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背景
为了进一步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就更加需要我们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由于某些城市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大气中的污染物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且这些大气污染物还会在地表凝聚,这样就会带来二次污染。例如过多的二氧化碳不仅会造成地表温度的升高,还会使海平面持续上升。雾霾会使地面的光照强度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会与雨水混合形成酸雨,极大危害着工农业的生产工作。
就沧州市的大气污染情况来看,形势仍然严峻,雾霾天气时常出现,污染物超标情况也经常发生。沧州市众多钢铁厂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对钢铁行业污染治理是工作的重点。
1.2 研究意义
从健康角度出发,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近报告,世界范围内有多个地区的空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球各地的调查表明,空气污染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而世界上90%的人们都在呼吸着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空气。
我国在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日益显现的空气污染问题,并且在我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性污染现象,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尤为明显。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城市的发展中,能够协调好空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邯郸空气质量问题的探讨,可以了解沧州市的近几年的污染状况、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变化走向,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Buckley等通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研究了美国纽约州最大的五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出在测试地的全部污染物浓
度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1]。Hamilton等依据EKC曲线研究了与OECD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的因素[2]。Meinardi等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与机动车数量之间的相关分析[3]。Kleanthous等研究了在干燥的地中海塞浦路斯岛,微粒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情况[4]。
伊元荣等以灰色聚类法为根据,以多个污染因子为聚类指标,对乌鲁木齐市2000年至2005年的空气质量进行等级评价[5]。张云海等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对2008年沈阳经济区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6]。张菊等探究了影响北京市周边郊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7]。赵海霞等根据江苏省1990至2002年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统计混合截面数据,分析了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8]。于慧指出地形、气候和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9]。秦莉等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北京市各年份空气质量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研究了主要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趋势[10]。尹起范等探讨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11]。董志龙等研究了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12]。魏毅对乌市2001至2007年的空气质量和能消情况进行了分析[13]。张金玲等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应分析法,对2015年北京市气象数据、AQI数据以及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应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14]。姜新华等对呼和浩特市城区空气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气象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15]。刘林瑶等运用污染损害指数法对2014年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