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来源:好走旅游网
托物保 2013.39(6):86—90 Plant Protection 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刘 杰 , 姜玉英, 曾 娟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 摘要玉米大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世界性玉米病害,常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12年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地区 大流行,本文归纳了玉米大斑病全国发生概况、区域分布和各地病情。总结了2012年玉米大斑病发病时间早,流行速 度快,品种间和地区间发病程度差异大等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主栽品种不抗病、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 致大斑病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重视玉米病害的预测预报、推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综合防治的对 策建议,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大斑病 ̄'14I.x-作,指导玉米病害防治、有效控制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有所裨益。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重发原因;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 435.131 文献标识码: A 1301: 10.3969/j.issn.0529—1542.2013.06.016 Analysis of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 epidemic in 2012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Liu Jie,Jiang Yuying, Zeng Juan (National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re,Beijing 100125,Chia)n Abstract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NCLB)caused by fungi is a worldwide serious disease on corn,which can cause heavy losses to corn production.The NCLB was epidemic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and North China in 2012.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nationwide general situation,distribution and local progress of NCLB.The dis— ease prevalence is characterized by early and quick spread,and significant variation among different cultivars and regions.The serious occurrence of NCLB is mainly caused by suitable weather conditions,susceptible major corn cultivars and unreasonable cultivation measures.To control the NCLB and guarantee corn production safety,sev— eral countermeasures are recommended,such a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disease forecast,recommending re— sistant cultivars,and reinforcing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Key words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 epidemic reason; control countermeasure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玉米上发生最为普遍、危害 最重的病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和南方 面总结了2012年我国玉米大斑病发生特点,分析了 重发原因,提出了科学监测和有效防控对策,对今后 做好玉米病害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20世纪70年代末期, 由于引进了美国的抗大斑病自交系,培育了一批抗 病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种植,重病区的病情已显著 减轻_1]。近几年,玉米大斑病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 1发生概况 1.1总体概况 尤其是2012年,由于夏季遇降水多、温度适中的天 气,我国东北、华北等地病害严重发生,局部大发生, 为2008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年份,对玉米的安全生 产造成较大威胁。针对病害重发态势,各级植保部 门认真做好监测预警,农业部门采取各种措施防止 病害扩散蔓延,病情得到及时和有效控制。本文全 据统计,2012年全国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为 568.1万hm2,比2011年增加39.1 ,比2OO8—2011 年均值增加52.6 ;全国防治面积为338.1万hm2, 分别比2011年和2008—2011年均值S ̄DI149.6 和 65.3%o;共计挽回损失68.7万t,分别比2011年和 2008--2011年均值增加17.3 和55.3 ,实际损失 收稿Et期:2013 02—20 修订日期:2013—03—07 致 谢: 东北、华北等相关省植保站提供了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总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孙世贤推广研究员给予玉米品种抗 . . . 病性的技术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通信作者 E mail:cbliujie@agri.gov.cn 39卷第6期 刘杰等: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 87 ・ 46.6万t,分别比2011年和2008—2011年平均值增 加2.3 和70.3 。2008—2011年全国玉米大斑病 发生和防治面积及损失见图1。 1.2发病区域 和5.3 。各省份2012年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和 重发区域见表1。 2012年玉米大斑病主要分布在北方春播玉米 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南方 丘陵玉米区l2]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北方春播玉米区9省份共计发 生面积为389.3万hm ,河南、山东、陕西等黄淮海 平原夏播玉米区6省份发生面积合计为112.9万 hm ,云南、四川等西南山地玉米区4省份合计发生 面积为36.0万hm ,湖北、湖南等南方丘陵玉米区6 省份合计发生29.9万hm。,以上四大区域发生面积 占全国发生面积的比率分别为68.5%0、19.9 、6.3 表1各省份2012年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和重发区域 Table 1 The occurrence area and severe regions of NCLB in China in 2012 1)各省发生面积比率为各省发生面积占各省玉米种植面积的比率,各省玉米种植面积数据来源于《201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会商会材料汇编》。 The ratio of occurrence area means planting area divided by occurrence area.The corn cultivation area data were from‘The collection of forecast consultation on the important plant pests in 2013’. 1.3各地病情 发生,东北、华北局部大发生。其中,黑龙江省平均病 株率为1O ~50 ,最高8O ~1O0 。吉林偏重发 生,全省9个市(州)均有发生,平均病株率为80 以 上,最高100 ,发病程度达3级以上的地块占2O9/5。 2012年各玉米主要种植地区普遍发生大斑病,持 续近年来加重发生趋势,东北、华北等大部玉米主产 区发生程度均重于常年和2011年,即全国总体偏重 ・ 88 ・ 击氢铂镰.婚 2O13 辽宁北部、中部等地普遍发病,一般田块病株率3O -病较重,病斑连片,造成叶片干枯,平均病株率为 7.8 ,最高病株率为100 ,重发面积占玉米种植面 50 ,重发地块病株率可达5O ~7O ,其中彰武、 昌图县部分乡镇病株率高达100 。承德等河北北部 冷凉地区达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平均病株率 45.2 ,最高病株率100 。山西为大发生,8月下 旬太原以北地区调查,病株率均达7O 以上,忻定盆 地、大同盆地病株率达100 。北京北部春玉米区发 积的三分之一。河南中等发生,8月中旬至9月上旬 发病盛期全省平均病株率13.9 ,最高100 ,如安 阳市发病盛期平均病株率38 ,最高达86 ,驻马店 市盛期平均病株率为30.6 ,平均病叶率64.6 。 主要省份2012年玉米大斑病病情见表2。 表2主要省份2012年玉米大斑病病情 Table 2 The disease conditions of NCLB in major provinces in 2012 2发生特点 2.1发病时间早,流行速度快 2012年全国大部地区大斑病发生时问较常年明 显提早,始见期和盛发期提前约1个月。据各地调 查,山西忻府区、河北丰宁县和吉林长岭县分别于6 月22日、6月27日和6月29日始见发病,其中山西 始见期是2008年以来最早的一年;天津、北京在7月 上旬见病,陕西、黑龙江7月中旬开始见病。随后各 地病情急剧上升,河北承德至7月初病害即普遍发 植高产优质品种,品种问抗性有明显差异。据调查,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北京等地种植‘先玉 335’及有其血缘的品种发病明显重于其他品种。如 北京北部山区‘先玉335’品种后期大斑病发生普 遍,植株发病率为100 ,重发面积占种植面积的三 分之一。河北承德重发品种主要有‘先玉335’、‘承 单50’、‘承玉21’、‘承玉25’、‘涿单2000’等,病株 率一般2O ~35 ,最高达100 ,病叶率一般为 25 ~40 。辽宁阜新调查l3],发病严重的品种有 ‘先玉335’、‘美晶’、‘辽单565’、‘辽单771’、‘良玉 618’、‘金玉168’,病株率均为100 ,病叶率在 85 ~100 ,发病程度均在3级以上;最抗病的 生;吉林病害于7月中旬即达盛发期,而常年盛发期 为8月中、下旬;山西7月下旬病害进入了流行盛期, 忻定盆地局部地块发病株率达到9O 以上,8月下旬太 原以北地区病株率均达到了70 以上,忻定盆地、大同 盆地病株率达到了100 ,且95 以上的植株,病叶已 是‘沈单7’,病株率100 ,病叶率23.6 ,发病程 度为轻发生;其次是‘京科866’,病株率达100 , 扩展到了旗叶,受害植株下部叶片提早干枯,上部绿色 叶片病斑多在7~8个,最多的达到1O个以上,许多病 斑相互融合,发病级别达到5~7级。病害发生期提前、 侵染期长是导致大斑病偏重发生的重要原因。 2.2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大 不同玉米品种抗大斑病差异较大,各地大力种 病叶率为20.8 ,为中等程度发生。山西省北部 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中,‘先锋’、‘晋单’、‘强盛’、 ‘大丰’等系列品种所占份额较大,经过几年的种 植暴露出早衰明显、抗逆性差、抗病虫性差等缺 点,其中‘先玉335’表现极为突出。忻州市经调 查,种植‘先玉335’品种的田块病田率为100 ,病 株率在70 以上l4 。 39卷第6期 刘杰等: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 89 ・ 2.3地区间病情发展不平衡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2012年发生玉米大斑 病在不同玉米种植区域、不同省份、不同地区问病情 发生有差异。在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 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四大区 域中,以北方春播玉米区发生面积最大、发生程度最 重;其次是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 区。同一玉米种植区域中,各省份病情也不同,如北 方春播玉米区中,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发病面积 均超过玉米种植面积的2成,其中以吉林省发病最 早、病情最重。同一省份相邻地区间病情也不同,如 河JliJll部同为坝上地区的承德市和张家口市发病有 明显差异,承德市发病程度达偏重至大发生,病株率 一般为20 ~35 ,最高达100 ,一般病叶率达 25 ~40 ,而张家口市则偏轻发生,病株率为5 ~20 ,发病程度轻于常年。 3原因分析 3.1天气条件适合大斑病流行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主要取决于感病品种的种植 面积和温度、湿度条件,病菌分生孢子在20 ̄28℃产 生,发病的温度22 C以下;气温低于15℃,相对湿度 小于6O ,持续7 d以上,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 杨信东等试验[5],在气温20 ̄26。C、相对湿度90 以 上利于病菌产孢。在我国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 间,气温适宜,且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 大流行。近几年即使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大斑病会在 吉林、黑龙江、辽宁北部以及山西北部等东北、华北玉 米主产区严重流行,2012年北方玉米产区6 8月份 雨量充沛,高湿中温的环境,对病菌孢子的产生、萌 发、侵染有利,加速大斑病的流行蔓延。国家气候中 心气候影响评价资料,6月份,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 河北东北部等地降水普遍在100一以上,内蒙古降 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大值,辽宁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次 大值;7月份,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 与西南部、华北东部等地降水达200 ̄300 mIT1,黑龙 江中西部等部分地区超过300 mm;8月份,辽宁大 部、山东半岛东部、云南西南部等地降水达200~ 300 mm。6—8月份全国平均气温2O.2、22.1。C和 2O.8。C。如辽宁彰武县6—8月平均温度22.8。C, 降雨总量417.6 mm,相对湿度79 ,雨日多,雨量 大,适温高湿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大斑病的传播和 蔓延,造成玉米大斑病流行。 3.2主栽品种不抗病加重发病程度 从2012年各地发病情况可看出,‘先玉335’及 有其血缘的品种发病明显重于其他品种。美国先锋 公司选育的‘先玉335’品种于2004年、2006年分别 通过了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和东北春玉米区的审 定。由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株型合 理、种子脱水快、适合机械化收割等优点,深受农户 欢迎,在北方春玉米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9年 种植面积已达160万hm ,2011年推广面积上升至 第二位,仅次于‘郑单958’E63。如辽宁彰武县‘先玉 335’、‘辽单565’栽培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20 ,山 西忻州市‘先玉335’品种种植面积约占玉米播种面 积的7O ,吉林省种植面积超过5O 。不少育种单 位还积极培育出与‘先玉335’有亲缘关系的品种 (如‘先锋’、‘大丰’、‘强盛’、‘良玉’等系列的部分品 种),这些品种也得到广泛种植。感病品种的大面积 种植为玉米大斑病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 3.3栽培管理措施促使病害发生 生产上一些不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也进一步加 重大斑病的发生。一是主产区重茬面积大。近年 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加,超过水稻成为种植 面积第一大的粮食作物,已经很难进行合理的轮作 倒茬。玉米多年大面积、重茬种植和大量秸秆堆积 在田边,造成田间菌源大量积累,病源分布广、基数 大。二是种植密度偏大。各地普遍推广密植栽培, 如‘先玉335’系列品种,栽培要点之一是667 m 留 苗4 400株左右,但很多地方农户的播种密度更大, 667 m 留苗5 000株以上,个别地块甚至高达6 000 株,这就造成了作物生长中后期通风透光差,影响玉 米的健康生长,且对生长后期病害防治措施的开展 造成较大困难,也极易引起供肥不足,植株抗病力降 低,有利于病害扩展危害。三是肥料使用不合理。 大部地区玉米前期使用长效肥,2012年较多的降水 促使肥效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植株生长中后期脱肥 (尤其是氮肥不足)现象严重,导致玉米中后期植株 抗逆性严重降低;并且很多地区多年单施化肥,不施 农家肥,土壤养分严重失调,作物抗病力普遍下降。 另外,秋深耕的地块逐年减少,耕深不足不利于作物 根系深扎,植株不够健壮,抗逆性差。 4建议 4.1重视玉米病害的预测预报 目前,我国还尚未制定玉米大斑病测报技术标 准,江苏、河北、辽宁等地制定出简单的测报技术方 法E3,7-8]。如江苏省调查病株、病叶及其严重度,分别 规定了病株和病叶的病情严重度1~5级和1级、3 ・ 90 ・ 垃 ‘表婚 2013 级、5级、7级、9级的分级指标,由此计算病株率、病 叶率和病情指数;河北省调查病株和病株的病情严 肥,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并注意安排合理种植密 度,以便在玉米大斑病流行时能够进行补救防治。 4.4推广化学防治技术 各地防治经验[3-4,7,9,12]表明,在心叶末期至抽雄 重度,后者划分为0级、1级、2级、3级和4级,并以 此计算病株率、平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等指标;辽宁 调查病株和病叶(植株上、中、下三片叶),规定0级、 1~5级严重度分级指标,并计算病株率、病叶率和 平均病情严重度。各地分级指标不统一,从而影响 了对全国病情的汇总和预报的统一发布。针对近几 期或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内吸性杀真菌药剂可有效控 制病害的发生流行。防效较好、可喷雾的药剂有: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剂、5O 敌菌灵可湿性粉剂、75 百菌清可湿性粉 年我国玉米大斑病严重发生的严峻现实,今后应首 先做好病情早期监测和预报工作,制定科学的田间 调查方法,依据产量危害损失科学划分病情发生程 度指标,明确各区域病害发生关键影响因子,制定适 合生产应用的测报技术标准,开发应用有效的预报 信息发布模式,及时做好病害发生预报,以及时指导 做好防治工作,将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4.2推荐种植抗病品种 防治玉米大斑病的经济有效方法是选择抗性较 好、产量高、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品种。杨静等推 荐[ J,目前在辽西北较抗病的玉米杂交种有‘良玉 66’、‘宁玉309’、‘先正达408’、‘东裕108’等,不同抗 性品种及兼抗品种有‘辽单22号’、‘农大3138’、‘农 单5号’、‘中单2号’、‘丹玉l3’、‘丹玉14’、‘郑单2’、 ‘群单105’、‘沈单5’、‘沈单7’、‘本玉9’、‘锦单6’、 ‘掖单12号’。李永国等对东北及华北春玉米种植面 积较大的35个骨干品种田间接种玉米大斑病口o]结果 显示,‘丹玉86’、‘铁研120’、‘沈玉21’、‘京玉7号’、 ‘永玉3号’、‘潞玉16’等6份高抗玉米大斑病,‘浚单 2O’为高感品种。苏前富对2008~2009年从东北地 区收集的269份玉米品种田间接种和大田自然发病 鉴定结果表明l】 ,‘益丰39’、‘屯玉99’、‘郝玉8’和 ‘金园96—9’等品种抗大斑病水平相对较高,‘富友 99’、‘四单136’、‘军单8’和‘吉单34’等品种对大斑 病属于中抗水平。江苏等地‘郑单958’、‘苏玉19’、 ‘农大108’等品种抗性表现较好l_7]。以上表现抗性的 品种可在各适合玉米种植区推荐种植。 4.3玉米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应重视抗病品种培育工作,将抗病性作为品种 审定的一项重要指标。生产中在种植抗性品种的前 提下,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单一 化。同时,有条件的地区要实行轮作倒茬,秋季深耕 改土,玉米收获后要及时、彻底清除田问病残体并深 埋以降低菌源,病残体做堆肥的要充分腐熟。此外, 应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早期施足底肥,发 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在拔节期和穗期及时追施氮 剂、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 异菌 脲可湿性粉剂、20 三唑酮乳油1()0O~1 500倍;或 25 苯菌灵乳油、4O 克瘟散乳油800倍;或农抗 120水剂200倍;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2 000倍,或4O 氟硅唑乳油、25 苯醚甲环唑乳 油8 000--10 000倍。喷药要喷匀喷足,每667 m 用药液50 ̄75 kg,要使药液尽量接触整株叶片,重 点选择穗位以上叶片喷施,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间隔 7~10 d喷施1次,喷施2~3次,病情严重的地块, 可适当加大用药量,以保证防治效果。玉米主产区, 要加强技术宣传和指导,引导农民科学开展防治,病 害严重时要及时组织专业防治队伍开展大面积统防 统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飞机防治作业。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 [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447—450. [2]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M].北 京:农业出版社,199l:70—73. [3] 张秀玲,张宏远,可欣,等.2012年彰武县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 调查分析_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58—159. [4]张东霞.山谣省玉米大斑病连续两年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 策l_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22):18—2O. [5]杨信东,金喜双,鲁坤.玉米大斑病重要流行环节的初步定量研 究一Ⅲ.相对湿度、降雨对大斑病流行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 学报,1988,10(4):6—10. [6]先玉335再度陷入转基因漩涡[E13/OL].http://finance.sina. corn.cn/roll/201lO4O1/2255963363L shtm1. [7]江苏省植物保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 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8—180. [8]河北省植保总站.河北省农作物病虫鼠测报技术[M].北京:农 业出版社,1993:139. [9]杨静,李敬岩,周信群,等.辽西北玉米大斑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措施_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0. [10]李永国,程高峰.东北及华北春玉米骨干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 性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o):2001—2003. [11]苏前富,闫守荣,王巍巍,等.东北春玉米区玉米栽培品种对大 斑病抗性水平研究[J].玉米科学,2012,20(5):135—138. [12]郑在环,邱义图,贾振宇,等.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J].吉林农业,2012(7):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