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孙均才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7期

摘 要: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也是培养社会主义花朵的苗圃。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努力为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奉献。和谐校园,是每个人都在校园里有一个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团结友爱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形成平等、理解、尊重、诚信、宽容、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德育教育应该是重中之重,坚持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坚持以发展学生为本,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 和谐校园 联系 意义 建议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学校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先进和文化底蕴的主阵地,是推动优秀社会主义事业的火车头,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基地。建设和谐校园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包含于和谐社会的要求内。良好的和谐的校园就像一个非常强大的无形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加强德育工作的意义

目前我国发达的市场经济能力,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逐步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也得到不断的改革,从而大大增加了学校的信息量。使整个校园的整体和谐,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一个学校的主流工作。如果我们把全部工作中心放在这一工作中,而忽略了当中的问题和矛盾,势必会造成不和谐的校园文化。目前,来自社会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不利因素在影响着学生。

第一,社会财富不公平地分配,导致贫富差距大,社会阶层分化,使一些变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失衡的价值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

第二,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导致许多拜金主义者,他们有很强的功利性、金钱至上观念,使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价值造成了威胁。

第三,不良的媒体物质和社会环境很容易对自控力差弱的学生思想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误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他们走向错误的道路。[1]

第四,从家庭教育的方面,有些家长愿意满足自己的孩子在大量的物质需求,但对于孩子的理想、信念和心理需求却很少引起他们的关心,造成孩子不求上进、心灵脆弱、自私的人格心理。有些家庭还一味溺爱独生子女,导致这样的学生人格扭曲,学校教育更加困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德育工作与和谐校园的联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全面开展深化德育工作改革,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得到快速发展,德育工作理念也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社会效果逐步显现。按照目前正在不断推动的德育工作,校园必然要走向和谐之路。和谐校园就是要在校园内做到平等、理解、尊重、诚信、宽容、和谐。因此,大力加强德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

德育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和谐校园建设是德育教育的出发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序的,积极的德育工作能够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校园和谐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德育工作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加强德育工作和构建和谐校园二者紧密结合,并继续向和谐校园赋予新的意义,使在和谐校园建设功能最大化和道德教育的作用。

四、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 1.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校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自我意识,而德育工作承担着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状态决定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德育工作者必须调整对待德育的态度,以达到一个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和谐的课堂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教学活动的进展。互动式教学要求德育工作者的主体身份不是居高临下授业解惑的教师身份,而是作为学习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通过角色转换和认同,师生之间达到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拒绝传统的教学方式,主动地扩展知识和开放思想,从而达到精神上的交融,提高学生的智慧,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根据学生的德育现状,改进德育工作格局

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基于德育工作的,通过各种德育活动为辅助渠道,形成包含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教育的内容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德育工作格局,全程参与管理,全面渗透的模式,这样更有针对性。 3.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服务

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工作流程是德育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更新德育理念,通过引导,教育及培训等方式,使教师放弃德育工作中的思想局限,传承优良传统,积极促进德育管理、校园文化、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接触、渗透及融合。然后要完善管理机制,以确保良好的德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提高学校对德育工作的投入力度。最后要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因材施教,德育工作才能达到和谐的运行状态。

4.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德育队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重点是强化师德建设,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德育培训和时常学习德育知识,更新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接受新的德育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对年轻的德育工作者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5.建立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规划、建设、颜色及教育理念,校园的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学校的音乐、美术及体育活动硬件和软件设施。学生德育的成长,与社会、学校和家庭这些有机形势是分不开关系的。学生可以从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和智慧、塑造人的心灵,愉悦身心身体和激励人们追求进步,探索未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的生命力。环境育人的效果是随着时间慢慢呈现的,是没办法替换的。[2] 6.以社会发展为契机,发展德育工作

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的发展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学校应该抓住机遇,在进行扩大学校规模的同时,提供一切学生需要的先进教育资源,培养能够与社会接轨的专业人才。学生在积极学习和探讨德育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协调地发展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并逐步养成了社会基本素质要求,而他们的潜能,兴趣,爱好,特长在有效的引导和提升后,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团队、独特的人才意识逐步增长。 结语

总之,和谐使人心得到团结、和谐使力量得到凝聚、和谐使事业得到发展。加强道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有很长的路要走。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实效,需要与时俱进,反复常提常新。德育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创新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和内容。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学校自己的风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伟强.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 [2]刘建友.和谐校园文化呼唤德育理性[J].北京教育,200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