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来源:好走旅游网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康复医学把持规程之阿布丰王创作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

选用理疗的一般原则

一、理疗适应症广,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合理选择甚为重要.

二、一般根据症状、病理过程、部位,选择最佳疗法和剂量. 三、罕见疾病选用理疗的原则如下:

(一)疼痛:1、神经痛:急性疼痛常采纳乌头酊离子导入、紫外线、中频电疗等,慢性疼痛在上述治疗的同时配合温热治疗.2、痉挛性疼痛:冷疗或红外线、蜡疗、短波等温热疗法,各种低中频电疗法以及磁疗.3、炎症性疼痛:紫外线、超短波、微波等.4、内脏疼痛:高频电疗、穴位或神经反射区的低中频电疗.5、缺血性疼痛:间动电疗及局部温热治疗.6、根据疼痛部位选用理疗方法:头部经常使用共鸣火花穴位治疗,年夜关节用超短波、离子导入、磁疗等,多个小关节可用紫外线、电光浴、水疗等,韧带、骨膜用超声波,软组织用温热和低中频电疗.

(二)炎症:1、急性期用红斑量紫外线照射、无热量超短波或微波、抗生素药物离子导人,小部位非化脓性炎症用氦氖激光、磁疗.2、慢性期用微热量或温热量超短波、碘离子导入、超声波、红外线.

(三)伤口、溃疡:1、概况不洁、有脓性分泌物者,用强红斑量紫外线照射1~2次后减量.2、剌激上皮生长用亚红斑量紫外线照射,也可用红外线、氦氖激光局部照射.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四)改善血液循环:大都理疗因子都可改善血液循环,可选用超声波、超短波、光浴、红外线、蜡疗、干扰电、间动电等. (五)瘢痕、粘连、挛缩:表浅的用红外线、蜡疗、碘离子导入,深部可用超声波、音频等.

(六)麻痹:感觉性麻痹用直流电阴极强剌激、感应电、共鸣火花等.运动性麻痹用神经肌肉电安慰.

(七)断肢(指)再植术等创伤性外科术后:1、早期:为防止感染用紫外线、无热量微波,消肿用微波或超短波.2、中期:软化瘢痕、恢复关节活动能力用碘离子导入、音频、推拿、主动运动、功能牵引,防止肌肉萎缩用神经肌肉电安慰疗法、主动运动、作业疗法.3、后期:用温热疗法、神经肌肉电安慰疗法、中或重度的作业疗法.

(八)癔症、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疾病:用共鸣火花、感应电穴位安慰、水疗、静电疗法,同时结合暗示、心理治疗.

理疗诊查注意事项

一、理疗诊查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诊断技术,理疗医师必需有广泛的临床知识及扎实的诊断学基本功.

二、理疗医师需全面了解病情后作出针对性理疗处置.

三、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动,对治疗中呈现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更换治疗因子或停止理疗.

四、理疗一般无绝对禁忌症,但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出血性疾病及沾染病应禁用,急性化脓性炎症禁用温热疗法.

五、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体内有金属物者,治疗方法、部位及剂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六、皮肤有破损、丘疹、湿疹者,局部不宜用直流电和低中频电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疗.

物理治疗技术把持规程

治疗室工作

一、治疗室内坚持宁静、整洁,各项物品应有固定位置,夏季室温应坚持在19~20℃.

二、开始治疗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整理治疗床、机器、用具、药品准备等.

三、仔细阅读医嘱,了解病情,如有疑问及时找医师商量. 四、治疗前检查机器电源是否正常,电流表和各输出旋钮是否处于零位,输出导线有无破损.

五、向患者交待治疗中应有的感觉反应及注意事项. 六、治疗时患者坚持体位舒适,尽可能做到定床、定机治疗. 七、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医嘱和把持规程.

八、治疗时工作人员不得离开治疗室,并经常寻问患者感觉,观察仪器工作状况.

九、根据医嘱要求按期复查,治疗结束前一次告诉患者复诊时间. 十、结束治疗按顺序关闭仪器,随即整理,坚持整洁.

十一、治疗后详细记录治疗方法、剂量及反应,发现意外及时处置.

十二、体腔治疗应注意无菌把持,沾染病员所用物品应隔离消毒.

十三、小儿理疗注意事项:

(一) 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患儿宁静,取得合作,需要时先示

范诱导.

(二) 电极年夜小适宜,并用固定带或绷带固定. (三) 把持细致,注意患儿脸色.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四) 小儿治疗剂量略小于成人.

十四、一般治疗每日一次,急性期可每日2次.一种疗法连续治疗不应超越30次.

感应电疗法

【适应症】用于废用性肌萎缩、功能性肌肉麻痹、尿潴留、肌纤维炎、扭伤害、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神经官能症. 【把持】

(一)根据医嘱选好电极,如衬垫、手柄电极、滚动电极、金属刷状电极等.

(二)衬垫法:将厚度为0.5cm的绒布衬垫并置或对置于病区. (三)手柄电极法:用点状电极作用于穴位痛点、运动点部位,由把持者控制节律.安慰麻痹肌肉时每分钟20次左右为宜. (四)滚动电极法:患者放松肌肉,充沛流露治疗部位,以100 cm衬垫为辅助电极,放于相应部位,滚动电极用温水浸润,在治疗部位上做匀速往返滚动.

(五)金属刷状电极法:辅助电极放在相应部位,刷状电极接触皮肤,匀速往返刷动,电量不宜太年夜.

(六)机器把持和电极处置同直流电离子导入. 【注意事项】

(一)除金属刷状电极外,金属电极周围用6层纱布包裹,温水浸润.

(二)治疗瘫痪时要有明显的肌肉收缩. (三)心脏、头部不用强安慰. (四)治疗癔病时应结合暗示疗法.

间动电、方波、TENS疗法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2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适应症】三种疗法均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安慰肌肉和神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废用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瘫痪.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 【把持】

(一)间动电疗把持:

1、按医嘱选好电极,用温水浸润.

2、流露治疗部位,按痛点、穴位、血管或神经走行放置电极,一般阴极置病变部位,用沙袋或固定带固定电极.

3、按医嘱选择分歧的电流波形,一般先调直流电1~3mA,再调脉冲电流到耐受限.给予密波1~3分钟后改其他所需波形(疏波、疏密波、间升波、断续波或起伏波),每组3~5分钟,电流量以患者耐受限为度.

4、变换波形时,必需将脉冲和直流输出调回到零位.

5、治疗结束,按开始之相反方向关闭各机钮,取下电极,检查皮肤,清洁电极,消毒晾干. (二)方波把持:

1、按医嘱选好电极,选择143Hz:2ms的方波电流,把持时衬垫稍厚些,电流量在3~5分钟内调至0.2~0.3mA/cm.

2、为防止强电流安慰皮肤,在阴阳极衬垫上分别浸以呵护液(弱酸及弱碱).阴极衬垫置于痛点,阳极衬垫置于相邻部位. 3、接通电源,按医嘱调好直角脉冲波形,每次治疗15分钟. 4、将阳极置于枕部,阴极置腰骶部.可使反射过程的兴奋性降低,用于治疗中枢性瘫痪.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2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三)TENS把持:同方波疗法. 【注意事项】

(一)间动电每波形通电3~6分钟,时间长易引起适应.

(二)进行药物离子导入时,把持方法及注意事项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人.

神经肌肉电安慰疗法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麻痹和萎缩、尿潴留、习惯性便秘、胃下垂、各种疼痛.痉挛性肌肉电安慰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脑瘫性痉挛瘫痪.

【禁忌症】植有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脏部位、对电流高度敏感者、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 【把持】

(一)按医嘱选好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二)根据治疗目的,确定电极放置方法.

1、单极法:辅助电极100cm,置于颈后或腰部,手柄电极置于患部之神经肌肉运动点.

2、双极法:二个小圆电极,直径1~2cm,放在肌腹两端,也可用两个手柄电极控制.

(三)找准运动点,将电极用固定带固定.

(四)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适宜的电流参数,如脉冲前沿、后沿、脉宽、频率等,然后调节电流强度,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五)一组病肌安慰15~30次后换其他病肌,反复循环4次. (六)电安慰时嘱患者尽力做主动收缩肌肉之举措.

(七)肌力恢复到一定水平时,逐步给肌肉增加负荷,如放沙袋、反向牵引等.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2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八)痉挛肌安慰时选用波宽(0.2~0.5ms)和频率(0.66~1Hz)相同,但呈现时间有先有后(相隔0.1~1.5s)二组方波电流.一组固定于痉挛肌两端肌腱处,另一组固定于拮抗肌肌腹,每组肌肉治疗各10分钟. 【注意事项】

(一)运动点要找准,使病肌收缩明显而邻近肌肉反应小. (二)概况电极无反应时可采纳针电极,二根毫针刺入病肌两端,再接上脉冲电流.

(三)治疗时局部不应呈现疼痛和肌肉疲劳. (四)电安慰前可配合温热治疗以增强疗效. (五)调节脉冲参数时,波宽应小于同期的2/3.

音频、调制中频电疗法

【适应症】瘢痕、硬结、肠粘连、肠麻痹、血肿机化、软组织和神经疼痛、咽喉炎、乳腺淤滞块等. 【把持】

(一)音频电疗把持:

1、根据病变部位选用分歧长度的条状电极或长方形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2、视需要将电极并置或对置,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固定好. 3、接通电源,调节电流输出至患者耐受量. 4、治疗结束,电流调到零位,切断电源,取下电极. (二)调制中频电疗把持:

1、根据医嘱选好衬垫电极,并置或对置于治疗部位.

2、调制中频正弦电流波形有连续调制波、交替调制波、间断调制涉及变频调制波等.调制频率10~150Hz,调制幅度0~100%,间断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调制时间1~6s,均连续可调.

3、按处方选择调波,一般连调波用于镇痛和安慰植物神经节,间调波对神经肌肉有明显安慰作用,交调波有镇痛、增进血液循环及炎症吸收作用,变调波有抑制作用,用于止痛和渗出吸收. 4、接通电源,按医嘱依次选择波形、调幅、调频及按时.

5、缓慢调节电流输出至患者耐受限,患者有舒适震颤感.每次治疗20分钟,一次选择两种波形.

(六)治疗结束,电流调到零位.依次关闭电钮,取下电极.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红外线疗法

【适应症】各种慢性炎症、浸润块、硬结、神经性疼痛、肠粘连、运动疗法前的辅助治疗、肌痉挛等. 【禁忌症】高热或急性化脓性炎症. 【把持】

(一)了解各种红外线仪器的特点,如TDP、频谱仪为远红处线,白炽灯为近红外线.

(二)治疗前充沛流露治疗部位,将局部皮肤之膏药、油脂清除干净.

(三)照射头面部时,用湿棉球将眼裂遮盖.

(四)照射器中心与治疗部位瞄准,白炽灯最好置于患者斜上方或旁侧照射,以防灯胆炸裂或脱落,烫伤皮肤.

(五)辐射器与皮肤间距离20~40cm,以照射后有温热感和皮肤桃红色为度,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

(六)光浴治疗时,光浴箱二端用布单遮盖,光浴箱内温度坚持40~50℃.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注意事项】

(一)皮肤感觉障碍、循环障碍、瘢痕或植皮的患者及老人治疗时要经常询问,观察反应,以免烫伤.

(二)治疗时,患者年夜能随意移动患部,以防碰触灯具,引起烫伤.

(三)治疗中患者如诉有头晕、疲乏无力等不适时,应停止治疗.

牵引疗法

-、颈椎牵引

【适应症】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病、颈椎综合症. 【禁忌症】颈椎结核,肿瘤、椎管狭窄高龄且骨质疏松者. 【把持】

(一)向患者说明牵引要领及注意事项.

(二)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前将衣领解开,取下眼镜、活动假牙,颈肩肌肉放松.

(三)将领一枕悬带系好,用清洁纱布包好的泡沫塑料作垫. (四)牵引方向是颈推前屈10~20°.

(五)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逐渐加量,无不适时可加至10~15kg. (六)牵引时间20~30分钟,一日2次. (七)卧位牵引时枕部垫直径10cm的枕头.

(八)电动牵引有继续牵引和间隙牵引,重量、时间均可自动调节.

(九)牵引结束时,逐渐减少牵引力,取下牵引带,稍休息后离去. 【注意事项】

(一)牵引中有头晕等不良反应时应中止牵引,平卧休息. (二)牵引时有牙痛者,在上下齿间咬上一块小纱布.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0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三)牵引中患者躯干靠在椅背上,以免改变牵引角度. 二、腰椎牵引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

【禁忌症】腰椎结核、肿瘤、椎管狭窄、高龄且骨质疏松者. 【把持】

(一)向患者说明牵引原理和注意事项. (二)体位取仰卧屈膝位(减少前弯姿势).

(三)在牵引床上将上半身悬带和骨盆带铺开,放好,患者仰卧其上.

(四)胸部用四叠毛巾或浴巾包裹,将上半身悬带扎紧,上缘在腋窝下2~3横指.上方的连接带稍松,下方的要紧.骨盆带固按时要使髂骨脊在皮带中上方,上连接带要紧,下连接带稍松,然后挂到牵引装置上.

(五)牵引重量30~80kg(即是体重或超越体重50%),时间20~30分钟.

(六)用电动牵引床时,牵引时间、重量可自动控制. (七)牵引结束,除去重量,解开皮带,稍休息后慢慢起身. 【注意事项】

(一)牵引中注意患者反应,有不适时及时调整或停止牵引. (二)与其他物理治疗并用,如超短波、温热疗法等,应在牵引前进行,以使肌肉缓和.

(三)为坚持腰前弯姿势,在小腿下放一个小凳,再加上垫子. 三、功能性牵引

【适应症】肩、肘、髋、膝、手等关节挛缩,引起功能障碍.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禁忌症】骨质疏松、骨髓炎、结核. 【把持】

(一)患者取舒适体位,被牵引肢体放松.

(二)关节近端固定,然后利用固定带、滑轮、绳索、重锤牵伸远端肢体,使挛缩组织延长.

(三)牵引重量以引起患部有酸胀感为度,小量开始,逐渐增加. (四)牵引时间为15~30分钟,每天数次. 【注意事项】

(一)为了减轻疼痛,牵引前进行温热治疗.

(二)根据分歧情况,采纳使患者舒适的松弛体位或抑制反射体位,消除患者精神紧张.

(三)慎重考虑固定支持力和受力点,防止再骨折或软组织撕裂. (四)牵引中防止局部疼痛、皮肤青紫、麻木,重量应缓慢增加.

间歇施压疗法

【适应症】肢体水肿、静脉曲张、运动后四肢肌肉酸痛等. 【禁忌症】确诊或怀疑有静脉或动脉栓塞者、心力衰竭引起的肢体肿胀、未愈合的伤口、皮肤溃疡. 【把持】

一、患肢套上气囊,进气孔接到仪器上. 二、接通电源,调节压力表至所需压力. 三、每日2~3次,每次1小时.

四、治疗结束,调压力表至零,关闭电源,翻开放气孔,将气囊气体放尽,取下气囊. 【注意事项】

一、治疗中若仪器上的红灯亮,说明气囊或放气孔有漏气现象,应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进行检查.

二、呵护气囊,防止划破. 三、治疗时不宜卷起袖子或长裤. 四、治疗时肢体不应疼痛或麻木.

康复评定内容 身体形态丈量

一、周径丈量

【目的】通过四肢、躯干周径丈量,可评定肿胀水平、肌萎缩水平、肌肉收缩功能、呼吸状态及截肢后残真个成熟度. 【方法】

(一)脱失落衣服,流露被测部位.

(二)将卷尺平放在被测标识表记标帜上,与长轴垂直围绕一周,松紧度合适.

(三)丈量体位和标识表记标帜如下.

1、

四肢周径丈量:

(1)上 臂:

①体位:上肢自然下垂,先测伸肘位,后测屈肘位. ②标识表记标帜:肱二头肌最年夜膨隆处. (2)前臂:

①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标识表记标帜:最年夜周径在近侧最年夜膨隆处,最小周径在远端最细处.

(3)年夜腿:

① 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

②标识表记标帜:髌骨上缘向上5cm划一标点.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4)小腿:

① 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

②标识表记标帜:最年夜周径,测腓肠肌最年夜膨隆处,最小周径,内外踝上最细处.

(5)手指:采纳分歧直径的指轮,如NO112.5mm,NO4233mm.相邻指轮直径差0.5mm.将合适的指轮套在肿胀指节上,记录编号. 2、躯干周径丈量: (1)胸围:

① 体位:坐或立位,上肢垂于体侧,平静呼吸及深呼吸各测一

次.

② 标识表记标帜:乳头或肩胛骨下缘的下平线.

(2)腹围:

① 体位:坐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 标识表记标帜:第12肋端及髂前上棘的中点最细处.丈量前

排空年夜小便. (3)臀围:

① 体位: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② 标识表记标帜:年夜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部

位.

3、截肢残端周径丈量:

(1)上臂:从腋窝每隔2.5cm丈量一次,直至断端.

(2)前臂:从尺骨鹰嘴向下每隔2.5cm丈量一次,直至断端. (3)年夜腿:从坐骨结节向下每隔5cm丈量一次,直至断端. (4)小腿: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向下每隔5cm丈量一次,直至断端.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二、肢长丈量

【目的】判断骨盆倾斜、腰椎侧弯原因,肘、髋、膝关节挛缩,假性延长和假性挛缩. 【方法】

(一)上肢丈量.患者坐位或立位,二臂垂于体侧,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二)下肢丈量.仰卧位,骨盆呈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三)流露被测部位,用卷尺按标识表记标帜测二点间长度. (四)丈量标识表记标帜.

1、上肢长: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或第7颈椎棘突到桡骨茎突. 2、臂长: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 3、前臂长: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

4、手长: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中点到中指端. 5、下肢长:从髂前上棘到内踝,或股骨年夜转子到外踝. 6、年夜腿长:从股骨年夜转子到膝关节外侧间隙. 7、小腿长: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 8、足长:从足跟末端到第2趾端. (五)截肢残端长度丈量.

1、上臂:从腋窝前缘到残端末端. 2、前臂: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端末端.

3、年夜腿:从坐骨结节沿年夜腿后面到残端末端. 4、小腿: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残端末端.

关节活动度丈量

【目的】丈量关节活动度(ROM)以判断关节功能障碍水平,呈现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障碍的原因,评价治疗训练效果,改进训练方法. 【方法】

根据被测关节年夜小选择合适的量角尺.向患者说明丈量目的和注意事项,使其精神放松,体位舒适,防止代偿性运动.

一、脱去衣服,流露受检关节,让患者慢慢活动关节二次. 二、确定顶角(轴心)和该角二条边(关节上下肢体轴线). 三、将量角尺轴心放在顶角,二个丈量臂与肢体轴一致. 四、关节活动范围记录法如下:以中立位为0º.记录0°到各运动方向的活动角度,用正值暗示.肘、膝、指等关切伸展受限时,应记距0°欠缺角度,用负值暗示.伸展超越0º时用正值,称过伸.例如肘关节屈曲130°过伸5°,记130°~+5°;如活动受限,伸直离中立位15°,则记录130°~-15°.

五、先测主动运动,后测主动运动.

六、同时丈量患病关节的上下关节,并与对侧比力.

七、测按时发现关节变形、浮肿、痉挛、挛缩、疼痛时应详细记录. 【注意事项】

一、

量时应手法柔和,量角尺的放置不能妨碍关节活动.

二、有关节肌的关节,要注意肌肉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三、测主动运动角度时应请助手帮手.

四、读量角尺角度时视线应与刻度在同一水平. 五、用量角尺测二次,取平均值.

徒手肌力检查

【目的】

一、

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水平、范围,对神经损伤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进行定位诊断.

二、发现招致肌力低下的原因. 三、为制定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四、检验治疗、训练的效果. 【方法】

一、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作. 二、脱去衣服,充沛流露受检部位.

三、查者必需熟练掌握:1、受检肌肉的解剖位置、神经分布及其功能.2、检查需固定的部位、加阻力部位.3、受检者的体位与重力、去重力的关系.4、该肌肉收缩时应触摸的部位.

四、肌力判断标准及方法.

1、检查者固定关节近端,令患者在抗重力肢位进行主动运动,能完成关节全运动范围为3级.

2、对3级以上的肌力进行抗阻力检查.在运动终点,阻力加在关节远端肌肉的附着点,方向与肌肉收缩方向相反,能克服最年夜阻力为5级,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

3、对3级以下肌力进行去重力检查.去重力的方法是使肢体在床面、桌面或滑板上运动在运动,在去重力状态下能完玉成范围关节运动的为2级.

4、去重力状态和患者努力运动情况下关节无运动时,需触摸肌腹有无肌肉收缩,有收缩为1级,无收缩为0级.

5、需进一步细分时,则在每级后以加“+”“一”号以弥补级数.

五、四肢肌肉肌力测定

1、臂丛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测定: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1)前踞肌:

① 神经:胸长神经,为C5~7根部份支. ② 功能:使肩胛骨外展外旋贴近胸壁.

③测定:仰卧位,肩前屈90°,上肢前伸与床面垂直,固定胸部,使肩关节离开床面抬起,阻力加在上臂近肘部,在肩胛下肋面可触及肌肉收缩. (2)菱形肌:

① 神经:肩胛背神经,为C5根部份支. ② 功能:肩胛骨内收内旋.

③ 测定:俯卧位,二臂垂于体侧,二肩放松,固定躯干,抬肩并内

收肩胛骨,阻力加

肩胛骨内侧缘,在肩胛骨与脊柱间可触到肌肉收缩.

(3)冈上下肌:支配神经为肩胛上神经,C4~6臂丛上干分支. ①冈上肌:

功能:使肩关节外展15°.

测定:坐位,二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固定肩胛骨,肩肱关节外展15°,阻

力加于上臂近肘部,在冈上窝可触及肌肉收缩. ②冈下肌:

功能:肩关节外旋0°~90°.

测定:俯卧位,肩外展90°,上臂放在检查台上,肘屈90°,前臂垂于台

下,固定肩胛骨,前臂向前抬起达水平位,阻力加于前臂近腕部,在肩胛冈以下可触及肌肉收缩. (4)肩胛下肌、年夜圆肌:

① 神经:肩胛下神经,C5~7,臂丛后束分支.

② 功能:肩关节内旋0°~90°,牵引肱骨向后靠近躯干.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③ 测定:俯卧位,肩外展90°,上臂放在检查台上,肘屈90°,前

臂垂于台下,固定肩胛骨,前臂向后抬起,阻力加于臂近腕处,在腋窝深处可扪及肩胛下肌收缩,肩胛骨下角触知年夜圆肌收缩. (5)胸年夜肌:

① 神经:胸前神经,C5~8、T1,臂丛内外侧束分支. ② 功能:上臂内收内旋,水平位内收130°.

③ 测定:仰卧位,肩外展90°,躯干固定,上臂水平位内收,阻力

加于上臂内侧肘部, 在锁骨内下部触及肌肉收缩.

(6)背阔肌:

① 神经:胸背神经,C6~8,臂丛后束分支. ② 功能:肩肱关节后伸0°~50°.

③ 测定:俯卧位,二臂置体侧手心向上,固定肩胛骨,上臂贴近

躯干后伸,阻力加于上 臂近肘部,在肩胛骨下角可触肌肉收缩.

(7)三角肌:

① 神经:腋神经,C5、6,臂丛后束分支.

② 功能:肩关节外展0°~90°,水平外展及内收. ③

测定:坐位,二臂垂于体侧,固定肩胛骨,上臂外展,阻

力加于上臂近肘部,在肩峰下触知肌肉收缩. (8)肱二头肌:

① 神经:肌皮神经,C5、6,臂丛外侧束分支. ② 功能:肘关节屈曲0°~150°,前臂旋后.

③ 测定:坐位,上臂垂于体侧,前臂旋后,固定上臂,肘关节屈曲

到150°,阻力加于前臂腕部,在上臂内侧可触知肌肉收缩.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9)肱三头肌:

① 神经:桡神经,C6~8. ② 功能:肘关节伸直.

③ 测定:仰卧位,肩前屈90°,肘屈曲150°,固定上臂,肘关节

伸直,阻力加于前臂背侧近腕处,在上臂后方触知肌肉收缩. (10)肱桡肌:

① 神经:桡神经,C5、6.

② 功能:前臂中间位,肘关节屈曲.

③ 测定:同肱二头肌,但前臂尺桡关节在中立位.

(11)桡侧腕伸肌:

① 神经:桡神经肘下分支,C6、7. ② 功能:腕关节屈背和桡侧外展.

③测定:坐位,前臂旋前,手指放松,固定前臂,腕关节背屈并桡侧外展,阻力加于第 2、3掌骨背侧,在前臂桡侧可触知肌收缩. (12)旋后肌:

① 神经:桡神经肘后分支,C6. ② 功能:前臂旋后0°~90°.

③ 测定:坐位,上臂垂于体侧,肘屈曲90°,前臂旋前位,固定肘

关节,前臂旋后,阻力加于桡骨茎突反面,在桡骨小头下触知肌肉收缩.

(13)指总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

①神经:前臂挠神经深支,C6~8.

②功能:伸2~5指、掌指关节,或独自伸食指、小指. ③测定:坐位、前臂旋前,腕关节中立位,手指屈曲,固定掌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骨,伸掌指关节,阻力加于近节指骨,在手背可触知伸肌腱活动. (14)尺侧腕伸肌:

①神经:前臂桡神经深支,C7、8. ②功能:腕关节背屈及尺侧屈.

③测定:同桡侧腕伸肌,阻力加于第5掌骨背侧,在前臂尺侧触知肌肉收缩. (15)拇长展肌:

① 神经:前臂桡神经深支,C6、7. ② 功能:拇指外展0°~45°.

③ 测定:坐位,前臂旋后,腕中立位,固定第2~5掌骨及腕关节,

拇指面与掌面相同方向移动,阻力加在拇指掌指关节桡侧缘,在第1掌骨底桡侧可触知肌腱活动. (16)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① 神经:前臂桡神经深支,C6~8. ② 功能:拇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伸.

③ 测定:坐位,前臂及腕关节中立位,拇指屈曲,固定第1掌骨,

拇指掌指和指间关节伸展,阻力加于拇指基节或末指背侧,在拇指反面可触知肌腱活动. (17)旋前圆肌:

① 神经:正中神经肘分支,C6、7. ② 功能:前臂旋前、屈肘.

③ 测定:坐位,上臂垂于体侧,肘屈曲90°,前臂旋后,手指肌放

松,固定上臂,前臂旋前0°~90°阻力加于桡骨末端掌侧,在前臂掌侧上1/3肱骨上髁至桡骨外缘线可触知旋前圆肌收缩. (18)旋前方肌: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① 神经:正中神经的前骨间神经,C8、T1. ② 功能:前臂旋前. ③ 测定:同旋前圆肌.

(19)桡侧腕屈肌:

① 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分支,C6、7. ② 功能:腕关节屈曲及外展.

③ 测定:坐位,前臂旋后,手指放松,固定前臂,腕屈曲,阻力加

在第2掌骨底,在腕横纹桡侧可触知肌腱活动. (20)指浅屈肌:

① 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分支,C7、8、T1.

②功能:第2~5指近节指间关节屈曲.

② 测定:前臂旋后,腕中立位,手指放松伸展,固定基节指骨,阻

力加于中节指骨掌面,在手指掌侧触知肌腱活动. (21)第2、3指深屈肌

① 神经:正中神经之掌侧骨间神经,C8、T1. ② 功能:第2、3指远端指间关节屈曲.

③ 测定:前臂旋后,腕中立位,手指伸展,固定中节指骨,末节屈

曲,阻力加于末节指骨,在第2、3手指中节掌正面触知肌腱活动. (22)拇短展肌:

①正中神经掌部份支,C6、7. ②功能:拇指外展与掌面垂直.

③测定:同拇长展肌,但拇指与掌面垂直方向移动,在年夜鱼际外侧触知肌肉收缩. (23)拇指对掌肌:

① 神经:正中神经掌部份支,C6、7.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② 功能:拇指指腹与小指指腹对触.

③ 测定:前臂旋后,腕中立位,拇小指端接触,阻力加于年夜鱼

际,可触知年夜鱼际收缩. (24)第1、2蚓状肌:

① 神经:正中神经掌部份支,C6、7、. ② 功能:第1、2指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③ 测定:前臂旋后,腕中立位,固定掌骨,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

节,阻力加于近节指骨掌面,在屈曲掌指关节时,轻压近节指掌面,可触到蚓状肌收缩. (25)尺侧腕屈肌:

①神经:尺神经肘下分支,C8、T1. ②功能:屈腕及尺侧屈.

③测定:同桡侧腕屈肌,阻力加于第5掌骨底,在尺侧腕掌面

豆状骨处触知肌腱活动.

(26)第4、5指深屈肌:

① 神经:尺神经前臂分支,C8、T1. ② 功能:第4、5指远端指向关节屈曲. ③ 测定:同第2、3指深屈肌.

(27)拇收肌:

① 神经:尺神经掌部份支,C8、T1. ② 功能:拇指内收.

③ 测定:前臂旋前,腕中立位,固定第2~5掌骨,拇外展,然后使

拇指内收,阻力加于拇指内侧,在第1背侧骨间肌和第1掌骨之间可触知肌肉收缩. (28)小指展肌: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① 神经:尺神经掌部份支,C8、T1. ② 功能:小指外展.

③ 测定:前臂旋前,手腕中立位,手指内收,固定掌骨,小指外

展,阻力加于小指尺侧,在第5掌骨外缘触知肌肉收缩. (29)小指对掌肌:

① 神经:尺神经掌部份支,C8、T1. ② 功能:小指指腹与拇指指腹相对接触.

③ 测定:同拇指对掌肌,阻力加于小鱼际,在小鱼际触知肌收

缩.

(30)小指短屈肌:

① 神经:尺神经掌部份支,C8. ② 功能:小指掌指关节屈曲.

③ 测定:固定第5掌骨,屈小指掌指关节,阻力加于近侧指节,在

小鱼际触知肌收缩. (31)第3、4蚓状肌:

① 神经:尺神经掌部份支,C8.

② 功能:屈第4、5指掌关节,伸指间关节. ③ 测定:同第1、2蚓状肌.

(32)骨间肌:

① 神经:尺神经掌部份支,C8、T1. ② 功能:手指外展内收.

③ 测定:前臂旋前,腕中立位,固定掌指关节,手指分开并呈外

展,并拢呈内收,阻力加于指动对侧,在掌骨间深部触及背侧骨间肌收缩.

2、腰骶丛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测定: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1)髂腰肌:

① 神经:腰年夜肌为L2、3前支;髂肌为股神经,L2、3. ② 功能:髋关节屈曲.

③ 测定:危坐,二手扶台缘,固定骨盆,髋关节屈曲90°~

125°,阻力加于膝关节上方,在缝匠肌内侧腹股沟韧带下可触知肌收缩.

(2)缝匠肌:

① 神经:股神经,L1~3.

② 功能: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伴屈膝(盘腿).

③ 测定:危坐位,固定骨盆,一侧足跟沿另一侧小腿胫骨前自下

而上达膝关节,阻力加于小腿内踝上方,在髂前上棘下触到肌腱活动.

(3)股四头肌:

① 神经:股神经,L2~4. ② 功能:膝关节伸直.

③ 测定:危坐位,躯干稍后倾,二手在身后支撑,固定年夜腿,伸

直膝关节,阻力加于小腿下1/3,在年夜腿前面触知肌收缩. (4)股年夜收肌、股长收肌、股短收肌:

① 神经:闭孔神经,L2~4,部份股年夜收肌由坐骨神经的L5纤维支

配.

② 功能:髋关节内收.

③ 测定:侧卧位,被检下肢在下,固定骨盆,上方下肢外展25°,

被检下肢向上靠拢,阻力加于被检年夜腿内侧膝上,在年夜腿根内侧耻骨支附近触知肌肉收缩. (5)阔筋膜张肌: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① 神经:臀上神经,L4、5、S1. ② 功能:髋关节屈曲位外展.

③ 测定:侧卧位,被检侧在上,固定骨盆,髋关节屈曲45°,外展

30°,阻力加于年夜腿外侧膝上方,在膝关外侧稍上方触知肌收缩. (6)臀中肌:

① 神经:臀上神经,L4、5、S1. ② 功能:髋关节外展.

③ 测定:侧卧,被测侧在上,固定骨盆,髋关节外展0°~45°,

阻力加于年夜腿外侧膝上方,在股骨粗隆上髂骨外侧触知肌收缩. (7)臀年夜肌:

① 神经:臀下神经,L5、S1、2. ② 功能:髋关节伸直和外旋.

③ 测定: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固定骨盆,年夜腿后伸0°~

15°,阻力加于年夜腿后方,在臀部触知肌收缩. (8)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① 神经:坐骨神经,L4、5、S1、2. ② 功能:膝关节屈曲.

③ 测定:俯卧,下肢伸直,固定骨盆,膝关节屈曲,股二头肌测按

时使腿外旋,屈膝,阻力为在踝部,在腓骨小头外上及胫骨外髁触知肌腱活动.半腱肌半膜肌测按时为小腿内旋,阻力加在踝部,在胫骨前内正面近端触知肌收缩. (9)腓肠肌、比目鱼肌:

① 神经:胫神经,L5、S1、2.

② 功能:足跖屈,腓肠肌有部份屈膝作用.

③ 测定:站立位,足眼离地,踝关节跖屈,用足尖站立四五次不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疲劳为正常,在小腿后面触到肌肉收缩. (10)胫前肌:

① 神经:腓深神经,L4、5、S1. ② 功能:踝关节背屈和内翻.

③ 测定:坐位,固定踝关节,足趾放松,踝背屈内翻,阻力加于足

背内侧,在胫骨前触知肌收缩. (11)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① 神经:腓浅神经,L4、5、S1. ② 功能:踝关节背屈,足外翻.

③ 测定:仰卧或常坐位,固定小腿,足外翻背屈,阻力加于外缘,

在腓骨头下,小腿外侧触知腓骨长肌收缩,第5跖骨底附近触知腓骨短肌肌腱活动.

【注意事项】

一、测试举措按标准进行,防止代偿举措. 二、每次测试都要左右比较.

三、全身肌力检查时,尽量减少体位变换.在同一体位能丈量的肌肉,要全部进行完毕后再改换体位.

四、

只能作年夜体判断,在其玩耍时诱导做一些举措,在旁

观察.

姿势反射检查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可招致原始反射的重新呈现,平衡及呵护性伸展反射呈现障碍或消失.通过脊髓、脑干、年夜脑皮质分歧水平姿势反射评价,有助分析定位诊断,判断障碍水平.可利用各种反射进行功能训练,诱发主动运动. 【方法】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一、脊髓水平反射:2个月阳性反射为正常,2个月后阳性反射为发育迟滞.

1、屈肌收缩反射:

(1) 体位:仰卧,头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2) 方法:安慰一侧足底.

(3) 反应:呈现屈髋、屈膝为阳性.

2、伸肌伸张反射:

(1)体位:仰卧,头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 (2)安慰屈曲侧足底.

(3)反应:被安慰下肢失去控制而伸展为阳性. 3、交叉性伸展反射:

(1)体位:仰卧,头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 (2)方法:将伸展侧下肢主动屈曲. (3)反应:屈曲的下肢立即伸展为阳性.

二、脑干水平反射:这组反射属于静相性的姿势反射,机体为适应头部、身体和空间位置变动的关系,呈现全身肌张力分布变动.6个月内阳性为正常,6个月后阳性为异常,多见于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或发育迟滞者.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体位:仰卧,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2)方法:将头转向一侧约90°

(3)反应:头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紧张度增高;另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紧张度增高.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体位:患者取膝手位,或趴在检查者腿上.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2)方法:使头部尽量屈曲或伸展.

(3)反应:头屈曲时,双上肢屈曲或屈肌紧张性增强,双下肢伸展或伸肌紧张性增强;头后仰时,两上肢伸肌紧张或伸展,两下肢屈曲或屈肌紧张,均为阳性. 3、紧张性迷路反射:

()1体位:仰卧或俯卧位,头中立位,四肢伸张.

(2)方法:仰卧时主动屈曲上或下肢,俯卧时完成仰伸举措. (3)反应:当仰卧主动屈曲上肢或下肢时,伸肌张力增高;俯卧时不能完成头后仰、肩后伸、躯干上下肢伸展等举措,均为阳性.4个月内阳性为正常. 4、联合反应:

(1)体位:仰卧位,四肢伸展. (2)方法:让患者健手用力握拳.

(3)反应:对侧手也呈现握拳举措,或身体其他部位肌张力明显增高,均为阳性. 5、阳性支持反射:

(1)体位:直立位.

(2)方法:检查者抱着患者胸部上提身体数次.

(3)反应: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呈现足跖屈和膝反张为阳性.8个月内阳性为正常.

三、脑干反射:这组反射属于调整反应,它确定身体各部位相互

平衡关系及空间位置.

1、颈部调整反射:

(1)体位:仰卧,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2)方法:使头向一侧旋转.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3)反应:整个身体随头向相同方向旋转为阳性;身体不旋转为阴性.6个月以内阳性为正常,6个月以后存在为发育迟滞.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