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气练习一

大气练习一

来源:好走旅游网
大气练习一

1.图1表示某时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 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可能出现 冷空气入侵的两个阶段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2.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 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 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下图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 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地点位于南半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主要

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B.大气环流 C.地面起伏 D.天气状况

5.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9月23日

当①地日落时,②地的地方时为( ) A.15:00 B.16:30 C.19:30 D.2l:00

右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7月气温随

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 A.③和①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 7.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主要有 ( )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形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②

o

下图阴影部分为沿30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000

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回答第8题。

8.与M点对应的地面上的点相比,N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 ) A.气压高 B.气温低 C.降水少 D.光照强

1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图1),回答9-10题。

9.与图示较吻合的季节是 (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0.图中M点数值及原因分别为 ( ) A.大于-4℃,地处中纬 B.小于-4℃,深居内陆 C.大于-4℃,地势低平 D.小于-4℃,西风影响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1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 a 读南、北半球及全球月平均气温与冰雪覆

8 盖面积对应值的分布图回答13-14题

10 7 13.图中a点表示

12 A.南半球的7月份

温14 1 B.北半球的1月份

度(°C.全球平均状况的1月份 C)16 1 7 D.全球平均状况的7月份

18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 A.冰雪覆盖面积的影响因素是降水、纬度

22 B.由于冰雪的反射,大气温度明显上升 20 40 冰雪面积(10660 80 km2) 2

) C.据估算,全球冰雪融化后,世界海平面将上升20-30米 D.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期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15—17题。

15.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16.甲图中①、②两地等值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地形影响,①处是山地 B.受地形影响,②处是山地 C.受海陆分布影响,①处是陆地 D.受海陆分布影响,②处是陆地

17.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C.甲地②处有中国的“玉米带” D.乙地是欧洲重要粮食出口国

图4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 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 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完成18-20题。 18.图4中甲、丙两处高空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19.图5中正确表示图4乙处等压面图的是 ( )

图5

20.,某些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 )

① 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 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 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 ④ 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3

图4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表1数据,回答21~22题。

表1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海拔/m 纬 度 经 度 北京 31 3955′N 11624′E 兰州 1517 3603′N 10349′E 福州 84 2602′N 11919′E 甲地 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891 2504′N 10242′E 2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2.图4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图4

A.① B.②

C.③

D.④

图2-8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23-24题。

图2-8

2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2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益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5.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的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 ( A.晴天时,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

4

)))

B.晴天时,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成雾

C.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气温低,水汽易饱和而成雾 D.晴天时,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 26.阅读右图,各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水平面) A、⑤④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②④

27.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8.下列四幅等压线图(比例尺相同),风力最大的是

1008 1000 1002 1005 1008 1002 1004 1006 1008 1006 1002 1004 ② ④ ⑤ ③

B A C

读我国局部地区的等值线图,回答29~30题。 A.AC之间的坡度大于AE之间的坡度 B.BD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AC之间的垂直距离 C.A处是山谷,B处是山顶 D.A处是山顶,B处是盆地

D

29.如果该图是等高线图,叙述正确是

30.如果该图是等压线图,叙述正确是

A. A处盛行上升气流,B处盛行下沉气流 B. A处往往出现晴朗天气,B处往往出现阴雨天气 C. C处盛行偏南风,D处盛行偏北风

D. AC之间的风力大于AE之间的风力

读某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一月海陆等温线图,完成31-32小题: 3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为南半球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 D.甲地是高原,乙地是平原

甲 32.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甲地此时盛行东南风

C.甲地多阴雨天气,乙地多晴朗天气 D.乙地高空气流向甲地

5

10℃ 12℃ 14℃ 乙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33~35题。 33.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 ) A.赤道低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D.极地高压带

A 180° 甲 34.在上题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刮西北风 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35.此刻,北京时间为( )

A.11时

B.17时 C.次日5时

70° 60° 40° 30° B D.次日2时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6—

37题。

36.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37.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6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38.(14分)图6表示我国某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P1、P2两地的气温T1,T2值范围 ① ℃(2)导致该地区等温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⑤ 。

(3)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地形特征:AA′属于 ⑥ ;BB′属于 ⑦ 。 (4)P1、P2两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⑧ 。 39.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

(2)图中A、B两处相比,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两条虚线中,常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__线,形成的是_________锋。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

40.(24分)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

衰草„„”据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7

(1)图4中有6个经纬度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

是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41.(36分)读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等年日照时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城市与B城市年日照数相差约为

(小时),连接AB两城 市的铁路线为 ,AB的 实地距离约为 公里。(6分) (2)“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A城

市气候的形象写照,分析这种气候形成 的原因。(6分)

(3)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6分)

8

大气练习一参考答案

1-5 B A D D C 6-10 C A A A C 11-15 B C B D D 16-20 B D C C B 21-25 B C A B C 26-30 B C A D B 31-37 C A B D C C B

38.(14分)

①8(1分) ②12(1分) ③24(1分) ④28(1分) ⑤地形(3分) ⑥盆地(洼地)(2分) ⑦山谷(谷地)(2分) ⑧新(3分) 39.(1)C (1分)

(2)A (1分)A处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2分) (3)N (1分) 冷(1分) (4)② (1分) 40.(1)115°E,41°N 内蒙古(张北、坝上亦可) (2)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41.(1)1000小时(2分) 贵昆铁路(2分)、约350公里(2分) (2)冬季由于受西南暖空气控制,气温较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

温差小(3分)。一旦昆明准静止锋南移,则受冷气团影响,气温明显下降。(3分) (3)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

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6分)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