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4期 2010年8月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V01.3O No.4 Aug.2010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1673—047X(2010)一04—0044—05 液晶显示器画面品质分析与改善 谢凤兰,倪俊芳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画面品质横条纹不良(H stripe mura)是专业面板制造商在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根据光 线折射、反射以及衍射的理论,采用计算机光学软件模拟和实验验证,找出产生横条纹不良的原因, 然后在生产线上同步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最终解决了画面品质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成功应 用,产品达到了公司的正常量产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摩尔条纹;横条纹不良;导光板;液晶显示器 中图分类号:TN83.93;TN141.9 文献标识码:A 1横条纹不良的产生与分析 液晶显示器画面品质良好是指完好地呈现动画、图片、文字,颜色饱满、画面清晰。某公司B154XXX机种 在生产线上出现一种不良现象,在点灯画面状态下,背光源(Back Light Unit,BLU)的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人光侧平行灯管方向出现明暗交替的条纹,即横条纹不良(H Strip mura),如图1所示。 图1 H stripe mura现象 由于笔记本电脑面板一般都是单侧人光(该侧为灯管),通过导光板的全反射和漫反射原理将线光源转 变为面光源,从而给液晶面板提供均匀的面光源。但是导光板的面光源不是很均匀,特别是靠近灯管侧附近, 因为有很强的光源入射,有部分光源通过网点破坏全反射,只经过1至数次的全反射就直接射出来,旁边若是 没有很强的光源射出,就会形成较为明显的亮暗带,人眼看到的就是宏观的明、暗条纹,即横条纹现象,如图2 所示 。 I数次的全反射就射出来J I多次全反射才射出来J 面亍否 医 图2横条纹原理示意图 收稿日期:2010—03—02 作者简介:谢凤兰(1978一),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技术。 第4期 谢凤兰,倪俊芳:液晶显示器面画品质分析与改善 45 原本导光板上已经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横条纹是一组平行光,而增光片(BEF)与导光板接**行,它上面 的棱镜就是一组狭缝,这些横条纹经过BEF的狭缝后,都又衍射为相邻的衍射条纹。因为BEF上的狭缝非常 小,并且非常密集,因此经过衍射后人眼从宏观上就看不出原本的横条纹现象了 。针对导光板上面原本已 经产生的横条纹,利用上下扩散片有扩散粒子扩散光线可改善横条纹现象。 2 实验研究 2.1 横条纹不良与不同导光板成型实验分析 确认导光板不同的成型参数是否对横条纹不良的产生有影响,要求供应商采用三种不同的成型参数,使 导光板射出后为缺料、正常和过饱三种不同的状态,观察横条纹现象是否有不同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参数下射出的导光板对横条纹的影响 内容条件 点灯现象 单体LGP图片 BLU点灯图片 缺料 无横条纹不良 正常 无横条纹不良 过饱 无横条纹不良 根据表1实验结果得到,不同的成型对横条纹现象没有产生影响。 2.2横条纹不良与导光板外形参数实验分析 导光板的外形结构是影响背光源光学设计非常重要的参数。对此,要通过实验研究导光板相关的外形参 数是否对横条纹有相关性。 (1)导光板人光面微结构对横条纹的影响。 实验采取在导光板入光面做出不同形状的微结构,以此来改变光线从灯管入射后的角度,从而确认对横 条纹不良的影响。 LGP入光面 ——抛光方向 图3导光板入光面微结构图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第30卷 针对图3中的1、2、3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方向的抛光,l是采取了与导光板平行的横条纹抛光;2是采取 了与导光板垂直的竖条纹抛光;3是采取了无规则形状的随机形状抛光,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导光板抛光后的光学品味对照表 位置 抛 1 2 3 光 嚣;l | 聪 0氍_ …l蔫 备注 条纹现象严重 后光学效果的口味 {Ij l— 一 i 囊嚣! Ili曩曩 —啊田 一啊I_ lI 豳霞 OK OK 图4导光板入光面角度变化图 i{ 曩_霾雾臻 逵!—强_ 一I 蠹l警●黧 l慧 黼-‘5目蕊z目i.蕊 8l 蕊i圈 i l};从表2中可以看到,2和3都没有横条纹不良,因此导光板垂直的竖 条纹抛光可以解决横条纹不良的问题,但是该抛光方法在大量生产中不 容易实现,不宜引入大量生产的企业 。 (2)导光板人光面抛光角度对横条纹的影响。 通过改变LGP入光面的角度来改变出光的分布,如图4所示。实验 条件如下:①选择通用CCFL光;②选择目前量产中的B154XXX机种进 选择LGP抛光面角度变化 行光学模拟;③选择LGP抛光面角度,由87。至93。,每间隔1。模拟一次 (87。、88。、89。、90。、9l。、92。、93。),确认横条纹状况。实验结果如表3所 示。 表3导光板入光面抛光角度与横条纹的关系 角度 87。 88。 89。 90。 目目一 模 拟 结 果 i霞 l‘ 8 目 疆j !鞫 备注 角度 条纹现象严重 93。 条纹现象明显 92。 条纹现象轻微 91。 0K 90。 辫 鼹霞 霞 葺 酲9 露醢 模拟结 果 黧 翟譬 嚣 蔓嚣圜墨醴 l量 酲l霪 l 目g翻 勰 E & 鞠 q*《自 《强 备注 条纹现象严重 条纹现象明显 条纹现象轻微 0K 根据光学模拟,可以得出导光板在入光面角度为90。时,其横条纹不良现象最轻微,完全良好;随其角度 偏离9O。越多,亮暗条纹越趋明显,即横条纹不良现象越严重。根据模拟结果,B154XXX机种该套LGP可容 忍的角度变化为±1。。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和计算机模拟结果得出,控制导光板入光面的抛光角度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控制 第4期 谢凤兰,倪俊芳:液晶显示器面画品质分析与改善 47 导光板入光面的抛光角度使其保持在90。±1。时,横条纹不良几乎看不到,面板画面品质是符合技术要求的。 3分析与讨论 (1)导光板不同的成型条件对横条纹现象没有产生影响,即导光板射出过饱、正常与缺料与横条纹现象 都无关。 (2)导光板入光面微结构与横条纹现象有相关性,采用垂直条纹状微结构处理可以改善横条纹不良,但 是根据分析,这样的工艺不适合大量生产。 (3)经过实验模拟,导入板人光面的抛光角度可以改善横条纹不良。 为了适用于生产线的大量生产,要求厂商对导光板进行抛光,按照不同角度做出样品,再将其组成背光模 组,确认横条纹不良状况。为了便于区分,将横条纹状况从完全没有到比较严重分为11个等级,10代表横条 纹不良很严重,0代表横条纹状况完全没有,画面品质是完全好的,如表4所示。 表4横条纹不良分等级表 对每种抛光角度各做5片实验片作为一组,再分别组成模组检测画面的横条纹状况,将用每种角度的5 片实验片分别判定出来的横条纹水准做平均值,最终得出如图5所示的实验结果。 10 醒8 6 4 0 8’7 5 88 88.5 8 89.5 9O 90.5 9l 91.5 92 抛光角度/。 图5导光板入光面角度与品味变化图 从图5可以看出,当抛光角度在90.5。左右时,画面品味效果最佳。而偏离了89。一91。的范围时,面板就 会出现横条纹不良的问题。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很接近。 因此采用控制导光板人光面抛光角度的方法,根据该机种的光学设计和实验验证,要求供应商将导光板 人光面角度控制在90。4-1。的范围内。后续实际生产证明此方法有效,该机种的良率一直很稳定,没有再出 现横条纹不良。 4 结 论 本文根据折射、反射、衍射等光学基本理论,采用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导人板人光面的 抛光角度在90。4-1。的范围内,解决了生产线上的横条纹不良的实际问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凯华,钟锡华.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10—11,209—214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第3O卷 [2]屈惠明.TIT—LCD屏缺陷检测研究[J].光电子技术,1997,17(2):102—109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for Xie Fenglan,Ni Junfa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Abstract:H strip mura is a key issue of image quality which LCD manufacturers experieneed in mass DI.0duction. It IS aimed to resolve the cas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y refractionIenection and d hlactiveness.Some ,a| used to find the root cause of H stirp mura. Meanwhile a mass of verifying experiments in the production line are intor,. tools,such as simulating the faults in optics software and testing the renovation in experimental productionduced,this problem is resolved fin ̄y. It gained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s tfor he company aftter the Ilen0vation is put into use in the actual mass production. Key Words:moire firnges;H stripe mura;light guide plate;liquid crysta1 display (上接第43页)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on Aluminum 、)lrith One-Step Solution Immersion Method Dong Xiangbo ,Bian Jie ,Bai Xiue (1・Coilege of Chemisuy,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Suzhou University,su 0u 215123China; ,,2・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Engineering,Suzhou UnivevsitySuzhou 215021,China) ,Abstract:Hierarchically micro・and nano—structured super—hydrophobic aluminum surface was directlv fabricated via a 0ne‘step solution—immersion process.The surface morphology was inspect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0scoDe and 。una 。c0ntact angle method,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obtained rough surface exhibited SUper_hydmph0bicity ,with water contact angle larger than 158。and sliding nglae less than 5。without any further hydrophobic m0dification. . 0uner tmsto珊intrared spectra demonstrated that the aggregate substance on aluminum foils was aluminum m州s—ate・The ratio of mixture solvents(ethanol and water)for myristie acid solution plays a very vitaJ role in construc ting of hierrchiacally structured clusters of myristic compound on the aluminum foils. Key Words:super-hydrophobic;micro-and nano—structure;aluminum;so1ution imm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