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必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铁水——混合物C.纯碱——碱B.稀盐酸——化合物D.石墨——单质2.成语中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下列成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蜡炬成灰C.刮目相看B.刻舟求剑D.滴水成冰3.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A.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烘制糕点B.草木灰和氯化铵混合施肥可提高肥效C.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D.净水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利用了其吸附性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B.冰和水属于同一种物质——分子种类相同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间有间隔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试卷第1页,共8页B.证明烧碱具有吸水性C.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6.周至猕猴桃“从枝头到舌尖,看得见的新鲜”。猕猴桃中富含叶酸(化学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19H19N7O6)A.叶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B.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C.叶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D.叶酸中共有51个原子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鉴别氢氧化钠、硝酸铵、碳酸钙固体检验空气中是否混有氧气除去CO2中的氯化氢分离Fe和氯化铜固体A.AB.B实验方案取样,加水后观察现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加水溶解,过滤C.CD.D8.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领略了无穷的冰雪魅力,如图“雪花”中的甲、乙、试卷第2页,共8页丙、丁分别是Fe、C、O2、Ca(OH)2中的一种。图中“—”两端的物质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与乙燃烧生成红色固体C.甲与稀硫酸反应可得到黄色溶液B.乙与丁的反应会放出热量D.图中共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9.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判断该固体的组成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右下图所示,正确的是:A.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B.B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Na+、Ba2+D.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二、填空题10.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生活中常用来切割玻璃的玻璃刀上用到的碳单质是(填名称)。(2)日常生活中可使用天然气进行取暖、做饭等,某同学在家做饭发现油锅着火,他迅速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是。(填“元素”或“原子”)。(3)陕西的富硒茶享誉全国,富硒茶中的“硒”是试卷第3页,共8页。水也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11.“八水绕长安”出自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列问题:(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可用(2)上图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来区分硬水和软水。(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也需要肥料。同学发现校园中的玫瑰花叶生长不茂盛、易倒伏。对此需要施加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A.KNO3(4)农业上可施加B.KOH(填化学式)来改良酸性土壤。C.Ca(H2PO4)212.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2)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离子符号)。(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若D所示的粒子为原子,则x的数值为(4)F所表示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三、实验题13.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试卷第4页,共8页唢呐中喇叭形碗子是用金属铜锤制而成,(1)陕西榆林市绥德县“绥米唢呐”音乐久负盛名,这是利用了铜的性。。(2)如图1,实验室进行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实验开始时要先预热玻璃管然后再通一氧化碳B.装置A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发生了置换反应C.试管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D.尾气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点燃或用气球收集起来(3)如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①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铁比铜活泼。。②根据实验目的,写出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填空题14.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忽略水分蒸发)。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图丙中曲线M表示(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2)t1℃升温到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图乙中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填字母)(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A.图甲中两烧杯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试卷第5页,共8页B.t1℃时,若a和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也一定相等C.由图可知x、y的关系为y<25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B→C段对应溶液不断加入稀硝酸,稀硝酸过量,溶液酸性增强,pH逐渐变小,错误;B.开始到A段,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变,也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A→B段固体质量减小,可能是固体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导致或硝酸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溶于稀硝酸生成硝酸钡导致,使固体质量减小;B→C段固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存在不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沉淀,则原固体中存在硝酸钡和硫酸钠,硫酸钠可能过量;故B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正确;C.由B分析可知,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Na+,可能含有Ba2+,错误;D.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钡、硫酸钠,错误。故选B。10.(1)金刚石(2)隔绝氧气答案第3页,共10页(3)元素【详解】(1)生活中常用来切割玻璃的玻璃刀上用到的碳单质是金刚石,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2)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3)富硒茶中的“硒”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11.(1)肥皂水(2)2H2O(3)A(4)Ca(OH)2通电2H2+O2【详解】(1)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2)上图发生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3)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钾肥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故校园中的玫瑰花叶生长不茂盛、易倒伏,应施加含N、K元素的复合肥。A、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B、氢氧化钾含钾元素,但是氢氧化钾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作化肥,不符合题意;C、磷酸二氢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故选A;(4)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12.(1)B(2)失去(3)6(4)-3答案第4页,共10页【详解】(1)A、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B、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C、该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属于阳离子的是B;(2)由图可知,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3)若D所示的粒子为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34=2+8+18+x,x=6;(4)每个F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F为氨气,化学式为:NH3,氨气中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x=-3。13.(1)延展性(2)CD(3)A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B中无明显现象Cu+2AgNO3=2Ag+Cu(NO3)2

【详解】(1)金属铜锤制成喇叭形碗子,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故填:延展性。(2)A、加热时应先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而不是先预热玻璃管然后再通一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B、装置A中的反应是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化合物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试管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故C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将其点燃,也可用气球收集起来,故D符合题意。故填:CD。(3)①铁与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观察到A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B中无明显现象,得出铁比铜活泼,故填:A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B中无明显现象。②由题意知,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试管C中的溶液X应为硝酸银溶液,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答案第5页,共10页故填:Cu+2AgNO3=2Ag+Cu(NO3)2。14.(1)b(2)减小(3)20%(4)AB【详解】(1)结合图甲、图乙可知,b从t1℃升高温度到t2℃,固体全部溶解,故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图丙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曲线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t1℃升温到t2℃时,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析出晶体,a仍为饱和溶液,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3)图乙中烧杯b内固体全部溶解,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0%20%;100g25g(4)A。由图甲可知,t1℃时,a、b均是饱和溶液,结合图丙可知,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图甲中两烧杯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B、t1℃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t1℃时,若a和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也一定相等,故B正确;C、由图可知,t1℃时,100g水不能完全溶解25ga或b,说明t1℃时,a和b的溶解度小于25g,故y<25,而升温到时t2℃时,25gb全部溶解了,此时b溶液如正好饱和,则x=25,如果不饱和,则x>25,故x、y的关系为y<25≤x,故B错误;故选AB。15.(1)Fe2O3+6HCl=2FeCl3+3H2O(2)NaCl、HCl(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4)无气泡产生BD【详解】(1)实验A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实验B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测得溶液pH<7,答案第6页,共10页则稀盐酸过量,则溶质为:NaCl、HCl;(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4)实验D中,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如果无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稀盐酸消失;A、硝酸银和氯化钠、盐酸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验证是否发生了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B、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如果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或不变色,说明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符合题意;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法验证是否发生了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果无明显现象,说明稀盐酸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符合题意。故选BD。16.(1)锥形瓶(2)AD(3)(4)b(5)②可以控制反应速率CaCO32HCl=CaCl2+H2O+CO2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锥形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D,故填:AD;(3)装置B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答案第7页,共10页(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干燥的比较充分,故气体从b端通入;(5)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取废液的上层清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冒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废液中盐酸过量,废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①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②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106份质量的碳酸钠置换出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106份质量的碳酸钠置换出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溶液质量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变小,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继续增加,且无沉淀、气体生成,增加幅度变大,符合题意;③一开始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溶液显酸性,pH<7,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pH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后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阶段pH始终等于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pH>7,不符合题意;④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气体的质量就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②。17.CO22NaOH=Na2CO3H2OB产生白色沉淀四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为红色验产生干扰AC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详解】分析原因: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分析与结论:(1)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答案第8页,共10页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C、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则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D、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则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2)实验C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实验D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溶液已经变质;理论分析: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合理;实验验证:结论为猜想二成立,故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根据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氢氧化钡)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反应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仍然为红色,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然为红色;实验反思:(1)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但是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故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A、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反应后,溶液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则猜想二成立,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但是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不符合题意;C、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过量的硝酸钡能将碳酸钠除尽,反应后,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则猜想二成立,符合题意。故选AC。18.(1)SO4

2

(2)解:设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答案第9页,共10页H2SO4+2NaOH=Na2SO4+2H2O988020gx8g10%9820gxx=4.9%808g10%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详解】(1)由图可知,N点pH<7,此时稀硫酸还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故填:SO4;(2)见答案。2答案第10页,共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