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
11月26日至27日我参加了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举办的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学习班,这次学习班是根据国家质监局《关于做好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和计量标准考评员培训工作的通知》(质检量函〔2008〕14号)要求举办的。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企事业单位在建立计量标准和标准复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委托省计量学会进行了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学习。这次培训的内容有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标准考核管理、计量标准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计量标准考核用证、用表的填写与使用说明。
通过此次培训,自己不仅加强了计量法律法规知识、计量基础知识、误差理论、数据处理、不确定度评定的学习,还更加理解了企业建立计量标准,必须要通过行政部门的考核,才能开展量值传递工作,才能确保公正、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计量标准考核是对其用于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进行量值传递资格的计量认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的最高等级的计量标准必须经过考核合格方能使用。这里我把我学到的知识简要说说,与大家共享。
一、计量标准
首先计量标准是一种计量器具,是用于检定或校准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它处于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加强计量标准的管理,规范计量标准的考核工作,1
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准确性,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公正、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国家对计量标准实行考核制度,并纳入行政许可的管理范畴。
计量标准考核,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总局)及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量监督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定和开展量值传递传递资格的确认。被考核的计量标准不仅要符合技术要求,还必须满足法制管理的有关要求。计量标准考核即是计量监督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重要技术基础。
二、建立计量标准
1、计量标准在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懂得正确选用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并给出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2)熟悉所建计量标准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清楚本计量标准在计量检定系统表中所处的位置,画出该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4)能够进行并完成该计量标准测量重复性、稳定性的考核:
5)能正确分析并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验证;
其中难点在第4、5两项,
2、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通常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来定量地表示,即用测量列结果的实验标准差s(yi)来表示。2
3、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与所考虑的时间段的长短有关。
对于新建计量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用该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测量结果。共观测m组(m≥4)。取m个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
4、测量不确定度是指在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对典型的被检定(或校准)对象,进行检定(或校准)时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因此,在该不确定度中应包含被测对象和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基础是方差合成定理。在实际的计量标准建标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很复杂一项数学计算,是对涉及到环境、人员、测量方法、测量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的统计合成。
三、检定与校准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或出具检定证书”,具有法制性。
校准指的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是企业自愿进行的一种量值溯源。
检定和校准是计量工作中的主要方式,通过计量检定把量值3
传递到工作用计量器具,通过校准被测对象的量值可以溯源到上一级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检定和校准工作都是在建立计量标准的前提下开展起来的。
这次学习虽然很短暂,却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带回了很多有用的资料,结识了很多同行,收获很大,对以后计量新标准的建立,新项目的开展检定有很大的帮助。
20__年12月3日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