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的影响
摘要:早期护理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护理方式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而收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对于患者中较为特殊的老年群体,早期护理的重要性更是愈发凸现出来。早期护理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早期护理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以及降低心肌梗死再发、提高心功能,减少患者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愈发凸现了出来。
关键词:早期护理;急性心肌梗;老年患者
一、心脏康复的定义及发展
所谓心脏健康管理,指的是在严格、专业的诊断基础上,采取心理健康评价、体育锻炼、良好生活习惯养护、规律服药养护、合理饮食养护、定期检测和健康教育等多项举措,针对性地对病人实施科学干预,以最终达到提高病人生命质量、降低心血管事故发生率、降低病残率等的预期目标。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心脏健康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关注,欧美各国和日本的心脏健康发展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程,并累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最明显的特征是,各地政府服务主管部门都为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强大的保障,并透过政府立法、保险政府和建立了专业的监管组织,使心脏健康的物流与管理都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其中在欧洲心脏健康的转诊患者数和参与数都已经超过了30%-50%,并不断致力于评估心脏健康的长期疗效,力图消除心脏健康中所存在的的障碍,把心脏健康普及到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去。仅在2017-2018年,由欧洲心脏病联合会、英国、美国AHA发表的四篇国际心脏病相关指南中,都注重了对心肌的康复护理和二级防护。而按照2017年,美国心肺复苏学会和国家心
脏学会发表的共同文件,心肌恢复已经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治疗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综合的、长远的规划和举措。
二、心脏康复的内容
1、长期药物护理
由于心血管疾病多是慢性病变,或从急性发作缓慢迁延。所以规范化的长期服药特别关键,可以推迟病情的发展,降低再住院几率,从而显著提高了预后。以老年人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例,规范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抗慢性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可明显减少再发心肌梗死病人的几率,积极地针对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防治则可以推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科学合理的药物护理则有助于改善对病人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个性化药物,针对病人的各种反应调节药物类型和用量,以降低用药的不良反应。
2、运动护理
大量循证法医学研究已经证明,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心肌功能、生活质量和预后,可以明显减少再住院次数、降低心血管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死亡率,国家的相关指南也已把运动健康纳入了IA类推荐。但是,由于受心脏病突发必须长期\"静养\"等传统的观念影响,AMI病人在术后康复阶段,通常对运动健康抱有慎重心态;同时,也有部分病人会轻视AMI运动对自己心肌功能的危害,过早地进行了不合适强度的体育运动,会事与愿违,显著增加了心肌的功能负荷,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再度住院,以至威胁生命。亟需对医务人员开展专门的健康护理,包括对运动耐力的评定、体育锻炼方法的制定等。
3、生活方式护理
基于2019年的Interheart调查,冠心病的九大风险原因包括:高血压综合征、慢性糖尿病、高脂异常、抽烟、酗酒、腹型肥胖症、体能活跃降低、果菜摄入量降低、心态与社交压力等。上述原因的出现,可使AMI患者病情更加进展,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再发心肌梗死病例,使病人的生活及健康遭受多重冲击。所以,针对AMI病人,必须予以长时间、持续性的重视,并定期做好生活方面护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不良生活方法所造成的影响。。
三、心脏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一)心脏康复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抽烟、喝酒都是影响生活身体健康的不好习性,而长期抽烟病人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群体,因此控烟处方也始终是心脏健康的重要一部分。而在AMI支架移植术后,不管是从自身躯体表现上,还是在心里上病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心肌梗死产生的危险,是非常好的人生保健教育机会。本研究还把控烟戒酒作为重要的生活保健干预举措,充分地向病人强调了抽烟酗酒的危害性,并告诉其一旦不戒烟戒酒,其病情的药物治疗和支架疗法效果将被大打折扣,会存在着引起支架内血栓的危险性。
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往往对于运动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存在着错误认识,也就是认为这样会导致心肌的缺血疾病进一步加剧。但有关研究表明,在适当的运动状况下,心脏重构血管的侧支循环能够获得相应的促进,同时也能够减少因为血流速度减慢而引起的动脉血栓发生几率;运动对于减少血浆中的胆固醇和血糖浓度均有一定的意义。
(三)心脏康复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焦虑与抑郁都是很普遍的情感状况,可采用积极认知疗法来有效地应对。当处于临床焦
虑或抑郁时期,病人通常会显示出较强烈的负性认知,同时正性认知出现频率也减少。在此情形下病人更易于意识到负性的一面,正向的意识就会降低。认知疗法主要就是以此原理展开的,它主要是对病人扭曲的意识做出适当的纠正并起作用的。放松训练主要是将病人已形成的紧张与自己神经系统的联结,这样才能减轻甚至降低病人的紧张程度。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对病人心理支持,能够提高其处理能力,从而有效的减少相应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而且对病人也具有相应的正性暗示效果。通过运动能够刺激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神经的调整,这样能够减少焦虑抑郁程度。
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的心理引导,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这种负面心态造成的不良影响,让病人及时了解和接纳AMI的客观事实,参与到后期的恢复和处理当中。同时可增加药物治愈、运动恢复的依从性,促进病人恢复独立生存能力和学习工作能力,鼓励病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尽早重返家园、返回社区,继续行使发病之前原有的各种角色,并提高日常生活、娱乐品质。
四、当前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心脏早期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心脏健康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了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普及心脏健康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特别是在规模大的国家三甲医院,更多形成了自己的健康随访队伍。其中,目前已拥有较完善心脏康复中心设备的医院,还有浙大绍兴医院、北京大学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沈阳军区中央医院等。
但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心脏康复中心尚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克服。
首先,许多公立医院的健康随访中心规模偏小、康复设施落后和可使用资源受限,无法适应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需求,这和适用于健康的空间场地不够、政府投资也比较不够
有关;这基本上是整个公立医院都存在的共性问题,故目前多采取开展门诊随访、电话随访为补充;
第二,由于尚未形成健全的康复转诊机制,使得在三甲医院进行急诊手术的病人,出院后直接返回到家庭自我康复,缺失了基层医院的辅助,降低了早期康复护理对病人的积极效果;
其三,目前没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开展健康随访工作,这主要是由于病人数量的庞大、各心脏中心人员疲于应对高负荷的周转,很难组织足够的人员投入到长期健康随访中去,所以,目前国内外各大心血管中心针对老年人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所开展的健康护理,仅限术后一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这四类时点,并偏向于按照病人意愿开展长期随访,并没有稳定、持久的长期健康护理。
为良好地进行健康养护工作,促使病人痊愈,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首先,术后做好病人及家人的健康宣教,动员病人家人积极参与到指导监督促进病人健康运动当中。
第二,做好社区回访,配合社区医生共同对病人进行健康护理,实地考察病人家庭状况,制订出更合理的健康方案;
第三,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与护士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护理与护理,以帮助病人更良好地恢复。
结 论
虽然近年来我国医学飞速发展,但是急性心肌梗方面的医学问题仍有一部分难以解决。
同时,老年患者作为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团体更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急性心肌梗早期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有着明显的改善身体状况的作用,同时,早期治疗也有利于老年患者提高心功能,从不同程度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2017.
2. 苏懿,王磊,张敏州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
病杂志,2018,10(4):467-469.
3. 朱慧楠,霍勇,张岩.心肺运动试验应用于冠心病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
医学杂志,2019,24(5) :470-472.
4. 288.
苏远力.CPET(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7,23(1) :287-
5. 刘春,蒋梅先.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
志,2018,6(12):1447-1448.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