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下政治知识清单

七年级下政治知识清单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班级: 姓名:

13.1.1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1)人生而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为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 (2)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没有了平等,便没有了尊严,交往也就没有了基础。 (3)平等待人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

(4)平等待人传递的是友爱,带来的是温暖,促进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13.1.2怎样平等待人? (1)尊重他人

(2)反对凌弱欺生 (3)不歧视他人

(4)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 13.2.1怎样做到心中有他人? (1)互相理解 (2)互相宽容 (3)互相关心 (4)互帮互助

13.2.2怎样做到理解他人?

(1)在理解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理解他人要做到对他人给与尊重、体谅、帮助、心怀感恩、友善待人。

(2)学会换位思考。 13.2.3为什么要宽容? (1)宽容他人、谅解他人,能赢得更多的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2)选择了宽容,就是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宽容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 13.2.4怎样做到宽容?

(1)如果别人无意伤害了自己,既然事已发生,不妨置之一笑。即使是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造成严重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也可以考虑宽恕对方。

(2)让人不是怕人,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同时,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是纵容,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13.2.5我们青少年在帮助他人时要注意什么? (1)帮助他人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尊重别人的意愿,注意维护别人的自尊心。

(2)帮助他人也要注意自身安全,量力而行。 14.1.1诚实与守信有什么关系?

答:诚实与守信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能守信。 14.1.2为什么要讲诚信? (1)人无信不立

(2)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

(3)诚实守信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4)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德,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14.2.1怎样诚信做人?

(1)内诚于己,不自欺,不欺人。 (2)外信于人,信守承诺,言而有信。 ①许诺既要量力而行,又要考虑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②承诺一旦做出,就要努力兑现。当自己难以履行诺言时,应尽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道歉,主动负担造成的损失。在某些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恰当的承诺不能去履行。 14.2.2怎样拥有诚信的智慧和勇气? (1) 处理好诚信与尊重隐私的关系。一方面,诚信不意味着公开自己或他人的全部秘密。另一方面,不能以保护隐私权为由背离诚信做人的原则。 (2) 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并不矛盾。诚信的核心是善。真诚善意的掩饰也能体现对他人的关爱。 (3) 诚信做人需要勇气。不能因为面临的情况复杂或可能带来利益的损害而退缩。 15.1.1大自然有什么作用?

(1)大自然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带给我们对生活的憧憬。

(2)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启迪我们的智慧。

(3)饱览祖国的山水,我们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深爱之情油然而生。 15.1.2人与自然有什么联系? (1)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2)人依赖于大自然。人类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离开了大自然,人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3)唯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才能拥有充足的衣食之源,才能拥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4)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有责任也有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5.2.1为什么要尊重自然?

答:大自然的一切物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人类尊重自然,自然也会尊重人类。

15.2.2怎样尊重自然?

(1)秉持尊重自然的态度。

(2)人类既不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与大自然应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3)尊重自然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15.2.3怎样顺应自然?

(1)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2)能动地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积极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谋福利。

(3)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珍惜资源、节约资源。 15.2.4怎样保护自然?

(1)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目的是保护自然。 (2)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

①国家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治理已经产生的各类环境问题。

②公民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节水节电、不乱扔垃圾等。

16.1.1我国环境破坏表现在什么方面?

答:空气质量持续下降,水污染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和土壤污染加剧。

16.1.2生态环境破坏有什么危害?

①空气是重要的生命元素。空气污染导致人们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出行困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水是生命之源。人们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容易诱发多种疾病。个别水污染严重的地区,人们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③土地荒漠化严重致使可耕种土地迅速减少,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土壤污染最终会影响饮食安全。

④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物种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

16.2.1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环保法律体系?

答: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16.2.2《环保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答:它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政府、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等,为依法保护环境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16.2.3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保护优先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公众参与 (4)损害担责

16.2.4我国关于环境的基本国策是( ) 答:保护环境。

16.3.1怎样依法保护环境?

①保护环境,既要做到依法治理环境,也要依法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②对于那些污染破坏环境的,但不够犯罪的行为,给予民事制裁或行政处罚;

对于那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③国家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加大处罚力度。

16.3.2公民怎样做到保护环境?

①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②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③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现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及时向环境部门举报。

④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综合题:我们应怎样保护环境? 国家:

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治理已经产生的各类环境问题。

②保护环境,既要做到依法治理环境,也要依法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③国家要重拳出击,切实加大处罚力度。

保护环境公民要做到:

①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②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③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现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及时向环境部门举报。

④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