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3期 2010年5月 肝胆胰外科杂志 V0l-22 No.3 Mav.2010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临床研究・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原因分析及预防 冯兴华 (K兴县人民医院外四科,浙江湖州313100) [摘要] 目的 探讨避免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 收治的12例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手术处理及预防措施。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 包括医源性损伤、术后并发症、漏诊其他疾病,均治愈出院。结论真仔细、合理规范的处理是预防术后再手术的关键 胆囊切除术是有潜在危险性的手术.术中认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近期再手术;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1954(2010】03—0238—02 胆囊切除术是一个充满着风险的手术.稍有不 慎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常需要再次手术来处理。我院 自2001年1月至2008年l2月问共收治因胆囊切 2讨论 腹部外科再手术一般将初次手术后1个月内再 手术者称为近期再手术,超过1个月者为晚期再手 除术后近期再手术病例12例,现分析再手术原因并 探讨预防措施。 1临床资料 术[11。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再手术的原因与手术并发症 及漏诊其他腹内并存病有关。因此。防止并发症的发 生和减少漏诊漏治是降低再手术率的重要环节。 2.1 胆管损伤 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中较常见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l2例,男5例,女7例,年 龄34~69岁,平均46.4岁。首次手术均为胆囊切除 并产生严重后果的并发症,医源性胆管损伤术后其 再手术率高达83.1%t2 ̄。其损伤原因常与解剖变异或 炎症粘连,以及思想上重视不够、操作不熟练或片面 追求速度和小切口有关。本组有2例与切口偏小、暴 术,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8例,包括传统开 腹胆囊切除术(operative cholecystectomy,OC)4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 mv,LC)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incision cholecystectomy,MC)2例。 露不佳有关。预防措施:①充分显露,不应过分强调 小切口而影响对术野的暴露,术中必须认清肝外胆 1.2再手术情况胆总管残留结石4例,其中3例 道的走行情况,才能离断胆囊管:炎症粘连导致解剖 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例行内镜下十二 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eterotomy, 不清时,须紧贴胆囊分离,或切开胆囊后再游离。② 凡遇术中出血要冷静处理,避免盲目钳夹导致胆管 EST)。胆管损伤2例,其中1例肝总管大部分缺失 性损伤,经左右肝管整形行盆式胆管空肠Roux—Y 损伤。@LC术应根据术者的熟练程度适当放宽中转 开腹的指征,术者犹豫不决时即是中转开腹的时机。 吻合术,1例单纯行T形管引流术。胆漏2例,1例迷 走胆管漏合并胆总管残留结石,历经二次手术(先因 胆漏剖腹探查引流,后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 取石+T管引流),加上首次手术,该患者一个月内共 行三次手术:1例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致胆漏,行剖 腹胆囊管残端结扎术。肠破裂2例,行肠修补术。漏 诊胃癌、结肠肝曲癌各l例,分别行胃癌根治术和右 特别是发病3 d以上的急性胆囊炎,或炎症反复发 作、胆囊三角呈冰冻样粘连,中转开腹并不表示LC 的失败,相反可以减少再手术的风险。④结扎离断胆 囊管时不要将胆囊管过度牵拉以免引起胆总管的部 分损伤。 2.2胆漏 胆漏的原因为胆管损伤而术中未能发 现,包括肝总管、胆总管、副肝管及迷走胆管的损伤, 少见原因是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或钛夹脱落所致。本 组l例为钛夹脱落。如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则胆漏 容易发现。无引流管则早期诊断有一定的难度,术后 疼痛可能掩盖胆汁刺激腹膜所致的疼痛症状,本组 有1例未放置引流管至术后一周才确诊胆漏。预防 半结肠切除术。 1.3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 时间为4 h至28 d。 收稿日期:2oo9—11—22 作者简介:冯兴华(1962一),男,浙江嘉兴人,副主任医师。 -238- 第22卷 冯兴华: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原 分析及预防 第3期 措施:①手术结束时取干净纱布置于术野数分钟是 术中发现胆漏的有效方法。②胆囊r二角内发现条索 状结构需仔细辨认是否为变异的胆道,对细小管道 需给予结扎或钛夹钳夹,因电凝后管腔可能暂时闭 有必要给予胃镜或肠镜检查。②术中要作全面的探 查,避免只追求速度而忽略探查,我们曾遇到OC术 时发现胃癌而同时手术。腹腔镜医生经过培训要掌 握腹腔镜诊断技术,术中按常规仔细探查,但同时也 要认识到腹腔镜对早期胃癌在探查巾的局限性【5J。 2.5 胃肠道损伤 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胃肠道比较 少见.随着LC的广泛开展.这方面的报道也随之增 塞而致术后延迟性胆漏的发生。③LC术时钛夹钳夹 胆囊管时要持续用力.避免粗暴用力导致钛夹断裂 或对合错位,术后钛夹脱落而胆漏,本组有1例即是 这种情况,再次手术发现脱落的钛夹对合错位。带锁 加,王宏光等[41报道在LC中胃肠道损伤发生率为 0.05%,主要是戳孔损伤及电钩误伤。本组有2例小 肠损伤,其中l例发生在LC开放式进腹,钳夹腹膜 时误夹小肠:另1例为MC术因切口小,显露术野时 小肠嵌入二个拉钩之间,引起肠壁损伤坏死穿孔,均 表现为延迟性肠穿孔,教训深刻。预防措施:必须有 扣的结扎夹子有明显的防脱落优势。对于管径较粗 的胆囊管可采取钛夹阶梯钳夹法处理。 2-3胆总管残留结石 不论是何种术式均可能发 生胆总管残留结石。据有关资料报道f3I,胆囊结石合 并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约为20%,胆囊切除术后胆 总管结石残留的发生率约为1.1%~4.3%。术前B超 良好的麻醉效果:操作轻柔,切忌粗暴;开腹时显露 术野一定要垫好盐水纱巾:避免重要组织相嵌于两 个拉钩之间引起损伤:手术要掌握正规的操作技术, 电钩的用力方向应朝向腹壁,并往回拉,用力适中, 对胆总管结石的确诊率为64%~87.6%,并与检查者 的经验有重要关系,而术前无症状的胆总管结石可 高达14%。术中挤压也可导致胆囊内小结石掉入胆 总管。预防措施:①重视存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 石的现象,术前B超检查须两次以上,以期提高胆 除了钩还可以用靠的方法。对于MC不应一味追求 切口最小化,目前LC已被公认为治疗良性胆囊疾 总管结石的发现率。本组1例在胆囊切除术前术后 共行四次B超检查,直到最后一次发现胆总管结石 病的金标准,我们认为对于OC,切口作适当缩小即 可,追求MC临床意义并不大。 腹腔内m血也是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比较 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对于出血速度慢、}{|血量少的情 况,在严密监测下进行保守治疗,可获得成功,从而 而再手术。②对曾有过黄疸史、B超提示胆总管轻度 扩张者,术前宜进一步选择CT、MRCP及ERCP等 检查,以排除胆总管结石。③术中发现胆总管增粗、 壁厚,须行胆道探查或经胆囊管胆道造影。④术中应 轻柔操作,先解剖胆囊三角结扎胆囊管,避免因术中 挤压胆囊而导致结石进入胆总管。 2.4漏诊消化道肿瘤 漏诊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对 避免再次手术。我院曾有2例腹腔 血病例经保守 治疗而愈 参考文献: [1]刘永锋.加强对腹部外科再手术的认识lJ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病史搜集不全面,对可能存在的胆囊结石与胃肠肿 瘤并存认识不足,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症状无特异性, 仅凭B超结果满足于胆囊结石的诊断,术中又未能 作必要的探查。这种情况LC术尤其明显,本组漏诊 2002,22(4):193—195. [2J李海民,高志清,窦科峰,等.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原冈分析 及防治l 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6):340—342. [3]汤笃礼.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再手术的1990,3f21:60-62. ‘些问题 .腹部外科, 的2例均为LC术。文献报道[4]LC术漏诊腹内肿瘤 约占0.08%,虽然比例不高.然而一旦漏诊可能产生 严重后果.就我国每年数万例LC来说必须引起足 14J王宏光,陈训如,罗丁,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3000例的并发 症分析l J1.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3):167—168. [5】燕敏,李树发,朱正纲,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漏诊胃癌的临床 够的重视。预防措施:①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努力发 现疑点,鉴别伴随症状。特别是对大便潜血阳性者, 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3):184—185. (编辑:鲁翠涛)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