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马利军 微课名称 学段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章/单元 人教版 第一单元 课题 金色的草地 重难点(概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关键词(用、隔开) 自然美 金色、草地、传递、美 《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微课 简介 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课文语言通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要通过读课文,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微课 目标 1、 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微课 设计 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阶段 时间 内容 大家喜欢郊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导入 5分钟 们去郊游!那在你的心目中,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过程 旁白 那大家见过金色的草地吗?那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去看一看那金色的草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播放视频,要求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件事情呢? 备注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 15分钟 一二段 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 三四段 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 ,草地就 ;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 5分钟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1、朗读课文。 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 2、小结引申。 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提示:设计一套测试或练习题,用于检验通过微课学习,学生是否化解了“重难点”。这套题分:易、中、难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一道题(三道题围绕该重难点) 易、看拼音写词语。 shǐ jìn guān chá jiǎ zhuāng shèng kāi zhè xiē huā bàn ( )( ) ( ) ( )( ) ( ) 中、给多音字组词。 进阶练习 jiǎ( )jià( ) ( ) zhāo( )cháo( ) chéng( )shèngjiào( )jué( ) 难、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意思后面。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假装 合拢 1.合到一起;闭合。( ) 2.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 3.吸引人们注意。形容人或事物不一般,对人有吸引力。( ) 4.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注:红色字体的部分,幼儿园教师可以不填。
中小学微课目标的表述要求:
1. 有层次。如“了解或记忆—理解—掌握(应用)—提升情感……。” 2. 可操作可测量。如“了解”—能够再认、能够回忆等。“理解”—能够举例,能够比喻,
能够比较区分,能够在新情境中判断,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