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来源:好走旅游网


总第 课时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歌,交流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好方法。 2.理解古代含有数字的特指名词,如“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2.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六单元课文,揭题导入

1.学习本单元的文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对土地的热爱。 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语文园地,一起来采撷新的知识。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指名学生背诵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词。

2.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诗词的体会,交流其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1)请学生概括其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已学过的诗词说一说: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②通过想象去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边读边想边体会。③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2)出示有代表性的诗词,请学生试着用以上提及的几种方法来品读。

①出示诗歌《江南春》,引导学生翻回课本第82页,查看自己的笔记。

②学生交流欣赏诗词的方法。

3.师生共同交流其他欣赏诗词的好方法。

4.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欣赏古诗词的其他方法。 (1)反复诵读。(2)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去欣赏诗词。(3)留心标题,领悟情感。(4)抓住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去理解诗词。(5)留心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6)寻找诗眼。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内容,学生齐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3.请学生翻看词典,疏通字义。教师可出示相关图片,以助理解。 四、课堂回顾、小结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关注我国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回顾学习诗词的几种方法。

(2)搜集更多关于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数字词语。 板书设计: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通过想象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 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古代含有数字的特指名词 教学反思:

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总第 课时

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句来把握文段的主要观点。

2.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根据提供的图片、文字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如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

2.学会提炼信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要点阅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段运用(一)

1.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小题。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4.结合更多实例,学习寻找关键句、通过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

(1)明确关键句的含义和类别。

(2)结合课内语段,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句概括主要观点。 语段一:(课本第11课《故宫博物院》第2自然段。) 语段二:(课本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第2自然段。) (3)结合本单元课文,体会寻找关键句的好方法——结合课题。 ①板书课题,分别写在黑板的左右两边,以方便后来书写相应关键句。

②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寻找两篇课文中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句。 ③汇报所找的句子,若不全面或有错误,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纠正。

二、词句段运用(二) 1.谈话引入。

2.阅读课本第2小题中的图文,读完后用笔圈画出重点信息。 (1)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2)弄清小林同学的乘车要求,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3.采用排除法确定乘车方案。

(1)阅读泡泡框中的提示文字,读懂其中的信息。 (2)同桌交流共有几种乘车方案,再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3)汇报交流。

4.学生结合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说说乘坐公交车还需注意什么。 三、课堂回顾、小结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回顾寻找关键句的方法,试着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

(2)在交流选择公交车乘坐方案的基础上,可以交流乘坐地铁、火车的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把握文段的主要观点 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抓关键句 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要点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