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有效控制发生在B镇的一起群体性霍乱的暴发流行,加强对霍乱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2012年)和《A县霍乱防治应急预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流行病学调查组
根据《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要求,我中心立即成立了以分管副主任为组长、由卫生监督、应急办、传染病科、检验科、消杀科、健康教育科人员组成的流行病学调查组。
职责分工:组长全面负责流行病学的调查处置、协调工作;应急办人员负责应急物资和后勤保障;传染病科人员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检验科负责样品采集、运输和检验;消杀科负责对疫点的消毒处理;健康教育人员负责霍乱防治知识的宣传。
A县疾控中心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同时疾控中心安排流行病学调查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调查的目的
(一)了解此次霍乱疫情发生和发展经过和疫情规模; (二)采集相关例病例的大便或者肛拭采样,开展实验室检测,
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为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三)通过主动病例搜索,找出高危人群,对所有高危人群使用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如果在高危人群中发现病人和带菌者,已确定新的疫点或高危人群;
(四)查找本次疫情发生的原因,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三、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一)X餐馆的情况。包括是否有合格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证,食品加工环境是否整洁卫生、餐具消毒、采购食品来源、宴会就餐菜种、是否留样等;
(二)就诊病例情况。病人基本情况、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流行病学史(活动情况、饮食饮水卫生情况、病前类似病人接触史等)、密切接触者。
(三)聚餐人员情况。聚餐人员基本情况、就餐情况、有无腹泻呕吐症状;
(四)病例的三间分布。包括病例发生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群分布;
(五)通过实验室检验,查找引起本次疫情的传染源; (六)分析首发病例和后续病例的流行病系,查找引起本次疫情的传播链。
三、调查方法
(一)通过现场访谈和现场考察,收集餐馆基本情况。
(二)通过查阅病例记录,现场访谈,收集确诊病例的个案信息。 (三)通过个人深入访谈,详细了解首发病例及其他病例的发病、就诊检查和治疗等信息。
(三)通过向J某反复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霍乱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调查组的启发下,采取:1自己回忆;2亲戚回忆;3就餐者相互回忆;4对照录像逐一回忆,尽量发现聚餐者。立即对聚餐者进行调查,积极发现病人和带菌者,并确定疫点。
(四)三间分布调查。时间分布,调查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最后一例病人发病时间,同时对病例三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五)病例--对照样本量调查。调查A县所有霍乱病人,以1:2的比例选择对照。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例病人和*例非感染者参加午宴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
(六)聚集发病原因调查
根据疫点范围内病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特点,把从现场获得的资料加以对比,综合分析聚集发病的影响因素和初步假设,制定针对性的调查方案,开展聚集发病原因调查。
四、资料收集方法
(一)收集餐馆基本情况,包括详细地址、单位性质,经营情况、员工数、就餐环境、加工环境、水源、污水排放等内容。
(二)病例主动搜索 1、检测病例的定义 (1)疑似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2、病例的主动搜索
(1)通过现场访谈医生、餐馆老板、工作人员、厨师、J女士及其家人、病人、聚餐者,了解患病和就诊情况;
(2)通过查阅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日志记录,查询确诊病理情况;
(3)收集疫情发生后通过对密切接触者和聚餐者调查发现的病历和带菌者信息。
3、搜索病例资料的整理
将主动搜索发现的霍乱病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三)病例的核实诊断
收集所有霍乱病例的病案记录或其他临床诊治资料,由临床专家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核实诊断。
(四)确诊病例的个案流调
对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将结果汇总整理成个案调查一览表。
(五)密切接触者筛查
对通过个案流调确诊的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肛拭子实验室检查,将筛查结果汇总。
(六)高危人群筛查
对霍乱弧菌感染性较高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肛拭采样检测霍乱弧菌。
五、样品采集、运送与检测
(一)样品采集:采集的标本是粪便、呕吐物、肛拭子、加工工具拭子、食品和血清等,其中以粪便为主,尽可能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
粪便标本:对水样便以吸管吸取1~3毫升,成型便采集成人拇指大小的便量,置于灭菌管内或经增菌后送检。任何容器均应加橡皮塞或将螺旋盖旋紧,容器外壁不可沾染粪便
肛拭子标本:以直肠拭子用保菌液或生理盐水润湿后,由肛门插
入直肠内3~5厘米处采集,转动取出,插入保存液或无菌试管内送检。
餐具拭子标本: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生理盐水润湿后,擦拭餐具表面,插入保存液或无菌试管内送检。
呕吐物标本:吸管吸取1~3ml,置可密闭样品管内
食品标本:采集50~100g标本置于可密闭灭菌广口瓶或自封塑料袋内
水体标本:用灭菌的500ml玻璃瓶采集相对静止的表层水(深度30cm以内)500ml,加盖密封后再用自封塑料袋包裹密封. 每个采样点应相距数米;同一采样点采集标本不少于2瓶,用做平行样检测。
(二)送样
粪便标本应在2小时内尽快送检,否则标本应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
所有采集的拭子标本(肛拭子、食品及操作台等的涂抹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不得使用棉拭子和木质拭子棒
所有标本应置于坚固、防水、密闭、耐压的转运箱中,专人送往实验室
样品检验单应填写完整,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离菌株登记内容必须与相对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吻合。
六、现场处置
(一)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
隔离治疗确证病例、疑似病例和带菌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
施。
对确证病例、疑似病例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防治交叉感染 (二)确定疫点
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带菌者的地方。一般指同门户出入的地方或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根据传染源的污染情况,一个传染源可有一个以上的疫点。
疫点处理原则:早、小、严、实,即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在实处。
(三)水体的管理
对检出流行株的阳性水体,必须加强管理。应树立警示牌,告诫群众暂勿使用。与阳性水体有关的地区,要加强联防;对周围人群或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对水体周边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消毒和粪便管理,教育群众避免接触。
(四)食品管理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不准出售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物。凡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店、摊要限期达到卫生要求,在未达到卫生要求前可暂时停止营业。饮食从业人员要接受带菌检查,发现阳性者要及时隔离治疗。对集市贸易要加强卫生管理,市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卫生规章制度。 (五)做好三管一灭,切断传播途径
管理水源、管理粪便、管理饮食和消灭苍蝇是我国多年提倡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六)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密切接触者定义:传染源发病前7天内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上密切接触的人
监测:监测每日大便的性状及次数。自开始接触之日起观察一周 预防性服药:原则上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如在流行特别严重的地区或人群中,为控制流行趋势,可考虑对疫点(疫区)的健康人群以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服药。一般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一种抗菌药物,连服3天。
(七)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建立针对霍乱暴发流行的专项监测,建立监测病例定义和报告制度(报告单位、频次、内容),对当地的饮食和水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对于特殊人员,如饮食服务人群加强监测。
(八)健康教育
不喝生水(未消毒),不吃直接用生水洗过的食物、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不用生水漱口、刷牙。 饭前便后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 不随地大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发现吐泻病人及时报告。
不到疫区外集镇赶集,不到病家或病村串门,不举办婚丧酒宴和节日聚餐。
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加热煮透。 饮用水消毒。
七、调查处置报告
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疫情,需要撰写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初步报告是第一次到现场调查后的报告,它应包括进行调查所用的方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下一步调查建议等。随着调查的深入和疫情的进展,还需要向上级汇报疫情的发展趋势、疫情调查处理的进展、调查处理中的问题等,即进程报告。调查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及时详细写出本次调查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暴发流行的总体情况描述,引起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找出问题,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向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根本性的预防控制建议。
危重和死亡病例也必须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
所有调查处置报告含个案调查表现场工作结束后24小时内上报市疾控,市疾控24小时内上报省疾控。
疫点的解除:当疫点内上述措施均已落实,无续发病例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若有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则继续做好疫点内各项工作,达到上述要求时再行解除。
八、调查处置评估
在霍乱暴发流行控制期间,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对疫情发展的趋势和防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疫情控制后,对疫情处置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质量、病原学查明情况、应急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取得的经验等。
A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8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