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7.7

Jf藉炎! it(•今

反贫困贫固衂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影腼因素研究

基于四川省588家互助社的实证分析

苏欣郭华张雨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文章基于四川省588家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机构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

析探讨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互助资金总额、资金借出率、 入社农户数、财政资金的杠杆倍数、资金周转率、提取风险准备金对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 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对贫困户的瞄准对其可持续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因 此,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

[关键词]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弓I言

“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 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 整体贫困”的目标要求。但是当前,我国贫困人口 数量依然庞大,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加大[1 ],扶贫工作也面临新挑战。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探 索对促进农村发展、缓解贫困具有重要作用。中 国农村贫困地区已经进行了多种方式的金融改 革,其中,小额信贷是中国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方 式的重要探索[2]。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国 际上称为社区发展资金或社区互助资金,是小额

信贷和金融扶贫的一种创新形式,是以财政扶贫 资金为主导,村民自愿按比例缴纳的入股资金为 依托,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 转使用的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的发展资金。 经营管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组织被称 为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是具有非营利性的互助合 作组织。中国最早的资金互助社始于20世纪90 年代初,此后,国际援助机构和民间组织进行了 多个社区基金试点。2000年以后,以村为单位,整 村推进扶贫战略开始实施,一些地方将社区基金 模式运用到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中;2006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项目(项目编号:SC14E050)。

[作者简介]苏欣(1994-),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通信作者:郭华(1984-),男,河北张家口人, 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张雨(1994-),女,四川射洪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73

反贫困Jf藉炎! it(•今

2017.7

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在14个省的140个村 开展了贫困村资金互助试点;2007年,试点扩大为 27个省市的274个村[3]。截至2011年,全国互助 资金试点贫困村1.28万个,资金总规模25.31亿 元[4 ]。村级资金互助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社区 基金项目,在推动我国农村扶贫方面发挥了积极 作用[5]。

四川是全国资金互助最早的试点省份之一。 2006年开始开展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试点,首期全 面试点的为旺苍县86个贫困村。截至2013年 底,全省共发展贫困村资金互助社逾1600个。 2014年是四川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历史上极 具转折意义的时间节点。这一年,近一半的贫困 村由于已没有继续试点的必要和积极性而退出 试点。截至2015年上旬,仍保留试点县38个,试 点村896个。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在缓解 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矛盾、增加收入、提高农 户理财意识和组织化程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 用[6][7]。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贫困村资金 互助社由于完成了扶贫任务而自然退出,更多的 则是因为无法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而无奈退出。 在管理中,存在着忽视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的问 题,过分强调政策目标的完成,造成一些农村金 融机构获利能力低下,自身可持续性不足[8 ][ 9 ]。 可持续发展是所有信贷扶贫项目的基本目标,而 且是衡量其绩效的重要标准[10]。能保持良性的 借贷和还贷循环,并维持若干年,最好能长久地 可持续发展,是村级互助资金发展成功的标准之一。因此,探索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 展的影响因素,对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提高自我可 持续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 研究文献较少,葛永波等(2011)认为可持续性是 评价农村金融机构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微观经 济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受盈利能力、业务扩张能 力、风险管理能力的影响,机构规模的扩张能使

74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长期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是影响盈利能力的重 要因素,机构风险制度设计、员工素质、法律监管 与约束是影响风险管理能力的因素[11]。李长生 和蔡波[12]考察了可贷资金规模、违约率和利率 水平对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 作用机理,认为违约率影响资本收益率进而影响 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利率水平影响财务可持续,并因此影响经营的可 持续。此外,李长生和蔡波还认为微型金融机构 因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在确定利率水平时,并不 能仅以利润最大化为准则,还需要考虑各种因 素。诸多研究认为小额信贷的经营效率和社会目 标之间存在矛盾,小额信贷机构是一种特殊的金 融机构,具有社会性和非营利性[13 ],但盈利能力 较差的机构反而能够使各类人群的借款需求得 到保证[14]〇NielS [ 15]研究了小额信贷机构效率与 借款在穷人推广之间的联系,发现二者存在明显 的负相关。Yaron [9]、Seibel[9]认为农村金融机构 过分重视政策目标,忽视机构自身经营,导致自 我可持续性较弱,获利不足以维持经营。林乐芬 等[16 ]、戎承法等[17 ]认为资金互助社的经营受互 助金总额和入社农户数的影响,互助金规模增加, 社员人数越多,代表可供投放社员的资金规模增 加。曲小刚和罗剑朝[18 ]认为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财 务绩效的评价,是评价其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条件 下是否能够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并实现盈利。

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基于四川省588 家互助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贫困村资金互 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相 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三、变量选取与定义(一)被解释变量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具有很强的政策扶贫性, 为了使其能够顺利经营下去,政府投入了较多补 贴,因此其资金来源有较大一部分为政府补贴, 补贴的额度与经营结果有密切的关系。判断贫困 村资金互助社是否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即是判

2017.7

Jf藉炎! it(•今

反贫困断其在去除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实现持 续经营,如果可以,那么贫困村资金互助社便实 现了自我可持续发展。因此,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为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是否实现了经营的自我可 持续。如果实现y=l,没有实现y=〇。世界银行专 家Yar〇n提出补贴依赖指数,用于考察农村金融 机构对补贴的依赖程度。补贴依赖指数的最小值 为-1,没有最大值界限,当补贴依赖指数小于或 等于0时,表示该机构可以在没有补贴的情况 下,实现经营的自我可持续。本文借助Yar〇n提 出的补贴依赖指数对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可持 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解释变量选取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作为特殊的农村金融机 构,一方面肩负着扶贫和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 发展的社会政策目标,另一方面需要实现机构自 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才能更好地提供农村 金融服务。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反映的 是其内在的、稳固的、长远的发展基础与动力,是 一种注重效率与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模式[11 ]。因 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和了解到的贫困村资金互 助社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以下六点影响贫困 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

市场渗透率。市场渗透率反映贫困村资金 互助社能够提供服务的能力和范围以及业务增 长潜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包括以下五

项具体指标:互助资金总额反映了贫困村资金互 助社的抗风险能力和服务能力;借款规模反映农 户信贷能力以及对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支持力 度;资金借出率反映了农户对贫困村资金互助社 的接受程度和对互助资金的利用程度;入社农户 数反映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服务范围;而农户入 社率显示了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在当地农村市场 的覆盖面,农户入社率越高,借款次数越多,贫困 村资金互助社就越有可能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 进而产生占用费收入以维持发展。

2. 对贫困户的瞄准。该指标反映互助社对社

会政策目标的践行力度,互助社需要实现经营可 持续,才能继续更好地服务于扶贫,为贫困户提 供金融服务,有学者认为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对社 会政策目标的践行对其经营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但本文认为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自我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两个目标相互作用、相 互协调的整体结果,因此假设互助社能够同时兼 顾社会政策目标和经营效率,即对贫困户的瞄准 不会影响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贫困村资金互 助社是否更多的地让贫困户受益,可从贫困户入 社率、贫困户扶持率、财政资金对贫困户的瞄准度 二方面考察。贫困户入社率和贫困户扶持率分别 反映了贫困户参加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和使用互助 资金的情况。财政资金对贫困户的瞄准度,即单位 财政资金投入所能实际提供的对贫困户借款,与 财政资金对贫困户的瞄准呈同方向变化。

3.

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贫困村资金互

助社维持经营仍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对财政资 金的使用效率反映了互助社运用财政资金发展 经营、壮大自身实力的能力,使用效率越高,越有 可能成长为有经营实力的机构,越有可能在没有 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具体 包括以下三项指标:财政资金杠杆倍数,即互助 社资金总额与政府财政投入的比值,反映互助社

利用单位财政资金的投入带动更多社员资金和 其他社会资金投入的效果;资金周转率越高表示 为单位时间内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借款总额与互 助社资金总额的比值,反映互助社单位时间内利 用投入的财政资金的效率;农户互助社借款用于 发展生产的比例体现了农户借款转化为能够产 生经济效益、实现增收的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即 借款最终转化为生产资金的比例,反映互助社利 用财政资金为农户提供生产性融资服务的效率。

4.

互助资金的安全性。互助资金安全性是贫

困村资金互助社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制度 设计的体现,风险管理能力越强,风险防控制度 设计越完善,可以降低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75

反贫困Jf藉炎! it(•今

2017.7

促进管理人员的合规操作,互助资金安全性越 高,从而促进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 展。包括以下三项具体指标:逾期借款率,反映贫 困村资金互助社借款收回情况,逾期借款率越 高,互助资金的安全性越低;违规借款率,是指互 助社将借款发放给并不满足借款条件的农户的 比例;是否提取风险准备金,调查发现,提取风险 准备金是贫困村资金互助社采取的最主要的风 险防范措施。

5.财务可持续性。该指标直接反映了贫困村 资金互助社可以继续经营的财务上的可能性,财务可持续是互助社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用自负盈亏率指标衡量,即收入是否能够覆盖互 助社运行过程中的成本费用,用总收入除以总成 本表示。自负盈亏率大于1,说明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制度设计能够完全弥补其运作成本。

表1

变量

是否实现自我可持续市场渗透率

互助资金总额(元)借款规模(元)资金借出率(%)入社农户数(户)农户入社率(%)财政资金对贫困户的瞄准贫困户入社率(%)贫困户扶持率(%)财政资金对贫困户的瞄准度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资金杠杆倍数资金周转率(%)

借款用于发展生产的比例(%)资金的安全性逾期借款率(%)违规借款率(%)是否提取风险准备金财务可持续性自负盈亏率(%)管理人员特征

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年)76

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是=1;否=0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连续变量变量说明是=1;否=0

6.管理人员特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体现 在对政策的把握、专业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 等多个方面,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越高,越有可能 做出恰当的经营决策,最终影响贫困村资金互 助社的自我可持续发展。管理人员受教育水平 的高低,影响其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发展方向 的瞄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收,并最终可能会 对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产 生影响,因此,本文用可量化的受教育程度指标 反映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四、计量模型与数据来源(一)计量模型

由于本文的被解释变量y代表贫困村是否 实现了经营的自我可持续,实现经营的自我可持 续y=1,没有实现经营的自我可持续y=〇,y只有

极小值

0912983860037.64346.310001.0112.1828000446

极大值

1

19725372175800121.863991001001001.9611.23195.88100100801422415

变量均值0.2

217458.49164244.07

74.12142.3269.2381.0987.250.451.3671.9489.543.412.290.8821137.83

标准差0.397132386.42144304.45

45.2160.7919.4726.3226.240.410.5628.9114.8315.947.650.32944.82.59

计量模型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2017.7

Jf 藉H itt•今

五、结果及分析(一) 结果

反贫困0或1两个取值,所以选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对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 素进行分析。表达式为:

In

本文采用SPSS19.0对588家贫困村资金互 助社的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 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互助资金总额、资金借出 率、入社农户数、财政资金杠杆倍数、是否提取风 险准备金,均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资 金周转率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此外,衡量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对贫困户的瞄 准的三个指标,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贫困 村资金互助社对贫困户的瞄准对贫困村资金互 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二) 分析与讨论

1.市场渗透率。在衡量市场渗透率的指标 中,互助资金总额、资金借出率和入社农户数与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正 相关,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互助资金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Pj1 一巧

:A + P\\X\\+,'' + P\\x\\式中,R代表第i个变量中贫困村资金互助 社实现自我可持续的概率;1-Pt代表第〖个变量 中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没有实现自我可持续的概 率。A)为常数项;《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的监测统计 数据,覆盖四川省10市23县的588个贫困村资 金互助社。由于项目县覆盖了四川省三大经济 区,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同的经 济发展状况。所以,可对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自 我可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全面、准确地 反映。

表2

变量

互助资金总额借款规模资金借出率入社农户数农户入社率贫困户入社率贫困户扶持率

财政资金对贫困户的瞄准度财政资金杠杆倍数资金周转率

借款用于发展生产的比例逾期借款率违规借款率

是否提取风险准备金自负盈亏率

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常量

Nagelkerke R 方卡方检验值

注:**、***分别表示在5%和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2,\"义为解释变量;“

…从是模型的估计参数;/X代表随机误差项。

回归系数(B)

2.982-2.0251.1740.6750.7960.0660.2550.38211.6103.992-1.795-0.4380.2211.5011.169-0.079-19.526

显著性(Sig)0.007***

0.1020.002***0.001***

0.3640.9300.7480.3320•000***0.041**0.1220.7850.9020.006***

0.9630.1550.000***

Wald 值7.2982.6719.49510.9340.8260.0080.1030.94049.5203.8102.3870.0750.0157.5673.3842.02135.1060.6807.495

标准误(S.E)

1.1041.2390.3810.0030.8760.7480.7940.3941.6502.0451.1621.6041.7870.5460.6350.0563.296

Exp(B)19.7270.1323.2340.9892.2161.0681.2901.4653.90854.1650.1660.6451.2470.2233.2170.9240.000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77

反贫困Jf藉炎! it(•今

2017.7

总额越大、资金借出率越高、农户入社数越多,贫 困村资金互助社的抗风险能力和服务能力越强、 服务范围越广,农户对互助社的接受程度和互助 资金的利用程度越高,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越有可 能实现经营的自我可持续。

这与林乐芬等的研究结论一致。林乐芬[16]、 商文莉[19 ]均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效率与其互 助金的规模成正相关关系,随资金规模的增加而 增加。戎承法[17 ]认为合作社成员总数、资金总额 与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效果存在显著 的正相关关系。

2.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衡量财政资金使用 效率的指标中,财政资金的杠杆倍数和资金周转 率与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显著正相 关,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资金杠杆 倍数越高、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单位财政资金的投 入可以带动更多社员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对贫困 村资金互助社的投入,互助资金总额更大,资金的 利用效果越好,产生的占用费收入越多,贫困村资 金互助社越有可能实现经营的可持续。

3.

在衡量互助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中,是否提

取风险准备金与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 发展显著正相关。如果提取了风险准备金,说明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了一 定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也反映出互助社管理层对 风险问题的重视和互助社制度建设的规范和完 善,增加其实现经营自我可持续的可能性。

4.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财务目标是实现经 营的自我可持续,而对贫困户的瞄准体现的是其 服务“三农”、改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标,贫困村 资金互助社对贫困户的瞄准对其实现自我可持 续发展没有显著影响。所以,贫困村资金互助社 可以在更有效地为贫困户提供金融服务、使其收 入提高的同时,追求机构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实 现,二者并不矛盾。

综上所述,社会政策目标的践行,对贫困村 资金互助社的经营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这与盛煜

78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等的研究结论不一致。盛煜[2()]认为当前中国的 微型金融机构的确存在一定财务目标和社会目 标上的双重目标冲突。McIntosh等[21 ]通过实证 研究后证实,商业化趋势下竞争压力加大促使微 型金融机构减少了对穷人的服务,覆盖深度和广 度都会下降,二者间存在替代关系。Perem[22^e 斯洛伐克的商业性微型金融机构进行研究后发 现,可持续性与贫困户覆盖面之间存在矛盾,二 者相互替代。

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 成:一是本文的研究主体贫困村资金互助社就操 作模式来说属于标准的小额信贷机构,但严格来

讲小额信贷机构与其他学者研究的微型金融机构 是有区别的,小额信贷一般只包括对客户提供信 贷业务,而微型金融不仅包括信贷服务,还包括储 蓄、培训等服务[23]。二是贫困村资金互助社扎根 生长于中国,具有很强的政策扶贫性质,国外学者 研究的微型金融机构则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一)结论

本文基于四川省588家贫困村资金互助社 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

互助资金总额、资金借出率、入社农户数对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正 向影响。互助资金规模越大,在政策允许及自身 运行合理的范围内资金借出率越高,社员数量越

庞大,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自我可持续性越强。

2.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其自我可持续的实现有促进作用。贫困村资金 互助社完全实现自我可持续的表现之一,即财政 资金的完全退出。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 其开办运营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但是财政资金 使用效率越高的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自我可持续 性越强,将来越有可能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

3. 加强风险管理能够促进贫困村资金互助

2017.7

Jf藉炎! it(•今

[2] 效果分析——

反贫困社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风险准备金的提取表 明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设立了相关的风险制度,反 映了其风险管理水平。风险制度越完善,风险管 理水平越高,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越有可能实现自 我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建议1.

Accounting Education & Research, 2009, 27(4) :333-335.

杨龙,张伟宾.基于准实验研究的互助资金益贫 来自5省1349户面板数据的证据[J].中国

农村经济,2015,(07):82-92.

[3]

吴忠,曹洪民,林万龙.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与

新时期农村反贫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56- 59.

[4 ]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全国贫困村互

拓宽贫困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渠道,壮大资

金实力。一是对接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向正规金 融机构融资壮大互助资金规模。二是开展贫困村 资金互助社的社际合作。由于贫困村自然地理条 件和风俗习惯相似,通常在种养殖产品上具有同 质性,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不同村之间 种养产品不同,资金需求的时间不同,互助社之 间开展社际合作,就可以避开共同的用资高峰相 互拆借。二是提高借款额度,实际中贫困村资金 互助社对借款的额度有严格的规定,最高额度一 般较低,无法满足需求,可通过提高借款额度获 得更多的资金占用费,同时,吸引更多的农户入 社,缴纳入社金,扩大互助金规模。

2.

加强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管理。一是

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济业务原始票据和凭证的 留存;加强资料报送的管理,要求报送的数据、报 告、资料按照要求做好,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相 关部门。二是加强外部监管。对于因各种原因没 有必要、主观上不愿意或无法继续试点的互助 社,启动退出程序;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做到每 一笔记账都必须有原始票据和凭证的支撑,不漏 记录错记录,按期对账;定期整理数据资料,分析 互助社运营状况,并结合其他各种渠道和方式, 追踪和监督互助社的发展,及时发现其运行中的 困难和问题,并通过加强指导、共同研究解决方 案等,帮助其解决冋题。参考文献

[1]World B. From Poor Areas to Poor People: China’sEvolving Poverty Reduction Agenda-----An Assessment of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助资金交叉检查情况报告[R].北京: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 目管理中心,2011.

[5] 李金亚,李秉龙.贫困村互助资金瞄准贫困户了

吗——

来自全国互助资金试点的农户抽样调査证据[].

农业技术经济,2013,(06):96-105.

[6]

林万龙,等.扶贫互助试点中的“霍(山)太(湖)模

式”:安徽省霍山县与太湖县“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 金”试点调研报告[R].北京:递交给亚行的研究报告, 2007.

[7]

王国良,徐晖,海波,黄承伟.扶贫资金互助组织

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川、陕、皖三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

助资金试点调查报告[A].微型金融与农村扶贫开发[C].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8]

Yaron J,Benjamin M P,Piprek G L. Rural Finance:

Issues,Design,and Best Practices [j]. Rural Finance Is­sues Design & Best Practices,1997,14(5) :775-779.

[9]

Seibel H D. Does History Matter? The old and the

New World of Microfinance in Europe and Asia [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Cologn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2005.

[10 ]刘西川.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目标瞄准、还款机 制及供给成本——

以四川省小金县四个样本村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2012,( 08): 65-72.

[11] 葛永波,周倬君,马云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农业经济问题,2011

(12):48-54.

[12]

李长生,蔡波.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及 其影响因素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1(4):41-46.

[13]

Bego a G N,Carlos S C,Cecilio M M.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and efficiency[j]. Omega,2007(35) : 131-142.

[14] Robert C,Asli,DemirgU? K,Jonathan M. Does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79

反贫困 Regulatory Supervision Curtail Microfinance Profitability and Outreach? [B], World Bank Group, 2009.

[l5]Niels H, Robert L, Aljar M. Outreach and Effi­cienc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 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6): 938-948.

[16]

突分析[J].征信,2012,(03):82-85.

[21]

2017.7McIntosh C,Villaran G,Wydick B. Microfinance

and Home Improvement: Using Retrospective Panel Data to Measure Program Effects on Fundamental Events [J]. World Development,2011,39(6) :922-937.

[22]

Perera D. Commercial Microfinance: A Strategy to

Reach the Poor? [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0,(222): 238-250.

[23]

张正平.微型金融机构双重目标的冲突与治理

林乐芬,赵倩,沈建芬.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

基于28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3,(02):50-59.

[17]

戎承法,楼栋.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互助资金的

效果———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农 业经济问题,2011 (10): 89-95.

[18 ]曲小刚,罗剑朝.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绩效和影响因素----以内蒙古通宁市辽河镇融达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例[].农村经济,2013,(04):61-65.

[19 ]商文莉,郑少锋.金融许可和依托组织对农村资 金互助组织效率影响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5,(06):88-95.

[20]盛煜.中国微型金融机构财务目标和社会目标冲

[J].经济评论,2011,(05): 139-149.

(责任编辑:管仲)

(上接第56页)

[12]

house Gas Inventories [M].Kanagawa: Institute for Global

[21]

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

基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理论的实证

卢娜,冯淑怡,曲福田.经济发展对我国土地利用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6.

碳排放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108-115.

[13]

响应关系研究——

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3): 128-134.刘伟玲,张林波,龚斌,等.深圳市土地利用碳排

[22]

陈百明,杜红亮.试论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

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协整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13,20(4):173-178.

[14]

钩研究[J].资源科学,2006,28(5) :36-42.

[23]

OECD. 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

张兰,刘友兆,郑华伟.江苏省土地承载碳排放及

其脱钩效应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6): 1108-1118.

[5]程子腾,严金明,高峰.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研究——

以柳州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6,32(8):87-89.

ronmental pressures from economic growth [R].Paris:OECD, 2002.

[24]

〇ECD.Environmental indicators-development, mea­

surement and use [R]. Paris: OECD, 2003,13.

[25]

Tapio P.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 [J]. Transport Policy, 2005, 12(2):137-151.

[1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 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R].发改气 候[2010]1587 号.

[17 ]曲福田,卢娜,冯淑怡.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 影响[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1,21(10):76-83.

[18]

赵荣钦,黄贤金.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

用碳排放与碳足迹[].地理研究,2010,29(9): 1639-1649.

[19] 业大学,2011.

[20] 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

(责任编辑:李亚利)

80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