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析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刘慧

【摘 要】歌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以歌唱为主,并需要与戏剧、舞蹈、器乐、美术等姊妹艺术相融合。中国歌剧自诞生以来,经过萌芽、探索、多元化趋势,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本文针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了分析,从而更深地了解中国歌剧的历程。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4(000)021 【总页数】1页(P27-27) 【关键词】中国歌剧;发展阶段 【作 者】刘慧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国歌剧可引用梁茂春老师的观点:“中国歌剧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与歌曲音乐)与外国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是中外戏曲音乐相结合、相交融的结果。”

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人入境,同时带来西方的文化艺术,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洋歌剧。20世纪初,在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的推动下,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结合成为历史的必然。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黎锦晖先生在1920年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是我国第一部歌剧作品,黎锦晖先生也被称之为是我国歌剧的开拓者。他创作的作品注入了歌剧的思维,具备了歌剧的雏形,是歌剧的萌芽阶段。

与此同时,音乐界、戏曲界的一些进步人士,也对中国歌剧进行探索。闫述诗独创的《高山流水》、《梦里桃源》等抒情歌剧,是我国早期歌剧的一株新枝。1934年,田汉、聂耳创作的《扬子江暴风雨》开创了我国歌剧革命现实主义之路,在我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1937始),全国各地的歌剧创作多以抗战题材为主。如,1938年“鲁艺”创作的《农村曲》、《军民进行曲》等。

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为中国歌剧的第一座里程碑。“歌剧《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飞跃前进了,大大提高了。其综合戏曲、话剧、外来歌剧等因素优化组合的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折射出的动人心魄的现实生活内容,给予所有看过它的观众以巨大的心灵启示和审美的艺术享受,是中国歌剧史无前例的。人民群众称它是新型的歌剧,简称新歌剧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歌剧在和平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这个时期的歌剧创作者沿着《白毛女》开辟的新歌剧道路继续前进,通过深入群众生活,在民间音乐及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谨慎地借鉴西洋歌剧创作的经验,中国歌剧的创作出现了新面貌。

在这个时期,以1957年召开的“新歌剧讨论会”为界,分为前八年和后九年两个时期。“十七年的歌剧不仅创造了一个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流的英雄歌剧时代,同时又是民族歌剧逐步发展提高走向繁荣的时期”。

前八年为歌剧创作的初步繁荣时期,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歌剧。如,《星星之火》(1950年)、《小二黑结婚》(1953年)、《红霞》(1957年)等,这些歌剧都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歌剧艺术家们不懈努力使歌剧在后九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其中,《刘三姐》(1960年)将我国歌舞剧艺术推向高峰,《洪湖赤卫队》(1959年)和《江姐》(1964年)为这个时期的两部优秀代表作品,是继《白毛女》之后的又两部优秀歌剧创作。

文革十年浩劫,歌剧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在江青认为“京剧即歌剧”思想的干预下,曾获得重大成就的作品也受到了批判,如,《江姐》、《白毛女》等,大部分歌剧遭到禁演,歌剧创作走入低谷。歌剧《矿工的儿女》,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一部大型歌剧创作。

1976年粉碎“四人帮”,政治形势的好转使歌剧创作焕发生机,中国歌剧开始复苏,复苏初期大约五年的时间里,创作出了一批新歌剧剧目。如,《海娘》(1977年)、《蓝花花》(1978年)、《彭德怀坐轿》(1980年)等,其中《启明星》、《星光啊星光》等作品获得国庆三十年文化部颁发的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歌剧创作进入多元化时期,这个阶段一直延续至今。 (一)八十年代歌剧创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歌剧艺术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个时期歌剧题材进一步拓宽,其中,对西洋古典歌剧的追寻,如,《大野芳菲》、《天朝风云》等。向革命民族新歌剧回归的作品,如,《沂蒙儿女》、《老八路》等,也被称为“红色歌剧”。富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歌剧,如,《伤逝》、《原野》等。音乐剧《芳草心》、《搭错车》等。 (二)九十年代歌剧创作

九十年代后的歌剧创作沿着多元化的趋势前行,对西洋古典歌剧的借鉴和对革命民族新歌剧的执着成为这一时期歌剧创作发展的主流,前者有《马可.波罗》等,后者有《党的女儿》、《焦裕禄》等。其成就与影响力比较大以《张骞》、《苍原》、《党的女儿》为代表。

中国歌剧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从西洋文化进入中国开始萌芽到文革时期走入低谷,再到改革开放如雨后春笋到今天呈现多元化,都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和意义。笔者通过对中国歌剧发展历程的研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歌剧的现实状况,中国歌剧要成为艺术领域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但笔者坚信,艺术无国界,中国歌剧的发展要取精华、去糟粕,密切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走向世界,成为艺术之星。■

【相关文献】

[1] 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 中国歌剧史编委会.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3] 中国歌剧史编委会.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