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油罐中储油量的测量与计算

油罐中储油量的测量与计算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7≠ 油罐中储油量的测量与计算 黄兰 (石油大学山东省东营市25 7062)T ;’/ ^ 摘要 根据油、气、水介电常数的差别 j来确定各相界面相对于罐的位置,并提出硐 化.因此.介电常数也仅仅是随深度变化。所以过渡 层中含水率与深度的关系是 的含水率作为过渡层内萎至 薹兰的平均含水率, 萎所 使油 i罐中储油量的计量得以实现,为计算油罐中 储油量提供7新方法。 主题词油罐 储油量 介电常数 一砉 ㈩ 式(2)中a是含水率, 是过渡层的厚度,z。 是由过渡层上部与油层相接触处起并向过渡层内部计 算的距离,其取值范围为0≤ 。≤△ ,。两者的对应关 含水率一 吖 乞 茎霉 ’ 煮 输进储油罐中的原油静置后.油、气、水再度分 离,形成了明显的油气界面,然而油水界面仅是具有 定厚度的油水混台层(过渡层)。但在过渡层中,却 测得过渡层内某一处的介电常数,经变换可得知与之 相应的深度。 分析图1得油罐中储油量的计算公式为 Q: R (z 一 )4- R ( 。一 )(1—7O(3) 具有同一深度平面内含水率相同的特点,即含水率仅 随深度变化而变化。囤此计算罐内储油量的多少,首 要的问题是确定油气界面与过渡层内含水率随深度变 化的规律 1 陌 口 油、气、水介电常数有明显差别。根据这一物理 性质的变化可以分辨出油气界面与油水界面。 过渡层中油水混台液的相对介电常数是含水率的 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式(3)中R是油罐平均内半径,z 是与油气界面 相应的深度.z 是油层、过渡层的界面相应的深度,z 是过渡层与水层的界面相应的深度, 是过渡层内的 平均含水率。如上述分析, 可取与过渡层内等效介电 常数的平均值相对应的含水率 由表1计算得 一 29。jo,由式(1 )计算与 相应的平均含水率 : 61 将 代入式(3)得 Q一 R。(0.39x3—0。61z2一 )(3a) ‘】r q-‘ 二— (100 4) 蔫 (1) 式(1)中,。是水相体积浓度(含水率).E 是水 的相对介电常数 是油的相对介电常数,e 是含水率 为a的油水混合液的等效相对介电常数. 是待定实 系数,由 —t,E :£ u计算。 取E. ;∞。0,E¨r一2。00,由式(1)得 一0。27J, # 围1相对介电常数随深度变化关系里 于是式(1)简化为 E 一2。00 4-0.314(100口)。。 (1a) 2. 1、5T2、5T3的测量 2。1同心环平面探头 同心环平面探头是由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一组径向 相距为D的 环截面半径为r的导线制成的,每隔一 环互相连接(电接触)做为探头的一电极。探头产生 的缝隙电场对介质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当电场中的介 质技生变化时,探头电容量便相应地有一变化 为增 强探头强度,用耐温胶(1 50C)将电极封灌固定在圆 对应于不同的 值,e 的计算结果如表1。 表1 与不同的含水牢 相对应的相对介电常数 ( ) o l 1o l 20 3O l 40 5o l 6o l 70 j 80 l 90 介电常数是含水率的函数,而含水率仅随深度变 油气田地面工程<OGSE)第1 4卷第3期(1995,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形金属外壳内,待固化后经机械加工,使电极平面位 头与油接触时,电容量增大,振荡电路的固有频率与 激励源额率差减小,两者耦合加强,振荡电路的振荡 于离探头表面深h处的胶介质内。当探头参数满足r 《D,^《D,^《H(辐射电场作用的介质厚度)时, 介质极化电荷对电极相反的自由电荷的影响可按理想 情况处理。考虑到固定电极的介质与受电场作用的介 质相对于电场有并联又有串联,所以探头组成的测试 系统的电容量为 C一2( —1) £ × 4 1 e一 e ] n [、 n r 卜[ n业 , ] 2 £丌 f 】一.f … 21n +in J 式(4)中£。是真空介电常数,£ ,是电极问起固定 作用的绝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受电场作用的介 质的相对介电常数,n是探头电极环的数日,d是电极 环的平均直径,D是相邻电极环间距,r是电极导线横 截面半径,h是电极离探头表面距离,H是受电场作用 的介质厚度。因为线电荷缝隙辐射电场强度随距离增 大而减弱.若视与探头表面相距10r处的场强和电极 线电荷表面处的场强相比可忽略,则H一10r。 样机所用探头参数为: =3.O,n=3, 一10.5 ×10一 m,D=5.0×10一 m,1"2 5.0×10一 m,h=0.50 ×10一 m,H一10r--5.0×10一。m,取£0=8 85×10一” F/m进行计算,则式(4)简化为 C=1.1 7[(O.055+0.183 )+ 0.755 、 、 面丽 干 J(4a) 不同介质中,探头的电容量按式(4a)计算,结果见表 2所示。 衰2不同介质中探头的电容及其对罐的位置 I 参 敬 …}C(pf)l (v) 1(m)I j2(rⅡ) (m) 气l 0.55 l 1.62 2.84 J 油}1.00 I 2.24 l 13.70 I 23.2 l 13.87 l l3.96 2.2转换电路(简介) 探头两电极经短截硬同轴线与检测电路连接,作 为振荡电路的调谐电容。探头处在空气中时,电容量 小,振荡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远大于激励源额率,两 者失谐,振荡电路从源获取能量小,振荡电压低。探 40 油气田地面工程(OGsE) 第H卷第3期(1995.5) 电压升高。当探头处在油水混合液的过渡层中,其电 容量随深度(含水率)的加大而变大,导致振荡电路 的振荡电压产生相应的变大。随后,探头处在垒水中, 由其电容量(最大)决定的振荡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 与激励源频率相近,两者接近谐振状态,振荡电路的 振荡电压最大,接近了谐振峰值。振荡电压经检波电 路检渡后输出一个与探头所处的位置相应的直流电压 信号,由此检测出与各相界面对应的深度 、z 、 。。 2.3测试实验 样机结构见示意图2。合理选择检测电路参数,使 探头处在全水中输出电压小于谐振峰值(供电直流电 压为12V时,谐振峰值电压是l9.76V)。即探头在垒 水中的电容量应小于谐振时的电容值。测试结果列入 表2中( 是输出电压由1 62V突变为2.24V时对 应的深度。 是输出电压刚开始大于2.24V时对应的 深度; 。是输出电压开始接近于1 3.96V时所对应的 深度)。由式(3a)计算出立式圆柱型金属罐中储油量 Q--4835.5m (取罐平均内径R=1l 85m)。 圉2样机结构示意圉(电源引线未画) l~同心环电极 2固定电极介质3硬同轴线 4壳体 5~密封圈 6一橙测电路7一压垫环8一密封引线插孔9一 密封罩 3.讨论 (1)利用油、气、水介电常数的差别来确定各相 界面相对于罐的位置,从而使计算罐中储油量的方法 简便。 (2)同心环平面探头辐射电场对介质作用深度小, am,克服了同轴式探头作用深度大 (约50ram)的缺点,提高了测量各相界面对于罐的位 置的精确度。 (3)探头与其相作用的介质层形成开放式谐振腔, 对检测微小电容及其变化有很高的灵敏度,适合监控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等应用场合。 (4)对各相界面相对于罐顶的深度的测量方法与 (下转42页) 仅为H一10r=5r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D 点的梯度 (2)不需要给定值,而是面向系统,自动搜索出 grad(D )一 最优工作点; (3)动态寻优只需要测定锅炉出力.所测参数简 单可靠.易于实现; (4)直接寻优对系统参数变化或环境变化有直接 适应能力 因此,它可以取代氧化锆氧量计,以较低的成本 实现更经济更稳定的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控制。 若梯度为正,说明极值点在,) 的右边,下一步应该继 续增加F;若梯度为负,说明极值点在D 的左边,下 步应该减小,。如此不断地搜索直到晟终达到优点 D。点。若工况发生了变化,设效率曲线变为图2中的 ②,此时工作点移到D。,直接寻优系统又会不断地重 复上述过程直到D 点。 o 图2工况与空气过剩系数的关系 4.自寻优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 下面以热水炉为例来说明设计控制框图。 4.1燃料控制系统(图3) 燃料供给系统的控制,以热水炉出口水温恒定为 控制目标。 L一一。一一l调节单元I——一 鲭定术沮 }———— 供给控倒信号 _J 宴露水沮 图3燃料控制系统框图 4.2鼓风控制系统(图4) 鼓风控制系统首先以实际燃料量初步确定鼓风量 F,然后以当前锅炉出力D.与调风前锅炉出力D旧.求 出梯度 grad(D)一 以该梯度进一步修正风量实现自寻优。 4.3引风控制系统(图5) 引风控制系统以锅炉设计要求的炉膛负压值为控 制目标。 5.结束语 利用锅炉热平衡关系,对燃烧系统采用动态自寻 优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只需知道被控对象 具有单峰极值特性; 42 油气田地面工程(OGSE)锖14卷第3期(1995.5) D 。一一D一一 一回三 图4蚊风控制系统框图 Vl一实际燃料供应量 一实际风量信号 ,r风量前馈信号 F一风量控制信号n】一前一 测定锅炉出力n一当前测定 锅炉出力 ’一锅炉循环水进出13温差c一锅炉循环东流量 r————] L一一o——一I调节单元l一一L 负压培定售I—L———__J 引冠控斜信号 - ,———— 宴舅炉t负压 图5引风控制系统框图 参考文献 1张亮明等 工业锅炉自动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7 2王子才等 应用最优控制.哈尔滨r啥尔滨工业大学出板 社,1989 3孙绍凯等.工业燃煤锅炉燃 控制的研究.黑龙江自 动化技术与应用.1 991.(2. (收稿日期1994·08·13 编辑罗庆铣) (上接40页)装置(已由使用单位较好地解决)不做 介绍。 (5)本文提供的油水混合液等效相对介电常数的 计算方法适合于油包水型,也适合于水包油型的混合 液,因此对含水率范围(o~100%)都可适用。所以 可用相对介电常数平均值对应的含水率作为油水过渡 层内的平均含水率来计算油水过渡层内的储油量。 (收稿日期1994 09 06 编辑陆春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