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代汉语(125301)

古代汉语(1253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许慎《说文解字》中“六书”名称的是

A、象形 会意 转注 处事 假借 谐声B、象形 象事 象意 象声 转注 假借C、指事 象形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D、指事 象形 谐声 会意 转注 假借答案: C

2.下列各组汉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莫寇采炙B、婆劣佞游C、雜基蘇取D、射歪孟戒答案: A

3.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

D、秦军降诸候,诸候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答案: C

4.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

A、牧B、村C、行D、本答案: C

5.《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句中“苦”的用法是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答案: C

6.在“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和多人不能无生得失”两语中,“都城”与“得失”分别是

A、词组、合成词B、词组、单纯词C、合成词、词组D、单纯词、单纯词答案: A

7.《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话中“但”的词性是

A、转折连词B、范围副词C、情态副词D、程度副词答案: B

8.《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焉。”其中使动用法的动词是

A、植、芸B、拱、立C、止、宿D、食、见答案: D

9.下列句中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C、人狂我,我焉得不狂也D、君子之学也美其身答案: C

10.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

A、原源、张胀B、叛畔、反返C、采彩、极及D、责债、杯坏答案: A

1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

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答案: D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条是

A、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讲:讲解]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憋闷,郁积]C、多行不义必自毙。[毙:死亡]D、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逆:违背]答案: B

13.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晋侯饮赵盾酒。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C、孟尝君客我。

D、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答案: C

14.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是

A、赴讣、然燃B、伸信、生性C、其箕、拒距D、莫暮、矢屎答案: A

15.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与“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两句中,“卑鄙”和“缓急”属于

A、单纯词,复合词B、单纯词,单纯词C、复合词,单纯词连用D、单纯词连用,偏义复词答案: D

16.在“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与“凡民有丧,葡匐救之”中的“官府”与“葡匐”分别是

A、合成词、连绵词B、合成词、单纯词C、词组、单纯词D、单音词连用、词组答案: C

17.下列成语中,不属于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是

A、车载斗量B、星罗棋布C、口诛笔伐D、南辕北辙答案: D

、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声训”训诂术语的是

A、读如B、读若C、之言D、之为言答案: C D

2.下列各句,有宾语省略现象的是

A、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B、食时信往,不为具食C、人皆有兄弟,我独无D、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E、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二答案: A B C D E

3.下列几组字中,繁简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出发/出發B、日历/日曆C、干湿/乾濕D、收获/收獲答案: A B C

4.下列句子中属于委婉的是

A、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B、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后朞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答案: A B D

5.下列属于特殊指示代词的是

A、者B、或C、莫D、所答案: A D

6.下列各组汉字,全为象形字的有

A、日 牟 禾 止B、竹 女 衣 册C、牛 欠 户 斤D、马 子 引 月E、玉 人 又 虫答案: B C E

7.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A、许子奚为不自织?B、姜氏何厌之有?

C、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D、甚矣,汝之不惠!答案: A B C

8.古代汉语中的指代性副词有

A、己B、身C、相D、见答案: C D

9.下列各句,有名词作状语的是

A、童子隅坐而执烛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D、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E、范雎至秦,秦王庭迎答案: A B E

10.下列各句,有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是

A、邻国未吾亲也B、有事而不告我

C、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D、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E、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答案: A C D E

11.下列各句,“行”用本义的有

A、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不行而亡B、遵彼微行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E、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答案: B E

12.下列各项中,属于《五经正义》的是

A、《周易正义》B、《春秋左传正义》C、《毛诗正义》D、《周礼正义》答案: A B C

13.下列各句,“情”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C、问公孙贾,用知其情

D、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E、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答案: A C D E

14.下列属于《说文》四大家的是

A、段玉裁《说文解字注》B、桂馥《说文解字义证》C、王筠《说文句读》D、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答案: A B C D

15.下列各项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A、邂逅B、依稀C、狼藉D、狐疑答案: A B C D

16.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有

A、信 受 字 恬B、鸣 炙 秉 相C、闲 舅 社 经D、北 炎 纬 林E、好 即 戒 武答案: B E

17.下面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是

A、泪/淚B、煙/烟C、游/遊D、跡/蹟答案: A B D

18.汉语词汇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新词的产生B、旧词的消亡C、词汇的增加D、词义的演变答案: A B D

19.下列各句中,“之”用作代词且表示近指,意为“这”的有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C、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D、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纵于楚E、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答案: A C E

20.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式复音词的是

A、国家B、将军C、寻常D、天子答案: A C

、 判断题

1.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韩愈《段太尉逸事状》) 句中“谢”意思是道谢。

三A、正确B、错误答案: 错误

2.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世说新语•方正》) 句中“甚至”是两个词,意思是非常详细。

A、正确B、错误答案: 正确

3.古代汉语中“不”和“弗”是两个否定副词,都表示一般的否定,“弗”否定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并且往往不带宾语。

A、正确B、错误答案: 正确

4.“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地官 保氏》,是指六种汉字结构。

A、正确B、错误答案: 正确

5.赵王不听,遂将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将”是使动用法。

A、正确B、错误答案: 正确

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句话中的“是”是一个判断词。

A、正确B、错误答案: 错误

7.词的本义,是指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也就是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最早的意义。

A、正确B、错误答案: 正确

8.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段太尉逸事状) 句中“货币”意思是钱。

A、正确B、错误答案: 错误

9.反切是用两个汉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A、正确

B、错误答案: 正确

10.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吕氏春秋•不苟论》) 句中“亡”意思是死亡。

A、正确B、错误答案: 错误

四、 名词解释题1.反切

答案: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2.按照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并指出其本义: 牧

答案: 会意字,本义:放牧牲畜。

3.五音

答案: 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

4.按照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并指出其本义: 甘

答案: 指事字。本义:味美。

5.读若

答案: “读若” 比较常见的注解术语之一,用来注明音读的,主要作用是注音。

6.按照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并指出其本义: 果

答案: 象形字,本义:果子,果实。

7.《五经正义》

答案: 《五经正义》由唐孔颖达纂集而成,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诗经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其中《周易》用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尚书》为梅赜本汉孔安国传;《诗经》用汉毛亨传、郑玄笺;《礼记》用郑玄注;《左传》用晋杜预注。

8.按照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并指出其本义: 顾

答案: 形声字,本义为回头看。

五、 问答题

1.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 “负”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秦负曲。

2.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疾病》)

答案: “吾谁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我欺骗谁?

3.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美”是意动用法,认为我美的意思。

4.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

答案: “小”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某事物小。

5.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答案: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许子为奚不自织?”,意思是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6.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邴夏御齐侯。(《左传·鞌之战》)

答案: “御”是为动用法,意思是给齐侯御(驾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