连

(1)必须有外接 ;(2) ;(3)

8

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4)形成 原反应。

;(5)有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

4、工作原理:电子从阳极经导线流向阴极;电流从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电 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 极(阳极失电子,带正电,吸引阴离子),阳离子移向 极(电子转移到阴极,阴极带负电,吸引阳离子)。电解反应是电流作用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一)、甲烷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结构 分子式_ _ 结构式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1、甲烷的氧化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四)1、烃:仅含 例如:苯 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烃;乙醇 , 烃(填“是”或“不是”)

相差一个或多个 关系。

原子团的物质。电子式 _ _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简单命名: 2、同系物:结构 例如:乙烷和丁烷属于 二、石油炼制 乙烯 (一)石油的炼制:

(二)乙烯、乙炔的组成、分子结构

过程 分馏 催化裂化 裂解 产品 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油) 乙烯(有机化工的原料) 乙烯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构型 乙炔 (三)乙烯、乙炔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⑴燃烧反应 2、乙烯的加成反应:

⑵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被氧化,高锰酸钾退色。

⑴与溴的加成反应(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CH2═CH2+Br2→

1,2- 二溴乙烷(无色)

9

⑵与水的加成反应:CH2═CH2+H2O→ 乙烯与氢气反应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3、乙炔的加成反应: CH≡CH+Br2  CH≡CH +2Br2  化剂CH≡CH+HCl 催  加热

制乙醇(酒精)

三、煤的综合利用 苯 (一)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有 2、比较干馏、蒸馏、分馏的差别: 、 和 。

(二)苯的组成与结构

1、苯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结构特点

2、苯的物理性质: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⑴苯的氧化反应2C6H6+15O2 苯在空气中燃烧冒黑烟的原因: 注意: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⑵苯的取代反应:与硝酸反应

四、乙醇

1. 分子结构: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_ 、有 官能团 结构式 ,它是一种_ 2. 物理性质:乙醇俗称: 的液体,密度比水 ,易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医疗消毒用酒精是体

的乙醇溶液。

积分数为 3. 化学性质: 1) 与金属钠的反应: 2) 氧化反应:①燃烧反应:

②催化氧化(催化剂:铜或银):

3) 酯化反应:

五、乙醛

10

1. 分子结构:分子式 2. 物理性质:它是一种 3. 化学性质:

结构式_ 色,有 结构简式 官能团 _

气味的液体。

结构简式 色,有 官能团

气味的液体。

1) 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①燃烧反应

六、乙酸

②催化氧化 ③与弱氧化剂的反应 a 银镜反应 b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1. 分子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 它是一种

2. 物理性质: 乙酸俗称:

3. 化学性质:

1) 酸的通性: 酸性强弱顺序 HClO H2CO3 CH3COOH

HCl

2) 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混合酸的顺序:先加 后加冰醋酸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然后边摇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

导管的作用导气,冷凝,不能伸到液面下,目的是 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

_,有_ 味。

七、油脂

1. 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得到的酯

植物油通常呈液态,叫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脂肪。

2. 皂化反应:油脂在 性条件下的水解

写出硬脂酸甘油酯与烧碱溶液混和加热,水解生成的硬脂酸钠的反应:

11

八、糖类 1. 糖类是由 、 、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可以分为单糖、多糖、二糖。

2. 糖类的化学性质之一:水解反应

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和水作用完全转化为葡萄糖,反应为:

2)化学性质:①银镜反应:在试管壁上形成了 。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在试管中生成了

③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九、蛋白质和氨基酸 1. 蛋白质

1) 分子组成:蛋白质中含有 、 、 ,结构简式:

3. 葡萄糖 1)结构:化学式:

_、 、_ 、 元素,还可能含有 P、S 等

元素;它是结构复杂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量从几万到几千万。 2)性质:①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无机盐的溶液(如:硫酸铵、硫酸钠)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这个过程是 提纯蛋白质。 ②变性:在 、 功能。这个过程是

、 。

_和 原子团。

、紫外线、福尔马林作用下,蛋白

质的化学组成或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性质发生改变和发生凝聚,失去生理

2. 氨基酸:1)氨基酸分子中均含有 。常用这个方法分离和

2) 几种常见的氨基酸:甘氨酸 丙氨酸 谷氨酸

3) 化学性质:①两性 以甘氨酸为例写出其与 NaOH、HCl 的反应

十、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②氨基酸相互反应,形成 。

所 的反 原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_ _ 和 应。

例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中, 子。方程式

12

原子取代了碳原子上的 再如:苯与硝酸在浓硫酸催化、加热条件下反应, 。

方程式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 (或 原子或原子团 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乙烯与溴反应方程式 3、酯化反应: )

和 反应生成 或去 或去 和 取代了苯环中碳原子上的

)两端的 与其他

的反应。(酯类一般有香味。

方程式

4、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 的催化氧。.方程式

方程式

的反应,例如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醛

的反应,例如乙醛与氢气的反应

5、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 方程式

专题四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复习纲要

1、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金属是 2、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

(1) 阿伦尼乌斯的酸碱电离理论:

。金属使用的先后与 有关。

是酸,

是碱。

其适用范围是

(2) 酸碱质子理论:

是酸, 是碱, 是两性物质。

3、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期望在化学反应和化学工业过

13

程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原料,所有物质原料、中间产物都在内部循环、利用, 实现零排放。

四.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三大化石燃料: 。

2、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

太阳能的特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能源。 利用方法(1)光—热转换

(3) 光—化学能转换

(2)光—电转换 (4)光—生物质能转换

3、生物质能的特点:地球上最大量、清洁、光谱的能源利用方式

 6nCO (1) 直接燃烧:(C H O )n+6nO 6 10 5 2 2 +5nH 2 O

(2) 生物化学转化:

发发

①生成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CH4 ②制乙醇(C H O )n+nH O  nC H O

6 10 5

2

6 12 6

发发

 2C H OHC H O +2CO ↑ 6 12 6 2 5 2

发 (3) 热化学转化

4、氢能的特点:来源丰富;热值高;燃烧后不产生污染。

14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