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懂就问》语文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不懂就问》语文教案【2篇】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已把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 连续培育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 教学预备:

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 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按例”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 (3)“先生”是谁?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7个自然段)

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教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翠亨村一个一般的农夫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纳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教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教师的,学生不很多问。

6、了解了这些事情,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是不是能读懂一些了。 小组合作读课文。

7、同学们课前提的问题小组一起争论一下,争取在小组里解决。 各小组开头争论、沟通。

全班沟通,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8、请同学们拿好书,仔细读一遍课文。 (三)学生字。

1、 大家课文学的真好,教师嘉奖同学们玩个小嬉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嬉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假如你熟悉就大声读出来。

2、 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 下面我们开头做嬉戏吧!教师说字,学生找,教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 4、 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 有几个字娃娃特殊调皮,刚刚跑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情愿当小教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 小组内商议怎样记字。全班沟通。 (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教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孙、私”这两个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构造,怎样写好看。

仔细观看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 练习写字。

4、反应写的状况,再写一个。 5、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业:1、朗读课文3遍,思索: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当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稳固识字17个。积存词语。

3、 指导学生书写“诵、思”等7个生字。 4、 连续培育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字7个。

难点:1、书写习惯的培育。 2、积存词语。 三、教学预备:

生字卡片、书、本、词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不懂就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 谁情愿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出示:“先生讲得很认真,大家听得很仔细。从今,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孙中山养成了什么好习惯?你在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思索、争论、答复。

4、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拟喜爱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5、课文中有一个词“一字不错”照这个样子也写几个“一( )不

( )”的词。 允许学生查词典。 (三)稳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教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构造,怎样写好看。

仔细观看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4、 练习写字。

5、反应写的状况,再写一个。 6、小结。

作业:1、朗读课文。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略 《不懂就问》语文教案 篇二 一、激情引趣,步入课题。

1、学生沟通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了解孙中山。

2、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现在教师和大家一起看看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不懂就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熟悉的字用喜爱的方法解决。

生:我分析字的意思,熟悉“诵”。背“诵”要说话,所以“诵”是言字旁。“拿”,人要用手“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熟悉“既”字。

生:“原”字我不会,我问了我的好朋友王书羽了。 师:同学们将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都用上了,特别好。 2、同桌合用一本书读课文,相互检查正音。

[点评:此方法既是让同桌相互对课文朗读水平的检查、正音的过程,也是在渐渐培育一些自控力量差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3、检查反应。

(1)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组长汇报读书的状况。

(2)课文“擂台赛”。小组向小组挑战,将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后,让学生进展课文“擂台”赛,可以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挑战的刺激性。] (3)感知课文大意。

师:刚刚同学们都仔细地读了课文,现在请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先自言自语地说,再同桌沟通,后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意。

1、范读课文,生评出师读得好的自然段。

生:教师,你读的第一自然段我喜爱。由于你把那时候上课的状况读出来了。

生:教师,你读的其次、三自然段我喜爱。给人感觉孙中山提问时,真叫人可怕。

2、(1)自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教师巡察辅导学困生。

(2)班内沟通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私塾”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过字典,字典上指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3、(1)读其次、三自然段,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生:不明白“按例”是什么意思。 师:可以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我明白了,那时上课,要背读文章。孙中山照以前那样背课文了。 生: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按例”。

(2)板书“按例”,要求学生用“按例”说一句话,并说说它的意思。思索:“孙中山按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课”,说明白什么?(孙中山学习仔细)

(3)师:“地背诵”,还可以怎样填呢?(出示写有“地背诵”的小黑板)

先小组内说,其次班内说,最终在“语文天地”中填写:

地背诵、地背诵、地背诵。(结合“语文天地”的活动,积存词语。) (4)“小小辩论会”。

师:“他壮着胆子……”怎么理解?下面开“小小辩论会”,要说出理由。

生1:我认为,这句话说明孙中山可怕。我从文中的“壮着胆子……”和“教室里鸦雀无声”知道的。

生2:我认为不可怕。我从图中孙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紧急、很安静。 生3:我猜测孙中山开头可怕,后来给自己鼓劲就不可怕了。 师:刚刚,同学们辩论得很剧烈,以后学习就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的学问。 (5)比拟句子,理解词语。

出示写有句子的小黑板,让学生比拟。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宁静。 生:用上“摇头晃脑”我能想到他们读得很仔细。“立刻”说明同学们宁静下来的速度快。

生:“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特别宁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生:假如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详细、不生动了。

师:对!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详细、写生动。 (6)指导读其次、三自然段。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读。师指导抓重点词语读文。学生练读。

[点评:敬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先尝试地读,然后教师教给方法,学生通过感悟,再读,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为学生以后通过抓重点语句朗读去理解课文指明方向。]

(7)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板书:自读、质疑、解疑、朗读。 4、用以上方法自学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5、通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6、不懂就问”发问站:

师:现在我们组建了“不懂就问”发问站,有不懂的问题,请大胆地提出来。(自评、他评、师评三者结合起来。) 生1:那时候,教师为什么不讲解呢? 生2:由于教师很懒。

生3:不是,教师可能认为,讲了他们也不明白。 生4:由于,教师想看谁能大胆地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5:孙中山上学时是几岁?……

师:现在请刚刚提问的同学进展自评,也请其他同学对别人进展评价。 生:我认为我今日能够起来提问题是最大的进步。 生:我认为某某答复别人的问题,答复得好。

师:刚刚,站起来提问、回答下列问题、评价的同学都是“孙中山”式不懂就问的人,而且你们也能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值得表扬。还有些问题教师临时不答复,教师想在课外和同学们一起查找答案好吗? [点评:此刻,师生将评价作为了重点。有水平的问题得到了确定,水平不高的问题师生从精神上也赐予了认可。由于善问是要逐步才能形成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 四、演绎故事,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想当“演员”吗?现在教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你们当“导演”,选人,安排角色。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同桌互认本课生字。 2、小组内分析易错的字。 3、班内沟通易错的字。 生:“良”不能少了上面的点。

生:“孙”左边的“提”不能写成“横”。 4、描红。

5、同桌交换书写本写字。

[点评:学生之间有一种竞争意识,也有一种想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因此在别人的本子上书写会更努力、更专心,写出的字也就可能更好,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他们会努力写出好字并能熟记字形。]

六、课外拓展。

1、将《不懂就问》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学了《不懂就问》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写出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点评:将课堂内外严密地结合了起来,既培育了学生的语感,又将学生的独特体验融于写作之中,为以后写作做了铺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