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矮塔斜拉桥主塔施工测量控制

浅谈矮塔斜拉桥主塔施工测量控制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矮塔斜拉桥主塔施工测量控制

摘要:本文从主塔施工测量准备、塔座施工测量控制、主塔柱施工测量控制、施工测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对于从事类似结构设计施工的同行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测量准备;主塔施工;索鞍安装;测量监控

一、工程概况

洪溪特大桥位于文成-泰项(浙闽界)公路项目的泰顺县境内,是浙江省最后一个同高速的县,此桥也是全线主要制性工程之一。采用左右分离式设计,跨径为(150+265+150)=565m预应力砼矮塔斜拉桥,全桥共4个主塔。索塔采用Y型塔设计,分上、中、下塔柱组成,其中、上共分支成8个塔身施工,得准备8套爬模系统。总塔高在172.212-177.212m,下塔采用带倒角的八边形空心截面,左右面垂直,前后面按1:92.808斜率进行线性渐变;中、上塔柱为双塔柱同采用八边空心截面,左右内侧面塔壁斜率为1:8.714、外侧面塔壁斜率为1:9.525,前后面塔壁斜率为1:25。上、中、下共有两处折点,下折点半径按150m,上折点半径按200m设计。在此我针对矮塔斜拉桥塔柱施工测量控制方面做个人浅谈。

二、主塔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一)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

主塔施工前基础基本施工完成,马上进入塔柱施工,塔多而高,由于到了上塔柱同时有8套爬模和8套挂篮系统需要施工测量控制,工作量极大,通视能力差,所以需要结合施工桥梁所处地理位置和测量放样通视等问题应尽可能的多加密布置平面控制点,并与全线设计交桩控制网点联测平差形成特大桥的局域控制独立网。对特大桥要求每半复测一次控制网点,做到每次复测与主线设计控制网

的统一,并要求特大桥控制网复测精度高出全线控制一个等级,做到大小里程至少各3个平面控制点和各2个高程控制点。

(二)主塔测量程序的编制及坐标复核

主塔施工测量程序的编制及坐标复核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保证主塔设计线形位置及各索道管安装位置,必须对其坐标及高程复核并上报。由于本项目塔柱结构形式复杂,多折点多斜率变化,程序编制较困难,复核位置较多。为保证位置无误,应将程序编制与设计CAD图相结核的方法复核好各节段同等位置坐标,并将复核结果发监理工程及设计代表复核确认。确认无误后开始放样。

三、塔座施工测量控制

塔座施工测量控制应做到从塔座主筋预埋于位置时开始控制,承台钢筋布置好浇筑前就放样定位好。预埋位置非常容易出错,目前我所从事的项目中就有两个项目预埋时出过错,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塔座设计边部采用的是梯形体,四边坡度为1:1,而承台顶面此时是一个并未浇筑完成的面,顶面是有保护层的,设计位置是按从上到下投影面放样未考虑保护层多厚(本项目保护层厚是7.5cm,沿海地区更大),所以在预埋塔座主筋时就应焊好一个高出保护层厚度的定位钢筋从保护层顶面开始预埋塔座主筋,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加固及植筋麻烦。

四、塔柱施工测量控制

表4-1塔柱控制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及允许偏差 塔柱1底偏位(mm) 10 符合设计规2度(mm) 倾斜定,设计未规定按1/3000塔高,且不大于30 外轮3廓尺寸(mm) ±20 孔道4位置(mm) 10,且两端同向 预埋5件位置(mm) 5 (一)下塔柱施工测量控制

下塔柱施工测量控制同样也应从塔座施工时就开始,将下塔柱钢筋及劲性骨架底座钢板预埋位置测量定位好。塔座施工完成后放样出首节塔柱劲性骨架安装位置,塔柱钢筋布置时放出爬模系统滑道固定螺栓帽预埋位置(如图1)及其它预埋钢板和塔柱外模板各角点安装位置。模板固定对拉杆后还要重新复测模板顶口设计位置,由于往往每次浇筑砼在模板顶口以下10公分左右,坐标复核是按各节段划分计算出来的,所以测量控制时应按照模板实际高程反算出其顶口坐标位置,要不然每次高出10公分对有1:92.828斜率的塔壁位置是会有误差的。保证每次测量多人复核,如此测量控制直到中塔柱折点处。注意施工过程中还有其它需要预埋位置的控制,如有的设计设有塔身预应力,必须复测好预应力管道位置及高程,还有相关固定电梯和塔吊垂直度的附属设施的钢板预埋等。

如图1爬模系统滑道预埋螺栓帽 (二)中塔柱施工测量控制

1、由于本项目的特殊设计,中塔柱与下塔柱,中塔柱与上塔柱斜率都不一样,模板下口或顶口尽量控制在折点附近位置,所以爬模系统固定螺栓孔预埋位置提前调整好,特别是Y开分叉大折点位置,如果一块模板跨两节点两头(由于WISA模板的刚性高不可弯曲)影响模板位置调整使得折点位置容易出现二次浇筑薄层,影响塔柱线形及斜率。

2、中塔柱开始施工时一定注意根据施工专业方案放样定位预埋好0#块梁板施工时的临时锚固装置,本项目采用的是预应力钢绞线如图2.

图2预应力钢绞线预埋图

3、本项目中塔柱开始分支成上Y形时塔身截面尺寸变小、位置高,受风力影响大,为保证塔柱施工稳定性及安全性在Y上隔一定位置记得放样出预埋设置水平横撑位置,施工到中塔上部位置预埋0#块梁板扇形托架钢板。如图3.

如图3预埋横撑和0#块梁板扇形托架

(三)上塔柱施工测量控制

1、上塔柱塔身施工测量控制,上塔柱塔身相对下塔柱截面更小,上部受风力影响更大,精确施工测量控制难度加大。上塔身施工过程受风载影响较大,测量放样时不稳定容易出错,要求测量人员换人复测原则保证结果无误,同时更应注意预埋水平横撑位置和高程复测,保证水平横撑基本水平。上塔柱施工结束前记得在塔顶合适通视位置预埋塔身稳定性测量监控棱镜,为后期监控塔身稳定性变化做好准备。

2、上塔柱索鞍安装测量控制,索鞍安装是上塔柱测量控制的重点、难点。索鞍安装测量控制之前必须先对索鞍的IP交点及塔身前后进出口位置轴线三维坐标计算复核,将坐标复核结果发至设计代表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展其安装测量工作。索鞍安装定位测量控制按老方法一根根吊装于塔柱上,受风的影响较大,进出口位置很难精准控制,而且定位时间很长。本项目经多方专业人士的研究探讨,将其原来塔上单根极坐标定位控制改成塔下场内定位台架相对坐标控制(定位台架如图4)。这就要求先把设计位置换算模拟到台架上,根据每节段浇筑长度确定多根索鞍在劲性骨架位置,然后吊装整节劲性骨架与塔内劲性骨架对接焊。索鞍这样测量定位相对更容易,只要在塔上复测索鞍进出口时微调劲性骨架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后上下劲性骨架焊接牢固,保证劲性骨稳定性后绑扎其它钢筋。这样索鞍测量控制精度更高、更省时,128根索鞍的安装大大减少了塔上辅助测量时间和发生测量安全隐患的概率,同时节约了塔柱施工工期。

如图4场内索鞍和劲性骨架定位台架 五、施工测量监控 1、基础沉降测量监控

由于塔高、结构自重大、塔本身所处地理位置、基础承载能力及测量精度要求等原因,对塔柱的施工测量监控应从基础施工完就开始采集基础高程数据。本项目塔柱基础所处深V峡谷,坡面斜率大,基础受偏压严重所处对基础位移、沉降稳定性更有必要测量监控。基础沉降位移的测量监控主要在塔身施工过程中以及塔柱施工完后对拉斜拉索张拉时多加监控。因为基础受重越来越大,斜拉索张拉完塔身及基础受力加大,所以一般在塔身施工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观测一次,在下、中、上塔柱施工完和索鞍张拉完重点观测基础变化保证施工安全为前提。

2、中上塔柱施工测量监控

由于中上塔柱位置较高,受风载影响较大再加上砼本身收缩徐变影响,为保证高精度的施工测量控制,有必要对塔身摇摆稳定性实行施工过程的测量监控。为保证塔身本身变形及塔壁斜率满足设计要求,塔柱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测量监控

数据在中、上塔柱内侧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道水平

横撑和外侧设对拉杆。水平横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与塔柱固结,待全桥合拢后拆除。考虑水平横撑拆除将引起索塔的变形,中、上塔柱立模放样时可根据测量监控数值设置一定的预偏量加以调整。水平横撑和拉杆设置如图5。

如图5塔身水平横撑和拉杆设置图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高速发展,设计技术的不断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迅速增长,未来斜拉桥的设计形式也会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斜拉桥施工精度,桥梁的施工测量控制难度会更大,在此我只针对本项目矮塔斜拉桥的塔柱施工测量控制做一个小小的浅谈,希望我上述的一些观点能对后序采用此设计形式及工艺施工的同仁们有点点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斌《浙江省台文成至泰顺(浙闽界)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孟书涛《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3]弓天云《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4]田文、唐杰军《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