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北地区区域分析

西北地区区域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西北地区区域分析

一.西北区(内蒙古高原部分)

1.位置和范围(东西南北)主体:40ºN以北,100ºE——120ºE 2. 自然环境:

地形:辽阔坦荡的高原 (1000~1500米)

气候:温带性气候——气候冬冷夏凉,降水由东向西减少 河流:黄河和黑龙江上源,多内流河(季节河) 植被:自沿海向内陆景观过渡明显

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西部的荒漠

3.内蒙古高原的农牧业 (1)气候资源评价;

有利:光照好,雨热同期,对牧草和农作物生长有利。 不利:干旱、寒潮、风沙危害

(2)畜牧业 牧区 东部 天然植被 优良牧草 生产状况 育种 温带草原 数量多 如:锡林郭勒,呼伦贝尔 西部 温带沙漠 粗放 集约 存在问题 羊、三河超载放马、三河牧,草场牛 退化严重 放牧骆草场沙驼、山羊化,沙进为主 人退,生态环境最脆弱

(3)农耕业

主要分布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农业类型 灌溉水源 主要农产 存在问题 甜菜 春小麦 土地次生盐碱化;过量引黄灌溉,对中下游的不良影响 宁夏平原 灌溉农业 黄河水 春小麦 河套平原 灌溉农业 黄河水 稻米,玉 米,枸杞 河西走廊 绿洲农业 冰雪融水 瓜果,玉水资源使地下水 米,小麦 用不合理 导致荒漠化 内蒙古草原的退化:植被的破坏引起草原沙漠化

(1)自然原因:干旱、多劲风、植被稀少(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草原植被,超载放牧,挖药材,开垦草原 阻止沙漠推进、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措施:三北防护林体系

二.西北区(地区)

1。位置和范围:深居内陆纬度:35ºN—50ºN 经度:73ºE—95ºE 2。的自然环境:

地形:相对,高山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气候:温带性气候(盆地)和高山气候 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气候异同点 共同点:为我国最干旱、气候性最强的地区 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气候差异 1月气温 7月气温 >24ºC >24ºC 年降水量 < 50mm < 50mm 温度带 中温带 中温带 准格尔盆地 <-16ºC 塔里木盆地 -8~ -12ºC 产生原因:准噶尔盆地纬度44ºN以北,高于塔里木盆地42ºN以南 准噶尔盆地半封闭,冬季冷空气进入,而塔里木盆地封闭 山地背风坡 复杂的山地高原气候

因: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阻挡湿润气流使之沿迎风坡抬升。 果:山地迎风坡形成“湿岛”。 一个典型的垂直景观变化:

从山麓——山顶:(海拔1000米至4000米以上)

荒漠、戈壁—草地—森林带—草地—荒漠—雪线

人类的利用:四季牧场——主要位于天山、阿尔泰山。哈萨克族牧民 河流的水文特征:本区以内流河(湖)为主

内流河水文特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并有明显年变化

和日变化;多为季节河;含沙量大……

区内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北冰洋 植被:盆地内为荒漠;森林与草原分布在半山腰 3.农业

·绿洲的位置——山前冲积扇上

·绿洲的水源——高山的冰雪融水或河水(传统引水法:修坎尔井) ·绿洲农业优势

气候优势:光照强,历时长;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等。 农业生产的因素:淡水资源 ·瓜果基地——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绿洲

全国最大的棉花(长绒棉)、西红柿产区——南疆绿洲 北疆绿洲——优质甜菜产区

·绿洲分布对城市和交通线的影响(以南疆为例)

南疆的城市喀什、库车、阿克苏、和田、叶城等,由交通线串接起来,如同一条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珠链。 ·铁路线:兰新线(第二欧亚桥)

南疆铁路(吐鲁番——喀什)

枢纽:乌鲁木齐、库尔勒 4. 资源丰富的

(1)气候资源:光能、风能突出

(2)我国能源后备基地:石油——克拉玛依油田,塔中油田

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西气东

输的气源地之一

管道路线: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上海 (3)土地后备资源丰富(但缺水) 5。工业

特点:以农畜产品和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石油化工、纺织工业、电力工业等 工业中心:乌鲁木齐

6。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节水为中心(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

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 1。荒漠化类型和产生原因 荒漠化类型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 产生原因 荒漠化表现及典型地区 过度农垦使沙质草原斑点状、片状 翻沙或固定沙丘活化 如科尔沁沙地 半干旱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水源地附近出现斑点状荒漠化圈 绿洲边缘 过度樵采使沙丘活化 塔里木盆地边缘、准噶尔盆地沙漠南缘、河西走廊等 内陆河流、山地冲积中上游超量引水或超下游绿洲植被衰退。如塔里扇区 采地下水 及樵采 工矿区、居民点和道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呈点状、线状。如东胜和准路建设区 乱丢废弃物等 格尔煤田 木河下游 总结:荒漠化的产生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降雨量的变化;大风日数多,植被覆盖

率低等)。

人为因素: (起决定性作用)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 第一位:过度樵采(32.7%) 第二位:过度放牧(30.1%) 第三位:过度农垦(26.9%)

荒漠化治理

1。预防 2。扭转 3。恢复

半干旱的旱农区(多风沙):加强防风沙措施;土地利用扩大林草比

重,耕作与营造防护林网结合。

沙漠边缘的绿洲(多风沙): 建立绿洲防护林,绿洲外围治沙、固沙;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源,发展节水农业。 重要:两者都需重视解决 农牧区生活能源来源问题。 防治荒漠化

 营造沙生植物改造荒漠:沙生植物耐旱力强,地下根系发达。  建立三北防护林体系——林木耗水量大(矛盾)

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造林技术: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

孔深栽等

治理沙漠范例:宁夏中卫沙坡头

黄河和腾格里沙漠南缘——保护包兰铁路

三.青藏地区 1.位置范围

经度:80ºE——100ºE 纬度:30ºN和35ºN穿过中部 2.自然环境

地形: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是地壳最厚的地方) 作为边界的山脉:。祁连山——昆仑山之间: 昆仑——冈底斯山之间: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喜马拉雅山之间: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交界的地方) 气候:高原气候(高寒、旱为特点)

空气稀薄;日照强烈,气温低;降水差异大(内部少,河谷多)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青藏高原上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 河流湖泊:多大河和湖泊,多雪山冰川(大河源) 植被及土地:高原草甸和荒漠

冻土广布(世界中低纬度面积最大的冻土区)

自然资源:丰富

光照、地热(羊八井地热田)、水能、森林资源突出

3.高原上农牧业 ·河谷农业为特色

主要农业区:青海——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藏南谷地)

原因:河谷地带降低了高原的海拔高度,使谷地相对温暖,土地肥

沃,沿河灌溉方便;若方向合适,谷地还可引导湿润气流深入,使谷地相对潮湿。

·畜牧业:草场集中在高原东部地区,饲养牦牛、藏绵羊等 4.

高原上的交通

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需克服的难题:高寒缺氧、高原冻土、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等难题 进藏公路: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 进藏铁路为何首选青藏线? 答:建设里程最短

投资额小(里程短、地形缓、桥梁隧道少 ) 地质条件相对较好 建设时间短(6年)

促进青海、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城市和旅游业

1。西宁、拉萨(圣地、日光城)、日喀则、林芝等

2。旅游资源:湖光山色(自然风光),藏传佛教,民族风情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