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江中西医缝合杂志2O10年第20卷第9期Zh@ang JITCWM(Vo1.20 No.9 2010) 593 2003,10:83—97. [11]杨业新,叶连珍,何刚,等.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局灶性 [3] Kumar D,Branch BG,Pattillo CB,et a1.Chronic sodium 脑梗死后微血管新生的影响[J].Herald of Medicine, nitrite therapy augments ischemia—induced angiogenesis 2009 28(2):182—184. and arteriogenesis lJ I.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 [12]林久茂,庄群川,许艳芳,等.芎芍胶囊对人脐静脉内 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2008,105(21): 皮细胞分泌血管新生因子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 7540—7545. 合杂志,2009,4(6):390—392. [4]冯玲,曹洪欣,胡元会,等.温阳益心方对大鼠心肌梗 [13]金远林,王海燕,邱幸凡,等.祛瘀生新法对脑梗死大 死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血管密度的影响 鼠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急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痫杂志,2009,7(2):165一 症,2006,l5(6):632. l66. [14]李振同,王云.自拟护脑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65 [5]莫莉,黄献平,袁肇凯,等.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鸡 例[J].疑难病杂志,2002,1(3):168. 胚绒毛尿囊膜』fIl管新生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 [15]张宗,邢之华.保心汤对心肌梗死PTCA患者血清 药理,2009,20(4):315—319. VEGF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 [6]张焱,胡光,洪思佳,等.黄芪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 277—280. 细胞的促血管新生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 [16]盂君,冯君.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管内 23(2):34. 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7] 王文,王宗仁,张金洲,等.琵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心 2002,19(2):88—90. 肌的血管新生作用与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17]任鹤民,刘阳贵.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2007,16(2):190. 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7):4-5. [8] 罗海明,陆华栋,余尚才,等.丹红注射液促血管新生 [】8]安冬青,胡金霞,郑静,等.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血管 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 新生相因子的影响[J].医科大学学报,2007,30 血管病杂志,2007,5(6):504. (5):437. [9] 王振涛,韩丽华,朱明军,等.黄酮皂苷类中药对促心 [19]冯其茂,董耀荣,杨祖福.通心方干预冠心病支架术后 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及相关生长因 心肌缺血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 子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12(2):152. 2006,4(4):305. [2O]齐艳红,宋璐秦,张曼力.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 [10]洪思佳,万建波,张庆文,等.三七总皂苷对人脐静脉 死后心肌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 内皮细胞的促血管新生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93—94. 2007,23(2):28. 收稿日期:2010—03—30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余锋平 广西中医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南宁530001 黄有荣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科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药 研究现状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尿酸盐 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现状进行综 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而引起的急 述。 性炎症反应。该病急性发作时常表现为关节及周围 1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痛势剧烈,可伴有头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较早,“痛风”一词最早见于 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初次发作常呈自 粱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认为其病机为湿、热、 限性,但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 痰浊、痹阻经络,脏腑积热,湿热痰浊流注于关节、肌 续时间延长,甚至不能完全缓解。同时关节内的痛 肉、骨骼,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证。在此基础上,马 风石造成关节侵蚀破坏,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引 立人¨ 认为,血瘀是痛风性关节炎病机关键;余励 起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 认为,阴分受损血热攻痛是其病本;而刘孟 性尿路结石,肾功能不全等。现代医学多从抑制尿 渊 指出脾肾失常。水谷不归正化,湿浊毒邪内生 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抗炎止痛等方面治疗。笔者 是痛风发病的重点;王柏青 则概括该病主要病机 为湿、热、痰、瘀。 594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20卷第9期Zhejiang JITCWM(Vo1.20 o.9 2o1Q 2中医治则治法研究 兰¨ 认为,急性期以邪实为主。治宜清热祛风、利 湿祛瘀通络,方以宣痹汤加减。缓解期因久病人络, 则以正虚为主,治宜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以四君 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并指出泄浊利湿法应贯穿 于两期。 马剑颖 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肾虚 血瘀,兼有湿热。肾气不足则气化无权;肾精不足则 骨失所养。加之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蕴,导致 气滞血瘀以及损伤肾之气化功能,从而影响清浊代 谢,采用补肾活血,清热利湿之法。张天洪 认为, 关节炎是湿热内蕴,复感外邪,流注关节,络道阻塞 3.3 专方治疗 盖国忠¨ 自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 不通而发,运用清热利湿通腑之法治疗急性痛风关 节炎取得满意的疗效。蔡锦成 认为,痛风性关节 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痛风汤由土茯苓、山慈 菇、益智仁、秦皮、槐角组成,1天1剂,水煎早晚分 服。疼痛甚者加延胡索、络石藤、忍冬藤;伴尿路结 炎是风湿热瘀为其致病因素,风与湿热相博,流注关 节,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裴长艳 治疗该病以健 脾除湿化瘀为主,在古人的祛风除湿,退热宣痹之法 基础上,同时对后天之本——脾进行调理,从整体观 念出发,进行全方面的治疗。 3中医药治疗现状 3.1分型论治郭裕和 认为,痛风日久,多以瘀 血痰湿为患,并提出“痰痹”一词,将该病分为湿热 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以化痰 消肿通络止痛汤(金银花藤、黄柏、薏苡仁、苍术、泽 泻、蔻仁、防己、自芷、牛膝等)为基础方。湿热蕴结 型加蒲公英、连翘、石膏、知母;瘀热阻滞型加赤芍、 丹参、当归、茜草、丹皮;痰浊阻滞型加威灵仙、附片、 白术、茯苓、猪苓;肝肾阴虚型加制首乌、北沙参、桑 椹、木瓜。丘青中¨ 认为,该病乃为浊毒瘀滞型和 痰湿阻滞型。浊毒瘀滞型药用消痛汤1号方(土茯 苓、薏苡仁、忍冬藤、车前草、菖蒲、蒲公英、地龙、赤 小豆、赤芍、JII牛膝);痰湿阻滞型方用消痛汤2号 方(黄花、土茯苓、防风、薏苡仁、白术、车前草、蚕 砂、陈皮、川牛膝、甘草)。方策 】 亦将该病分为上 述四型。对湿热蕴结型治以活血散结、清热解毒,方 用四妙散加减;瘀热阻滞型治以清热散瘀、通络止 痛,方用枝藤汤加减(桑枝、忍冬藤、牛膝、生地、丹 皮、白芍、乳香、没药等);痰湿阻滞型治以涤痰化 浊、散瘀泄热,方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六 味地黄汤加减。 3.2分期论治 吴志财¨ 认为,湿邪浊毒瘀滞经 络为病之标,脾肾两虚、清浊代谢失常为病之本。急 性发作期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泄浊通络。方用白虎 加桂枝汤合四妙散;间歇期以健脾补肾、化瘀泄浊, 方用保元汤合防己黄芪汤。陈进义¨到以健脾化湿、 利尿泄浊、清热凉血法治疗本病,拟方:土茯苓、川草 乌、焦山楂、猪苓、瞿麦、扁蓄、车前子、玄参、黄柏、生 薏仁、青风藤、白术、丹皮。急性期加生石膏、苍术、 知母以利湿热;慢性期加当归、泽泻、皂角刺以化瘀 滞;有尿路结石者去玄参,加石苇、金钱草。杨润 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关节肿甚者加草薜、防己;有 痛风石者加穿山甲、地龙;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夹瘀 血者加丹参、赤芍。刘再朋¨ 自拟痛风定痛汤(金 钱草、海金砂、土茯苓、防己、车前子、盐黄柏、福泽 泻、肥知母、细生地、生石膏、广地龙、伸筋草等).。 张文青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 炎,与服用秋水仙碱组对照,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尹莲¨ 统计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 节炎临床报道45篇,治疗近1500例急性痛风患者, 总有效率达90%,尿酸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复发 率均降低。 3.4针灸治疗 庞俊等¨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丰 隆,病在下肢配合大都、太白、太冲,病在上肢配合外 关、阿是穴,治疗痛风7例,有效率85.7%。李素 仁 采用针刺阳陵泉、足三里及局部取穴,治疗痛 风50例,全部治愈。潘红玲 采用梅花针常规消 毒后重叩肿痛处皮肤,至出血后加拔火罐,治疗痛风 39例,总有效率100%。吴自力 引根据日本学者泽 田健先生提出的痛风系小肠有热之理,采用针刺双 侧小肠俞治疗痛风lO例,均获显效。袁国武等 2・3 J 用自制火针治疗痛风42例,总有效率100%。 3.5其它疗法严试 用复方蚂蚁膏外敷治疗痛 风性关节炎(组方:蚂蚁、秦皮、革薜、虎杖、川芎、赤 芍、桂枝、甘草),I临床总有效率91.1%。施财富 5J 运用中药熏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2例。辨证 分为①湿热为主者,拟方:苍术、薏苡仁各30g,红 花、艾叶、木瓜、牛膝、茯苓各20g,川乌头、威灵仙各 15g;②痰浊为主者,组方:王不留行40g,大黄、海桐 皮各30g,苍术、生半夏、制南星、艾叶各20g,红花 15g。分别取上药使用熏蒸机熏蒸患部,1天2次,1 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7.6%。孙东云 等 取云南白药适量,酒精调匀,外敷病变关节处 (酒精过敏者禁用此法),用无菌纱布覆盖。6~10 JJ,n ̄换药1次,期问待酒精挥发、纱布干燥后,即需 另取酒精重新将其浸湿。配合中药内服大黄(后 下)6g,茜草、泽兰、赤芍药、金银花、土茯苓各30g,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2O卷第9期Zh ̄iang JITCWM(Vo1.20 No.9 2010) 山慈姑12g,川1牛膝15g,陈皮9g,栀子12g,甘草6g。 1天1剂,水煎服,疗效满意。 4实验研究 刘金元等 运用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和冰 醋酸致小鼠扭体法镇痛试验研究痛风止痛散的抗炎 和镇痛作用。结果痛风止痛散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 效果,并且其作用效果优于同类药物正清风痛宁缓释 片的作用。姜宏等 用微晶型尿酸钠(MSU)给兔关 节腔内注射,造成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痛 风平(中药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模型组及正常 组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结果痛风平可明显减少关 节滑膜中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造成 的兔关节滑膜充血、肿胀和坏死。杨龙海等 研究 痛风止痛膏的制备与药效,结果表明痛风止痛膏可极 显著降低MSU诱发的炎性细胞对家兔膝关节的浸 润,并可保护和维持关节组织的完整性。 5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 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目前痛风性关节炎尚 无有效的根治办法,但早期治疗可有效减少痛风的 发作。西医治疗大同小异,西药毒副反应大,且停药 后易复发,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近年来,中 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倍受关注,取得较好 疗效且副作用小,已为广大痛风患者所接受。但纵 观近年来的研究,尚存在不足问题:①对痛风病因病 机的认识缺乏共识,辨证分型较难统一;②剂型加减 者多,固定剂型者少;③实验研究较少,同时设立对 照组,系统研究的则更少;④临床治疗报道虽多,却 缺乏对照观察,不能集中体现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 炎的优势。⑤l临床研究方面,样本量少,科研设计欠 合理,结论的可信度不高,缺乏前瞻性研究。鉴此,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西医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观 念,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 的临床研究,开展实验,探讨痛风的病因病机,全面、 系统、深人地进行基础实验研究,筛选验证有效治疗 方法和药物,研究针对性强、疗效肯定、剂型简便的 中药制剂,是当前所急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马立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68例[J].中 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8(4):252. [2] 余励生.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5):301.302. [3]刘孟渊.分期辨治痛风性关节炎64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0,32(8):16—17. [4] 王柏青.加味鸡鸣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 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12):593—594. [5] 马剑颖.补肾活血清热利湿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 [J].湖jE中医杂志,2002,23(5):40-41. [6] 张天洪.清热利湿通腑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86例 [J].中国中医急证,2004,13(3):184. [7] 蔡锦成.清热利湿疏风止痛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720 ̄21. [8]裴长艳.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进展[J].中 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8):38-40. [9] 郭裕和.从瘀论治痛风性关节炎60例(J].贵阳中医 学院学报,1998,20(3):26—28. [1O]丘青中.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7例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l(12):1124—1125. [11]方策,于志强.分型辨治痛风性关节炎112例[J].辽 宁中医杂志,2000,27(2):66. [12]吴志财.中医辨证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6例[J]. 中医研究,1999,12(2):22. [13]陈进义.运脾利尿凉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5例 [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51. [14]杨润兰.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6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1998,(2):23-24. [15]赫伟彦.盖国忠教授论治急性痛风关节炎经验[J].中 国中医急症,2004,9(13):606. [16]高国宇.刘再朋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理念[J].中国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9):22-23. [17]张文青.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 河北中医,2000,2(22):132—133. [18]尹莲.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概述[J].中 国中医药科技,2004,11(1):63-64. [19]庞俊,黄伯灵.针刺治疗痛风的体会[J].江苏中医, 1999,14(1):19. [20]李素仁.针刺治疗痛风50例[J].四川中医,1990,14 (11):53. [21]潘红玲.梅花针加拔罐治疗痛风39例疗效观寨[J].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3):29. [22]吴自力.针刺小肠俞对痛风镇痛效果观察[J].四川中 医,1994,12(10):54. [23]袁国武,张永峰,康世玉.火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 [J].针灸临床杂志,1997,19(9):92. [24]严试.复方蚂蚁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5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01,10(1):11. [25]施财富.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J].江苏中医药,2004,25(9):34. [26]孙东云,邵立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 性发作24例[J].河北中医,2004,2(26):132. [27]刘金元,陈沛嘉,杨冬娣.痛风止痛散治疗急性痛风性 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5,25(3):51— 52. [28]姜宏,惠祁华,陈咏真,等.痛风平对实验性急性痛风 性关节炎抗炎消肿镇痛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 信息杂志,2005,12(3):30—31. [29]杨龙海.痛风止痛膏的制备与药效研究[J].中华实用 中西医杂志,2004,4(17):1664-1665. 收稿日期:2010-04一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