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师 2017年第11期 Chemical Engineer DOI:10.16247 ̄.cnki.23-1 171/tq.20171 141 油 罔 讹 掌 x油田不同因素 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研究 安辉,江 山 (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O0) 摘要:本论文以X油田为研究背景,重点分析了影响该区块粘度的因素,从而找到了适合该区块的降粘 工艺,不仅对于该区块的石油开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还可以对邻井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x油田;稠油;粘度;因素;降粘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AN Huj,JIANG Shan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in X oilfield (Yangtze University,Wuhan 4301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X oilield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tf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iscosity of the block,SO as to find the visbreaking process for the block,not only has the very good guiding signiif— cance for the block of oil exploitation,can also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adjacent wells. Key words:X oilfield;heavy oil;viscosity;viscosity factor 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对于国 民经济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勘探开发的 不断进行,石油资源的开采量越来越少,开发难度越 来越大。因此,稠油的勘探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x 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主要是中至重质 原油。同一油井在不同的开采阶段,原油性质也会发 生一定的变化。本论文主要是针对x油田不同因素 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机制,找到了适合该区块的降粘 晶蜡组成。微晶蜡与石蜡的组成和性质等都有明显 差异,它们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也不同。 x油田的稠油含蜡量约为2%~6%,属中、低含 蜡。当原油的含蜡量较高时,化学降粘效果差;反之, 当原油的含蜡量低时,化学降粘效果好。 1.2胶质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胶质分子主要是由4~6个亚甲基将芳香环连 在一起,相关研究表明胶质含量与稠油粘度成正相 工艺,对于该区块稠油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意义。 关系,胶质中s及(s+N+P)元素的含量与稠油的粘 度正相关。胶质中存在大量的杂环原子,使胶质分子 之间或胶质分子与沥青质分子间形成络合物。这种 络合物会导致稠油粘度的增大。对x油田原油的胶 质含量统计并与其他油田对比见下表1。 表1 国内主要稠油油田及塔河油田稠油胶质 1影响原油粘度的因素分析 稠油中的固体组分主要是石蜡、沥青质和胶质, 当这些固体物质在稠油中的浓度比较大时,稠油粘 度急剧增大,具有明显的非牛顿流体的特征。 及沥青质含量对比 Tab.1 Comparison of colloid and asphaltene content in heavy 1.1蜡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石蜡是大多数原油沉积物的主要成份,典型原 油蜡沉积物由约40%~60%的石蜡和少于10%的微 oil field and Tahe heavy oil field 收稿日期:2017—08—23 作者简介:安辉(1993一),男,长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石油开发地质。 导师简介:江山(1980一),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油藏工程与数值模 拟。 由表1可以看出,x油田稠油的胶质含量低于 国内其他油田的稠油胶质含量。相对来说,其胶质对 42 安辉等:x油田不同因素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研究 2017年第11期 该区块原油粘度的影响较小。 1.3沥青质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沥青质是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分子量最大的组 分,在原油中以凝胶或溶胶状态存在。从上表1可 知,x油田沥青质的总含量要高于国内其他稠油油 田,是导致该区块原油粘度高的重要因素。 变为非牛顿流体,稠油的粘度明显呈上升趋势。根据 下图1油田所测粘温曲线可得: 1.4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随油温从高到低的变化,稠油会从牛顿流体转 (1)x油田稠油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急剧降低; (2)同一区块的不同井,在同一温度下对应的的 粘度差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各区块每条粘温曲线都有一个拐点,在低温 段,粘度较敏感。不同的井在到达拐点前,原油粘度 存在很大的差异。 垂 舞 温度/℃ 图1 X油田部分井粘温曲线 Fig.1 Curve of viscosity temperature in X oilifeld 1.5 含水对粘度的影响 对X区块稍微三口井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和 图2。 表2不同含水粘度变化率计算 Tab.2 Calculation of change rate of diferent water viscosity 图2三口井不同含水率对原油粘度的影响 in three wells Fig・2 Effect of diferent water content on Viscosity of crude oil 由表2、图2可以看出,x区块的稠油在井筒内 流动时具有以下特点:(1)在一定含水范围内,随着 含水的上升原油粘度上升,上升的幅度增大;在含水 高于某点进入油包水向水包油转化后,粘度随含水 上升而下降;(2)含水乳化对x油田稠油粘度影响 乳化严重,乳化区间随着井位的不同而不同。 同样因井而异。实验表明主要在含水2O%~60%时 2不同降粘工艺的效果分析 2.1掺稀比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掺稀工艺就是将轻质原油、凝析油或原油蒸馏 产品等按照一定比例与稠油进行掺混,以达到降低 稠油粘度的作用。轻质油稀释稠油不仅有好的降粘 效果,且能增加产油量。通过对x区块的411井的 不同稀稠比粘温关系以及降粘率的计算分析得到如 下表3及图3。 2017年第l1期 安辉等:x油田不同因素对原油粘度的影响研究 l 0 0 O O 0 0 O O O O 43 表3 441井不同稀稠比粘温关系 还没有大规模的进行现场推广。X油田在原油溶性 ∞%% Tab.3 Tab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osity and temperature at diferent dilution ratio in 441 well ∞鼹跖 舳 DS一2、降粘剂DS一1、DS一3的基础上,优化出DS一4、 DS一5两种新的油溶性降粘剂,分别在如下几口井进 行降粘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 表4油溶性稠油降粘剂优化评价试验 Tab.4 Evaluation test of oil soluble heavy oil;viscosity 441井稠油 (稀:稠)2:8 64o00 3000O 13200 6900 3650 8Oo0 5700 2550 870 437.5 reducer;optimization (稀:稠)3:7 (稀:稠)4:6 1920 930 450 380 5o0 340 305 385 280 197.5 162.5 960 760 (稀:稠)5:5 272.5 157.5 褂 椠 世 稀稠比 图3不同温度下稀稠比与降粘率关系曲线图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osity ratio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rate at diferent temperatures 由表4可知,降粘剂DS一4对1252井稠油降粘 效果较好,在稀稠比56:64时,加药浓度0.5%时, 随着稀稠比的增大,441井的降粘率逐渐增加,增加 到一定程度,趋势变缓。在此条件下稀稠比为3:7 时,降粘效果较优。 50℃降粘率就达到73.2%;降粘剂Ds一5对1286、 TK1252、TK1294井降粘效果均较好,在加药浓度 0.5%时,5O℃降粘率均达到50%以上。 2.2.2稠油乳化降粘技术乳化降粘就是稠油在表 2.2化学降粘对粘度的影响 化学降粘是指在稠油中加入某种药剂,通过药 剂的作用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常用降粘方法 有加入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技术和;bI1 ̄L化剂的降粘 技术。不同的区块应该采取不同的化学降粘剂以达 到最佳的效果。 2.2.1 油溶性粘剂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技术是 在降凝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降粘技 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O/W型乳状液,从而达到降 粘的目的。乳化降粘的关键是选择质优、价廉、高效 的乳化降粘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高,耐高 温,但抗矿盐性差。x油田地层水矿化度超高(220~ 240g・L-・),因此,采用耐盐型降粘剂在该区块进行实 验,结果见表5。 术。目前,国内对该种降粘剂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室内 表5耐盐型降粘剂评价试验 Tab.5 Evaluation test of salt resistant viscosity reducer (下转第47页) 2017年第11期 Chem.Commun.,2014,50(98):15585—15588. 陈琦等:植根深远的冠醚化学 47 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年8月:157—158. M,Ballester P,Vidal-Ferran A,et o1.Supramolecular catal- [13] Raynalysis.Part h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as a tool for building and [8]程明,王其,姚琛灏,等.基于双间苯一32一冠一10穴醚超分子 组装体设计与构筑[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 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8 月:208—209. modifying homogeneous catalysts[J].Chem.Soc.Rec.,2014,43(5): 1660—1733. [9]Nepogpdiev S A,Stoddart J F.Cyelodextrin-based Catenanes and Rotaxanes[J].Chem.Rev,1998,98(5):1959-1976. [10]韩梦宇,孙泽川,田霞,等.由邻菲哕啉冠醚构筑的荧光分子开 [14] 欧阳光辉,范青华,刘鸣华.阳离子触发的可开关不对称催化 [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 论文集.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8月:381—382. a—MasetMD,NebotV J,Miravet JF,etⅡf.Contmlofmolee— [15] Segarr关[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 会论文集.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8月:261—262. 【1 1 J Graneha T,Ferrando-Soria J,Cano J,et a1.Enantioseleetive s a.q— sembly of antiferromagnetic hexacopper(II)wheels with chiral ular gelmion by chemical stimuli[J].Chem.Soc.Rev.,2013,42 (17):7086—7098. amino acid oxamates[J].Chem.Commun.,2013,49(53):5942— 5944. [16] 孙泽川,韩梦字,田霞,等.含胆甾侧链的冠醚超分子凝[c].全 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 集.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8月:263—264. [12]龙凯麒,李志伟,吕先勇,等.六核铜金属冠醚的组装及其对季 铵盐的识别作用研究[c].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 (上接第43页) 由表5可以看出,乳化降粘技术在一定条件下 对x油田的降粘率基本可达99%以上,可以在该区 块进行大力的推广。 降粘。通过大量的实践标准这,3种方式在x油田的 不同井位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与应用。 参考文献 3结语 本论文基于x油田超稠油的背景,从原油中的 含蜡、胶质、沥青质等物质以及温度和含水率的角度 对该区块稠油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适合 该区块的降粘技术:(1)采用3:7的掺稀比来进行 混合;(2)采用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在加药浓度为0.5% 是效果较好;(3)采用稠油乳化降粘技术对原油进行 [1]石斌,任振东,门秀杰.固体酸,碱和引发剂促进渣油轻质化的 初步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6,34(4):434—438. [2]王建新,倪忠斌,沈晓东.高分子碳系自由基引发剂及其应用 [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2,14(6):40.42. [3]钟立国,刘喜林,范洪富.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及其降粘机理 [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26(3):95—98. [4]刘春天,刘永建.稠油水热裂解反应中有机硫化合物的转化研 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33(6):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