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 总第99期 心理学探新 PSYCHOLOGICAL EXPL0RAT10N 2006正 第3期 汉语阅读中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 王文静 闫国利 白学军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300074) 摘要:采用眼动分析法考察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行词的词频对其 代词加工的难易没有影响,即当先行词为高频词时对代词后区域的阅读时间与低频条件没有差 异。研究结果支持了代词加工的词条重新通达假说,该理论认为读者在加工代词时只需通达先行 词的部分词汇信息。 关键词:代词;照应语;先行词;词频;眼动 中图分类号:B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6)03—0030—06 1 前言 发现词频对句子的阅读时间没有影响-6J。然而,这 一代词的加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往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高水平的语言学因素对代词加工的影响 上,例如动词的隐含因果关系、语义以及句法对代词 加工的影响[卜3l,而鲜有研究探讨先行词低水平的 结果可能并不可靠,因为首先研究者测量的是整 个句子的阅读时间,这个因变量不够灵敏,其次用图 片来表征高低频词可能会由于图片本身的特征而掩 盖词频所带来的效应。 第三种观点为突出性假说(saliency account),该 词汇因素对代词加工的影响。本研究旨在考察其中 的一种低水平因素——词频对代词加工的影响。 目前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的影响存在三种理 论观点。第一种为完全重新通达假说(full reaccess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当读者对代词进行加工时需 观点认为词频会影响一个单词的突出性,低频词比 高频词更突出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因而更容易 从记忆中提取。Malmberg等人的研究证明了低频词 的识别要快于高频词[7]。当读者加工代词时低频先 行词应该比高频先行词更容易重新通达,因此低频 要通达其先行词的全部词汇信息,就像读者重新加 工先行名词一样。因此,该观点认为先行词的词频 先行词代词的阅读时间会短于高频先行词的代词。 van Compel等人的研究支持了该理论-8 J,但该实验 中并未控制句子的合理性以及可预测性可能会对关 键区域阅读时间所造成的影响。 针对Simer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实验所采用的 眼动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得代词的阅读时间;先 行词包含在实验材料的第一个句子中,从而避免了 图片呈现所带来的问题。另外,实验控制了句子的 会影响代词的阅读时间,与加工其先行名词类似,当 先行词为低频词时其代词的加工时间会长于高频条 件。Cacciari等人以及Gamham等人在罗曼斯语中 发现读者在进行词汇通达时可以重新通达代词先行 词的词性(gender)-4.5J。第二种观点为词条重新通 达假说(1emma reaccess account),该观点认为一个单 词包括词条(1emma)和词位(1exeme)两种信息,语义 和句法都属于词条信息,而词频则属于词位信息。 读者在加工代词时只需要重新通达先行名词的词 条,而非词位。由于词频属于词位信息,所以该观点 认为先行词的词频不会影响代词的加工时间。由 合理性及可预测性从而避免了Van ompel实验中的 C不足。实验旨在考察:1)汉语阅读中先行词的词频 是否会对代词加工造成影响。2)第二次重复出现的 名词是否也存在词频效应。就第二个实验目的,根 据完全重新通达假说,不论是照应语的词汇通达还 Simmer等人所做的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在他们 的实验中,被试自控速阅读包含一个代词的句子(整 句呈现),代词的先行词由一幅图片来呈现,图片所 表征的要么是一个高频词要么是一个低频词,结果 是对先行词的重新通达都能够导致重复名词的词频 效应;根据词条重新通达假说,如果该效应存在,这 可能是由于照应语的词汇通达所造成的,如果不存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1JAZJDXLX003。02JAZJDXLX0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王文静等汉语阅读中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 3l 在则可能是由于对先行词的重新通达。最后,虽然 依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9 J和《现代汉语分类 突出性假说认为低频先行词的重新通达相对容易, 词典》[1O]选择满足实验条件的高低频近意词(词频、 但是这种效应会被照应语的词汇通达所掩盖,所以 笔画数见表1)。编制32组句子为实验材料(见表 即使是第二次出现,高频词的阅读时间也会短于低 2),每组句子包含两个分句,两个分句之间有逻辑联 频词。 系,句长均控制在l3一l6个字。第一个分句包含先 2研究方法 行名词,第二个分句包含照应语,指代第一个分句中 2.1被试 的先行名词,照应语或者是一个代词或者是一个重 天津师范大学的62名大学生,视力或矫正视力 复名词。先行词/照应语均位于句子中央,以避免首 正常,其中6名被试的数据因为眼动记录不合格而 尾效应。两个分句的句子结构均相同。将实验材料 被删除,有效数据56份。 分为四个词单,每个词单包含每组句子的其中一种 2.2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每个被试只看每组句子的其中一种条件。 裹1高频与低频词的词频、笔画数(括号内为标准差) 请l5名大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7点合理性评 具体步骤为:1)让被试熟悉实验室环境并进行 定(7为非常合理),评定结果均在4.4 7之间。另 眼校准程序;2)说明指导语,通过练习,确认被试完 外请l5名大学生对照应语指代的明确性进行7点 全理解实验要求后,正式实验开始。整个实验大约 评定,评定结果在4.73—7之间,保证所有代词的指 需要20分钟。 代都是清晰明确的。插入32个与实验句结构差异 2.5兴趣区划分 较大的填充句,以及20个判断题,以保证被试认真 实验划分了3个兴趣区,兴趣区1为第一个分 阅读句子,对这些题目判断的正确率在95%以上。 句中的先行名词,兴趣区2为第二个分句中的照应 裹2实验材料举例 语,兴趣区3为第二个分句中紧跟在照应语后的词 实验条件 实验句 (见例1)。 高频先行词一重复名词经理喊住路过的学生帮忙推车。 例1:经理喊住路过的【学生】帮忙推车。 经理特别感谢学生的热情帮助。 低频先行词一重复名词 经理喊住路过的学员帮忙推车。 ① 经理特别感谢学员的热情帮助。 经理特别感谢【他们的】【热情】帮助。 高频先行词一代词 经理喊住路过的学生帮忙推车。 ② ③ 经理特别感谢他们的热情帮助。 3实验结果 低频先行词一代词 经理喊住路过的学员帮忙推车。 研究采用三个眼动指标:1)首次注视时间,指落 经理特别感谢他们的热情帮助。 在兴趣区的第一个注视点的持续时间;2)凝视时间, 2.3 实验设计 指从注视点第一次落入兴趣区开始,到离开该区域 2(先行名词的词频:高频,低频)×2(照应语类 为止这段时间内,被试对该区域的注视时间的总和; 型:重复名词,代词)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先行 3)总注视时间,指对兴趣区注视时间的总和,包括回 词词频和照应语类型均为被试/项目内因素。另外, 视的注视时间。不同条件下的平均阅读时间见表 被试/项目分组为被试/项目间变量[11】。 3。对结果进行被试分析(F,)和项目分析(F2)。由 2.4实验仪器和程序 于仅对词频效应以及它和照应语的交互作用感兴 采用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记录被试的眼动数 趣,因此不报告照应语的主效应,因为如果照应语的 据。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的采样次数为每秒250 主效应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代词和名词之间的词类 次,刷新频率为120Hz。 或长度差异造成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心理学探新 2006焦 表3被试在三个兴趣区上的平均注视时间(ms)和标准差(括号内为标准差) 3.1 兴趣区1 作用仅在被试分析时显著,Fl(1.52)=4.22,P<0.05, 对于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词 F2(1,2E)=3.05,P=0.09。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 频主效应均非常显著。首次注视时间:Fl(1.52)= 现:当照应语为重复名词时,对高频词的阅读时间在 19.47,P<0.01,F2(1,28)=13.93,P<0.01;凝视时 数量上小于对低频词的阅读时间,但并未达到显著 间:Fl(152)=46.87,P<0.01,F2(1,,28):32.08,P< 水平,Fl(1.52)=3.31,P=0.07;当照应语为代词时, 0.01;总注视时间:Fl(152)=46.98,P<0.01,F2(1.,28) 无词频效应Fl(1.52)=1.01,P=0.32。对于凝视时 =16.20,P<0.01。对高频词的阅读时间显著低于 间,词频与照应语类型的交互作用在被试分析和项 低频词。 目分析上均不显著Fl(152):1.60,P=0.21,F2(1..28) 3.2兴趣区2 =1.28,P=0.27。对于总注视时间,词频与照应语 对于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词 类型的交互作用在被试分析和项目分析上均非常显 频主效应均不显著。首次注视时间:Fl(1.52):0.27, 著FI(1,52)=26.24,P<0.01, (128)=9.99,P< ,P=0.61,F2(1.28)=0.46,P=0.50;凝视时间:Fl(1.52) 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照应语为重复名 =0.76,P=0.39,F2(1.28)=0.56,P=0.46;总注视时 词时,词频效应非常显著Fl(1.52)=9.11,P<0.01, 间:FI(I.52)=1.21,P=0.28,F2(1,28)=1.91,P= F2(1.28)=8.42,P<0.01,即使是重复出现,对高频词 0.18。 的阅读时间仍然会小于对低频词的阅读时间;当照 对于首次注视时间,词频与照应语类型的交互 应语为代词时,词频效应在被试分析上显著,在项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王文静等 汉语阅读中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 33 分析上不显著Fl(t,52)=25.04,P<0.01,F2(i,28)= 1.41,P=0.25。 次支持了词条重新通达假说。 研究结果与另外两种假说均不一致。如前文所 述,完全重新通达假说认为对代词的加工需要重新 3.3兴趣区3 对于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词 频主效应均不显著。首次注视时间:Fl(1.52)=0.38, P=0.54,F2(128)=0.67,P=0.42;凝视时间:Fl(1,52) ,通达先行词的所有信息,包括语义和词频信息,就像 重新加工先行名词一样,实验的结果显然与该观点 的预测不一致,词频对代词的加工没有影响,说明对 =0.46,P=0.50,F2(128)=0.66,P=0.42;总注视时 代词的加工并不需要通达先行词的全部信息。另 ,间:Ft(t.52)=0.18,P=0.67,F2(t.28)=0.12,P= 0.74。词频与照应语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首 次注视时间:Fl(1,52)=0.16,P=0.69,F2(1。28)= 0.22,P:0.64;凝视时间:Fl(1,52)=I.66,P=0.20, F2(1,28):1.90,P=0.18;总注视时间:Fl(1,52)= 2.39,P=0.13,F2(1.28)=3.94,P=0.06。这一结果 支持了词条重新通达假说。 4讨论 首先证实了词频效应,高频名词的首次注视时 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都短于低频名词,这与以 往词频效应的研究相一致【12 J。另外,对于重复出现 的名词,高频词和低频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 间之间没有差异,而在总注视时间上高频词少于低 频词,这说明词频仅对重复出现名词的晚期加工有 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主要来自于回视或对重复的 名词的再次加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照应语为 代词的条件下,当先行词为高频名词时,对代词后区 域(兴趣区3)的阅读时间与低频时的没有差异,这 说明先行词的词频对代词的加工没有影响。这些数 据支持了词条重新通达假说,由于词频属于词位信 息,而在加工代词的时候只需要重新通达先行词的 词条信息,因此词频不会对代词的阅读时间造成影 响。 本研究之所以在代词后区域(兴趣区3)考察词 频对代词加工的影响,主要是基于以往的研究表明, 对代词的加工会相对滞后,即最早的效应也会反应 在代词之后的区域【13 J。这种对代词加工的轻微滞 后可能是由于通达语篇表征所需要的时间要长于低 水平的词汇学因素,因此在考察重复名词的词频效 应时,需要关注兴趣区2,而在考察代词加工是否存 在词频效应时,则需要关注兴趣区3,因为对代词的 加工要求通达前文。在兴趣2,并未发现对重复名 词的早期加工存在词频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对先行 词词条信息的重新通达所导致的,而在兴趣区3,照 应语为重复名词的条件下也未观察到词频效应,再 外,突出性假说认为低频的先行名词比高频的先行 名词更显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获得更多的加 工资源从而更容易被提取,因此在加工代词时,低频 先行词应该比高频先行词更容易重新通达,从而减 少阅读时间,而实验结果与该观点的预测不一致,即 低频这一特征并不能降低对代词的加工时间。 5 结论 5.I词频效应显著。对于首次加工的名词,对低频 词的阅读时间要长于对高频词的阅读时间。 5.2先行词的词频对代词加工没有影响,支持代词 加工的词条重新通达假说。 5.3对重复名词的早期加工不存在词频效应,低频 词与高频词的阅读时间没有差异。 参考文献 I孙燕,舒华,周晓林,等.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对代词加工的 影响.心理科学,2001,24(1):39—41. 2缪小春,宋正国,动词语义和句子语法对代词加工的影 响.心理科学,1995,18(4):197—200. 3缪小春.影响代词加工的语义和语法因素研究.心理学 报,1996,28(4):352—357. 4 Caeeiari C,Carreiras M,Cionini C B.When words have two genders:anaphor resolution for Italian functionally ambiguous word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7,37:517—532. 5 Gamham A,Oakhill J,EhrHeh M—F,el a1..Representations nad process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onouns:new evidence from Spanish and French.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5.34:41—62. 6 Simner J,Smyth R.Phonological activation in anaphofie lexieal access(ALA).Brain and Language,1999,68:40—45. 7 Malmberg K J,Nelson T O.The word frequency effect for recogniiton memory and the elevated—attention hypothesis. Memory and Cognition,2003,31(1):35—43. 8 van Compel R PG,MajidA.Antecedentfrequency efcets dur— ing the processing of pronouns.Cogniiton,2004,90:255—264. 9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 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 理学探新 2006正 10董大年.现代汉语分类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9. Memory nd Cogniaiton,1995,21(3):785—794. l2 Rayner K.Eye movement,cognitive processes,and reading. 11 Pollatsek A,Well A D.On the use of counterbalanced designs in cognitive research:a suggestion for a better and more power- l3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3):482—488. Rayner K,Pollatsek A.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NJ: Lawrence Ed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1989.268—289. ol analysif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Antecedent Frequency Effects during Processing of Pronouns On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Chinese Wang Wenjing Yah Guoli Bai Xuejun (Research Center of Psychology nd aBehavior,Tinjain Normal University,Ti in 300074) Abstract:The present experiment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processing of pronouns is affected by the lexical frequency of heitr antecedents.The data showed reading times following pronouns wih inftrequent antecedents were as same as following pronouns with frequent antecedents.This was consistent wih a tlemma re ̄M2:eess account which claimed that reader accessed part 0f the lexieal properties of the antecedent during the pro- eessing of pronouns. Key words:pronouns;anaphors;antecedents;lexieal frequency;eye movement (上接第9页) 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ese Psychology Yan Guocai (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Shang}Ii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Abstract:The author of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esthe development 0fChinese psychology.includedthreequestions:thehistory ofChinese psy・ ehology、the present 0f Chinese psychology and the fiend of Chinese psychology. Key Words:Chinese psychology;the past 0f Chinese psychology;the present 0f Chinese psychology;the future of Chinese psychology (上接第22页) Is There Only High and Low Division in Self--Esteem? -Heterogeneity of High Self—-esteem and Its Revelation Zhang Xiangkui Tian Lume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Northeast Normal Univesriy,Chatngehun 130024) Abstract:Traditional view proposed that people with high serf-esteem had better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daptationbut more and more re. ,searchers believed this dichotomy of elsf—esteem too simple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nature in each level of self—esteem especially in high elsf—esteem,i.e.heterogeneity ofhighself-esteem.The articleintroducedit simplyand suggestedtheimportntraevelationforfutureself— esteem stud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self—-esteem;heterogeneity of hih gelsf—-esteem;revel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