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二十六中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二十六中八年级(下)期中物

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 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 托里拆利 B. 阿基米德 C. 帕斯卡 D. 牛顿

2. 如图所示。在一个有水的容器内,在水中有一个小试管开口向

下竖起浮于水面上,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差为h,当将容器封闭并向外抽气时( )

A. h不变,H增大 B. h和H增大 C. h增大,H不变 D. h增大,H减小 3. 如图所示,将一块砖侧放在水平面上,若沿对角线去掉上面的

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的密度、对地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整块砖相比( )

A. 密度不变,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 密度减半、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C. 密度减半、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D. 密度不变,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4.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5. 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 )

A.

自由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B.

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

第1页,共30页

C.

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

D.

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木块

6. 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30N的力水平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

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

A. 15N B. 30N C. 0N D. 60N

7. 一竖直悬挂的磁性黑板上吸着一块磁铁,如图所示,磁铁静止不动,下列四对

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 B. 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 C. 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与磁铁的重力 D. 磁铁的重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

8. 一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水平拉力为0.5N,若把拉力增

大到0.8N,仍使木块在该平面上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A. B. C. D. 9. 下列事例中,运用了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①曹冲称象②阿基米德测出王冠的体积

③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④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足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力的作用

B. 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静止 C. 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受到重力作用

D. 足球静止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1. 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快,所受摩擦力越大 B. 超速行驶,危害极大,原因是物体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C. 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12. 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

压力F及压强P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2将如何变化( )

第2页,共30页

A. F不变 B. 不变 C. 不变 D. 变小

13. 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

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 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C.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D. 甲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4. 公路桥上常看到如图1所示的限重标志,这座桥所允许

通过的汽车的最大重力为______N,图2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8.0分)

15. 游泳时为什么用手和脚向后划水身体却向前运动?

16. 一名伞兵正在进行跳伞训练,他的质量是70kg,降落伞和他随身装备的总质量是

20kg,当他打开降落伞后做匀速直线下落时,降落伞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多少?(取g=10N/kg)

17.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离心式抽水机在使用之前,先在泵内______水,叶轮旋转时产

生离心力,水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外围流进泵壳,于是叶轮中

第3页,共30页

心气压______外界的大气压,水就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吸入口流进叶轮,这样水泵就可以不断吸水,不断供水。

105Pa.18. 某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8×现有一辆卡车质量为2t,有6个轮子,2

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00cm,当这辆卡车装载10t货物在该公路上行驶时,

求(1)卡车对地面的压强。

(2)说明是否对公路路面产生危害。(g取10N/kg)

105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近似地19. 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的气压急剧降到0.9×105Pa。 认为室内的气压是标准大气压,取1.0×

(1)为什么龙卷风发生时,室外气压急剧下降? (2)屋内外的大气压强差是多少?

2

(3)若室内屋顶的面积为100m,求屋内外的大气压力差是多少?

10-2m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20. 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

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0.15m,内盛有0.1m深的水;求: (1)容器内水的重力;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当把一个质量为3kg的实心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增加量是1000Pa,物体A的密度为

多少?

第4页,共30页

21. 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实心均匀圆柱

10-2米2体乙均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1×

10-2米2.现将两完全相同物块分别放入容器甲中和和0.5×

叠在圆柱体乙的上方,放置前后容器甲、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p甲、P乙如下表所示。求: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甲(帕) p乙(帕) 放置之前 980 980 放置之后 1470 1960 (1)容器甲中原来水的深度。 (2)圆柱体乙的质量。

(3)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物块放入甲容器时,水是否溢出,并说明理由。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2. 请你写出一种利用惯性现象的具体做法,并说出理由?

六、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3. 如图所示,排球离开手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不考虑空气阻力,请在

图中画出排球的受力示意图。

七、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5.0分)

第5页,共30页

24. 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

量有关,他们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你____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______。

(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3)如图甲所示是同学们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4)同学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次数 1 2 3 3 4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25. 小慧同学利用运动鞋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1)如图所示,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其目的是__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2)再往鞋子里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鞋对桌面的______,重复上述实

验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l 2 3 4 压力F/N 2.3 3.3 4.3 5.3 测力计示数/N 2.6 3.4 4.2 (3)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作出运动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图

象。

(4)分析图象可得结论:______。

(5)若他拉着运动鞋匀速前进的速度由0.02m/s变为0.04m/s,在其他情况不变时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6. 在探究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小赵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

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如图所示,给出了小车所

第6页,共30页

停位置。 毛巾棉布木板

(1)每次实验均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这样做是为了让小车在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______;

(2)小车在水平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3)推理: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运动。 27. 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

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法和______法。

(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5)图A和图D中小凳子对桌面和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8. (1)为了鉴别两个烧杯中哪杯装的是清水哪杯是盐水。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

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甲和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2)若此时盛清水的杯子中,水面到杯底的高度是0.1m,水对杯底的压强是______。

3310kg/m) (g=10N/kg,ρ水=1.0×

(3)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丙所示,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第7页,共30页

29.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水平

桌面上放一个带有挂钩的木块,两根细绳的一端拴住木块,另一端通过滑轮与砖码盘相连。

(1)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左盘中加100g砝码后,往右盘中加100g砝码,木块没动,一直加到120g砝码时,木块才向右运动,同样,若使木块

向左运动,需要往左盘加比右盘更多的砝码,请说出产生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原因是: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

(2)若要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怎样进行实验? (3)说出方案中使用滑轮的好处(说出两条即可)。 ①______ ②______。

30. 如图为小明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明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

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______。 (1)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2)小明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相同。

(3)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随着阻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变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但由于实验中阻力不为0,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

(4)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阻力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也不发生变化,木块将做______;此处用到了______法。

31. 问题解决--测量小琉璃球的密度

小雨有若干个相同的小琉璃球,他想知道小琉璃球的密度。他身边只有一个有杯盖的玻璃杯(粗细均匀)、一个盛着足够水的水桶和一把刻度尺。

第8页,共30页

(1)说明测量步骤。(配图说明,图画在方框内); (2)请你帮他推导出测量小琉璃球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第9页,共30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A、托里拆利完成了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准确测量了大气压的值。符合题意。

B、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不符合题意。

C、帕斯卡研究了帕斯卡定律,属于液体压强问题。不符合题意。

D、牛顿的主要贡献是总结了牛顿三定律,为力学奠定的基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根据对初中物理中几位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识做出选择。

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2.【答案】C

【解析】

解:由于试管仍要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力和重力相等,试管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由于试管的横截面积不变,则H不变。

小试管开口向下竖起浮于水面上时,p试管=p容器+ρ水gH;当将容器封闭并向外抽气时,容器内气体体积要增大,气体压强减小,管内封闭气体体积要增大,则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差h变大。 故选:C。

由于试管仍要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力和重力相等,所以浮力不变,则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据此可知H不变。

小试管开口向下竖起浮于水面上时,p试管=p容器+ρ水gH;当将容器封闭并向外抽气时,根据容器内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变化,判断出管内封闭气体体积和压强的变化,最后即可得出。

第10页,共30页

本题明确管内外气体压强的关系,关键是知道试管仍要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和重力相等。 3.【答案】A

【解析】

解:(1)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沿对角线去掉一半后,剩余半块砖的密度不变; (2)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沿对角线去掉一半时,质量减半,重力减半,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 由p=

知,剩余半块砖对地面的压强等于原来整块砖对地面的压强的一半。

故选:A。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沿中线竖直截去一半时质量减半,重力减半,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判断对地面压强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的特性和压强公式的掌握和应用,分析好截去一半后剩余半块砖的变化是关键。 4.【答案】B

【解析】

解:A、如图,物体质量增大时,物体的重力不变。不符合题意。

B、如图,物体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个一次函数图象,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符合题意。

C、如图,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之间是二次函数图象。不符合题意。 D、如图,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重力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判断,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时,图象是一次函数图象。

第11页,共30页

从数学角度,分析图象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和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对照。

5.【答案】C

【解析】

解:

A、自由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重力和桌面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故A正确。

B、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受到重力和线的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故B正确。

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由于木块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斜面还会给它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斜面还要对它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木块没有受到下滑的力F;故C错误。

D、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木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受重力和桌面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C。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一定要找到对应的受力物体,否则这个力就是不存在的。

(2)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3)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4)在分析摩擦力时,要注意两点:①摩擦力的方向:阻碍相对运动,即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压力并且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1)此题考查了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

(2)要确定物体受到某个力的作用时,一定要找到该力的施力物体,若找不到,则这个力是假想的,并不存在。

(3)找到施力物体的同时,还要根据压力的特点: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特点:阻碍相对运动,确定力的方向。

第12页,共30页

6.【答案】B

【解析】

解: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30N的力拉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测力计示数为挂钩一侧的拉力大小,即为30N,故B正确。 故选:B。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回答。

考查弹簧测力计的正确读数,指针示数为挂钩一侧的拉力。 7.【答案】D

【解析】

解:

A、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符合相互作用的条件,故A不正确;

B、黑板对磁铁的吸引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个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不正确; C、磁铁对黑板的吸引力与磁铁的重力,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一个物体上,且两个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C不正确;

D、磁铁的重力与黑板对磁铁的摩擦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要从平衡力的四个条件逐条分析,有一个条件不符合,两个力也不是平衡力。 8.【答案】D

【解析】

解:由于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F=0.5N;

当拉力增大后,因为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仍等于重力,没有变化;而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

第13页,共30页

故选:D。

(1)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有两点须注意:一是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判断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否发生变化。

9.【答案】C

【解析】

解:①曹冲称象时,将测量物体的很大重力转变为测量重力较小的石块的总重力,所以他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②阿基米德测量王冠体积时,利用的是王冠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王冠的体积,所以应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③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需要保持密度一定,改变物体体积,比较质量与体积的变化规律,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④在串联电路中,两个电阻串联共同作用与一个电阻使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C。

将每一个实例进行分析,明确采用的研究方法,就能找出属于同一类的选项。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识别和应用。 10.【答案】ABC

【解析】

解: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A正确;

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故B正确;

C、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由于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改变了石块的

第14页,共30页

运动状态,所以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故C正确;

D、足球静止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BC。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和平衡力的辨别,要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1.【答案】ABD

【解析】

解:A、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运动状态、速度都无关,故B错误;

C、从树上落下的苹果,苹果所受的重力使苹果下落后越来越快,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若物体受到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ABD。

(1)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有质量有关;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的状态改变;

第15页,共30页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本题考查了摩擦力、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等知识,是一道力学综合题。 12.【答案】AC

【解析】

解:A、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将其倒置后,水的质量不变,容器和水的总重不变, 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F将不变;故A正确; B、将其倒置后,受力面积变大,压力不变,根据p=压强p1将变小,故B错误; CD、将其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

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根据容器和水质量的变化情况,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变化;根据p=到的压强变化

(2)因容器倒置后,液面深度不变,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 13.【答案】ACD

【解析】

可知,水平桌面受到的

可判断水平桌面受

解:

A.由题意可知,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且深度相同,由图可知甲中液体的

第16页,共30页

体积小于乙中液体的体积,由ρ=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故A正确;

B.两液体的深度相同,且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由p=ρgh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B错误; C.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两容器和两液体的质量相等,由G=mg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故C正确;

D.因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且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p=正确。 故选:ACD。

(1)由题意可知,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且深度相同,由图可知两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ρ=

求出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的变形式F=pS可知,甲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故D

(2)两液体的深度相同,又知道两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

(3)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4)知道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和两容器的底面积关系,根据F=pS可知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以及从图中得出两液体的体积关系。 14.【答案】2×105 2N

【解析】

解:

(1)如图所示为限重标志牌,表示这座桥所允许通过的汽车的最大质量为20t=20000kg,

则这座桥所允许通过的汽车的最大重力: G=mg=20000kg×10N/kg=2×105N。

(2)由图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所在位置是2N,即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2N。

第17页,共30页

105;2N。 故答案为:2×

(1)如图所示为限重标志牌,表示这座桥所允许通过的汽车的最大质量为20t,利用重力公式求这座桥允许通过的最大车重;

(2)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先观察量程,然后根据指针所在位置进行读数。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重力的计算,能知道标志牌“20t”的含义(桥允许通过的汽车及所装货物的最大质量)是本题的关键。

15.【答案】答: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对水施加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水也会对手和脚产生一个向前的作用力,所以人会向前进。

【解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和掌握,此类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6.【答案】解:

伞兵的总质量m=70kg+20kg=90kg,

10N/kg=900N, 伞兵的总重力:G=mg=90kg×

由于伞兵打开降落伞后匀速直线下落,空气阻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空气阻力的

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等于900N。

答:降落伞受到的空气阻力是900N。 【解析】

已知伞兵的总质量,根据G=mg求出伞兵和装备的总重力。然后根据匀速下落,则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空气阻力。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及重力公式的应用,由平衡状态能推出受平衡力是此题的考查重点。 17.【答案】灌满 小于

【解析】

解:离心式水泵起动前,为了排除内部的空气,先向泵里灌满水,这样,叶轮转动后把水甩出,使叶轮附近的地方出现一块真空区域,即该区域的大气压

第18页,共30页

强非常小,而低处的水面上有大气压,且外部的压强大于泵内的压强,所以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泵中。 故答案为:灌满;小于。

据课本中所提到的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分析判断即可。 知道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8.【答案】解:(1)车与货物所受总重力G=mg=(2+10)×103kg×10N/kg=1.2×105N;卡车装满货物时对路面的压力:

F=G=1.2×105N, 对路面的压强: p卡==

=1.0×106Pa,

(2)因为p卡>p最大,

所以将会对公路路面产生危害。

106Pa。 答:(1)车对地面的压强为1.0×

(2)会对公路路面产生危害。 【解析】

(1)已知车与货物的质量,利用G=mg可求得车与货物所受总重力;汽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的自重与货物的重力之和,再求出卡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用G=mg和p=

求出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然后与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相比较即可判断是否产生危害。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和重力的公式的理解与掌握,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19.【答案】解:(1)龙卷风刮过时,室外空气流速较大,压强减小。

105Pa-0.9×105Pa=10000Pa; (2)△p=1.0×

100m2=106N。 (3)屋内外的大气压力差△F=△pS=10000Pa×

6

答:屋顶所受内外大气压强差为10000Pa;压力差为10N。 【解析】

(1)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先计算压强差,再根据F=pS计算压力差。

第19页,共30页

(1)掌握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并能用流体压强知识解释有关问题。 (2)根据p=

进行有关计算。

20.【答案】解:(1)容器内水的体积:

V水=Sh=2×10-2m2×0.1m=2×10-3m3, 由ρ= 可得,容器内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2×10-3m3=2kg,

10N/kg=20N; 容器内水的重力为:G水=m水g=2kg×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m=1000Pa; (3)正方体的重力: GA=mAg=3kg×10N/kg=30N, 由p= 可得,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对桌面压力的增加量: 2×10m=20N, △F=△pS=1000Pa×因为△F<GA, 所以,水有溢出, 溢出水的重力:

G溢出=GA-△F=30N-20N=10N, 溢出水的体积: V溢出=

溢出

溢出 水

-2

2

=

-33

==1×10m,

容器内增加的体积:

V′=S(h-h水)=2×10-2m2×10-3m3, (0.15m-0.1m)=1×物体A的体积: VA=V溢出+V′=1×10-3m3+1×10-3m3=2×10-3m3, 物体A的密度: ρA= =

=1.5×103kg/m3。

答:(1)容器内水的重力为20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000Pa;

103kg/m3。 (3)物体A的密度为1.5×

【解析】

(1)知道容器底面积和水深,可求出水的体积,又知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可求质量,再利用重力公式计算容器内水的重力;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根据G=mg求出物体A的重力,知道溢出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和容器的底面积,根据p=

求出增加的压力,然后与A的重力相比较可以有水溢出,

两者之差即为溢出水的重力,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溢出水的体积,

第20页,共30页

再求出容器内增加水的体积,两者之和即为A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A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判断出实心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水有溢出,且物体A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加上容器内水增加的体积。 21.【答案】解:

(1)因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中水对地面的压力和水的重力相等, 所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由表格数据可知,原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980Pa, 由p=ρgh可得,容器甲中原来水的深度: h甲=

= =0.1m;

(2)由表格数据可知,原来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980Pa,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由p= = =m乙=

可得,圆柱体乙的质量:

乙 乙

=

=0.5kg;

(3)由表格数据可知,物体叠在圆柱体乙的上方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p乙′=1960Pa,

则物体的重力:

G=△F乙=△p乙S乙=(p乙′-p乙)S乙=(1960Pa-980Pa)×0.5×10-2m2=4.9N,

若物块放入甲容器后水不溢出,则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p甲′= = = =490Pa,

△ 甲

因p甲′-p甲=1470Pa-980Pa=490Pa=△p甲′,

所以,假设是正确的,即物块放入甲容器时水没有溢出。 答:(1)容器甲中原来水的深度为0.1m; (2)圆柱体乙的质量为0.5kg;

(3)物块放入甲容器时水没有溢出,理由:物体放入甲容器后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等于水未溢出时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解析】

(1)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中水对地面的压力和水的重力相等,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原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利用p=ρgh求出容器甲中原来水的深度;

(2)由表格数据可知,原来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乙的重力相等,根据p=

=

=

求出圆柱体乙的质量;

(3)由表格数据可知,物体叠在圆柱体乙的上方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根据

第21页,共30页

G=△p乙=(p乙′-p乙)S乙求出物体的重力;若物块放入甲容器后水不溢出,容器对地面压力的增加量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p=

求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

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然后与表格数中压强的变化量相比较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和压强定义式的应用,从表格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要注意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2.【答案】答: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柄上。

理由:锤头与锤柄原来一起都向下运动,当锤柄撞在地面时受到阻力作用时,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锤柄就停止了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了。 【解析】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3.【答案】解:排球在空中飞行时,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排球只受重力。找到排球

的重心,然后沿重力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这个力。 故答案为:

【解析】

排球在空中飞行时,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排球只受重力,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即可。

排球在空中飞行时,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排球只受重力作用。之所以排球离开手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24.【答案】同意 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伸长与受到的

拉力成正比 0.2 2 【解析】

第22页,共30页

解:(1)分析表数据可知,重力大小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增大的倍数相等,从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3)观察图象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读图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3)根据表中的数据先画点,再描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同意;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 (2)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0.2; 2;(4)如图上所示。

(1)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每一栏中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都是固定的数值。

(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3)明确弹簧测力的使用,正确读数; (4)根据描点法作图。

此题除了考查了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外,还考查了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作图能力。

25.【答案】匀速直线 测量滑动摩擦力 1.8 压力大小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不变 【解析】

解:(1)实验过程中为了得到摩擦力的大小采用了转换法,即:沿水平方向拉动运动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运动鞋受平衡力,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其目的是测量滑动摩擦力;

第23页,共30页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1N后面第9个小格上,因此读数是1.8N。

(2)实验中,不断往鞋子里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鞋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

(3)图中横坐标对应的是压力,纵坐标对应的是摩擦力,把表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绘制图象如下:

(4)由图象可以看出,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5)拉着运动鞋匀速前进的速度由0.02m/s变为0.04m/s,运动鞋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测量滑动摩擦力;1.8;(2)压力大小;(3)如上所示;(4)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5)不变。

(1)为了获取摩擦力的大小,采用了转换法,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相等;看清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就应该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压力的大小。

(3)利用描点法,横坐标对应压力,纵坐标对应摩擦力,绘制出图象。 (4)分析图象,根据图象的特点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24页,共30页

(5)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压力的大小,是中考常考的实验之一。

26.【答案】初速度 远 慢 匀速直线

【解析】

解:(1)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就要保持其他量不变,因此,应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从而使其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读图可知,接触面越来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阻力越来越小,其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3)结合实验现象,再进一步进行科学推理,可以得出,当水平面绝对光滑,即运动物体受阻力为零,速度不再变化,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初速度;(2)远;慢;(3)匀速直线。

(1)要想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这要靠控制小车下滑时在斜面上的位置来实现; (2)毛巾→棉布→木板,其表面依次越来越光滑,阻力越来越小,通过观察图中小车运动的距离,便可得出结论;

(3)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科学推理法,也被称为理想实验法。因为,表面的绝对光滑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无法在现实中达到,因此,只能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加上科学推理来得出结论,这一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27.【答案】转换 控制变量 D、E E、F 正确 增大受面积 减小受力面积 相

【解析】

第25页,共30页

解:

(1)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应用了转换法T 控制变量法。 (2)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且小桌应放在海绵上,由图示实验可知,应选择图D、E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应该通过图中的E、F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由图D、E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的大小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由此可知,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由图E、F所示实验可知,压力的大小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由此可知,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所以,小丽的结论是正确的。

(4)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5)根据p=故答案为:

(1)转换;控制变量;(2)D、E;E、F;(3)正确;(4)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受力面积;(5)相同。

(1)(2)(3)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4)压力一定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第26页,共30页

,因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故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结合实际分析回答; (5)根据p=

分析。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8.【答案】不可靠的 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1000Pa 750mm

【解析】

解:

(1)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同时有关;通过液体的压强来判断液体密度时,要保持压强计浸没的深度相同,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2)由题可知,水的深度为0.1m,

103kg/m3×10N/kg×0.1m=1000Pa。 所以水对杯底的压强:p=ρ水gh水=1.0×

(3)由图丙知,水银柱高是750mm,大气压和75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不可靠的;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2)1000Pa;(3)750mm。

(1)液体压强计比较液体压强时,U型管中液面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在液体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2)知道液体密度和深度,根据液体密度公式求出液体压强。

(3)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支持水银柱高,大气压和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因素、液体压强计算以及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29.【答案】木块与桌面间存在摩擦力 可以使用小车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减小摩擦

【解析】

【解答】解:(1)若两边拉力不相等,则木块相对于桌面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此时桌面对木块产生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在两个拉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静

第27页,共30页

止;

为了减小摩擦力的作用,可以采用变滑动为滚动,使用小车减小摩擦力影响; (2)将小车转动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将转动回来,说明一对平衡力需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的两个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3)使用定滑轮的好处①可以改变力的方向;②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绳子与桌面之间的摩擦。

故答案为:(1)木块与桌面间存在摩擦力、可以使用小车;(2)将小车转动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将转动回来,说明一对平衡力需在同一直线上;(3)①可以改变力的方向;②减小摩擦。

(1)物体间相互挤压且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便会产生摩擦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受平衡力,物体在三个力的条件下平衡;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将物体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能平衡,通过现象可以得出探究的因素;

(3)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可以减小绳子与桌面之间的直接摩擦。 本题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要熟练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及平衡状态的含义,掌握探究每个条件的操作方法及其现象和对应的结论,并对器材有一定的认识。

30.【答案】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 速度 长 慢 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推理

【解析】

解:

(1)木块运动的距离长短不仅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有关,还与物体的初始速度有关,因此在研究摩擦力对其运动距离的影响时,要控制木块的速度相同,即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由于用不同的力推木块,导致了木块的初始速度不同。故这种操作是错误的。

(2)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从而使它们刚运动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

第28页,共30页

的速度。

(3)在这三次实验中,随着接触面的改变,发现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木块运动的距离会越来越长,运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物体由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不可能为零,故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所以不会出现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现象。

(4)由表中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由实验事实可以推知:如果没有阻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实验推理法。

故答案为:(1)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2)速度;(3)长;慢;(4)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推理。

(1)实验中为了验证物体速度相同时,木块受到的不同的阻力对其速度的影响,因此实验中要保证木块的初始速度相同。故由此可以找出其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2)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从而使它们刚运动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根据图示的实验现象,结合实验目的,可以确定随着摩擦力的减小其运动距离、运动时间的变化;

(4)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

本题考查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属于探究实验,要明确实验中用到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 31.【答案】解:

(1)测量步骤:

①将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测出杯水的深度h1;

②将玻璃杯放入桶里的水中,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h2;

③取出玻璃杯,将琉璃球放入玻璃杯中,测出杯中水的深度h3;

第29页,共30页

④将玻璃杯放入桶里的水中,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h4。

(2)推导小琉璃球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由①③可得琉璃球体积:V=S杯(h3-h1),

由②可得杯和杯中水重G1=F浮1=ρ水gV排1=ρ水gS杯h2,

由④可得杯和杯中水以及琉璃球总重G2=F浮2=ρ水gV排2=ρ水gS杯h4, 琉璃球的重力:G=G2-G1=ρ水gS杯h4-ρ水gS杯h2=ρ水gS杯(h4-h2), 所以琉璃球的密度:ρ= = =

水 杯 杯

= •ρ水。

故答案为:

(1)步骤:

①将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测出杯水的深度h1;

②将玻璃杯放入桶里的水中,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h2;

③取出玻璃杯,将琉璃球放入玻璃杯中,测出杯中水的深度h3;

④将玻璃杯放入桶里的水中,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h4。 •ρ水。 (2)ρ= 【解析】

没有天平和量筒,可以利用漂浮条件F浮=G得到物体重力从而得到质量,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测量的设计,测密度就是要想办法得到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关键是巧妙利用杯子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间接得到琉璃球的重力。有一定难度。

第30页,共3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