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春暖花开,一场盛大的宴席。在众宾客回归之前,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一年一度“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正是农耕的好时候。
传说 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起源于伏羲氏。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的二月二这一天,都会御驾亲耕,并且要皇娘亲自送饭到田间地头。后来的黄帝、唐尧、虞舜等帝王,都纷纷效法先王,逐渐形成的节日习俗。
农历的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和古代的天象密切相关。古时,人们把星象分为四大组,即“四象”,其分别是:“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每年的二月初二的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接着是代表龙的咽喉的亢宿,代表龙爪的氐宿也出现在地平线上,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年风调雨顺的肇始。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吉祥的象征,也是雨水的象征。龙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后,才是惊蛰,才是蛇虫苏醒的时节。
二月二,各地习俗不同。舞龙、放烟花、吃龙须面,剃龙头等。在我们鲁西南,主要是吃水饺、炒料豆。
料豆的做法多种多样,一般用黄豆,加糖或者加盐,或者炒,或者煮,有的也用蚕豆。别具风味的美食,是这个传统节日一道亮丽的风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