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语言文化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分析

刘佳仪

(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山东昌乐261021)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担负着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能,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和数字化走进人们的生活,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性和文

保护汉语言文学的精髓和特性,是发展中国学性两大特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小视。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冲击【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52(2019)02-0223-01

网络语言是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环境下的产物,具有传统媒介语言所不具备的特诊,网络语言具有提高沟通效率的目的和通过沟通拉近距离的目的,因此,其句法上具有极度简化和忽略语法使用正确性的特点。汉语言文学的字词具有特定的含义,其一个字词往往在不同的语境中,经过分类,有不同的用法和解释。而网络语言由于其特征和性质,会在使用的过程中,改变字词的含义,添加新的解释和用法,而这些用法往往是不规范的。因此,一定回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根基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的特性(一)简化用法

单文字聊天在网络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

纯使用文字聊天效率较低、花费时间较长;二是,单纯的文字聊天,而不适用现在已有的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聊天,失去了现代传媒的使用乐趣。网络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省略过多的文字,通过较少的文字表达出应有之意。通过谐音、同音和数字等变化方式,改变传统字词的使用形式。利用谐音主要是把原来要使用的字词的读音,用相似发音的字词表示,指代其原字词所对应的含义,例如我们常在微信中称“同学”为“童鞋”,两个词语的含义完全不同,但是在网络用语中使用的时候,大家都能理解其含义;同音和谐音的使用差别不大,常见的包括用“蓝瘦”代替“难受”;数字使用形式是用数字的谐音代替某个词汇,跟谐音的使用形式类似,如数字“414”发音与“试一试”是一样的,在网络用语中使用的时候,能够减少打字的时间,但能够表达相同的含义,在交流和理解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的问题和阻碍。

(二)混合用法

在网络语言发展初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星文”。通过对繁体字以及自形的变化来使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形来判断其原型,并能够了解其含义;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英文等其他外语也逐渐进入网络语言的使用中来,例如“mm”可以表达“妹妹、美眉”的含义,“gg”可以用来表达“哥哥”的含义,“pyq”用来表示“朋友圈”;除此之外,还有使用标点符号组成的图案,来表达不同的情绪或者含

“^^”可以表达“微笑、开心”的含义。网络语言的义。例如

使用没有固定的规则,都是通过日常交流的过程中,为了简略表达含义而慢慢发展出来的表达方式。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一)网络语言阻碍汉语言教学和学习网络语言具有不固定性,缺少词句使用的规范,产生如人们日常交流的便利性需求。许多网络语言使用了大量

变形字和不规范的标点符号和特殊符号,完全的繁体字、

不符合汉语言的使用标准,尤其是在年轻人使用的过程中,可能直接将其记成了正确的适用方法,这就很容易导致人们对汉语言词义的错误理解。学生群体在接触这些网络用语的时候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导致其错误使用汉语言,影响其对汉语言的正常学习。

(二)网络语言误导正确的发音和句意

网络语言具有简化用法和混合用法的特性,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运用谐音、同音等方法。时间久了,就

前会导致人们忘记了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使用方法。例如,

几年非常流行的“香菇蓝瘦”。这是代替“想哭”“难受”的表达方式,而从语义上理解,二者并没有任何关系,前者的原意是一种菌类蔬菜,后半部分则没有实际含义;后者则表示一种情绪的状态。可以看到,前后二者并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和意义联系,而经常使用非常容易导致发音是对汉语

“l”“n”的使用,导致发音不准确。其次,对于年轻一代拼音

正在学习汉语言的人来讲,这样的使用也不利于其对正确汉语言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汉语言的学习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三)网络语言影响中华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汉语言文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奠基中产生和发展的,包含了浓厚的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文化。网络语言使用的随意性、不规范性,对汉语言的规范用法和固定含义都是一种冲击,使汉语言丧失了其应有之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奇葩”的使用,本词源于《红楼梦》。而现在的网络语言用其形“有奇怪行为习惯的一类人”,这就是对其原有含义的冒容

犯和冲击,反而让人们记住了其错误的用法。

三、结语

网络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不规范性和随意性,其

使形式具有简化性和混合性的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特征,

得人们更加频繁地使用这些词句。这就颠覆了汉语言的原有和应有之义,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继承。参考文献

[1]吴政坤.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9):115.

[2]龚燕飞.探讨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4):117[2018-11-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058.I.20170516.0914.142.html.

[3]朱玉焕.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学教育,2018(06):120-122.

[4]周洲.浅谈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知音励志,2017(04):253.

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