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价值和利益,为其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力促其实现自我,并最终实现与企业共同发展。
实施人性化管理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①人性化管理不是人治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在管理中既要体现制度化,也要体现人情味。人治化管理则没有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企业领导的个人意志就是企业的最高准则,员工没有主人翁感,结果是员工消极怠工,以致企业逐步走向衰落。②人性化管理不是宽松化管理。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以制度为基础和前提,强调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宽松化管理则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企业领导看似与员工打成一片,实则管理松懈,往往使管理蜕变成庸俗的仁慈化。
可见,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密切:没有制度化管理,企业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石;没有人性化管理,企业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那么,如何在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呢?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其化解为以下几种基本管理方法:
一、理念管理法
所谓理念管理法,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以此指导一切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际上就是“员工第一”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1、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引导员工、激励员工,并由此发现员工的价值,挖掘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的力量。2、注重研究员工的工作性质、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不仅要研究员工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还要换位思考的方式研究员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会以什么态度去做。3、形成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管理理念体系,这个管理理念体系以人本理念为核心,以制度理念、民主理念、和谐理念、发展理念、服务理念等为主要内容。
二、制度管理法
所谓制度管理法,就是用制度保障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在制度与人性之间,制度是第一位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要将制度人性化,把握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度。1、建立一套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既要赏罚分明,防止出现管理制度“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的现象,也要在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度,尤其是要给予违反管理制度的员工将功补过的机会。2、人性化地设计管理制度,不苛刻要求,不吹毛求疵,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员工的工作性质、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努力做到自我约束为主、制度约束为辅。3、灵活执行工作量化评价方案,经常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使之更加人性化,使广大员工真正感觉到,企业领导不是管自己的,而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
三、民主管理法
所谓民主管理法,就是发扬民主,让员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发扬民主,能使员工感觉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激发其对工作的热情,促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能够密切干群关系,使企业领导更快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能够形成一个无形而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企业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正常运转。1、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和工会的职能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不仅要集思广益,而且要经过职工代表的表决通过并在员工中广泛宣传以达成共识,最后才能形成决议。2、实施企业事务公开制度,方便员工进行民主监督;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和监查考核工作之中;给员工更多的主动权,使他们能够根据企业发展规划自主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3、通过召开职代会和民主生活会、设置企业领导信箱、个别或集体谈心等方式,加强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的沟通,诚心诚意地采纳员工的好建议,使员工从内心感受到,自己是企业领导的朋友而不仅仅是雇员。
四、和谐管理法
所谓和谐管理法,就是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企业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是建立企业领导
与员工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1、畅通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言路,使双方能就一些分歧问题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对于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提职、晋升、培训、利益分配等问题,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并考虑员工期望值与企业兑现值之间的平衡,提高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2、加大对员工的感情投资,以理服人,以人为善,密切关注并及时化解各种不利于企业和谐发展的因素和矛盾,对员工的工作多一点表扬和鼓励,批评要讲究方式。3、在政治道德、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充分展示企业领导的魅力,秉持“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使员工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的引导。4、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打造开放和谐的企业文化,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研讨会、交流会,以达到心灵沟通的效果;开展一些消除烦恼和减轻压力的文娱活动。
五、发展管理法
所谓发展管理法,就是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由此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1、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加速员工发展的计划和措施。2、总结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和生产经验,宣传员工的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鼓励员工加强相互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使之进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鼓励员工参加各种专项培训。3、支持员工进行技术革新,对革新过程中的失误多些宽容。4、增强服务意识,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方式,为员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