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而能够同时担当“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角色的三地协同项目,非北京新机场莫属。
去年12月26日,北京新机场这个从设想提出到开工建设历时十余年、集新时期首都核心功能和“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于一身的重大投资项目,在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后的第11天,终于赶在2014年内挖下了第一锹土。
从1993年新机场胎动,到2015年全面开工,当下的北京新机场已被各界寄望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经济引擎和战略抓手,如今随着新航城、临空经济合作区与北京新机场的同步建设,毫无疑问将释放出北京南城巨大的发展潜能,并有望深刻改变北京乃至京津冀区域的经济格局。 或成全球第一大机场
2014年12月15日,根据北京市上报的《关于报送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关于报送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建筑优化方案和投融资建议方案的函》等材料,国家发改委经研究后对北京新机场建设做出如下批复:为满足北京
地区航空运输需求,增强我国民航竞争力,促进北京南北城区均衡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更好服务全国对外开放,同意建设北京新机场。这无疑也是国家对北京新机场建设意义的最强有力注解。
北京新机场位于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之间,与天安门直线距离46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7公里,距石家庄机场197公里,距廊坊市中心26公里,距天津滨海机场85公里。北京新机场建成后将与首都国际机场形成首都“一体两翼”的空中开放大格局,考虑到北京在京津冀乃至中国的特殊地位,国内外诸多航空经济研究人士认为,在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下,北京新机场将与首都国际机场一道,成为整合引领京津冀机场群的重要力量。
北京新机场工程投资799.8亿元,规划建设7条跑道。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4条跑道,一期规划的70万平方米航站楼将于今年9月开工,一期工程计划于2019年7月前后投入使用。远期航站楼总规模约140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到204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 据全球民航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球旅客吞吐量排名前三位的机场分别为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和伦敦希思罗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为9443
万、8371万、7237万人次。
以一期7200万人次的吞吐量推算,北京新机场可以排在2013全球各大民航机场实际完成旅客吞吐量的第三位,紧随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若北京新机场全部建成,或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场。 将促进南北均衡发展
根据规划设计,北京城南军民两用的南苑机场也将搬迁至北京新机场合并使用,一方面满足民航的扩容需求,另一方面腾出南苑机场宝贵的市区占地,如今随着北京新机场的开工建设,打开北京空中的“南大门”也指日可待,由此也将进一步释放和延续《北京城南行动计划》带给城南的发展潜能,加速改变北京现有南北失衡的经济格局。
北京新机场对首都经济影响几何?其实,在北京新机场动工之前,首都国际机场就发布了《首都机场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北京新机场将成为北京经济新引擎,未来20年,新机场累计将为北京市带来超过8.6万亿元的经济贡献,年均提升北京市GDP增长率1-2个百分点,提升南城GDP增长率5-6个百分点。预计未来30年,南城经济总量有望与北城经济总量达到基本平衡。
近水楼台的大兴受益首当其冲。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的第二轮城南行动计划投资总额达到3960亿元,将有力带动大兴区域的交通与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为了配套新机场,
北京市正在规划三条高速公路与之连接,一条是位于新机场东边的京台高速,将修建一条5公里长的机场联络线;一条是位于新机场西边的京开高速,将修建一条6公里长的机场联络线;此外还将新建一条沿着南中轴线延伸至新机场的快速路,一个高速立体交通网覆盖大兴区域。
同时,国家发改委还敲定要统筹建设新机场连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轨道交通、北京至霸州铁路、大广高速北京六环至黄垡桥段(扩建)、京台高速北京五环至市界段、北京城区经新机场至霸州高速公路,以及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和廊坊经新机场至涿州城际铁路等“五纵两横”综合交通主干路网,并与北京新机场同步建成。
除了配套设施,北京新机场带来的巨大人流量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研究总监吕立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北京新机场建成后,每年4500万人次的人流量,并会形成相应的物流和资金流,成为一个新的资本追逐高地。事实上,这一点已在近年来大兴的土地市场上有所体现。数据显示,自2009年北京新机场正式选址初定大兴以来,大兴区连年来的土地成交量和土地成交均价涨幅均远超北京市平均水平。
此外,与北京新机场同步,一座环绕机场的新航城也将拔地而起。据此前有关部门公布的方案披露,新航城计划投资840亿元,通过发展航空运输产业、航空物流业、临空高
新技术产业、商务会展业及休闲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新航城的产城融合,并辐射带动周边的“五城六镇”作为城市载体,形成“一轴两核三区四组团”的产业空间格局。 可催生国家级新区
事实上,北京新机场尽管选址北京,但服务的范围绝不限于北京一市,更多的还是整个京津冀城市群。
不可否认,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京冀两地携手共建的北京临空经济区,将有望成为承载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多年深耕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投资北京发展研究院曾于去年提出,应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探索开展京津冀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以跨区域的自由贸易为切入点,探索试验促进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政策,将新机场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国家级的首都新区。
无独有偶。去年9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正式揭牌,并发布了首项研究成果――《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报告2014》。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应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建设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打破三地行政区域束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建设。 两个机构对北京新机场经济功能的研究观点趋于一致,均认为,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形成的临空经济合作区,将成为承载诸多城市功能的首都城市副中心,以及服务支撑京津
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副中心城市。
在专家们看来,通过空港区与城市功能区的协同发展,首都的功能和人口将向北京新机场周边外移,以此进一步优化首都空间布局、强化首都的核心功能,对治理首都的“大城市病”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