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奖助学金:教育与经济的相互渗透
[摘要]大学奖助学金是教育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具有教育和经济的二重性。综合运用教育与经济的双杠杆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大学奖助学金奖优济困的作用,实现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大学奖助学金 教育性 经济性
今年5月13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13号文件),对构建我们国家新时期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和规定,包括提出了这个政策体系的目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具体的内容。
一、大学奖助学金的组成
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高校的奖助学金分为三个部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国家为高校品学特别优秀的学生设立的奖励资助金,由中央财政全额出资,奖励资助对象是所有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要奖励5万名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奖励的标准为8000元,是一项新的制度。国家奖学金的特点是不分贫富,单纯奖优;“分配国家奖学金名额的时候,对办学水平的学校以及农林水地矿油核为主的高校要给予适当的倾斜”。
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奖励对象为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资助覆盖面将达到全国高校在校生的3%。国家励志奖学金今后将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的学生倾斜。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由中央负担;地方所属高校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其特点是只奖励高校在校学生中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
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的标准是2000元,资助面大约占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的20%。按1700万人计算的话,也就是说每年将有340万名家庭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这样一个资助面,或者这样一个340万享受资助的学生人数,相当于过去的7倍。
二、大学奖助学金的特征与实质
大学奖助学金具有教育性、文化性、经济性的特征。
大学奖助学金具有教育性的特征。首先,大学奖助学金制度的形成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代表着国家的进步。其次,这次制度的设计,通过政策的导向性,优化了教育结构,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高校奖助学金原则“要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的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科生人数等因素来确定”;“分配国家奖学金名额的时候,对办学水平的学校以及农林水地矿油核为主的高校要给予适当的倾斜”来支持、扶植、促进这些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优化高校内部的学科结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由中央与地方分别按一定比例来承担;东部的省接受西部的学生按西部的经费来安排,这都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三者并举。最后,新的国家资助政策温暖了贫困大学生的求学路,面对贫困他们选择了阳光,好的政策使千万人受益,使他们懂得了“得到爱更应该去传递爱”、“获得的同时学会了给予”。正像宁夏大学一位学生所讲的那样,新的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像一缕温暖的春风吹进每一位寒门学子的心里,提高了我们生活的自信,将激励我们奋发学习。
大学奖助学金具有文化性的特征。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奖优济困,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保证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发放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手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关怀。高校又是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它的和谐稳定是先进文化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化解校园矛盾纠纷,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家庭困难学生的权益,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高校校园稳定,实现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奖助学金具有经济性的特征。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国家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拿出巨额资金用于对高校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的奖励与资助,体现了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了实处。大学奖助学金经济性的特征还表现在制定资助政策的过程中要对生源地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估,对不同地区享受资助学生的数额、金额反复进行经济核算。同时,足额奖助学金的发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校因学生不缴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
通过对大学奖助学金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奖助学金文化性特征依赖于其教育性,因此,大学奖助学金是教育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它具有教育和经济的二重性。大学奖助学金是按照教育与经济的辨证关系,运用经济手
段来实现教育公平的。
三、发挥大学奖助学金的教育与经济双杠杆作用
大学奖助学金的实质要求我们从教育与经济的辨证关系的高度上,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奖助学金,发挥其教育与经济双杠杆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教育与政治经济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着该社会的教育;一定社会的教育又给予该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经济基础决定教育是通过政治这个中介来实现的。新的大学奖助学金体系的形成,以实现教育公平的方式,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各个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教育是减缓贫富分化的最好手段。人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特别是享有接受相同质量教育的权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育的作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新的大学奖助学金制度的形成,有利于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人为本,建立健全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真正把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到高校优秀学生和需要资助的家庭困难学生手中。逐步缩小高校大学生之间经济差别,化解大学生之间经济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又快又好发展。
以大学奖助学金发放为契机,以政策的导向性为原则,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优先发展。
加强对大学奖助学金的管理,把大学奖助学金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日程,发挥大学奖助学金对大学生激励资助和教育的双重功效。“学校管理也是思想教育”,通过管理来勉励大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勤俭节约,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回报祖国。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