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工艺的确定 冷轧工艺
1、 压下制度的确定:
从热轧坯料冷轧到成品厚度叫冷轧程序,分一次轧制、二次轧制或多次轧制,这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性能及成品尺寸要求。金属在冷轧过程中随变形程度的增加不断形成加工硬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经软化处理(再结晶退火)后才能继续轧制。在一个轧程开始之前需要制定压下制度。压下制度包括总加工率的确定、道次加工率的分配、轧制速度的确定。 a、 总加工率的确定:
冷轧时希望采用最大的总加工率,大的加工率可以轧得更薄的带材,减少中间退火次数,同时大的总加工率轧同样厚的成品时可以采用较厚的热轧带卷,这对降低成本有利。但总加工率的确定必须考虑设备能力,受轧机轧制力和主电机功率的制约,同时还要考虑金属的性能,金属的塑性好是采用较大总加工率的先决条件。薄板带生产中总加工率应控制在86%以下,过大易导致轧制力过大,被迫增加轧制道次,得不偿失;同时,总加工率过大易产生边部裂口,对于一些塑性较好的低碳钢:如08F、08AL等,总加工率可以达到88%左右。总加工率小对退火后金属组织有影响,易产生晶粒粗大,一般不小于60%。
b、 道次加工率的分配
总加工率确定之后,需要进行的是确定轧制道次及每道次加工率的分配、轧制道次与坯料厚度、设备能力及工作辊辊径大小、产品质量要求等有关。通常情况下,在1200轧机上,坯料厚度2mm以下,总加工率不超过85%,可以采用四个道次,而坯料厚度大于2.3mm,总加工率在84%以上,需要采用五个轧制道次。轧制道次一旦确定,接着需要进行的是道次加工率的分配。道次加工率一般控制在40%以下。
具体的分配原则是:①头几道次充分利用轧件的塑性和尺寸条件采用最大的道次加工率,使轧件尽量减薄,以后随加工硬化程度的增加,逐道次减小压下量。但是当热轧带卷板型不好,或情况不明时,第一道次的加工率不要太大。②尽量使各道次的轧制力分布均衡,有利于稳定轧制工艺,又能充分发挥设备潜力,各道次轧制力、电机负荷不能超过设备允许的额定值,确保设备安全运转。③在轧制中应做到使变形均匀,尺寸、性能、材型、表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生产的产品应是高质量的产品。 c、 轧制速度的确定
在冷轧过程中,轧制速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摩擦系数的改变,从而影响轧制力的变化,因而我们希望轧制速度是稳定的,从而稳定辊缝。但从操作角度,在每一个道次开头和结束阶段,需要采用较慢的速度,而在稳定轧制阶段采用较高的轧制速度,为减少速度变化引起的厚度波动,需要对辊缝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一个轧程中各个道次的轧制速
度也是不同的,第一道次由于是热轧带卷,板型不好,板面情况不清楚,通常采用较低的速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分,以后再逐道次提高速度,最后一道次采用较大的速度。 d、 冷轧时张力的选择
张力——在带材冷轧时,由卷筒与轧辊线速度差使带材张紧的外力。 轧制时施加张力的主要作用是:①降低轧制力,减少主电机能量消耗,有利于强化压下,有利于提高轧制速度,提高生产率。②保证带材平稳咬入,防止带材轧制时的窜动,减少板型缺陷,使宽展减少或不产生宽展,从而减少裂边的形成。但张力过大易出现断带,因此,带钢生产时张应力一般取(35%—60%)σS,厚带、高塑性合金取上限,薄带、低塑性合金取下限。带材边部不好时应减少张力,需退火的带卷,最后一道次轧制时张力不应太大,以免退火时局部粘结。薄带轧制时,最后一道次前张力过大易出现心形卷。生产中后张力大于前张力不易拉断,而对轧制力降低明显(后滑区面积大),但后张力过大易出现打滑现象。
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道次由于带卷较厚,设备时允许采用较大的前张力,而后张力受酸洗张力的制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层间滑伤。后面几个道次后张力大于前张力,前、后张力差控制在30KN以下,比张力小于60%σS。 2、 压下规程举例
道次 H h 入口张力(KN) 入口比张力(kg/mm) 出口张力(KN) 出口比张力(kg/mm) 压下量 压下率
1 2.47 1.679 39 1.55 137 8.23 0.791 32.02 2 1.679 1.016 109 6.36 101 9.29 0.613 36.51 3 1.066 0.699 75 6.9 73 10.24 0.367 34.43 4 0.699 0.483 73 10.24 52 10.55 0.216 30.90 5 0.483 0.35 52 10.55 27 7.56 0.133 27.54 总加工率为85.8%。
把轧件从一个已知的原料厚度,通过几道次轧到一个已知成品厚度,可以排出无数个压下规程,在这么多压下规程中,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呢?满足轧机各项约束条件的就可行.但可行的不一定是最优的.最优的压下规程是指在相同的轧制条件下,能获得最佳的质量,最大的生产率,最低的能源消耗等.为获得最优的压下规程,还需不懈的努力!
SPCC——表示一般用冷轧碳素钢薄板及钢带,相当于中国Q195-215A牌号。其中第三个字母C为冷板Cold的缩写。需保证抗拉试验时,在牌号末尾加T为SPCCT。
SPCD——表示冲压用冷轧碳素钢薄板及钢带,相当于中国08AL(13237)优质碳素结构钢。SPCE——表示深冲用冷轧碳素钢薄板及钢带,相当于中国08AL(5213)深冲钢。需保证非时效性时,在牌号末尾加N为SPCEN。 冷轧碳素钢薄板及钢带调质代号:退火状态为A,标准调质为S,1/8硬为8,1/4硬为4,1/2硬为2,硬为1。 表面加工代号:无光泽精轧为D,光亮精轧为B。如SPCC-SD表示标准调质、无光泽精轧的一般用冷轧碳素薄板。再如SPCCT-SB
表示标准调质、光亮加工,要求保证机械性能的冷轧碳素薄板。 冷轧无取向硅钢带(片)
表示方法:DW+铁损值(在频率为50HZ,波形为正弦的磁感峰值为1.5T的单位重量铁损值。)的100倍+厚度值的100倍。 如DW470-50 表示铁损值为4.7w/kg,厚度为0.5mm的冷轧无取向硅钢,现新型号表示为50W470。 冷轧取向硅钢带(片)
表示方法:DQ+铁损值(在频率为50HZ,波形为正弦的磁感峰值为1.7T的单位重量铁损值。)的100倍+厚度值的100倍。有时铁损值后加G表示高磁感。
如DQ133-30表示铁损值为1.33,厚度为0.3mm的冷轧取向硅钢带(片),现新型号表示为30Q133。 冷轧取向硅钢带
由公称厚度(扩大100倍的值)+代号G:表示普通材料,P:表示高取向性材料+铁损保证值(将频率50HZ,最大磁通密度为1.7T时的铁损值扩大100倍后的值)。
如30G130表示厚度为0.3mm,铁损保证值为≤1.3的冷轧取向硅钢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