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并发麻痹性肠梗阻1例护理
摘要 2008年1月17日收治1例饱饮饱食突发脑出血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病人,给予禁食禁水、补液、持续胃肠减压、多次高位温盐水灌肠、腹部松节油热敷等治疗,肠梗阻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好转出院。
关键词 脑出血 麻痹性肠梗阻 护理
病历资料
患者,男,71岁,于2008年1月17日晨突发性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排尿及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史,当时血压210/100mmHg,CT示右侧外囊区脑出血,量约27ml,当日早晨8:00急诊收住我科。病人呈浅昏迷,体温36.4℃,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90/96mmHg。入院即刻在心电监护下给予脱水、止血、降压、抗感染及支持疗法,吸氧、吸痰、口腔护理,协助翻身拍背等综合处理后,神志转清,病情稳定,二便正常,饮食渐增。因11月27日其女午饭时给病人喂大米饭4两,红烧肉半碗,于当日下午病人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肛门无排便、排气,查体腹略隆,腹部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有压疼,无反跳疼,肠鸣音减弱,考虑麻痹性肠梗阻。立即予以禁食禁水,补液、持续胃肠减压,多次高位温盐水灌肠,腹部松节油热敷等治疗。3天后腹疼腹胀缓解,10天后症状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病情稳定,住58天好转出院。
讨 论
脑出血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由于脑循环障碍常损害植物中枢,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病影响植物神经中枢,致使消化功能障碍,特别是进大量难消化和易产气的食物,易造成消化吸收障碍。脑血管病造成丘脑下部功能紊乱,致使细胞外液中钾离子转移入肌肉及肝细胞内而出现低钾。长期卧床,进食量少,特别是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少,肠蠕动差。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脑组织缺氧,水肿,微循环障碍,存在胃肠道中的P物质减少,使肠蠕动变慢、减少。
护理体会:脑出血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各
脏器功能减退,应激能力、代偿能力、修复愈合和免疫抗病能力低下,易容并发许多并发症,特别是由于脑血循环障碍,常损害植物中枢,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死亡。早期预防和处理对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限制探视人员,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患者一经住院,由于存在着环境的变异,疾病造成的身体损害,以及对疾病的预后问题担心等等。易造成患者的情绪不稳,亲朋过多的探视更加容易加重患者的情绪变化,不利于患者有效的休息,进一步增加脑部缺血、缺氧加重病情。我们的做法是将病人放置在安静且便于观察的监护病房,同时使用小剂量镇静剂,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症宣教,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注意观察瞳孔及神志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向一侧,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吸出胃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胃管持续减压效果更佳,每1~2小时抽吸1次,间断胃管注入植物油,注意观察吸出液体的颜色及量,防止胃管阻塞或扭曲。
反复多次的灌肠是缓解肠梗阻的重要方法:采用高压灌肠法注入生理盐水300ml,保留灌肠2次/日,尽可能使液体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一些,以刺激肠管蠕动,有可能使梗阻缓解。
针刺穴位:在胃肠减压及灌肠的同时,给予针刺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以刺激肠蠕动,以利加速肠道血液循环的恢复。
按摩、腹部松节油热湿敷:按摩、腹部松节油热湿敷对该病人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其方法是将暖水袋盛50℃水外包浴巾放在腹部10分钟后在患者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做环状按摩,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需加压)按摩10分钟后,嘱病人做深呼吸,锻炼膈肌和腹肌,增加肠蠕动。
控制输液速度:因禁食需要大量补液,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减退,要控制输液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肺水肿或心衰。在补液过程中要合理调配电解质浓度,以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稳定。
加强心理护理:本病例年老体弱,应激能力较差,突然起病。加之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心理极复杂,常表现恐惧忧虑失望,依赖与期望等。因此护理人员以同情,体贴的言行,诚恳的态度给以温暖和安慰,消除恐惧感,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加强饮食护理:向病人说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原因及其发生后的危险性,使其对长期卧床饮食不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有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足够重视病人的饮食,给予患者易消化的食物。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及含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多饮水。
本病例患者的护理提示我们在护理脑血管病人时,要警惕由于饱饮饱食、长
期卧床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饮食护理,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乾构,周文学,单兆伟,等.实用中医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4.
2 周俊之.常见急腹症的演变规律及辨证施治研究.中医杂志,1986,1:59.
3 姚传武.麻痹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代医药卫生,2006,(11).
4 冯全胜,程辉,等.麻痹性肠梗阻30例保守治疗体会.陕西医学杂志,1999,(11).
5 冯丽萍.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麻痹性肠梗阻15例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