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aoiUniversit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 jy
Vol.32 No.3
Jun.2012
试论张承志小说中的宗教精神
任玉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广西崇左532200
*
[摘 要]张承志的宗教精神在他的各个阶段的小说中表现出由朦胧到最终的皈依宗教,这与他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四年的内蒙古的插队生活、大学毕业的考察生活以及对历史宗教史的潜心研究,逐步地在小说中表现了他的宗教精神。学、
[关键词]母爱崇高;生存意识;宗教精神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I206.7 [A [10084193201203009304---学问有两种:一种是在心里的学问,那是有 “益的学问;一种是要宣扬的学问,那是神对人类的
[()1]P139
”指证。这是张承志在他的长篇小说《心灵
狂烈的白毛风吞噬着她那瘦削的身躯,从雪之后,
此额吉的下肢却瘫痪了。“我”心里无比悔恨自己的行为,但是额吉并没有从此倒下。两个月后,她把一块小牛犊皮垫在膝下,跪在皮垫下挤牛奶,又坚强地恢复了忙碌的生活。她对生活仍是那么地乐观,仍然把所有的知青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公社里知青被火烧伤时,她要去看看她的这疼爱,
些孩子并且带上草原上珍贵的一大袋奶豆腐。用“母亲”作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是张承志笔——额吉”母亲—的母爱已经达到了俗人无法下的“
超越的崇高,正是“额吉”这种母爱的崇高感化了“,我”让“我”逐渐成长起来,成熟起来。这不能让人不联想到张承志从都市来到边疆,内心是多么脆弱,多么地孤独,理想在这个艰难生存的环境中前面的人生更是无法想象,人最原始成为了泡影,
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欲望也可能因为受长期的压抑而产生了变形。正是这种不是母子却胜母子的崇高亲情挽救了“我”这个心灵空虚无助的青年。这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她像草原一样辽阔、宽大的让人振撼!这种振撼的力量永远留在张承志的心中,他用自己的真情抒发对草原人民的热爱与眷恋之情。他虽出生于一个回民家庭,但是他是在又加上在蒙古人民一个汉文化的背景下成长的,
史》中一句表达他心灵深处的人生启示。沿着这我们一起去探索张承志小说中句话的深刻意义,
所表现的宗教精神,从朦胧到显现到最终全心全意地表现。
一、母爱崇高的朦胧
“哲学的真,宗教的善,文学的美是人类的最要实现人类的真善美,文学和宗教当然不高境界,
[(2]P54)
”可或缺。张承志把宗教的善和文学作品中
——母爱的崇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草原额吉—“地母”的形象。《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写得是一个在牧区插过队的知青,对蒙古族额吉饱含爱恋年迈的之情的回忆。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额吉为保护“我”把她那件毛蓬蓬的达哈披在“我”的身上。额吉发现“我”的袍子破了脱下那件毛蓬蓬的达哈时,她自己里面只穿着一件薄薄的“羊皮袍,我”坚决不答应。“孩子,薄袍子总比破袍子强!一会儿顶着风赶羊回家时,你会冻死的!你这小铁木尔怎么不听话!快,快穿!快——额吉眼里的那种神情是无法拒绝的穿!—
[()3]P910-……”额吉这件达哈为“我”挡去了狂风暴
收稿日期]20120305*[--[作者简介]任玉玲:女,河南上蔡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94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的哺育下,这时他的宗教精神是模糊的,唯一精神就是对母爱崇高的无限赞美,从他对“母爱”的讴歌中能看出对原始母性崇拜的意味,他在自身处于社会底层生活中经历了人间最普通的情,从而母爱”的神圣价值的伟大,一种宗教精神感受到“的朦胧。
二、苦难、生命力意识的复杂
“宗教要人忍受苦难,但人们往往忽视它同时教人们经由苦难之途达到精神圣洁的境
[(4]P16)
”《黑骏马》中张承志对苦难有一种崇高界。
神在燃烧。这就是老额吉对生命力意识的赞叹,在她看来一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有人的生命力是最重要的。《黑骏马》中的女主人公索米娅对生命力的崇拜更是可叹!她从小和白音宝力格青爱情至上,可以说她是深爱着白音宝力梅竹马、
格,但当自己被奸污怀孕后,对生命力的崇拜使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恋人抓住她的衣领拼命地摇撼她,要她开口,可她却倔强地愈发沉默。白音宝力格一直是等待着她扑过来向他诉说自己的苦但她没有这样做,对生命力的热爱战胜了她对果,
白音宝力格纯洁的爱情。她并没有因为是被坏人奸污而讨厌这个孩子,而是像正常母亲一样地爱着这个孩子。在生命力的崇拜面前,她选择了这个孩子,自己默默地承受这个孩子给她带来的一她是充满了对生命切苦难。她并没有任何抱怨,
力意识和生存苦难的追求,把这一切都乐观地承担下来。索米娅继承了老奶奶一切草原女性的美德,慈祥、热爱生命,有一颗宽容、真诚、慈善的心!从《黑骏马》中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张承志的宗教既有对老额吉身上博爱精神的赞精神是复杂的,
美,又有对索米娅所表现出对生命力执着的崇拜精神和安于承受苦难的生存意识的佛教精神的振一种宗教精神的复杂阶段。撼,
三、追求理想、生存的执着
张承志出生于回民家庭,回族是一个善良、勤劳、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富有进取与斗争精神的民族,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强大的内聚力。所以在张承志的小说中表现回民的主要精神:那就是对理想执着的向往和为生存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在《北方的河》中,总能感受到张承志是充满一股洋溢着一股理想主义的热情,这奋进向上的精神,
和他的回族血统民族性格是相通的。因为对理想的韧性追求和为了理想而顽强斗争正是回民赖依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所以这也和张承志的个性是相符合的,这时的张承志从“母爱”的主题转到“父爱”的角度。在男主人公眼里,黄河既像“流动,“着沉重的金属”又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他”在黄河里寻找自己的父亲。父亲在“他”心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他”对自己的父亲没有感情,甚至是冷漠,但是又渴望找到“父亲”形象,渴望去“寻找失去多年的父爱,他”把自己对父亲多年的感情投射到“黄河”中。“黄河”多年来一直成为文人赞颂的话题,把“黄河”比喻“父亲”形象却很少,这是标准的中国祖先崇拜的宗教主题之一,展现
的认同感。“像许多年的朋友一样,我们总是在举手之间便轻易地割舍了历史,选择了新途。我们总是在现实的痛击下身心交瘁之际,才顾上抱恨前科。我们总是在永远失去之后,才想起珍惜往包括故乡,包括友谊,也日曾挥霍和厌倦的一切,
[(5]P12)
”包括自己的过去。开篇主人公带着一颗忏
来找从小生死相依悔的心重返离别九年的草原,
的老奶奶和索米娅。可是老奶奶已死,索米娅也嫁入他乡。面对这人世间的残忍,张承志的独特渴望找到幸福的记忆,给之处在于他追寻着苦难,
自己一个悲壮的安慰。这样的幸福观包含着人宿命地想踩到自己的头影上那种痛苦而绝望的冲也包含着宽恕、巨大的自我牺牲,无私地关怀动,
他人和爱而不求回报,是充满宗教精神的。老奶我”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她奶对主人公“
把“我”从小抚养成人,对“我”充满胜似“母亲”般的爱,她一生中最大的心愿是让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结婚都留在她的身边,索米娅也不用跨过那嫁到那遥远的地方,这样她的一个宝贝也不条河,
会少。但是老额吉这个心愿是永远也实现不了是非弄人,当白音宝力格去旗里牧技训练班培的,
训半年,索米娅被恶棍奸污后,这个老人根本不知道她心爱的孙子在想什么。也许这个老额吉心中对生命力的崇拜,使她认为白音宝力格,应该坦然地面对这一切,还应该和索米娅结婚一起抚养这个不是他自己的孩子。当白音宝力格要去报复恶棍时,这个老人却认为恶棍所犯的错没有多么的“不,严重,孩子。佛爷和牧人们都会反对你。希拉那狗东西……也没什么太大的罪过。……给好孩子。让我收起你那吓人的玩艺来吧……我,
——世世代代还不就是这样吗?有什么呢?女人—
嗯,知道索米娅能生养,也是件让人放心的事
[(5]P32)
”呀。这种化苦为乐的宗教化的人生观中充
满了对生命的崇拜,这里没有自私,只有崇高的精
第3期任玉玲 试论张承志小说中的宗教精神95
去寻找生命的根。更令人感动的是主人公对民族历史长河的感叹,坚定不移地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及“他”的价值和生命的位置。从“他”对中国这“些北方大河的考察中,他”形成了自由、粗犷、刚““他”从浪漫幻想中回到现实生活,他”毅的性格,
变得沉静、含蓄、坚韧和宽容。尤其是写到黑龙江“咔咔”的响声中,他”找到了迈向新的人解冻时“
生历程。这表明无论“他”在考研过程历经多少艰“阻力。“他”都不会放弃而坚持到底,他”对自难、
己理想的求索精神,对自我的公正总结,对现实历史的理性思考,对生命创造的强烈愿望,对实现自己理想的热情和对新生活的渴望。这些不难看出张承志对宗教精神的追求,是坚定不移的。
《金牧场》中“额吉”形象的塑造也显示出了张“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承志对宗教精神的追求,
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
[(6]P3)
”张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
承志开始向这种宗教精神迈进。“是的,生命就是希望。我崇拜的只有生命。真正高尚的生命简直是一个秘密。它飘荡无定,自由自在,它是人类中总有一只血脉不甘于失败,九死不悔的追寻着自
[()6]P390
”这种宗教精神是高洁的、神己的金牧场。
圣的,从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中,可以看出张承志的宗教精神发生了一个巨大转折。
四、家园终极的皈依
“朝圣的故事才是人类的奇迹。有两类朝圣,因为它的普及和全民性,应当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壮举。它们是西藏人民向拉萨圣地的朝圣和中国
[()6]P119120-”回民向麦加天房的朝觐。真正把张承志
的宗教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心灵史》在这部小说中他似乎真正地找到自己赞扬生命意识,他自己也表现出对宗教的的终点,
彻底皈依。从以往的小说中爱和忍受表现不同,在《心灵史》中表达了伊斯兰折合忍耶教派反抗复仇的精神。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七代导师的人格风采与殉教形式,信仰所承受的牺牲、流放、剿灭对殉身追求,舍命一搏的反抗,用肉体的和屠戮,
死亡反抗精神的死,义无反顾的举意。用血的净用人自己血肉之躯来献祭。把历史的血性、宗身,
宁愿舍命不舍教的赤诚与庄严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的超世俗观。在几百年时间,对所经受生存的它所忠诚的对象并没有种种镇压与反抗的过程,
发生丝毫的变化,只是斗争方法与环境发生变化,张承志对这一宗教家园精神表达了高声地赞颂。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张承志为自己的民族而感对自己的民族充满希望,这种神圣的,庄到自豪,
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真正地皈依。从这一时期可以看出张承志的宗教精神家园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终极。
从张承志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他的宗教精神是从模糊的、朦胧的到复杂的、多样的再到转折,以及最终执着坚定地皈依于宗教。当然对他这种在文学中表现的宗教精神在当代社会中评论是不一的,有的认为“文化修养较高的人接受宗教,多是看中发它的比较理性化的神学思想,意在探究人生真谛,或为避世而追求精神升华。但张承志的转向宗教信仰全凭以民族血缘为基础的感情激
[(4]P20)
”张承志应该客观地认识他的宗教精神,发。
承志是这样赞颂伟大的生命,人的生命如此坚强,即使他处在生死边缘,在生命力最脆弱的时候,他不放弃唯一的、甚至一也会抓住一切求生的欲望,
丁点儿机会,从而获得求生的欲望。“额吉”就是她在旧社承受的苦难是常人难这一形象的典型,
但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年轻时用自己真以想象的,
诚的心去挽救成为盲人的丈夫,走过了痛苦的十漫长的苦难历程让她变得坚五年下肢瘫痪生活,
强、镇定。当她在面对一群红卫兵去她家搜查定罪时,她表现惊人的沉着、冷静把强大的对手给以吓到。在她心中坚守的就是那斗争到底、生命永在羊群迁徙的过程中遇到了令草恒的宗教精神,
原人心惊胆颤的“铁灾”时,她又是那样的坚强,她带着自己的儿孙去战胜这场巨大的灾难。在迁往“额吉”向往的阿勒坦·努特格的过程中,表现更是坚定不移,在这过程中,有多少人因坚持不住而倒下,抓住机会离开的主人公“我”从“额吉”的坚强精神中下定决心和她一路走到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是充满痛苦的,物质上的匮乏和精神上的崩溃几乎让“我”绝望,但是在“额吉”身边“我”慢慢变得成熟、坚强起来。“额吉你现在简直像个铁
[()6]P336
”一样的斗士!正是有着这种斗争精神,即
一切希望都破灭的情况下,她仍使在到达目的地,
然能凭着坚强的毅力带着子孙向另一个目的地去寻找生存的空间。张承志给我们展现出来的正是她这种对理想执着的追求精神,从而让人联想到朝圣者“九死不悔”的朝圣精神,从而可以看出张
认为他缺乏宽容的精神,应正确处理宗教与世俗的关系。有的则把张承志的宗教精神和中国回族历史文化和生存环境中寻找返乡的宗教文化精神
96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联系起来,从而去深入地了解张承志的宗教精神,批评对张承志宗教精神追求的误解。至于张承志最终走向了宗教与文学相结合的创作之路,把宗教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评论界也有学者认为是张承志一种激情的表现。一个人充满激情去实现自己想要寻找的人生可能是任何人但是这种激情能够有多少人去赞都无法阻止的,
美;或者是去批判,这些情况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张承志的宗教精神融于文学中在当代文坛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他给人们留,下最深的仍然是《黑骏马》和《北方的河》在当今社会文化背景对这两部作品的评价一直是经久不衰,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也许引发人们去更多的沉思张承志在这两部作品中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什么?四年的插队生活的在张承志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伟大的草原人民的纯朴、真诚与坚也许他在当今强也许是他一生苦苦寻找的理念,
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是很难再能找到的,因此也许他是想返回原始的文明中去寻找古朴的一片心灵净土,去寻找精神家园的支柱,最终他走向了“清洁”的宗教。在这里也许有张承志精神寄托的一但是他这样可能恰恰把自己至于复杂的文化切,
引来很多的误解和攻击,我们应该客观身份当中,
地看待张承志在当今社会文化背景中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及其有价值的一面。张承志自己也曾说:“如今我是都市的牧人,无马的骑手,公开的教徒,——我还闯入绘画的殿堂,自由的作家—放浪于美
[(7]P92)
”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作家的丽的色彩之间。
内心世界,那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转移和历史的评价。参考文献
[]——长篇小说卷[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1M]. 张承志.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张承志宗教情结的文学表述[辽东学院学2J. 张芳.
()报,2006,1.
[]——张承志代表作[3M].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库—
郑州:黄河文艺出版,1988.
[]]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文学评论,4J.1995, 陈国恩.
()5.
[]——张承志集[福州:5M]. 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
[]金牧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6M].2007. 张承志.[]——散文卷[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海7M]. 张承志.
口:海南出版社,1995.
(责任编校 文武)
’TrtoTalkabouttheReliiousSiritontheZhanChenZhinovels -ygpgg
YulinREN -g
()Deartmentochinese,Guanxi NormalUniversitor Nationalities,Conzuo,Guanxi532200 pfgy fgg
:AbstractZhanChenZhireliioussiritinhisvariousstaesofthenovelbthehazshowedto- gggpgyy
afinalconverttoreliion,Thisandhislifesocialculturalbackroundandexeriencehavecloserela -ggp
:’,tionsFourofInnerMonoliascutinlinetofromtheuniversitoflifethestudofearsraduate gyyyg historreliion,lifeofintensiveresearch,andinthenoveltheofhisreliiousraduallerformance y,gggyp sirit.p
:MKewordsaternallovenobleconsciousnessofSurvivalreliioussirit gp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