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来源:好走旅游网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1引言

我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是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属于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中的基础课,很多后续课程如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都以该课程为先修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备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基本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主动将计算机引入到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选修这门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编程水平。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程规定学时内讲解C语言的语法和语义以及这门语言方方面面的规定,学生不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大量琐碎的知识点,还要经过知识的日积月累,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达到由能编程序解决简单问题到能编程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过渡,进一步能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脑海中对学好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兴趣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一味“填鸭式”灌输,学生就会逐渐感觉到学习这门课程内容条条框框的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随时间而减退或消失,这样一般就都难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观察总结以及研究尝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总结提出几点建议来改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效果,与大家共勉。

2教学方法的探讨

(1) 善于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兴趣的产生来源于兴趣源,兴趣源必须由教师来创造,并贯穿于教师授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对本课程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在讲授第一次课时,就演示一两个用C语言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综合程序,吸引学生的眼球,当然这些演示的综合程序要教师预先精心设计好。比如“职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用的小型通信录”等,这样来引起学生对学完本课程后自己所具有用C语言编程能力的憧憬。

其次,课堂上讲解某个重要的知识点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展示给学生一两个

运用此知识点开发好的用于解决某个问题的小程序或是游戏程序,让学生感受到编写出的程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了程序控制结构的选择和循环两种结构后,可以演示一个利用此知识点的程序,比如“使用菜单选择趣味程序”,来展示所学的这两种结构在程序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当然有些程序因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全面理解有时有困难,教师要适当选择和灵活掌握,搞清演示程序的目标是什么,是为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是要通过此案例详细讲解某个知识点。

再者,课后要针对本节课所讲的重点知识留些思考题和随堂提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要多提出“…可否?”、“如果这样编写…行吗?”、“程序为何这样写?”,“结果为何这样?”“你将如何编程实现?”等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switch语句的语法结构中如果没有break和default语句对switch语句所表达的语义有何影响?自己编写了一个与printf同名函数可以调用吗?等等。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一般要难易适当,使学生在经过努力后,基本都能编程实现,这样学生编完程序后就有一种成就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兴趣的好办法。如果作业太简单,学生轻松实现,印象不深,成就感不强烈,觉得太容易,没有兴趣。如果作业太难,学生难于实现,就会出现放弃或抄袭现象,也会丧失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教师要善于不失时机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善于总结归纳

教师在讲解相关章节时,应善于对学生已学过知识点的进行总结。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就会觉得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太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归纳总结所讲解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首先,要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例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涉及到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自增自减运算符、条件运算符、取地址运算符、逗号运算符等很多运算符,这些运算符之间不但存在优先级的高低问题,而且同级之间又存在结合性的左右结合问题。教师在讲授课程中,每讲到一种新的运算符,就将其与前面学生已学过的运算符做一个优先级和结合性的比较,这样就如同滚雪球一样,随着授课进展,最后将本课程中所有涉及到的运算符的知识点全部联系到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新的知识点同时又复习了旧的知识点。另外,通过把已学到的运算符进行归纳,也达到了知识点强化的目的,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每个章节讲解后,教师都应归纳本章节学生应要掌握的知识点。一般在每个章节讲解前教师要明确本部分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为学生这时还没有学习这部分的具体知识,对所涉及知识点的讲解一般不宜太细,主要以明确解决的问题为目标。在每个章节讲授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地归纳总结本部分所涉及

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在课后有的放矢地复习巩固。

再者,在实验教学中,注意总结归纳,让学生上机少走弯路。编程容易,调试难。因学生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的不同,学习认真程度的差异,C语言自身的特点等原因,即使要解决同一个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也会不同,学生编程所用C语言的语句也会有差异,所以学生编写出来的程序千差万别,遇到的编程问题,出现的编译、链接和运行错误也千奇百怪。有些问题和错误只是个别学生出现的,但是也有许多是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和错误,教师在辅导上机实验时,要注意区别对待。对于共性的问题和错误,要进行归纳总结,课上给学生展示错误并及时讲解解决办法;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要单独辅导讲解。

另外,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应及时将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上机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日积月累,经过对同一门课程的几轮授课,教师就可以形成针对本课程的问题库。在下一轮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对以前授课中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重点讲解;就可以目标明确地对上机实验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在学生上机之前用案例演示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学生少走弯路。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总结和归纳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善于互动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