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民工的心理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工的心理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卷第12期 2006年12月 经济与社会发展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V0 L_4.No.12 DEC.2o06 农民工的心理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 吴宝善 [摘要]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通过对城市农民工的心理特征和成 因的分析,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及其意义,以期解决农民工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困惑。 [关键词]农民工;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吴宝善,广西民族大学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1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037—03 农民工是最早通过社会流动的途径来改变社 会地位的新阶层,因此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 点,党强调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 业和自身权益保障方面的劣势,常常激起他们的求 知欲望和维权意识。近年来,教育成本的上涨,以 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又使“百无一用是 书生”的观念在农民工中有所抬头。因此,一方面 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新的阶层毕竟不同 于传统的产业工人,他们具有自己显著的心理特 征,阐明和揭示其心理特征对于党制定和完善相关 、维护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利益、做好思想政治 在激烈的机会竞争中感叹自身知识的不足,另一方 面却不愿在提高自身文化和技能上加大投人。 4.自信和自卑并存的矛盾心理。农民工与驻 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守在农村的村民相比是现代化的领潮族,他们具有 较高的素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也超前一 、农民工的心理特征 进城务工的农民大都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但 是由于在城市生存的巨大压力,精神生活的严重缺 失,恶劣的工作生活条件,这形成了农民工复杂的 矛盾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生存境地选择的矛盾心理。土地是农民的 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颇有自信心。但他们身处繁 华的都市,城乡差异凸显,他们这种自信心便会烟 消云散。 5.开放式交往与封闭式交往并存的矛盾心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农民人际交往局限于 地域和血缘关系。进入城市后,交往范围的扩大, 内心归属和赖以生存的希望,他们对土地怀着深厚 的感情,不愿背井离乡,但城乡差距和城市较好的 人际关系的复杂,众多的陌生面孑L与环境使他们局 促不安。然而,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他 们必须形成广泛的人际氛围,因此,遭遇十分窘 迫的人际交往困境——既渴望交往又怯于交往。 6.积极应对和消极报复并存的矛盾心理。无 论从哪个角度看,城市对农民工都有很强的吸引 发展机遇,又激发着他们去城市追寻发家致富的梦 想,他们适应了城市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准市 民”的特征。他们既想在城市谋求发展,又割不断 自己与农村、农民千丝万缕的联系。 2.“利”与“义”取舍的矛盾心理。农民工进城 打工,就是为了寻求富裕门路,挣钱是许多农民工 主要的或者唯一的愿望,这就使得“利”的地位被 力,他们非常渴望融人城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成为一名“城市人”。但当遭遇挫折时,由于不能 正确、客观地分析原因,农民工很容易产生激进的 报复心理。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农民工 身上,但也不能忽视。 突出,“义”的地位被降低,为利而不择手段,甚至 不惜违法犯罪以达到发财的目的。在这种畸形义 利观的驱使下,农民工一方面渴望群体内部增进团 结、互相帮助,另一方面当面临利益冲突时常常为 了个人利益而走向。 3.强烈的求知欲和“读书无用论”并存的矛盾 心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导致农民工在就 二、农民工心理特征成因分析 农民工之所以产生这些矛盾的心理特征,究其 原因,主要是在传统与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 发生观念冲突。农民工深受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 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影响,有着安土忌迁的习惯和浓重的乡土情节,重 一视同仁;在人才的选拔和利用上平等对待,消除 视血缘、地缘关系,信守平均主义和经济上狭义的 功利主义,并表现为心理上的保守和封闭。他们顶 着纯粹农民的脑壳进城就业,随着农民l[对城市生 农民工“打工仔”概念。二是经济待遇平等。农民 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决定了大部分人存在着“向钱 看”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对农民工的 活体验的深人,城市中种种以前在农村不曾体验到 的环境,势必对他们封闭的精神世界或多或少地产 生影响。他们受自身因素(如学历、技能、经验、习 这一心理及实际需求,突出经济平等,做到同工同 酬,以按劳分配为主、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科学、 公平、公正地体现出每个劳动者的价值以及生产福 利待遇等实实在在的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三 惯、见识等)的影响,面对城市中许多较好的机会只 能望尘莫及。在经济上,他们收人微薄,生活比较 窘迫;在政治上,尚未形成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 是岗位培训机会平等。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 新时期,参与各种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所应当具有的那种组织性和纪律性,还被不合理的 政治制度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他们精 神生活贫乏,繁重的工作之余,除了掰手腕,就是睡 大觉.人的最基本的需求难以满足,心理的压抑和 不适不言自明。日常生活中某些市民的偏见与歧 视,城市管理部门对农民工进行防范式的管理,如 重管制轻服务、重整顿轻引导,以及一些不合理收 费和乱收费现象,也伤害了农民工的感情。 现有的城市制度体系没有体现农民工的利益, 缺乏对农民工的具体支持措施,是导致农民工矛盾 心理的关键因素。城市现有的制度体系,主要是指 城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教育 和就业培训制度等,其中,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再社 会化和城市化的首要制约因素。二元社会和户籍 制度,使农民工既不像农民,也不被城市接纳,身份 的边缘化使农民工在心理上普遍感到迷茫和困惑。 从目前的结果看,户籍制度发展到现在确实形成了 一种“社会屏蔽”,它有效地使农民工被“屏蔽”在 城市的所有资源之外。具体表现是:第一,户籍的 差异,导致农民工在原本就缺乏公平竞争的就业上 更加处于弱势地位。第二,由于现有大多数社会保 障制度是按户籍归属地设置的,大多数农民工户籍 在农村,这决定了农民工不能被纳人城市社会保障 的范围之内。另外,城市原有的非正式制度的无形 歧视也对农民工思想矛盾特征的形成起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 三、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找准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突出三 个平等。一是政治待遇平等。政治平等,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农民 工应该享有职工民主管理的参与权、建议权,享有 通过有效可行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表达自己正 当的意愿与需求的权利;在组织发展、评先等涉及 个人政治进步、获得荣誉称号、赢得个人声誉方面 38 已经成为企业员工体现自身价值,展示个人才华的 重要途径。农民工由于缺乏各种生产技能,一般只 能从事那些比较简单、粗重的劳动。尽快掌握生产 技能,就成为农民工提高生存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的必然的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此为着眼 点,突出岗位培训机会平等,鼓励他们多学技术,尽 快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 2.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农民工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全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 分,除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方针、等基 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宏观教育内容)以外,也 有对农民工的特定内容(微观教育内容),包括公 民道德纲要为重要内容的城市道德规范、市民日常 行为规范等文明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农民工进 行 D理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自觉克服仇富、报复、破坏等不健康的 D理状态,以 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应对社会变革和身份改变,以 适应生活场景和从事职业改变所带来的心理冲击。 3.摸索较为合适的思想教育方法。曾 经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 务的方法问题。为加强城市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一 是典型引导。指运用典型的人或事作示范,将受教 育者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利用农 民工的自尊、模仿、从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广泛宣传 改革开放期间农民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 进事迹,因为这些先进人物生活在农民工队伍之 中.最贴近城市农民工生活和工作实际,更具有说 服力和感染力、更富有实效性。二是以人为本。开 展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的原则,细致人微地体察和关 D农民工的工作和生 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和需求,确实解决一些实 际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树立民主观、 平等观,充分尊重农民工的人格、基本权利和尊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多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摒弃以势压人、居高临下的 工作作风,及时给予各种援助,努力创造对城市农 民工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良性环境,消除恶性环境对 他们的消极影响。 四、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1.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 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力 量。生产力的主体是人,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因此,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力也必须包括两个方面, 即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在生产实践中,物质 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 进,从而推动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 发展。通过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 任心,调动他们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 分发挥精神生产力的动力作用,使其生产出最佳的 劳动成果,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保 持社会稳定。稳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就难以有社会的发展。 当前要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离开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不可能的。城市农 民工是一个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高活力群体,他们 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工作生活条件、特有的心理 特征。如果缺乏有组织、有系统的管理,一旦遇到 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就很容易做出违规、越轨的行 为而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些第三世界国家 就有这样的例子:流人城市的农民聚集在贫民区, 形成组织,危害社会,并腐蚀。我 国的一些调查也显示,在流动人口中,有些已经形 成了违法乱纪的有组织的团伙。 我们必须加强对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 正确地认识自身的长处与不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 制观念,并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使这一群体 继续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不是对社会稳定 的威胁。 3.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全 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人口 绝大多数是农民,所以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 题。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全民素质的提 高;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繁荣 稳定。城市农民工问题本质上是农民问题。城市 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受到先进意识和观念 的影响,竞争、法制和社会公德等各种意识大大增 强,原有的小农价值观念逐步被克服,他们回到家 乡后,把现代文明带回了农村,影响着整个农村的 价值观念,使传统生育观念得到改进,对子女的文 化教育也更加重视,这将对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产 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 治工作,提高城市农民工素质,将带动农民整体素 质的提高,随着九亿农民素质的提高,全民素质也 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另外,要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 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必须转变某些市民 “一等公民”的观念,增强其平等、公平的观念,以 消除市民对城市农民工的歧视,这实质上是对城市 市民现代素质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城 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 高,促进了全民素质的提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 系相互融洽的状态。营造团结合作的社会氛围以 及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 准。加强城市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他们 正确对待和处理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 长远利益的矛盾,增进与市民的理解与互信,为建 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 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凌月.冲突与宽容——城里人评价外来人口[N].中国 青年报,1997—01—18. [2]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冲突[J].社会学 研究,1995,(5). [3]曾长秋,杨增岽.城市农民工的困境与思想政治教育 [J].中州学刊,2006,(2). [4]张水银.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心理问题与对策 [J].当代经理人,2006,(3). 『5]陶兴林.“农民工”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初探[J].求实, 2002,(2). [6]连丽霞.“新生代民工”的心理和思想政治工作[J].中 国农学通报,2006,(2). [7]彭彤彤,刘安卿.城市农民工如何从心理上融入城市 [J].党史文苑,2005,(9). [责任编辑:荷叶]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