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
录像机、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
让学生看“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教师补充。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讲解内流河时的方法和流程同讲解中国的外流河大致一样,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来分析。
【转折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
你们知道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哪一个国家的、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京杭运河 出示京杭运河图。
【启发提问】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板书】1.起止点、长度
【启发提问】(1)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2)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京杭运河的水也来自这五大水系。
【板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启发提问】京杭运河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总结】大运河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能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了解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及主要地形区。
3.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4.理解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水能宝库”的作用及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长江干流剖面图和长江航运图,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源头、入海口、河段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地形区。
2.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原因。 教学难点
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新课导入】聆听或演唱《长江之歌》,感受长江之美 一、我国第一大河
教师:《长江之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那么,长江带来了哪些“贡献”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
活动一读教材P45图2.34“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题目:
1.长江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长江干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3.长江干流流经哪些地形区? 4.长江有哪些主要支流、湖泊?
5、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特征? 6、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等材料讲述内容。
二、长江的开发
1、水能资源——“水能宝库”
活动二阅读课本P46,图2.35“长江干流剖面图”,完成以下题目:
①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落差约多少? ②长江从源头至宜宾,落差约多少?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③长江水能集中在哪一河段? 为什么?
④长江三峡、葛洲坝水电站位于哪一河段?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适当的评价。
教师:三峡水电站---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播放长江三峡录像片断,升华学生对“水能宝库”的理解。
教师小结:长江上游有“水能宝库”之称,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因为上游河流落差大,峡谷多,因此在上游河段可以建水电站,发展水电业。但是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还远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是我们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
2、航运开发——“黄金水道”
活动三读P46图2.36“长江航运图”完成下列思考: 1.找出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
2.分析长江干流宜宾至上海河段的通航能力的变化。 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和总结。
教师:展示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图片,说说长江的其他开发方式。
三、长江的治理
活动四阅读P47-48页有关长江荆江河段综合治理示意图: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1.说一说长江流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2.思考为什么要对长江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教师点拨:由于长江不同河段特征不同,环境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各异,所以采取的治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如上游河段激流峡谷众多,植被破坏易引发水土流失,威胁中下游地区,影响航运,故应采取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河道多蜿蜒曲折,水流不畅,泛滥成灾,所以应采取截弯取直,加固大堤的方法加以解决;下游江阔水深,水污染严重,需加强污水处理工作。
课堂小结:长江为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能资源巨大,但同时看到长江的防洪形势严峻,黄金水道的价值还未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长江的认识,开发,利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概况和水文特征。
2. 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 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黄河的概况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 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请一学生朗诵《黄河颂》 “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2.黄河——举世闻名的“害河” 宣读史料记载:解放前的2000年间,黄河溃堤决口1591次,较大改道26次。提前看黄河泛滥图,北面殃及海河,经海河大沽口入海,南面曾夺淮入江,这条变化无常的大河,滚滚浊流不知冲毁了多少良田沃土,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
3.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长江的概况和水文特征?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请看:
1黄河的概况和水文特征?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2黄河的划分点和主要流经区域? 3.黄河的治理?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结合文中地图,总结问题 (四)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展示 评价 1 1 2 2 2 3 3 3 1 4 2 1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一、中国第二长河
1.读“黄河水系图”找出:(1)发源地;(2)流经省、自治区;(3)源头卡日曲和支流渭河、汾河;(4)划分上、中、下游的河口、旧孟津及所在的省区;(5)注入海洋。
2.编顺口溜,背记流经省区 建议:“巴(颜喀拉)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山泉水卡日曲,五千五百(千米)流程长,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流入渤海。”
3.通过对比,完成“想一想”一题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2长河,而不说黄河是中国第2大河?[按径流量黄河排第8位,流域面积排第3位。]
注:表中①②系指中国主要河流的位次排列。表中资料来源—《中国国情大辞典》、雍万里编《中国自然地理》。
二、母亲河的奉献
1.指中国地形图 提问:你记得宁夏、内蒙古(指位置)这两个地方位于什么干湿地区吗?[干旱区]你还记得这一大片华北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吗?[黄河等河流泥沙冲积形成的]
2.讲述引黄灌溉的历史 从秦代(公元前215年)起,我国劳动人民开凿引水渠(秦渠)之后,汉朝、唐朝相继引黄灌溉农田。黄河水,使干旱土地展现出生机,塑造了“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建国后,又修建完善了排灌设施的引黄灌溉工程,形成今日的商品粮基地。至于华北平原一向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近代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
(1)看“中国地形图”。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的峡谷中穿行,“我站在黄河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指出从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间,穿绕19个险峻的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且集中,有利于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2)宣扬新中国开发利用黄河的成就。读“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说明建国以前,黄河未修建一座水坝。建国以后,实行了黄河梯级开发,建成8座大型水利枢纽、水电站。并在图上找出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水电站,以及梯级开发最密集的河段[龙羊峡—青铜峡]。
三、中国的忧患
这一段教材比较复杂,思想教育意义很重要,为此,需要明确:
教学思路: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害与不害在于是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害可变为利,需要用辩证观点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四、根治黄河
1.黄河为害根源尤在 黄河大堤被迫不断加高,处于“愈险愈加,愈加愈险”的恶性循环之境地,据测算,这种局面只能再维持50年左右,总有一天维持不住。因此,必须另想办法根本治理。
2.你能不能提几条根治黄河的设想呢?议论后教师总结: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1)治黄的关键——治沙。
(2)治黄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3)水土保持采取的途径——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宣读“读一读”河曲县材料,看一看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圆形)地貌改造成梯田、种草植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③治理黄土高原分割到户,谁治理谁效益,输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完成“想一想” ①黄河带来好处——塑造平原,灌溉农田,水能资源,孕育了中华文化。②黄河带来灾害——水灾,危及人民生命财产。③治理工作——防洪(修堤、分洪、蓄洪)治沙(水土保持、水利枢纽)。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学习参考
word资料可编辑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