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2.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学习经验,猜测“誉”“弗”“立”的意思,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观察古汉字,引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屏幕上这两个古汉字,你能猜出来是哪两个字吗? 出示课件1:矛和盾的古汉字
2.识记、书写生字“矛”和“盾”:大家猜得很对,这两个字分别是“矛”和“盾”,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以便我们更好的识记这两个字。大家把这两个字在本上工整漂亮地写两遍,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
3.交流:这两个字分别代表了一种兵器,他们有什么差别? 预设:盾是防御的,矛是攻击的。
教师引导:我们把这两种兵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词语“矛盾”,你是否想到了一个成语。
预设:“自相矛盾”。
教师引出课题:是的,就是这个成语“自相矛盾”,它也是一则寓言,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出示课题,教师板书)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以“矛”和“盾”两个古汉字导入,引导学生聚焦课题,通过字理识记生字,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又能为学生根据学习经验理解课题,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解读课题,了解相关资料。
1.问题入手,解读课题:根据刚才对这两个字的学习以及你的生活经验来说说,你觉得“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预设:自己说的话和做的事发生了冲突。
师总结提升:说的基本正确,自相矛盾就是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出示课件3:
2.了解资料
过渡:关于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它出自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之前也学了不少的寓言故事,它们都是有出处有典故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和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与自相矛盾相关的资料。
出示课件4、5:
学生自由阅读。
教师过渡:看了关于作品的介绍,你是否发现我们似乎对这部著作并不陌生?其实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寓言故事都出自于《韩非子》这部著作。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另外除了这些故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引用的一些语句也都出自《韩非子》,你们来看。
出示课件6: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寓言的出处和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学习寓言打基础。)
三、初读感知,正确朗读。
1.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韩非子·难一》里的这则寓言《自相矛盾》。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7: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文。 (2)小组内互读,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师指名朗读课文,引导注意“吾、弗、夫”这几个认读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8:
学生展示。
师提问引导关注:大家注意到“夫”字的注音了吗?对是二声,读“fú”。我们日常积累的大多夫字词语中读音都是一声。那什么时候读作二声呢?大家注意一下旁边的注释。
出示课件9:
(设计意图:关于朗读的指导,在各个学段都是不能忽视的,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准字音是为理解内容做铺垫,课上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
四、借助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1.过渡:大家读的都不错,字音都没有问题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每句话的意思。先来看第一句。
出示课件10:
2.理解第一句
师提问:谁来说说,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楚人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都不能刺破它。” 师引导:说得不错,书上有注释的两个字的意思都说出来了,没有注释的“者”、“吾”、“莫”的意思也都解释的很准确。这三个字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者”是“…的人”;“吾”就是“我”;“莫”是“没有什么”。只是这个“誉之曰”的“誉”字没有说清楚。这个誉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来看看字典中都有哪些意思?
出示课件11:
师提问:猜猜看,文中的誉应该是哪个意思? 预设:称赞
师追问:说说看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预设:他在卖他的盾,就得称赞他的盾很坚固。
师总结:我们知道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意思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吾盾之坚,莫能陷也”是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东西能刺穿。联系起来就能知道“誉”的意思是称赞、夸耀。学习文言文遇到生僻的字,我们就可以像这样联系上下文来进行理解。
相机指导识记“誉”字:我们现在知道了“誉”字的意思是称赞。那再来看这个字的字形,就很好记忆了:称赞的言语能够使人高兴。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要注意准确断句。
出示课件12:
3.理解第二句: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出示课件13:
引导学生自悟:根据第一句的意思以及对故事的了解,第二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谁来说一说?
生交流理解。
继续引导: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前两句的意思? 生交流理解 出示课件14:
4.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引导: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再来读读前两句话,要注意准确断句。 出示课件15:
继续指导:对照插图,想像画面,用怎样的语气读,才能读出夸耀的感觉? 出示课件16
(2)指导背诵。
师引导同桌合作:同桌两人合作背一背,一人读旁白,一人试着背出楚人夸赞的话。然后再交换角色。
出示课件17
师生合作背诵:咱们一起合作背一背,我读旁白,你们背出楚人夸赞的话。 指名背诵:谁来试一试,完整背一背前两句。 5.理解第三、四句。
过渡:有了学习前两句的经验,第三、四句的意思理解起来应该就相对容易了,谁来说一说第三、四句的意思。
预设:有个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回答不出来。
师追问:理解的特别准确,不仅“以”“子”“何如”几个常用字的字的字意都说出来了,连“弗”字也解释的很准确,“弗”就是“不”的意思,你能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理解出来的吗。
出示课件18、19:
预设:因为他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所以当别人质疑他的时候,他肯定回答不出来。
师总结:真好,你已经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去理解文中生僻的字的字意的方法了,这就是学以致用。
分角色朗读前四句:
师提问引导:想象一下提出问题的人表情是什么样的,语气如何? 预设:提出问题的人脸上带着嘲讽的笑容。
师追问:刚才还在眉飞色舞的夸耀这自己的“矛”和“盾”的楚国人被问住了,答不上来的样子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师引导:说得好,咱们来试一试,谁来当那个楚国人,谁来当质疑他的人?想象着画面,读出人物的语气。
出示课件20:
课件辅助背诵: 出示课件21:
6.理解第五句。
师引导:联系前面的内容,想一想“同世而立”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立字在字典上的解释有很多条,你能不能根据故事内容判断出来呢?
出示课件22:
预设:是“存在”的意思
师总结:没错,“不可陷”的盾与“无不陷”矛是相互对立的,不能同时存在在世上,“立”是“存在”的意思。
7.发现第五句和前四句的关系。
过渡:学到这里,这则寓言的意思我们已经都明白了。你再来读一遍,看看最后一句和前几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交流,师总结:是的,就像大家所说,前四句是在讲故事,最后一句揭示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这个故事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出示课件23: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总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意,形成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誉”和“吾”
剩下的时间大家把“誉”和“吾”工整漂亮的写两遍,注意结构和笔顺。 出示课件24:
六、课后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通过理解文意,你一定对这个故事的内容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回家后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吧。我们还学习了生字词,请大家把课后生字书写两遍并分别组两个词语。
七、板书设计
15 自相矛盾 寓言故事 誉:称赞、夸耀
弗:不 联系上下文 立:存在
前四句 最后一句
讲故事 说道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