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急性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救治

急性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救治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急救医学2o02年5月第22卷第5期 3O1 104例大咯血病人死亡原因及x线特征分析 袁[关键词]大咯血; 窒息;死亡原因 大咯血属呼吸科急症,是呼吸系统疾病突然死亡的主要 原因,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急诊治疗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大咯血病人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赞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1977—2001年共收治104例大咯血病人,经 x线检查,肺结核病人为68例,大部分病人有结核空洞形 成,支扩继发感染病人32例。肺癌病人4例(漏诊2例),后 经细菌学、支气管镜检查最后确诊,其中肺结核78例,支气 旨扩张20例,肺癌病人6例,年龄l8~72岁,平均45岁,男 42例,女62例.男女之比为1:1.5。 1.2咯血量104例病人24 h咯血量均)200mL,咯血量在 200 ̄500mL者64例,500—1 000mL者30例.1 000—2 000 mL者l0例,24 h最大量为2 000 2结果 泽 ,扬春珠 ,朱作起 同的结核病灶,并见薄壁空洞形成,直径多为2—3锄,可单 发或多发,由于空洞内小动脉破裂而出现大咯血,其中少部 分病人虽无空洞形成,但因结核病变继发肺内纤维化造成周 围支气管扩张而出现咯血,其次为单纯支扩,本组病例占 19%,X线特点为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网状,扩张含气的支气 管表现不规则的囊状及蜂窝状阴影,见于两肺中下野,多发 小囊状空腔内可见液平,周围可见小片状阴影,最后原发支 气管肺癌病6例,x线诊断4例占本组病人的3.9%,肺癌病 人出现大出血主要x线特点是:癌肿生长较快,肿块发生液 化坏死后形成空洞,空洞内侧壁凹凸不平可见结节状凸起, 外侧壁多呈分叶状改变。分析其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肺结核病变广泛,肺功能严重受损,31例死亡中22例为重 症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窒息发作时肺功能代偿极差,终因呼 吸衰竭而死亡。②窒息时闻过长,有贷料记载窒息时问在3 6 rain内急救成功率较高,超过6mi.其死亡率为100%,本 组3l例死亡中 例窒息时问均超过6 rain。@放松了复苏 后并发症的继续治疗,本组10例死于此,窒息并发症主要有 ①再窒息;②休克;③肺不张i④继发感染;⑤心功能不全。 从以上分析中及早识别大咯血窒息所出现的症状与体 征,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窒息复苏后并发症的积极治疗是 成功抢救大咯血窒息的关键,也是降低大咯血病人死亡率的 —104倒大咯血病人经抢救治疗成功73例,抢救成功率为 70%,无效死亡3l例占30%,其中咯血窒息死亡22例,占死 亡人数的70% 3讨论 本组大咯血病人病死率为30%,且大咯血窒息所致死亡 占死亡人数的70%,说明大咯血窒息是大咯血病人突然死亡 的主要原因。x线检查:本组病例约75%为肺结核病人,其 病变特点为两肺尖及锁骨下区、下叶背段可见多发的性质不 根本原因。 [收稿:2001—10—15][本文编辑:陈挪] [作者单位 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50001;2.黑龙江省黑河市中医院 急性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救治 朱琦,韩晓梅.刘俐 我科白1986年至今共收治11例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病 人,均得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贷料男9例,女2例,年龄14—52岁。中耳炎病 史均在2—15 a间,均突然在2—14 d内出现脑部症状而前来 就诊。中耳炎并发耳源性脑膜炎7例,中耳炎并发乙状窦周 围脓肿、小脑脓肿者1例 中耳炎并发脑脓肿(颈叶脓肿)3例。 1.2治疗方法①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②行中 耳乳突手术,脑脓肿摘除术清除病灶。 2结果 共救治11例,除1例中耳炎并发颞叶脓肿经治愈后半 年复诊又出现颅内颞叶脓肿外,其余随防1 a均无复发。 3讨论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多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耳流脓 突然增多,并伴有发热、畏寒,寒战、头痛、呕吐、神志不清。 在这组病例中有7例合并脑膜炎,3倒合并颞叶脓肿,1例合 并乙状窦周围脓肿,小脑脓肿者均有上述症状。脑电图检 查:脑脓肿、脑膜炎可有中线移位。本组耳部检查发现4例 耳道有胆脂瘤上皮,1例鼓膜松弛部大穿孔,有少许肉芽组 织,6例鼓膜松弛部穿孔,上鼓室内有胆脂瘤上皮,均行耳部 盯扫描给予确定诊断。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同时迅速行中 [作者单位]黑扼 L省医院耳鼻喉科,15000 耳乳突手术及脑脓肿摘除术。术中发现鼓室盖(鼓室与颅中 窝闻相隔的薄骨片)破坏5例 附有肉芽组织2倒.尚有4例 附有胆脂瘤上皮,有1倒见乙状窦周围有肉芽形成。术中彻 底清除中耳乳突腔、鼓窦区的胆脂瘤上皮,对有鼓室盖破坏 者给予清除,暴露硬脑膜。有脑脓肿者同时摘除脓肿。此11 例病人术后配合抗生素治疗,坚持每日局部换药直至痊愈。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常由于中耳乳突的化脓感染炎症,通 过缺损的骨壁、血循环、内耳等途径进人颅内。当鼓窦盖、鼓 室盖、陶特曼氏三角或乙状窦板等处的骨炎症、胆脂瘤或外 伤所破坏则感染可扩展到颅中窝或颅后窝,感染也可经未闭 合的岩鳞裂(多在小儿)或弓下裂孔侵人颅内。血循环感染 也通过中耳黏膜内与脑膜相通的小血管、乳突导血管或骨小 管中的静脉传人颅内。内耳感染常先经前庭窗、蜗窗或迷路 瘘管引起化脓性迷路炎,再经蜗小管、前庭小管或内淋巴臂、 内淋巴囊、内耳道或第八脑神经鞘,将感染传播颅内。 虽然化脓性中耳炎发生的颅内并发症已很少见,但死亡 率仍较高,抗生素的应用可改变其自然病程.特别是隐匿性 中耳乳突炎合并颅内并发症诊断更为困难,应抓微细症状特 点,及时进行有关检查及必要的手术探查。我科采取早期诊 断及时救治,使治愈率达98%以上,取得较好疗效。 [收礴:j0呛一02—10][本文编辑:陈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