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进入恩裳旗舰店
点此进入天猫商城
古人云:“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九澧之滨的常德,因德山而名,而常德的小吃,近年来也随着常德人的脚步带到了各地,酱板鸭、牛肉干、香酥鱼、牛肉米粉……零零种种,叫人食知其髓,咋舌忘返,但有一样东西,是儿时过年最期盼的,那就是“泡儿糖”。
小时候,“泡儿糖”是一种重要的过年食品,家里有没有“泡儿糖”吃,也是小孩间相互攀比的重要话题。因为它的制作过程比较繁杂,家家都把它当做“年货”来置办,往往刚进入正月就要开始准备……
一、炒米花
首先要炒米花。买来上好的糯米,用蒸笼先把它蒸熟,在水汽的笼罩中,糯米独特的香味已经让我们有了第一重的享受(蒸熟的糯米拌着糖吃也非常美味)。然后抓住冬天难得的太阳,将蒸熟的糯米完全晒干,用手把粘在一起的掰开,变成一颗颗米粒。接下来是炒米花,将选好的细盐或细沙加热,加入晒干的糯米,不断翻炒,眼见着细长的米粒在高温的盐(沙)的拥抱下膨胀、炸开,变成一个个白胖子,最后将盐(沙)过滤出就完成了。抓上一把炒好的米花,咬在嘴里“哄哄”做响,香甜可口。
二、熬糖
“泡儿糖”除了米花外,怎么能没有糖呢?“泡儿糖”所用的糖不是在市面上购买的红糖、白糖,而是用麦芽熬制的麦芽糖,而制作工序就叫“熬糖”。先用温水浸泡小麦,让小麦发芽,等芽长到1寸左右,将麦芽碾碎。随后在烧柴的大锅里把米煮成糊状的粥,将碾碎的麦芽铺在上面,盖上锅盖,用文火慢慢熬,熬着熬着,就有糖汁慢慢浸出。等糖汁出来的差不多后,将杂质过滤后再放入锅中慢慢熬,直至其中的水分完全蒸发。一般一锅糖要熬制整整一个下午,“熬糖”一词就来源于此。
熬好的麦芽糖晶莹透亮,粘性强,“茎丝”好,有时能拉半米长都不会断。用筷子绞上一大团,咬上一口麦香十足,齿颊留香,甜入人心。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外婆送了半桶糖给我们做“泡儿”糖,哥哥和我忍不住,趁爸妈不在,你一口,我一口,一人用筷子吃了半斤多,十分过瘾,后来被爸妈好一阵骂。
三、切糖
米花和麦芽糖都准备好了,最后就是“切糖”的工作了。如果说上两道工序是妈妈做主力的话,切糖就是家里的男人的工作了。将案板洗干净,把往来“切糖”
用的模子(长方形的木框,上面有刻度),碾子(类似于擀面杖,但半径更大)拿出来,洗干净,准备两把锋利的菜刀,就可以开始了。这时候哥哥和我是一定要围在锅台和案板间的,打打下手,递递东西,更关键的是期待了一年的“泡儿糖”终于有的吃了,怎么能错过呢?
老爸先把麦芽糖加热(用文火,否则会焦),然后将米花放入锅内,迅速拌炒,将麦芽糖和米花混匀,随后赶快趁热方入模子内,用碾子碾平,用刀沿着刻度把糖切成长7厘米,宽0.5厘米大小就可以了。如果在拌炒的时候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麻花、黄豆等,就变成了“芝麻”糖、“花生”糖、“麻花”糖、“黄豆”糖,享受多种美味。糖切好了,趁热吃上几块,松、脆、香、甜,听着“哄哄”的响声,那种满足感无法用笔墨来形容……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过年的食品越来越多,由于制作繁杂,做“泡儿糖”的家庭是越来越少,市面上也批量出现了米花糖,买来尝过,除了腻人的甜外,找不到当初的那种味道、那种感觉。小小的“泡儿糖”制作繁杂,但是它随时都可以享受,蒸熟的糯米、炒好的米花、熬出的麦芽糖,随时都可以吃,可以享受,但多的是期盼、是富足、是勤劳、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
怀念家乡的“泡儿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